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566429436130259

    中國有悠久的尊師重道的傳統,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師”的說法。《呂氏春秋·尊師》雲:“生則謹養,死則敬祭,此尊師之道也。”中國的教師法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教師應當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學高為師,德高為範”。教師工作是直接教育人的特殊職業,其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成長影響極大。如果說,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那麼把這個道理借用到教師隊伍建設上,是否可以這樣說:缺乏理論素養的教師是淺薄的教師,而淺薄的教師是履行不好教書育人崗位職責的。

    教師強化基本理論素養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是提升精神境界。精神境界是教師的安身立命之本,建功立業之基,其核心內容是理想信念問題,是人生觀、價值觀問題。正確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觀、價值觀,來自對紛繁複雜社會現象的理性思考,來自對社會歷史程序規律性的把握,而要達到這些,離不開對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思想成果的充分吸納。孔子把自己思想成熟的過程總結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隨心所欲不逾矩。翻譯成現在的話,就是隨著思想的逐步成熟,對各類事物看得越來越透徹,行動也越來越自覺。理想信念和人生觀、價值觀,不能僅僅理解為對歷史程序的看法,更多的是對人生的態度,更多的表現在日常的為人處事上。理論素養好,政治立場才會明確堅定,意志品質才會堅韌豁達,情趣品位才會純潔高尚,人際關係才會和諧順暢;反之,就會在許多方面經常表現出近視、狐疑、狹隘、偏執、浮躁、功利等不良情緒,不僅影響自身,同時影響工作。湯家彥教員是心理學專家,他在講課時就強調,善於多角度的理性思維,有利於心理健康。教師的工作物件是學生,自己的精神境界有問題,顯然難以做好教學工作。

    教師是塑造學生靈魂的工程師,教師不僅向學生傳授文化知識,而且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塑造年青一代美好的心靈。教師的思想品德和世界觀透過具體的教學教育工作影響學生,從而造就出掌握一定文化,具備一定道德品質和精神面貌的社會成員。雖然每個時代的道德水平最終決定於該時代的經濟關係,每—個體系的思想觀念也受著複雜社會關係的影響,但是,教師的教育對學生的品德發展產生直接的強烈的感染作用。不僅如此,教師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表現出的一切,都同他的教育活動—樣,對學生的思想認識和行為習慣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說重視對學生的德育的影響至關重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不但靠教師口頭上的教育,還要靠老師的行為品德對學生的直接影響與教育。人們常說:“教師無小節,處處是楷模”。學校是每個學生的棲身與學習之地,學校的教育方式與手段對學生的影響極大。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一位教師的責任,教師要樹立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思想,把言教與身教結合起來,只有以身作則,才能使教師的言教發揮更大的作用,只有為人師表,才能使學生從教師的形象中感受到所學道德準則的可信,從而願意積極行動,促成學生的言行統一。

    第二是提升工作能力。對教師來說,人文社會科學的理論素養是自身素質的核心內容,是工作能力的奠基石和頂樑柱。就像前面講的,教師在完成具體任務和解決具體問題時,直接應用的是一系列“規則”和“技能”,但背後起作用且對工作效果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基本理論素養。強調理論素養,實質是強調理性思考,特別是規律性思考,避免就事論事,憑直覺、經驗和感情辦事。畢業於西點軍校的美國著名職業培訓專家凱普在《沒有任何藉口》一書中強調:“對事物的認識越透徹,你所站的角度就越高。當你站得越高,就越能發揮自己的執行力。”舉個最常見的例子:教師經常苦於缺少“筆桿子”,教師經常頭疼寫不出“好教案”,原因何在?根本原因在於理論素養薄弱。“教案”實質上是一個思想水平問題,如果面對教學內容,既發現不了問題,也分析不了問題,更拿不出對策,何以做好“教案”!

    教師法明確規定:“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教師對學生的熱愛尊重,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教學手段,做為一名教師若想使學生對自己熱愛尊重,首先自己要尊重自己的人格,中國有這樣的格言:“人必自敬,然後人敬之”。一名合格的老師一定要具有較強的自我管理工作能力,有強烈的集體主義觀念,要時刻把自己的工作與集體的聲譽連在一起,一堂課的好壞,—件事的成效,對於一個人來說是無足輕重的,但對學生對社會所產生的影響都是深遠的。一件錯事不僅影響到個人,還直接影響到學校的聲譽與教師的形象,影響到學生心目中老師的地位,甚至給學生帶來心靈上的創傷。教師對學生的愛,有助於把教師提出的要求,灌輸的思想轉化為學生本身的要求和思想,因為實現這種轉化,需要有情感的過濾和催化,也就是說,一種要求和意見如果被學生認作是出於老師的關懷和愛護,就會產生肯定的傾向而被接受。相反,同樣的要求和意見。總之,在當今市場經濟的衝擊下,在金錢、地位、名利面前不動心,這需要我們做教師的有堅定的信念,始終如一的追求,要牢記:“理智是人生的燈塔”。每一位教師要盡職盡責,鞠軀盡瘁,對得起人民賦予教師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個光榮的稱號。

    第三是提升人格魅力。教師履行職責是以啟發學生的自覺性為基礎的。“啟發自覺”要靠制度,靠典型,還要靠自身的影響力和感染力。這種影響力和感染力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率先垂範,二是以理服人。教師的“有水平”,很大程度上表現為“有思想”,“思想”在“征服人”的同時,也使其所有者獲得了一種“人格”力量。有了這種人格力量,學生物件就敬佩你、信服你,你的教學就容易取得實效。“人格的力量”來自“思想的力量”,“思想的力量”來自哪裡?主要來自基本理論素養。所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就是這種理論素養表現出來的人格力量。

    教師最大的特點,就是傳授知識和創造知識。傳授知識和創造知識往往是多側面、多角度的,要求你表現出較寬的知識面和較開闊的思路,否則就會喪失話語權,就沒有威信。傳授知識和創造知識也要求你不能功利心太強,不允許追求出名掛號,比如不能在黑板上電子投影上署名或每句寫上自己的名字。優秀的教師都是甘當人梯的人,甘當人梯才能有人格魅力。

    以身作則是教師職業品德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師教育力量所在,教師為人師表,他向學生傳授知識,也教育學生做人,教師的一言一行,政治態度,思想作風,道德品質,治學精神,行為習慣,都對學生有很深的影響。在學生身上往往能看到教師的“影子”,教師的思想行為,都要接受自己學生的檢驗,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否有效,不僅取決於他的言教,而且還要取決於身教,只有嚴於律己,才能以身作則,“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事,教師必須首先做到,凡是不讓學生做的事,教師必須帶頭遵守”,這是所有優秀教師的共同經驗,它已成為教師工作的共同格言。

    其一是要多讀書,廣泛涉獵,而且要多讀原著。教師需要掌握的基本理論,主要存在於大量的專業和人文社會科學的著述之中,看書太少,可以說是教師理論素養薄弱最主要的原因。“質”的提升離不開“量”的積累,從提高理論素養的需求看,無論是院校培養還是教育系統或學校教研室組織的理論教育學習,指定的閱讀書目實在是太少了,就算全部認真學完,也遠遠不夠用。書要儘量多讀,內容也要對路。教師在教書生涯中接觸的讀物,通常以教材、檔案和報刊文章為主體,真正的理論著述比較少,這也是理論素養薄弱的一個重要原因。各個學科的創立和發展,都有自己的代表性著述,後人對這些著述的轉述、解釋和發揮,是“流”而不是“源”,摻加有他人的意圖,受制於他人的水平。這種“加工物”對原著思想的反映,難免存在質量不過關的問題,有的不完整,有的不準確,似是而非的東西時有所見,有的甚至屬於故意歪曲和誤導。因此,多讀書主要應多讀原著,為幫助理解,同時讀一點輔導性的參考資料。

    其二是要下苦功夫,勤學不輟,持之以恆。“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是一句老生常談,可真正做到並不容易。學習最大的困難不是戰勝書本,而是戰勝自己。馬克思一生窮困潦倒,自嘲自己是“世界上最缺乏‘貨幣’而研究‘貨幣’的人”。他買不起書,就盯在圖書館博覽群書,以致把常坐位置的水泥地面磋出了腳窩窩,僅在《資本論》中,引用看過的書就有1500多種。列寧的格言是“學習,學習,再學習”。他蹲監獄時仍求學不止,用麵包當墨水瓶、用牛奶當墨水寫文章,僅在《列寧全集》中,引用看過的書就有16000多種。毛澤東一生嗜書如命,盡人皆知。著名軍事家克勞塞維茨有一句名言:“軍人所表現出來的智慧,應該是人類一切知識的綜合”。作為教師千萬不能滋生“偷懶”心理,在學習研究上放鬆自己。“偷懶”就要“退化”,對此不可掉以輕心。

    其三是要注意結合日常教學工作,鑽研相關學科領域的基本理論知識。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崗位職責,側重完成某一項專業教學任務,同時又要圍繞中心工作和形勢變化,承擔多種經常性或臨時性任務。無論完成哪一種任務,都需要某個或多個學科領域的理論知識作支撐。因此,結合完成教學工作任務鑽研相關理論知識,不失為一種可行而有效的方法。結合任務抓學習提高,目的性強,指向性強,往往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日積月累,不僅可以分門別類地不斷豐富理論知識,而且會產生觸類旁通、量變到質變的效果,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理論素養。

    其四是要結交一些有學識、有思想的“益友”,相互影響和促進。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學習理論離不開經常性的研討交流,為此需要有意識地創設和投身這樣的良好氛圍,其關鍵又在於結交一些在理論上志趣相投的“益友”。“益友”之間的交往,言談中較少世俗的柴米油鹽、家長裡短、奇聞軼事、功名利祿,較多學問上的天南地北、古往今來、人傑地靈、溯本求源。人人都有這樣的體會,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經高人一句點撥,即恍然大悟,豁然開朗。人們常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己”除了人品上合拍兒的涵義之外,主要是指思想理念的互通,即“志同道合”。在圍繞理論志趣構建人際關係方面,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等革命導師樹立了楷模,作為教師,應該細細品味,好好學習。

    有的教師或許會說,這麼多的理論知識需要掌握,恐怕力所不及,難度太大。實際上教師掌握相關專業學科和人文社會科學的基本理論,並不是讓大家成為這些學科領域或某一學科領域的專家。在提高理論素養的過程中,應遵循鄧小平教師強調的“要精,要管用”的原則,把握好三條:一是抓住要點,有所側重。無論哪個學科,也無論其內容多麼龐雜,重要知識點和基本理論觀點不會太多,對這些內容的學習理解可以多下一些工夫,其他的知識點有個一般瞭解就行了。二是著力掌握辯證法。辯證法是最管用的,掌握不好時時處處受害。老子提倡“處下”,道理人人都懂,但一碰到具體問題,往往總想“處上”。三是注重理解。理解了的東西,記的也紮實,需要的時候就會自然在腦海中展現,至於資料性的東西,需要時到我們已經知道的地方去查就是了。

    先學而後知不足,不知不足難以努力求學,這是一個矛盾。為此我倡導同仁們大家都來重視提高自已的基本理論素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瓶鐺清洗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