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琪斯尼沃社德
-
2 # 隨便閣
誰能做到以“道”作為萬物的唯一標準,誰就執掌了天下之物的命運。
作為一個凡人俗胎,難以達到“聖人執一”的境界,但堅持“人法地”,也可執掌自身的命運。執掌自身的命運,天地亦弗能臣也。
-
3 # 大方57
機率就是不確定性,也即"無常",屬量子狀態的多域疊加。今天的每個人每件事都是由各種複雜子系統構成的多域疊加系統,是多種量子狀態的疊加,最終呈現的結果。這種不確定性一定有一個"定域性"做前提,也就是不確定性一定是在相對確定的範圍內發生的,古今中外,上至九天下至九地,慨莫能外。機率的本質所展現的不確定性,就是高維空間與我們現實所處的低維空間接觸面所呈現的一種高能低態聯絡方式。可以設想一下,一輛每小時100公里時速前進的車輛其輪胎與地面接觸面,不可能100%吻合。這就是對應了高能低態之間的聯絡方式,其實充斥在我們體內及周圍的一切空間都充斥著高能量的維度空間,這好比魚一樣在水裡遊,卻不知道生活在水中,亦如同過去的人,生活在空氣中卻不知道有空氣大氣壓力存在道理是一樣的。
下面胡亂的展開說一下個人的觀點,看有沒有哪句話對你有所幫助。世間唯一不變的就是"無常"(機率),世人所做一切逃避"無常",浩瀚佛經,滿腹經論以之為得,卻逃不脫我執之念(以為機率可控、可預測,但人的意識加入,使得機率入了心識而神鬼莫測,應對之道恆常之心,即然天下皆為利,能有付出之心,不與之爭,不生好勝之心,好勝心即為爭利,人最不喜見),萬法為(為了、途徑)空(無常),為見本性,僅僅是工具,至彼岸之花,普通人憎恨無常,卻不知我們即無常,人怎麼能憎恨自己呢?因此而又起分別之心。我們究竟懼怕的是什麼?是關注的小我貪而不能得,得而憂其失去,痴迷其間而不得解脫,心無片刻清閒,怎能入定?入定也僅僅為我執之心稍事休息,入定時時在心中,心閒即入定,心忙則有漏。人世間的一切苦都是為了明心見性,破除我執之心,如有此見(須機緣巧合受人影響感悟真意,非自修能了悟人性)那麼人生就有了意義。苦即是甜,甜即是苦,甜是苦的特例,是六識營造的虛幻泡影,求而不得,為外道魔相,苦為甜之根本,破魔幻之心。外道皆為六識喜好而生化,人在凡塵須時刻警惕,迷途知返。有人能識得小我,卻識不得別人心中的我執之像,為名為利忙碌一輩子。如此這般只能活在別人營造的虛幻世界中,這是外道魔相的真正可怕之處。人生的經歷大概就是,起我執之心,參與外界規則制定,掌控環境變化,破我執之心,使內心清靜,迴圈往復,無始無終,人生的難就難在這,無我則不能外定(穩定可預測可控制),有我則不能內定,內外之間需掌握好平衡。
意識是觀察者的影子,意識並非是天生的,必須藉助認知來體現,是意識與認知的複合體,不能獨立呈現。惠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明鏡對應意識,而意識來自更高維度的空間,是披在高維空間身上的外衣,而非本源,真正的"識",來自虛空,無形、無色、不增、不減、不生、不滅,可以說恆古未變,通曉古今一切事物,變幻的只是與低維空間的接觸面,或者說受困於低維空間而不得解脫,這就是我們所言的意識,而真正的虛空因容納了萬物而呈現空無一物的狀態!
天生萬物,每一個靈魂都不是獨立的,只是相對獨立性,透過六識體驗了每個人的旅程和情感體驗,但毫無疑問這些情感都是建立在靈識之上的上層系統,無論如何華麗,亦如同電腦之上的軟體、程式一樣,僅僅是其中之一的可能性。有生於無,無非空,而是包含空,無非真無,無包容無限可能而最終呈現無的狀態,可以確定的是無中生有,無一定是蘊含了極高能量的狀態,否則無法呈現無限可能。
以太是這個世界的終極物質,在以太的場中,沒有時間和空間的概念,渾元一氣是一個整體,"遠即是近,近即是遠",也不存在時間的概念,過去現在未來,都在以太的場中同時存在,因為以太的場是恆定的,不生不滅不增不減,對於孕育在以太場中的物質世界,存在距離、空間、時間的概念,但以太場中人間的悲歡離合、歷史交替僅僅是一瞬間甚至於不需要時間,人世間的過去、未來、現在以太場中是同時存在的,如果以太場是一臺超級電腦的話,我們僅僅是以太場中執行的程式而以。以太始終是永恆的,到達任何一個地點,以太不需要花費時間(時間只是物質世界的概念而已),物質世界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以太世界看來不需要任何時間,因為時間在以太中永不流逝,物質世界僅僅是以太場中的空洞和氣泡,是以太這種物質失能後的產物,隨著宇宙的擴張,以太的場也在擴張,如同我們吹氣球一樣,體積增大了,以太場內部的密度必然減少,從能量守恆來說,以太場區域性失去能量而析出了物質。
從速度上來說,以太場內部已經超越了光速(到達任何一個點,從宇宙的一端到另一端都是隨時到達,機率的本質就是以太場與物質世界相互作用的體現),所有的物質都孕育在以太的場中,沒有以太就沒有自然界的所有物質。以太沒有質量,以太就是純粹的能量。自然界中能量的傳遞必然要透過以太的場來進行,光是傳遞能量的極限。
物質是以太場失能後的產物。質能方程揭示了物質和能量轉換的關係,這好比化學裡結晶析出的過程。物質是時空坍縮後定域性縮減的產物(以太物質轉換成自然界物質以後,物質的定域性縮減,不再隨時能夠到達任何一個地方,而不消耗時間,極限速度就是光速,引力場作用於物質,極限速度也是光速,物質像障礙物,阻礙了以太的執行速度,在物質的空間內,增強了以太物質出現的機率,相同的物質相互吸引,同頻共振,以太推動物質相互靠攏,封閉的以太越多,則引力越大,直至形成黑洞,將物質重新粉碎成以太),光速如果是這個物質世界能量傳遞的極限。那麼包圍這個物質世界的能量傳輸極限一定是超越光速的。所以沒有辦法將有形的物質,加速到光速,這是空間定域性所不允許的。力僅僅能在物質空間內傳遞,在超越光速的非物質空間內力的作用也不再體現。
人的意識並不是以太,只是以太場執行的一個程式而已。如同大腦和思維的關係。以太賦予了人的意識無限可能,即便是人類知識中所有的邏輯概念,僅僅是以太場所賦予的一種可能性而已。所謂的善惡均是以太執行的程式,也是人類對以太執行規律的情感體驗。
按佛家的理論來說,所有界的所有的一切都有成、住、壞、空。以太是一種物質也是一種能量,同時具有兩種屬性。而物質和能量的存在,必然要以運動的形式體現。以太孕育了萬物,卻不能控制萬物執行的根本原因,運動是以太的本質屬性。只能看著所有的物質從產生到消亡,週而復始,無始無終。
了不起!因無所不能而為空,非真空,如見真空,是謂覺性。萬物本自一性,只有多與少的區別,本性無處不在,借用"眼睛"觀望世界,不增、不減、不駐、不滅,得到或失去的都是外在的可以剝離的執著之念,不可毀壞的即謂金剛之身,亦非實體,萬法歸宗方得圓滿,有一念牽掛世間之事,仍需修行。
修成正果需要兩個必備的條件。第一必須了悟本性。本性為空非真空,萬事萬物對立統一,人間萬事萬物,皆為心識所化,眾人沉醉於其中,而不能分別,欲見本性必先識得真無,也就是跳出心識以外望見真我。否則只緣身在此山中不識廬山真面目。修道、成魔皆不可妄為,古人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為什麼放下屠刀卻成佛了呢?整日修行的卻未必。只因在某個方向上,看見了真空,也看見了真我。看不見真空也就看不到真我,這就如同人照鏡子一樣,沒有鏡子永遠看不到自己是長什麼樣。此我非彼我!不是一般意義上我們認識的自己,而僅僅是一個概念,一種由無數可能性組成的有機統一的整體。如果萬物的意識是一個整體,那你的探求一定要在某個領域某個方向上超越了整體的認知,這個有多難,你想一想刻意而不能行。或者是你無論修什麼?拘於成見,系統會判定你無效。第二點、一定要了無牽掛。放下屠刀。同時完成了兩個條件方可成佛。那就是對這個世界已無眷戀。所以說修道並非一件易事啊,有機緣巧合在其中。有些人就算明白了這個道理也難以修成,因為還有牽掛在其中。就算是看見了真我又能如何?我們意識的母體讓我們喜愛,她要甦醒過來,她在夢中。如何透過我們自身去喚醒她?我即是她,她即是我,我只是她的一部分。
天不負人,人若負天,天必負人,成功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足夠的專注,投入更多的精力,成功才會變的相對容易。
當一個人足夠安靜下來的時候,會發現注意力集中會有使萬物生長的效果,這就是道法天生,也就是系統運算自帶生長的特性,所謂上天有好生之德,已蘊藏在每一個生命體內。當一個人的生命來到軀體中時,即便是休息時也在時刻運算中,我們的生命才得以維繫,因此要時刻純淨內心,關愛萬物,這樣才能保證身心健康,而不能為外物捨棄了靈魂,不能以此做為交易。如果因為某件事情導致內心轉性了!這便是靈魂受到了傷害!抑鬱症和自殺說明了運算內卷趨勢已建立。
沒有觀察者,字寫的再好也毫無意義,所有的藝術只能是傳遞資訊的工具,影子的影子。人正因為不能憑空創造資訊(憑空創造的資訊如不符合客觀實際,跟精神病有何區別),所識所想受困於外界之物,而不得解脫。如同人飲食一般,攝取的資訊越來越多,良莠不齊,如不加以分辨,終難免墮落凡塵。人之為人,在於資訊來源的純粹,精、氣、神的充盈,練神返虛而識自己的本來面目,藝術只是影子的延伸而已,關注內心。若想認識自身的本來面貌必須有鏡相,對於低維的生物而言,空間的變化一定要對應本身心識所想的形象,所有的鏡子都是由自己描繪的,人就是透過外物變化,印證自身的想法來認識自身內心,這就是認識自己。所以說365行,所有的藝術,最後都是通往內心世界,一旦有所體悟,精神就上升到另一個維度空間。
世間萬物分而生陽陰,萬物相聯生遠近親疏(陰陽)而顯對立統一,前者以觀察者的屬性(時間的延續性)而論,後者以空間變化而言,陽陰均植根於空間差異,差異累積在一起造就了陰陽和空間的變化。陰陽互相推動對方(高維和低維空間)產生變化前進,生命得以顯現(觀察者觀察到空間連續變化,而可預測變化發展的方向就是生命,具有運算的連續性、空間指向性),同屬性的事物,在空間上離散後,而呈現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情況,複雜事物均屬於此狀態。空間的連續指向性變化而產生生命,生命並非真實的存在,僅僅是觀察者的連續運算,沒有觀察者,沒有連續預算導致空間的變化,就沒有生命。生命是觀察者運算的附屬產物,是虛幻的,並不是真實的存在。運算必須有空間差異,必須有觀察者觀察導致的起心動念產生陰陽(分別心),意識是產生世界運動變化的根本動力。所有的物質都是由觀察者所創造出來的,觀察者就是超維空間本身。
世間唯一不能變化的就是不確定性,這也是世界的根本屬性,意識也不例外。不確定性,從形態上看,屬於正態分佈,想象一下山的形狀,上面小下面大,就如同人的生活一樣,幸福的總是少數,如果你取樣本足夠多的話,觀察者以不確定性作用於世間萬物。
差異大到一定程度,產生陰陽而生對立,對立就是觀察者對低維空間的運算,所有的運算都有一定範圍,對立的前提是必須有統一,統一在一定範圍內。(足夠空間在觀察者的觀察下,產生連續性的指向性的變化)。只有高能量態的物質才會產生生命,石頭和鋼鐵有可能性嗎?石頭鋼鐵是屬於低能態的物質,低能態既是不確定性很低,很難受到觀察者的影響、很難受到高維空間的影響而產生空間的連續性、指向性變化。時間對高維空間而言是不存在的,僅僅對低維物質而言,高維空間受困於低維空間而產生時間,其實世界總體上看空間分佈是守恆的,結果早已確定,變化的僅僅是低維空間的區域性而已,區域性的觀察者會導致空間的不同變化,這也是生命存在的意義,迴圈往復無始無終。
低維的觀察者就是我們的生命和靈界的神仙鬼怪,高維的高維觀察者才能修成正果。
爛好人就是對別人盲目信任,對自己缺乏信心。勁都用在別人身上了,所以被人踐踏尊嚴也是在所難免。
人和人之間的交往,總是有不確定性在其中,哪怕是相互熟悉的兩個人,不同的環境下什麼樣的心情,都是難以揣摩,每個人都相信自己的所見所聞,可能這樣判定人的觀念的形成是偶然性事件積累而成的,但偶然中包括必然,因此相互間的關係應對不當就有可能朝不利於自身的方向發展。即便你同領導的關係再好,也難免給了周圍的人挑剝離間的可能,因為你不知道周圍的人怎樣看待你以及你與領導之間的關係的,人的心境都是可變的,包括自己,在受到外界干預的情況下都難以維持理想的心態,更何況出門在外,人與人之間都是逐利的,往往做事沒有底線,偶爾突破關係的底線也是再所難免。於是在各種關係在搏奕中呈現領導在與不在不一樣,太實在的人吃虧,最合理的作法是領導在跟前時,要儘量做他們希望你做的事情(要相信他們的眼睛和判斷能力),而不在時儘可能放鬆。同理與其他人交往亦是如此,當然周圍的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時,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力於實際情況,選擇應對之道。總之,見面只說三分話,剩下的70%能不告訴別人儘量不讓別人知道,這樣做的目的是在外儘量減少別人對你觀念的命中率,無法隨時拿捏你,同時在外儘量只談與工作相關之事,這樣對建立個人的良好工作形象有益。總之,人際關係的關鍵是讓別人知道你想讓別人知道的真相,減少別人不應該知道的真相,自己的核心利益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付出獲得,努力要讓別人看得見。一旦自己的想法被周圍的人命中,造成對自身不利的局面,自己觀念和認知一定也要隨之而變,不要死守不改,固守成見,這好比下象棋一樣,對手馬踩自己的炮了!如果移動不開一定要採取別的措施彌補損失。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要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浪費時間。
三個境界從人的角度來說,可以歸納為:慾望的迴歸,塵歸塵土歸土,我們人類來自於自然,也終將回歸自然,我們的靈魂也根植於自然,需要回歸自然來校正自身的內心。人性的迴歸,人之為人,其心必善,也就是說人之初性本善,人性之惡只是人性之善的扭曲。心境的迴歸,歸去來兮,從一無所有的來到,一無所有的離開,心境能否回到最初的那樣?從生命的高度出發三個境界:人非"人",物非"物",我非"我"。生命不侷限於人這種特有的載體,世間萬物皆有"靈",看似一個個孤立的個體,其本源皆來自一體。眼中所看見的生命,實際上這是人為定義的虛幻的集合體。你所認識的自我僅僅是意識觀察的產物,是人為創造的,真我遠非意識所能想象,只能去感悟。放下貪嗔痴,人的執念源於意識的非獨立性,必須藉助外物才能存在、顯現,我非"我",真確的看待自己就要放下情、欲的影響,哪怕你內心因為別人對你的觀念和不公正的做法而哭泣,擦乾眼淚也要去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只因你的信念無人可以代替,從這個高度來講,人是孤獨的要耐得住寂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切苦難困遏,都為了讓你明白一件事,放下執念,真我與現實本來無關,是自己的認知創造了自己的人生,我們每個人心中都養了一無法輕言放棄的寵物,那就是這副動物的軀體,終身為伴,意志本與它無關,但是它是與生俱來的夥伴,透過我們的指引,引導它走向勝利的彼岸,請善待它,並給它正確的方向,好人與壞人往往一念之間,明星大腕慾望與凡人並無本質的不同,為了應對生存的壓力,我們往往會把它自身的慾望無限放大,時間一長終不可為,在人生奮鬥的過程中遇到挫折,我們往往會失去他的信任,寄希望於外界的某個人某件物、某件事,時間會檢驗一切真理,最終發現能夠相信的還是自己與他之間的割捨不下的羈絆。放下貪慾意味著慾望的迴歸,也是人性的迴歸必要條件,每一個人性悲劇都有一個不正常的內心獨白。身處逆境而不憤怒,那也是心境的迴歸。檢驗自身境界的三個標準:1、是否受到情、欲的困擾而不能客觀的看待問題。2、是否有無條件的進取之心,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3、是否有三心?本心(慾望迴歸)、初心(使命的迴歸)、慈悲之心(人性的迴歸)。
昨天晚上和孩子講述陰陽之道。陰陽是構成這個世界的根本。陰陽從何而來!天地初開,混沌一片,有了觀察者,就會發現物與物之間有區別,這個區別就是陰陽的差異,有觀察者必然能發現事物之間的區別,在改變物質的同時,也改變了自己的內心認知,造就了分別心。觀察者是如何改變物質形態的,那一定是在極微觀層面,透過不確定性的形態改變極為物質。人的精神必須依託於物質,當精神強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就可以獨立存在並自由改變物質,當然這個過程會相當漫長,也就是俗稱的修仙成佛。精神強度很低的時候,人的認知必須依附於客觀事實。而人的情感又依附於人的認知。三者相互對立,相互制約。總體來說是陰陽,精神為陽,物質為陰。人活一口氣,就活這個精氣神兒。透過精神去驅動人體這個載具,附加情感實施行動。我們只能改變物質的形態,而不能改變物質的屬性。用白話說,只是將物資從這裡挪向那裡,並沒有改變任何東西。
今天看了恐怖蠟像館,人類的惡是無法消除的,因為有善必有惡,善惡相對立且統一於人的思維。我在猜想,人的意識在應對外界危機和不確定性的同時,需要做出應對和選擇,這種選擇在系統的層面上看,永遠都是喪失了系統的不確定性,並且這種應對方法的確定性,必然要以喪失低級別內在系統的不確定性為代價,比如家庭中的子女會因為父母親的教育方式不同而養成不同的習慣。從區域性看,某個系統獲得了利益,必然要以喪失其他系統的利益為代價,當然這個倒黴的系統是誰是不確定的!所以生命的意義在於付出,化解這種多米諾骨牌效應。整體看善惡是守恆的,看人群總量付出的多,還是索取的多。
回覆列表
“上天有好生之德”。“好生之德”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仁愛之心,仁者愛人。上天是好生而惡殺的。如果每個人都要保有仁愛善良之心。
多進行倫理道德的教育。教化明確了,善良仁愛的風氣形成了,每個人都形成良好的個人修養,就會形成更好的社會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