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蒙可有

    孔乙己是魯迅筆下小說《孔乙己》的主人公,他讀了很多書,談吐中總是有之乎者也,行為舉止也斯文大方,是一個典型的文人形象,但他參與科舉考試從未獲得名次,更別說中舉人當大官。孔乙己好酒,有幾個錢就回去酒家喝一碗小酒,吃一碗茴香豆,他也很大方,願意把本就不多的茴香豆分給嘲笑過他的小孩,他行為怪異,喝酒時總是穿著長大褂,不坐凳子站著喝酒。種種行為舉止顯得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他身為有文化的人,生活並沒有比其他人好,反而是窮酸像,因此他被冷嘲熱諷,成了酒家常客的言語笑話。

    言行舉止帶有文人的清高。孔乙己雖然生活落魄,但骨子裡他不願意將自己看成不如其他酒客的人,他穿著與其他人不一樣,喝酒時的姿態與其他人不一樣,說話常出名句更是和其他人不一樣,可這不一樣本是文人的氣節,但在世人眼裡就是個不合群的笑話。

    孔乙己躊躇滿志,但又從不勞動。生活是靠雙手打拼出來的,並不是口中說出來,心裡想出來的,但孔乙己內心豐富,嘴上豐富,可行動上是個徹徹底底的矮子。在勞動人民中大家都穿短袖子,靠雙手養活自己,可孔乙己就算落魄得不成個人樣,也始終穿著長大褂,一臉的壯志未酬的面向。

    孔乙己飽讀聖書,但也會行偷竊之罪。孔乙己偷的不是衣服不是錢,而是他最不缺的書,小說的後半部分交代孔乙己很長一段時間消失在世人眼裡,是因為偷了丁舉人家裡的書,被打斷了腿,沒法出來喝酒。這也將孔乙己的形象推向了高潮,也暗示了他悲慘的命運,連死了也被活著的人當成一個笑話,讓他們在飯後茶與當成一個無聊話題來指指點點。

    讀書人孔乙己面對別人的嘲笑,即有讀書人骨子裡的清高,也有對現狀的看透和無奈。

  • 2 # 使用者5301548008951

    年少時初讀《孔乙己》,文中那句“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成了班上同學們課後互相調侃的經典語句,成年後重讀《孔乙己》我在“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背後,看到了孔乙己身上隱藏著時代人物稀缺的符號。

    《孔乙己》講述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舉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好吃懶做,生活上四體不勤,窮困潦倒,在人們的嘲笑戲謔中混度過日,因為偷書最後被地主階級所吞噬的悲慘形象。

  • 3 # 倪呈

    孔乙己自視為讀書人,身份地位要比同為站著喝酒苦力高上一籌。

    當被嘲笑時立馬很專業的解釋,偷書與竊書的區別。

    他認為自己與他們有不同,沒在一個層次上,可以用自己的學問擺平被嘲諷的境地。

    而當他發現大家都不接受時,自己為了擺脫尷尬,就又端起清高來,不與苦力們一般見識,求得自我安慰。

  • 4 # 風雪夜歸雲

    讀過魯迅的孔乙己對這個問題應該知道個大概。要談及孔乙己受到別人嘲笑時的心理活動,首先得明白孔乙己的性格:清高而又四體不勤,愛喝酒又心底仁厚等等。所以這樣的孔乙已在面對嘲笑時心理既難受,又無賴;既想反擊,又不屑一顧;既想據理力爭,又不跟嘲笑他的人一般見識。

    精神勝利法是孔乙己活著的心理支撐,也是他獨有的。

  • 5 # lili207020008

    比較難為情的

    孔乙己,識文斷字,是個窮秀才,愛喝酒,總是穿著破大褂,平時愛小偷小摸,總是被人打,被人嘲笑,當他受人嘲笑時,心情是比較難為情,不好意思的,畢竟只要是人,就是有自尊的。他雖然貧窮,但是還總是展現自己的不同,最後因為偷一個舉人結果被打斷腿,最終死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鴻的詞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