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熒火蟲YS
-
2 # 使用者7355326258345
1。結合時代呵社會發展要求,不斷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內容 2。不斷豐富和發展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 3。要立足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4。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5。要正確面對外來思想文化的影響 6。青少年要把自己培養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呵建設者,共同譜寫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絲路精神”即絲綢之路精神的簡稱。絲綢之路不僅是商業通道,更重要的是絲綢之路體現的“絲路精神”。 絲綢之路作為人文社會的交往平臺,多民族、多種族、多宗教、多文化在此交匯融合,在長期交往過程中各個國家之間積澱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 為核心的絲路精神。
和平合作
公元前140多年的中國漢代,一支從長安出發的和平使團,開始打通東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鑿空之旅”,這就是著名的張騫出使西域。中國唐宋元時期,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同步發展,中國、義大利、摩洛哥的旅行家杜環、馬可·波羅、伊本·白圖泰都在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留下了歷史印記。15世紀初的明代,中國著名Nautilus鄭和七次遠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話。這些開拓事業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為使用的不是戰馬和長矛,而是駝隊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堅船和利炮,而是寶船和友誼。一代又一代“絲路人”架起了東西方合作的紐帶、和平的橋樑。
開放包容
古絲綢之路跨越尼羅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恆河流域、黃河和長江流域,跨越埃及文明、巴比倫文明、印度文明、中華文明的發祥地,跨越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信眾的彙集地,跨越不同國度和膚色人民的聚居地。不同文明、宗教、種族求同存異、開放包容,並肩書寫相互尊重的壯麗詩篇,攜手繪就共同發展的美好畫卷。酒泉、敦煌、吐魯番、撒馬爾罕、巴格達、君士坦丁堡等古城,寧波、泉州、廣州、北海、科倫坡、吉達、亞歷山大等地的古港,就是記載這段歷史的“活化石”。歷史告訴我們:文明在開放中發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
互學互鑑
古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通商易貨之道,更是一條知識交流之路。沿著古絲綢之路,中國將絲綢、瓷器、漆器、鐵器傳到西方,也為中國帶來了胡椒、亞麻、香料、葡萄、石榴。沿著古絲綢之路,佛教、伊斯蘭教及阿拉伯的天文、曆法、醫藥傳入中國,中國的四大發明、養蠶技術也由此傳向世界。更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識交流帶來了觀念創新。比如,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國發揚光大,在東南亞得到傳承。儒家文化起源中國,受到歐洲萊布尼茨、伏爾泰等思想家的推崇。這是交流的魅力、互鑑的成果。
互利共贏
古絲綢之路見證了陸上“使者相望於道,商旅不絕於途”的盛況,也見證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數”的繁華。在這條大動脈上,資金、技術、人員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商品、資源、成果等實現共享。阿拉木圖、撒馬爾罕、長安等重鎮和蘇爾港、廣州等良港興旺發達,羅馬、安息、貴霜等古國欣欣向榮,中國漢唐迎來盛世。古絲綢之路創造了地區大發展大繁榮。
絲綢之路是友誼、交流和共榮之路。它繁榮了中西方貿易和商業往來,相互交換過程中極大推動了中西方物質繁榮,促進了沿線各民族之間的交流。它不僅僅是條經貿之路,還是一條文化之路,搭建了世界文化溝通交流的平臺。
絲綢之路超越了語言、體制機制等差異,不僅讓世界看到中國同他國文化認同包容、開放、協作的態度,更是華人民的友好、和平精神的體現。
絲綢之路把古老的中國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臘文化、古羅馬文化連線起來,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