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金校尉是古代軍官職稱,最早為三國曹操所設,通俗地說,就是國家盜墓辦公室主任。專門發掘墳墓盜取財物以充軍餉,後多指盜墓者。但迄今除野史和部分玄幻小說,如《鬼吹燈》外,並無明確證據證明有“摸金校尉”的存在,儘管盜墓現象千年來始終未能禁絕。 當前很多小說、散文都說曹操設定過“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尤其是暢銷小說《鬼吹燈》系列,其中關於盜墓門派尤其是“摸金校尉”描寫得神乎其神。那歷史上曹操是否設定過“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呢? 其實,在正史中並沒有關於曹操設定這一“官職”的記載,而是最早出自於袁紹討伐曹操的一篇著名的檄文裡面。該檄文有陳琳執筆,把曹操罵了個狗血淋頭。其中說到曹操設定了“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討伐徐州陶謙時沿路掘人丘墓,先人屍骨散於道路,招致天怒人怨。 後來中國古典第一通俗小說《三國演義》也說曹操設定了“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 筆者研究了這一問題,發現古代一些專家就給出了明確的答案。清代歷史學家毛宗崗就評價《三國》的這一說法是“文人曲筆也”。筆者也同意這一看法。睿智如曹操,不可能設定這麼一個違反中國倫理道德傳統的官職。如果說三國期間誰盜墓最厲害,那只有董卓。把洛陽地區的帝王陵墓挖了一遍。 曹操之所以會有此惡名,是因為其父曹嵩在途徑徐州時為陶謙部將所殺,因此大舉興師問罪。曹操部隊在進軍道路上大肆殺戮、發人丘墓,曹操也予默許,即“你殺我父親,我毀你先人墳墓”。當時的好事者予以諷喻,曹操就此被人戴上了高帽。 四大盜墓門派 摸金門、搬山門、卸嶺門、發丘門。又被稱為摸金校尉、搬山道人、卸嶺力士、發丘將軍。有稱“發丘有印,摸金有符,搬山有術,卸嶺有甲”。 來歷 摸金的雛形始於戰國時期,精通“尋龍訣”和“分金定穴”,注重技術環節。魯迅曾經說, “曹操設了‘摸金校尉’之類的職員,專門盜墓。” 這是根據袁紹攻伐曹操時釋出的檄文中的說法:“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檄文具體指出曹操曾經親自組織和指揮盜發梁孝王陵墓:“而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這篇文字成為古來檄文的名篇,起草者是大名士,列為“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陳琳在袁紹失敗後,歸附曹操集團。曹操曾經對陳琳此文中對於他行為的揭露表示不滿,對盜掘陵墓的批評卻似乎取預設態度。所謂“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的設定,或許確是事實。《鬼吹燈》中三個主角皆是摸金校尉,但三人並不是“破壞神”,只因隨考古隊前往精絕國地下鬼洞,中了詛咒(按現代科學的說法應是鬼洞中有特殊放射物質或是某種病毒),只好尋找傳說埋於古墓中的“雮塵珠”避禍。時至宋元之時,發丘、搬山、卸嶺三門都少有弟子出現,因此往往被認為門派傳承就此斷絕,只剩下摸金一門。 摸金一門中並非是需要有師傅傳授便算弟子,他特有一整套專門的標識,切口,技術,只要懂得行規術語,皆是同門。不過在摸金門傳承中,只有獲得正統摸金符的人,才能被稱為摸金校尉。號稱掘丘一行的民間正統,與發丘天官的手段差不多,最善於以風水星象計算出古墓寶藏的方位。行事講究留有後路,做事不做絕。 摸金校尉不喜歡與人合作,但獨乾有困難對方又是很信任的人,也會組成五人下的小團體。積極吸納現代社會的工具與武器 ,並能將它們與風水術法結合起來使用,但對傳統行規最為重視,極少有人違反。不是很擅長武功秘法體術。 與發丘將軍互相看不順眼,摸金認為發丘與官府合作,挖掘古墓時壞人屍骸,損人風水,對行內傳統規矩多有違背;而發丘以為摸金因循守舊,空有精悍手藝只為衣食謀,不去能將行業發揚光大。 摸金校尉行規: 摸金校尉們乾活,最擅長的是找墓,他們往往將蒐集來的各種資料,結合對當地風水的觀察,總是能以很快的速度找到陵墓的具體地點。 凡是掘開大墓,在墓室地宮裡都要點上一支蠟燭,放在東南角方位,然後開棺摸金。動手之時,不能損壞死者的遺骸,輕手輕腳地從頭頂摸至腳底,最後必給死者留下一兩樣寶物。在此之間,如果東南角的蠟燭熄滅了,就必須把拿到手的財物原樣放回,恭恭敬敬地磕三個頭,按原路退回去。 進墓前需戴口罩,入內千萬別把口罩取下來,第一里面的空氣質量不好;第二活人的氣息不能留在墓裡,不吉利;第三,不能對著古屍呼氣,怕詐屍。 一般都是三人一組,一個挖土的,因為坑外不能堆土,所以還有一個專門去散土,另有一個在遠處放風。 摸金四絕:望、聞、問、切。 一 “望”是望氣看風水。老盜墓賊經驗豐富,又多擅長風水之術,故每到一處,必先察看地勢。二“聞” 即嗅氣味,用鼻子分辨土層的氣味年代。三“問” 就是踩點 遊走四方 扮成道士,注意一些景色優美的地方和將相高官之處。能說會到善於與長者老人交談講古。四“切” 即是把脈之意。有三層含義: 第一層是 發現古墓之後,如何找打洞方位,以走向,如給人把脈一樣很快切準棺槨位置,第二層含義是指敲棺啟蓋後摸取死者寶物,從頭摸到腳,摸寶如同給人看病切脈般,要細緻冷靜,講究沉靜準確,沒有遺漏。第三層含義是指以手摸觸出土文物,由於其中的高手過手文物不計其數,所以往往不需用眼審視,只要把物品慢慢撫摸一番,即知何代之物,價值幾何。他們常以此技與人賭輸贏,往往勝算。
摸金校尉是古代軍官職稱,最早為三國曹操所設,通俗地說,就是國家盜墓辦公室主任。專門發掘墳墓盜取財物以充軍餉,後多指盜墓者。但迄今除野史和部分玄幻小說,如《鬼吹燈》外,並無明確證據證明有“摸金校尉”的存在,儘管盜墓現象千年來始終未能禁絕。 當前很多小說、散文都說曹操設定過“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尤其是暢銷小說《鬼吹燈》系列,其中關於盜墓門派尤其是“摸金校尉”描寫得神乎其神。那歷史上曹操是否設定過“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呢? 其實,在正史中並沒有關於曹操設定這一“官職”的記載,而是最早出自於袁紹討伐曹操的一篇著名的檄文裡面。該檄文有陳琳執筆,把曹操罵了個狗血淋頭。其中說到曹操設定了“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討伐徐州陶謙時沿路掘人丘墓,先人屍骨散於道路,招致天怒人怨。 後來中國古典第一通俗小說《三國演義》也說曹操設定了“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 筆者研究了這一問題,發現古代一些專家就給出了明確的答案。清代歷史學家毛宗崗就評價《三國》的這一說法是“文人曲筆也”。筆者也同意這一看法。睿智如曹操,不可能設定這麼一個違反中國倫理道德傳統的官職。如果說三國期間誰盜墓最厲害,那只有董卓。把洛陽地區的帝王陵墓挖了一遍。 曹操之所以會有此惡名,是因為其父曹嵩在途徑徐州時為陶謙部將所殺,因此大舉興師問罪。曹操部隊在進軍道路上大肆殺戮、發人丘墓,曹操也予默許,即“你殺我父親,我毀你先人墳墓”。當時的好事者予以諷喻,曹操就此被人戴上了高帽。 四大盜墓門派 摸金門、搬山門、卸嶺門、發丘門。又被稱為摸金校尉、搬山道人、卸嶺力士、發丘將軍。有稱“發丘有印,摸金有符,搬山有術,卸嶺有甲”。 來歷 摸金的雛形始於戰國時期,精通“尋龍訣”和“分金定穴”,注重技術環節。魯迅曾經說, “曹操設了‘摸金校尉’之類的職員,專門盜墓。” 這是根據袁紹攻伐曹操時釋出的檄文中的說法:“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檄文具體指出曹操曾經親自組織和指揮盜發梁孝王陵墓:“而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這篇文字成為古來檄文的名篇,起草者是大名士,列為“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陳琳在袁紹失敗後,歸附曹操集團。曹操曾經對陳琳此文中對於他行為的揭露表示不滿,對盜掘陵墓的批評卻似乎取預設態度。所謂“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的設定,或許確是事實。《鬼吹燈》中三個主角皆是摸金校尉,但三人並不是“破壞神”,只因隨考古隊前往精絕國地下鬼洞,中了詛咒(按現代科學的說法應是鬼洞中有特殊放射物質或是某種病毒),只好尋找傳說埋於古墓中的“雮塵珠”避禍。時至宋元之時,發丘、搬山、卸嶺三門都少有弟子出現,因此往往被認為門派傳承就此斷絕,只剩下摸金一門。 摸金一門中並非是需要有師傅傳授便算弟子,他特有一整套專門的標識,切口,技術,只要懂得行規術語,皆是同門。不過在摸金門傳承中,只有獲得正統摸金符的人,才能被稱為摸金校尉。號稱掘丘一行的民間正統,與發丘天官的手段差不多,最善於以風水星象計算出古墓寶藏的方位。行事講究留有後路,做事不做絕。 摸金校尉不喜歡與人合作,但獨乾有困難對方又是很信任的人,也會組成五人下的小團體。積極吸納現代社會的工具與武器 ,並能將它們與風水術法結合起來使用,但對傳統行規最為重視,極少有人違反。不是很擅長武功秘法體術。 與發丘將軍互相看不順眼,摸金認為發丘與官府合作,挖掘古墓時壞人屍骸,損人風水,對行內傳統規矩多有違背;而發丘以為摸金因循守舊,空有精悍手藝只為衣食謀,不去能將行業發揚光大。 摸金校尉行規: 摸金校尉們乾活,最擅長的是找墓,他們往往將蒐集來的各種資料,結合對當地風水的觀察,總是能以很快的速度找到陵墓的具體地點。 凡是掘開大墓,在墓室地宮裡都要點上一支蠟燭,放在東南角方位,然後開棺摸金。動手之時,不能損壞死者的遺骸,輕手輕腳地從頭頂摸至腳底,最後必給死者留下一兩樣寶物。在此之間,如果東南角的蠟燭熄滅了,就必須把拿到手的財物原樣放回,恭恭敬敬地磕三個頭,按原路退回去。 進墓前需戴口罩,入內千萬別把口罩取下來,第一里面的空氣質量不好;第二活人的氣息不能留在墓裡,不吉利;第三,不能對著古屍呼氣,怕詐屍。 一般都是三人一組,一個挖土的,因為坑外不能堆土,所以還有一個專門去散土,另有一個在遠處放風。 摸金四絕:望、聞、問、切。 一 “望”是望氣看風水。老盜墓賊經驗豐富,又多擅長風水之術,故每到一處,必先察看地勢。二“聞” 即嗅氣味,用鼻子分辨土層的氣味年代。三“問” 就是踩點 遊走四方 扮成道士,注意一些景色優美的地方和將相高官之處。能說會到善於與長者老人交談講古。四“切” 即是把脈之意。有三層含義: 第一層是 發現古墓之後,如何找打洞方位,以走向,如給人把脈一樣很快切準棺槨位置,第二層含義是指敲棺啟蓋後摸取死者寶物,從頭摸到腳,摸寶如同給人看病切脈般,要細緻冷靜,講究沉靜準確,沒有遺漏。第三層含義是指以手摸觸出土文物,由於其中的高手過手文物不計其數,所以往往不需用眼審視,只要把物品慢慢撫摸一番,即知何代之物,價值幾何。他們常以此技與人賭輸贏,往往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