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荷衣雲裳
-
2 # 歸屬地
長袍馬褂,是清朝文人的標配。
魯迅《洋服的沒落》說了些文人服裝的變遷。
清朝末年,帶些革命色採的英雄不但恨辮子,也恨馬褂和袍子,因為這是滿洲服。
然而革命之後,採用的卻是洋裝,這是因為大家要維新,要便捷,要腰骨筆挺。少年英俊之徒,不但自己必洋裝,還厭惡別人穿袍子。那時聽說竟有人去責問樊山老人,問他為什麼要穿滿洲的衣裳。樊山回問道:“你穿的是那裡的服飾呢?”少年答道:“我穿的是外國服。”樊山道:“我穿的也是外國服。”
後來,洋服終於和華人漸漸的反目了,不但袁世凱朝,就定袍子馬褂為常禮服,五四運動之後,北京大學要整飭校風,規定製服了,請學生們公議,那議決的也是:袍子和馬褂。
而長衫,很像是把馬褂去了,長袍改改,就成了。
這是沒有所謂起源的呀,因為袍子這個樣式應該是衣服最早的一個樣式,像阿拉伯傳統服裝就是長跑狀的,而我們中國的漢服最早也室友袍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