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經典乾紅

    沙皇俄國總共動員了1580萬人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 2 # 奕韜

    俄國:沙皇俄國被稱為歐洲壓路機,陸軍龐大無比,為世界之最。整個一戰期間,俄國總共動員了1580萬人參戰,佔整個協約國總動員兵力的三分之一,冠絕諸國。

    俄國雖然動員的兵力多,但因為工業落後,軍工生產跟不上前線的消耗,很多俄軍士兵連步槍都配不全。所以俄軍戰力低下,被德國打的節節敗退,喪失大片土地。俄軍傷亡也是極高,總共陣亡170萬人,而且沙俄組織落後,統計資料也準確,據戰後推測,沙俄軍隊的傷亡應該遠超這個資料。

  • 3 # 精彩影片片段餘小波

    奇妙深刻,誰告訴你保加利亞沒存在感了?

    保加利亞1915年參戰,在此之前協約國與同盟國極力拉攏,最後德國列出了極大價碼並與保加利亞商定好相關問題後保加利亞參加同盟國陣營。

    保加利亞參戰後迅速背刺了老仇家塞爾維亞,德國與奧匈在折騰一年後終於可以騰出兵力解決東線,而協約國不得不在薩洛尼卡開闢戰場。

    之後羅馬尼亞參戰,德國和奧匈不得不抽出一部分兵力應付羅馬尼亞。此時凡爾登戰役和布魯西洛夫攻勢剛結束,如果沒有保加利亞,只怕同盟國不得不抽出更多兵力而無法應付東西兩線。希臘參戰後保加利亞的表現依然十分出色。

    畢竟身為巴爾幹普魯士,保加利亞是一戰動員比例最高的國家——21.82%!!!甚至高於法國的21.24%,相當於中國十四億人口動員三億人。你居然告訴我保加利亞沒存在感???那協約國還拉個錘子希臘參戰。

    圖特拉坎戰役,此役之後羅馬尼亞無力再戰

  • 4 # 張生全精彩歷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西方列強為了重新瓜分世界而進行的帝國主義戰爭。以德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為首的屬於同盟國陣營,而以英國、法國、沙俄為首的則是協約國陣營。

    在東線戰場上,沙俄將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收拾得服服帖帖,但唯一打不過就是德國軍隊。要知道,德華人按照“施裡芬計劃”,在西線戰場上佈置了近80個師,而在東線僅僅安排了10個師。那麼,為什麼沙俄能戰勝奧匈帝國等強國,卻打不過德國的10個師呢?

    (曾經強盛的奧斯曼帝國)

    我們先來看看沙俄打敗的幾個國家的情況。

    16世紀時,奧斯曼帝國還是亞歐大陸上最強盛的帝國之一,其國土面積一度達到了500多萬平方公里。除了巴爾幹半島的全部區域和匈牙利平原外,甚至北非的埃及地區也是奧匈帝國的一部分。

    然而從17世紀開始,奧斯曼帝國便止不住地走下坡路。在連年不斷的戰爭中,奧斯曼帝國接連喪失了克里米亞、中東等地區。到19世紀時,拿破崙直接將奧斯曼帝國稱為“歐洲病夫”。而到一戰的時候,奧斯曼帝國已經只是一個即將崩潰的黃昏帝國。要抵禦住沙俄的進攻,顯然已經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

    再來說說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繼承於1806年滅亡的神聖羅馬帝國。1848年,奧地利在俄羅斯帝國的支援下,對匈牙利革命進行了殘酷的鎮壓。匈牙利人開始在地區民族主義的思潮下大力發動革命。

    眼看革命之火愈演愈烈,當時的奧地利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便同國內的匈牙利貴族進行了談判。最終奧地利帝國改名為奧匈帝國,成為了一個二元制君主政體的國家。

    改名之後,奧匈帝國開始一路向外擴張。等1908年吞併波黑之後,奧匈帝國的國力已經達到鼎盛狀態。它與英、法、德、俄一起被稱為“歐洲傳統五大強國”。

    (奧地利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

    不過,儘管奧匈帝國表面上看起來非常強大,但國內卻存在著非常嚴重的問題。

    由於民族數量過多,宗教信仰差異過大,奧匈帝國本身的凝聚力非常差勁。換句話來說,奧匈帝國的軍隊中夾雜了眾多的人種,各人種之間的語言、文化都不相通,甚至連基本的交流都做不到,這就使得奧匈帝國軍隊的戰鬥力大打折扣。

    但實際上,奧匈帝國軍隊戰鬥力不行也只是相對而言。在一戰初期,奧匈帝國在東線打得有聲有色。直到德國陷入兩線作戰,而義大利又反水背叛後,奧匈帝國才開始陷入困境。但就算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奧匈帝國也僅僅憑藉著10萬部隊,就擋住了有百萬人之多的義大利軍隊數年之久。

    而反觀沙俄,儘管在日俄戰爭中被日本人擊敗,但它仍然是歐洲最為強大的國家之一。

    事實上無論是一戰還是二戰,沙俄(蘇聯)相比於其他歐洲國家都有幾樣比較大的優勢。

    (日俄戰爭漫畫)

    第一個優勢,是沙俄的國土面積龐大,戰略縱深足夠。像法國這樣國土面積小的國家,很容易因為一場戰役的失利,便使得敵人迅速推進,很快造成滅國的慘劇。而有了龐大國土的支撐,沙俄就可以在戰役失敗後得到喘息的機會,容錯率將會大大提升。

    第二個優勢,是沙俄的人口基數比其他國家大。在一戰中,沙俄憑藉人口的優勢出動了近800萬部隊。龐大的軍隊往往可以挽回沙俄在武器裝備、士兵作戰素質上同其他國家的差距。比如二戰之中蘇聯的勝利,很大一個原因要歸功於“人海戰術”。

    第三個優勢,沙俄的國土面積龐大,其自然資源也非常豐富。比起一些窮國小國不得不透過掠奪資源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來說,沙俄對於資源的依賴性要低很多。這就保證了沙俄在作戰時能夠全心全意,不會有太多的後顧之憂。

    有了以上優勢的保障,沙俄在面對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等國家時,便會表現得遊刃有餘。然而在面對德國的時候,沙俄卻有些力不從心了。

    說起來,無論是一戰還是二戰,德國陸軍都展現出了極其強大的戰鬥力。德國軍隊的強大,主要得益於德國具有高度發達的工業。在工業的支撐下,德軍軍隊的作戰裝備和後勤支援便有了強有力的保障。再加上德國士兵的作戰素質遠遠超過其他國家。種種因素最終造就了一個強大的戰爭帝國。

    哪怕在一戰中面臨著東西兩線超高的壓力,德華人依然能夠打出“索姆河戰役”中一天擊殺6萬英軍的輝煌戰役。而僅僅憑藉一個腐朽的沙俄,想要擊敗德國,顯然是很困難的。

    (參考資料:《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史》等)

  • 5 # 驕然

    在沙俄晚期,正值德國入侵沙俄的時候,確實沙俄有些打不過,但這並不是說沙俄的力量薄弱,而是沙俄內部出現了內亂,以列寧為代表的布林什維克,把尼古拉送上了斷頭臺,如此一來,當時的俄國還有什麼能力去攻打德國呢?況且說當時列寧取得政權以後,建立了蘇聯,為了讓國內儘快穩定下來,自己的政權先立住腳,主張和德國講和,並且是不惜一切代價的講和,最後講和的結果是,蘇聯丟掉了30%的土地,更為重要的是由於蘇聯和德國講和,主動退出戰爭,不僅使原本一條戰線上的英法少了一個盟友,而且是德國騰出手來專心致志的對付英法,英法的戰爭壓力增大,也就是從那時起,英法覺得蘇聯不講信用,一直到現在英法和蘇聯(俄羅斯 )的關係也不好,原因 就在這裡。

  • 6 # 世界人文歷史

    歷史上的俄國,也就是臭名昭著的沙皇俄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表現卻非常一般。

    沙俄素有“歐洲憲兵”的綽號,是因為歷史上的俄羅斯極具擴張性,不僅在遠東地區戰勝了清朝,在西亞擊敗了土耳其、伊朗,在北歐打敗了瑞典帝國,還能與德國、奧匈帝國、英國、法國也保持競爭關係。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俄國與英國、法國組成了協約國集團,德國與奧匈帝國、義大利(後來投靠協約國)組成了三國同盟集團。

    其中,英法聯軍在西線對抗德國,而俄華人在東線對抗德國。當時,沙皇俄國正處於統治末期,國內腐敗,軍事獨裁,百姓失業率暴漲,所以俄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表現非常差勁兒,除了能欺負德國的盟友奧匈帝國、土耳其、保加利亞王國以外,根本無法對抗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陸軍精銳。

    自1914年以來,與英法聯軍在西線位置血戰軍主力不同,俄華人派出的軍隊僅僅在東線取得了一些小勝利,對整個一戰的影響並不是特別大。一戰後期,俄國發動布魯西洛夫攻勢已經為時已晚,雖然重創奧匈帝國,但自己也元氣大傷。

    在對抗德國的東普魯士戰役中,俄國軍隊傷亡了27萬人,而德軍才僅僅傷亡2.5萬人。眼見俄華人的戰鬥力如此脆弱,德皇威廉二世不得不將東線的德軍主力調到西線去對抗英法。

    如果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主戰場是蘇聯在東線對抗德國軍隊,那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歐洲主戰場是英、法在西線對抗德國軍隊。

    一戰中,對德軍精銳造成重大傷亡的幾場戰役都是英、法聯軍在西線造成的(英法聯軍付出了比德軍更高的傷亡代價),比如索姆河戰役、凡爾登攻防戰、馬恩河戰役等等。

    俄軍所取得的最大的勝利就是1916年突破了德國、奧匈帝國聯軍的封鎖線(布魯西洛夫攻勢),不過俄軍傷亡了近60萬人,再也不能繼續推進,而奧匈帝國軍隊也傷亡了150萬。

    在沙皇俄國統治末期,國內腐敗加劇,而且俄國土地遼闊、人口眾多,雖然經過農奴改革,但是仍然是落後的半工業化國家,遠遠不如德意志帝國一樣完成了兩次工業革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俄國把常備軍數量從140萬擴張到1500多萬,結果有三分之一計程車兵分不到步槍就被派上戰場,也就是說軍隊數量雖然龐大,但是裝備落後、士氣低下。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俄國經濟崩潰,國內失業率暴漲,反戰的情緒越來越高。後方失火,所以俄軍在戰場上也難有什麼更大的作為。沙俄的羅曼諾夫王朝還沒有撐到戰爭結束,就被革命黨人推翻了,俄國先後發生了二月革命與十月革命事件,新的俄國政權以割地賠款的代價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俄國二月革命)

  • 7 # 馬憲偉

    地緣政治和爭奪霸權!俄羅斯沙皇帝國是和周邊列強進行殊死決鬥!經過百年戰爭,俄羅斯戰勝保加利亞,與協約國一起肢解了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大大改善了地緣政治環境!俄羅斯唯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打不過德華人主要是技術兵器和十月革命的影響!俄羅斯沙皇和德國威廉皇帝是老表打老表往死裡打!

  • 8 # hithu

    第二次工業革命,制度落後,發展慢了,到尼古拉二世時代發展有超過德國了,被蘇聯打斷脊樑了。而且不是俄羅斯領土,實際是在外圍殖民地交戰。

  • 9 # 超哥侃古今

    奧斯曼在乾隆年間已經差點被沙俄滅國了,保加利亞近代才從奧斯曼手裡獨立的,那更不用說了。至於奧匈沒有題主說的那麼差。都是帝國主義的尾巴,半斤八兩。

  • 10 # 闡釋君

    沙俄暴打保加利亞?這可是個不屬實評價,保加利亞的戰力很猛,人稱外號“小普魯士”。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一戰時期,沙俄,保加利亞,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以及德國的戰力對比。就可知道沙俄也就只能捏一捏軟柿子,真要遇見厲害的,也是免不了被胖揍。

    保加利亞,歐洲小旋風,人口雖少,卻能打能抗

    保加利亞歷史上多次被侵略者佔領,先是拜占庭,後有奧斯曼土耳其,也被蒙古騎兵踐踏過,保加利亞人也是打了很多年的戰鬥,民風彪悍。因為俄國和土耳其的戰鬥使土耳其國力衰弱,保加利亞得以再次獨立。可以說保加利亞是一個並不起眼的國家,人口少,領土小,國力弱。可是如果你僅僅因為這些就小看保加利亞,那是要付出代價的。

    一戰時期保加利亞是最晚加入協約國的,沒辦法小國對於未來的終身大事總要慎重,歷史上保加利亞人曾先後利用“誰強跟誰原則”在大國之間搖擺獲得最大利益,這也一次保加利亞決定跟普魯士爸爸走。

    保加利亞軍隊

    保加利亞能決定跟著德國走主要原因在一戰爆發前,巴爾幹半島曾爆發了多起戰爭,巴爾幹被稱為歐洲火藥桶不是沒有理由的,巴爾幹地區地理位移優越但是民族成分複雜,在這麼小的地區內擁有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希臘,土耳其等國家。

    保加利亞別看是小國,但是在當時有著,頑強,善戰的稱號,他華人民還給保加利亞人編了個諺語“保加利亞人可以坐在牛車上獵到野兔”意思就是保加利亞人的打獵水平很高。

    在德國和奧匈帝國蹂躪塞爾維亞許久後,保加利亞對塞爾維亞宣戰,保加利亞軍團,德意志軍團,德奧聯合軍團,從三個方向進攻塞爾維亞,可憐的巴爾幹小國,本就戰力薄弱,此時軍隊中又有風寒傳染病,42萬國防軍,竟然有15萬人因為風寒傳染病失去戰鬥力。塞爾維亞全華人口不過是420萬人,42萬軍隊只有10萬支步槍,在同盟國的逐步蠶食下,塞爾維亞軍隊全線敗退,42萬軍隊有9萬餘人陣亡,25萬軍隊在退到盟國希臘時又有15萬人因為,傷痛,傳染疾病相繼死亡。怎一個參字形容。在塞爾維亞戰役中,保加利亞人表現出了超強的戰鬥力,原因在於早在1913年一戰之前,保加利亞就被塞爾維亞等國坑過,損失慘重。

    塞爾維亞軍隊

    自 19 世紀 80 年代起 ,保加利亞的統治集團便雄心勃勃 ,欲在巴爾幹地區稱霸一方。自 1887 年至 1912 年 ,保加利亞不斷擴軍備戰 ,軍隊人數增加了 273 % ,軍費增加了 100 % ,至 1912 年已擁有一支 84409 人的軍隊,這對於一個只有500多萬人口的國家來說,已經是極限了。

    然而事實總是殘酷的,保加利亞被土耳其,塞爾維亞先後的坑。在兩次巴爾幹戰事裡都是失敗告終。共有 5 8 萬人死亡 ,10 餘萬人受傷 ,元氣大傷 ,國際地位也一落千丈。保加利亞統治集團對此深為不滿 ,準備捲土重來 ,並把塞爾維亞鎖定為復仇的物件。這也是為何當得知奧匈帝國和德國意圖進攻塞爾維亞時,保加利亞就加入協約國的原因。

    此戰保加利亞前後共計投入42萬4375人參戰,傷亡3萬7000人,其中第2集團軍傷亡2萬4000人。取得的戰果是塞爾維亞陣亡9萬餘人,被俘17萬4000人。

    如果說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軍隊戰鬥是以強勝弱,那麼隨後和英法聯軍的戰鬥,足以證明保加利亞人“小普魯士”的稱號

    此戰名為多伊蘭戰役,英法聯軍不能坐看塞爾維亞的滅亡,於是計劃在較短時間內在馬其頓戰線取得突破,多伊蘭成為戰略要地,攻下多伊協約國部隊也就是英法聯軍將在戰場上獲得主動權,保加利亞指揮部預料到了英法聯軍的意圖,安排有3萬人的軍隊用以防守,147門大炮,35門迫擊炮,130挺機槍。

    為了取得突破,英國集中了三個師;22師、26師。60師,共4.3萬人,160門大炮,110門迫擊炮和440挺機槍。

    保加利亞人提前挖好了防禦陣地,可以用固若金湯來形容,兩排連續的壕溝,深度為1.5到2米,相距200到1000米,並以通道相連進行交流。壕溝之前是一個雙線鐵絲網系統。在一排排戰壕之間,建有觀察點、掩體、機槍巢和炮臺。在這些防禦工事的後方有混凝土通道、火炮射擊陣地和彈藥平臺。在主陣地前有一個較小的防禦工事,在後方2~5公里處另有一個輔助陣地。英軍在進攻之前,連續向保加利亞軍隊發射了超過十萬枚炮彈,結果只炸掉了一些掩體的木質表面。

    英國步兵於4月2日至25日夜間開始進攻,12個連襲擊了保加利亞第二旅,經過血腥的戰鬥,他們成功佔領了三個陣地。但保軍反擊後,英華人被擊退,傷亡慘重,到晚上8點時已經撤退。在保加利亞炮兵的幫助下,英國對右翼和中部的也因傷亡慘重而被擊退。在接下來兩天裡,英國的攻擊被保加利亞不斷地炮火和反擊擊敗了。英軍於4月27日撤回到他們的初始位置,保軍立即開始重建被毀的防禦工事。由於受到最高統帥部的批評,英華人做出了新的嘗試。5月8日,在漫長的炮擊之後,他們開始了又一次進攻。主要的攻擊開始於晚上9點,英軍不斷襲擊保軍陣地。在四次襲擊後,英軍被擊敗,並遭受了巨大的傷亡。一位《時代》雜誌記者寫到,英國士兵稱此地為“死亡谷”。大戰一直持續到5月9日,但由於傷亡慘重,英華人不得不放棄所有攻擊。他們損失了1.2萬人,其中2250多人被保加利亞守軍埋葬。保軍損失了大約2000人其中9000人死於疾病和傷口。

    保加利亞人牢牢守住了防線,16個月後,英軍聯合希臘再次進攻保加利亞防線,結局和第一次一樣被擊退,徒勞無功。

    所以說沙俄想要胖揍保加利亞,相比不是那麼容易,當然即便保加利亞很勇猛,那也是“小普魯士”和真正的普魯士人相比還是弱上不少。德國在一戰,二戰都是幾國聯合進攻都佔不到便宜的超強選手。

    至於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就真的沒法說什麼了,人口不少,軍事裝備也不弱,但是這戰鬥力真的讓人瞧不上。

    先說一說歐洲“紙老虎”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是一個二元制國家,就是說奧匈帝國雖說是一個整體,但是國內奧地利和匈牙利是相對獨立的,以中央政府聯合管理兩個各有首相,國內民族組合複雜,沒有任何一個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50%所以很多事都是投票解決。奧匈帝國也曾是侵略清政府的八國聯軍之一,曾經是歐洲列強前8名,經過自身的努力,更是一躍成為前5強,僅次於英法德俄,人口上更是比英法多。在歐洲僅次於俄國,有67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5000萬,僅次於俄羅斯、德國。1913年奧匈工業產值佔世界4.4%,相當於美國的八分之一,英國的三分之一,是義大利或日本的兩倍。奧匈帝國是名副其實歐洲第五強國,世界第六強國。

    然而這一切都是從資料上來看奧匈帝國境內民族矛盾激烈,貧富差距巨大,且很多地區自治程度高,社會依然是半封建形式,土地領主,大公等貴族依然享有遠高於常人的權力。奧匈帝國皇帝就曾說:“我的帝國是一個紙房子,只要有人使勁踹上一腳,就會轟然坍塌”。

    也是這個原因,奧匈帝國一直尋求民族矛盾的轉移,也就是頻繁地發動戰爭,在邊境上沙俄打了多年的戰爭,輸多贏少,整個一戰期間,奧匈帝國軍事上表現一般,損失慘重,死、傷、被俘和失蹤者高達500萬人,僅1918年就出現了80萬逃兵。

    在對戰弱國塞爾維亞時都打得極為吃力,以兩個集團軍的兵力對戰塞爾維亞,但開局並不順利。在塞軍英勇抗擊的情況下 ,奧匈軍隊推進緩慢 ,直至 12 月 2 日始佔領貝爾格萊德。此後塞軍開始進行反擊 ,於 12 月 15 日收復貝爾格萊德 ,重創對手 ,奧匈共損失 28 萬名官兵.另有4.8萬人被俘。

    個保加利亞相比,奧匈帝國的戰鬥力不能說是差,那是相當的差。

    這麼一個戰力僅僅比義大利軍隊強一點的國家,怎麼能和德國相比。

    奧斯曼帝國,老牌的農業帝國,難堪大用,日後更是被稱為“西亞病夫”

    奧斯曼帝國的祖上我們並不陌生就是被李世民一頓胖揍的突厥部落,曾經是中國北方草原的絕對霸主,其實歐洲和亞洲的之間的歷史淵源也很足,匈牙利祖上和匈奴也有極深的關聯。

    都是在亞洲混不下去了,結果到了歐洲是要風得風。

    工業革命以前,奧斯曼帝國還能耀武揚威,但是在工業革命以後,奧斯曼帝國這樣的農業強國就逐漸跟不上世界潮流。雖然在一戰時打了一場,加里波利之戰,成功粉碎了英軍企圖進攻奧斯曼帝國首都伊斯坦布林,進而使奧斯曼退出戰爭的設想,此戰是一戰時歐洲最大的登陸戰,以英軍慘敗告終,但是最後的幾次戰鬥中奧斯曼變現極差,奧斯曼也稱為土耳其,之後更是割地賠款,被西歐人稱之為“西亞病夫”。那時清政府也被稱為“東亞病夫”。兩個老牌農業大國,曾在歷史上都有過巔峰和輝煌,然而落後就捱打的鐵律任誰也逃脫不了。

    一戰中的奧斯曼軍隊

    那麼該說一說一戰,二戰的最強戰力德國

    德意志帝國,也稱為普魯士,在這裡歷史上曾被分裂成數個小國,就像童話故事裡那樣,可能一個村長的兒子也是王子,有一個城堡,加上大片土地就是一個國王,所以這裡曾長期爆發戰爭,這裡的民風彪悍遠超歐洲其他地區。1864年到1870年間,普魯士王國先後透過普丹戰爭、普奧戰爭、普法戰爭三次王朝戰爭,完成德意志統一。可以說普魯士在歐洲以小強之資,把歐洲老牌強國打了個遍。更是在法國首都巴黎進行了自己國家皇帝的加冕儀式。

    威廉二世加冕

    隨後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領導下,德意志是國力逐步增強,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化學工業 德國在世界裡處於壟斷地位 一戰前算是英德格局 英國海軍霸主 德國陸軍霸主,一戰時,德國東西線同時作戰,依然把俄國揍到找不到北。

    一戰時期的德國是,陸軍世界第一,海軍世界第二,空軍世界第一。在一戰前,德國鋼產量相當於英法俄三國的總和,憑藉著強大的工業能力德國建造了世界上第二大的海軍。在1914年德國海軍噸位達到130萬噸,而英國海軍雖然有270萬噸,但卻分散在世界各地以維護其殖民統治。而德國陸軍則更是強大,這種強大不僅是質量上的,也同樣是數量上的。德意志帝國繼承了普魯士王國“軍隊擁有國家”的傳統,他擁有數百萬得到了良好教育與訓練的預備役士兵,隨時可以動員徵召並投入戰鬥。普魯士真的打了太多年的戰爭了,預備役資源十分豐富。老兵的戰鬥力猶在。戰爭早期是在1914年德軍主力進攻法國,俄軍趁機侵入普魯士,迫使德軍從西線抽調兵力增援東線,但隨後俄軍兩個集團軍在坦能堡會戰中被德軍圍殲;中期俄軍同時對東線德軍奧軍發動布洛西洛夫攻勢,對德國方面進展不大,對奧匈方面則是重創奧軍,再次迫使德軍增援;一戰後期,德國在西線與英法形成僵局,決定先在東線擊潰俄軍,於是主力東調,隨後重創俄軍。俄國連續丟掉波蘭、白俄羅斯、波羅的海沿岸大片領土。隨後列寧認為俄國內部有問題,大家對於政府是很不滿的,於是就藉此機會開始了十月革命,推翻了沙俄的統治。

    坦能堡會戰德軍以15萬人對戰俄軍的28萬人,德軍有1000門火炮,俄軍有1200門,戰鬥結果是,德軍以陣亡兩萬人的代價造成俄軍13萬人陣亡,14萬人被俘,俄軍軍團被一舉全殲,要知道打敗對手容易,但是想要全殲對手卻十分的艱難。並且此時德軍也沒有用上全力,這就是德意志帝國的強大戰力。幾倍和以上幾個國家沒有可比性。但是世界上也只有英國海軍敢說對戰德國海軍時沒有弱勢,其他各國各軍種沒人敢說能擊敗德國。

  • 11 # 蕭欽鈞

    一戰沙俄暴打的,都是工業產值比沙俄低的。一戰德國在歐洲打了一圈,對付的都是工業產值比自己低的。當工業產值比德國更高的敵人運來了重兵集團大規模進攻,德國總參守了二十天就心態炸裂,不到六十天就打白旗投降了。

  • 12 # 海中巖hahaha

    德軍真的是天下無敵,誰都打不過德軍。不僅俄國,英法也一樣,到德國投降時,在各個方向上德軍都還深入敵人國境很遠。德國有著先進的軍事思想,最優秀的軍官,最優秀計程車兵,最先進的武器,天下無敵是事實,直到英華人發明了坦克才算找回優勢。東歐這些國家都還是封建帝國,遠遠落後於時代,而德國是站在世界工業科學的前沿,是最先進的工業國,屬於降維打擊。俄國在封建帝國裡是最強大的,但和現代的工業強國比起來差遠了。從克里米亞戰爭起打仗就是拼的工業化水平,綜合國力了,沙俄比起1861年雖然有所進步,但變化並不是很大,而德國統一後已快速發展成歐洲最先進的國家,俄國還只是剛進入工業化,雙方差距太大,根本不在一個級別上。那幾個德國的盟友更落後比起俄國也差遠了,還處於農業國的水平,沙俄打他們正合適,從農業國時代他們就打不過沙俄,加上沙俄經過了1861年改革,還是進步了一些,打他們便容易了。

  • 13 # 大頭小武

    其實很簡單,這幾個國家之間的差距有點大。

    所謂的奧匈帝國雖然在工業、人口方面都不遜色於德、英、法、俄等歐洲傳統強國,但是,普奧戰爭之後,奧匈帝國就已經是一個衰敗中的二流國家了,最主要的是奧匈是一個二元制國家,是一個多民族的鬆散集合體,軍隊之間語言都不通,怎麼統一作戰? 所以經常敗給俄軍也不奇怪了。 順便調侃一下,就是這樣的奧匈帝國,在意呆利戰線上僅使用10多萬部隊(因為奧匈真的抽不出多餘兵力了,南邊有塞爾維亞、羅馬尼亞、希臘的百萬軍隊,東邊有600萬俄國軍隊)就擋住了意呆利百萬軍隊,兩年就讓意呆利損失了100多萬人。後來還在少量德軍的配合下於卡波雷託戰役中把意呆利給打趴下了,要不是意呆利得到了英軍援助,恐怕就必須退出戰爭了。

    一戰德軍高炮部隊

    來說土耳其,以前我們被西方和小鬼子稱為“東亞病夫”,而被稱為“西亞病夫”就是土耳其!近代土耳其比我們還慘,領土是越打越少,克里米亞沒了、中東沒了、埃及也獨立了,藩屬國埃及差點打進土耳其首都,連皇帝穆罕穆德二世都抑鬱而終。別的不說,俄土可謂是世仇,這對冤家在十次俄土戰爭中已經打了幾百年了,土耳其在英軍幫助下也勝過幾次,這點是要表揚土耳其的,無論結局如何,對手怎樣強,逢敵必亮劍,這點可比我們近代中國強太多了。所以這樣一個飽經摧殘的國家怎麼可能打得過“蒸汽壓路機”?

    至於保加利亞,這是一個一丁點的小國家,還沒我們中國一個小點的省大,怎麼可能打得過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不過這個巴爾幹小國可是很厲害的軍事強國,有著“東方普魯士”之稱,雖然保加利亞國家總人口只有400萬,但是軍隊人數卻超過了60萬! 什麼概念?能打仗的基本都動員了,除了還在嗷嗷待哺的小孩,還有拄著柺杖都走不動的“糟老頭子”基本都動員了,什麼鬥雞眼,羅圈腿都上戰場了,可謂真正的“戰鬥民族”。我個人覺得,能被稱為“戰鬥民族”的國家只有這幾個巴爾幹小國,那個時候的俄國真的配不上這個稱號,雖然一直在擴張,但克里米亞、日俄戰爭的慘敗已經暴露了俄軍戰鬥力,可憐的俄國一戰直接亡國了,二戰雖然成功粉碎德國,但自身傷亡是德國好幾倍,這也就導致蘇聯的男性比女性少幾千萬,直到現在也沒能恢復。

    當然,俄國還是很強的,不然也不會被稱為“歐洲憲兵”、“蒸汽壓路機”,俄國最讓人恐懼的是它的兵力,在當時,俄國可以輕鬆動員800萬人,除此之外,俄國的自然資源非常豐富,這也是俄國成為強國的資本)。

    但除了人口、國土面積和自然資源之外,相比較德國,俄國就沒什麼優勢了。即便不說工業和經濟方面德國對俄國的碾壓,就說軍隊素質,戰前的德軍只有200萬,但是裝備訓練方面都是世界超一流的,而且擁有非常完善的指揮機構,德國軍隊重視重炮和機槍等新式武器(在索姆河戰役期間德軍重機槍部隊一天就打死了六萬英軍。)在西線,到美國參戰之前,德軍對戰英法聯軍也一直處於上風,在主要的戰役中兵力損失遠遠低於英法,如果不是後來美國參戰,德國肯定能贏得大戰。一戰直接讓法國損失了一代人,再加上自身人口原本就比德國少,所以之後的法國不可能再和德國硬碰硬,這也是戰後法國斥巨資修築馬其諾防線,消極防守的原因。

    其實,俄國本質上就是一個落後國家,軍隊指揮機構特別爛,軍官基本都是指揮水平較低的,而且軍隊特別腐敗,買武器的錢大都被貪汙了,這導致俄軍嚴重缺乏槍支、火炮以及炮彈,一門炮每天只能打幾發炮彈,很多沒有武器計程車兵就在戰壕裡排著隊,好等著那些有武器的戰友戰死之後撿他們的武器使用(這一點倒是跟電影《兵臨城下》很像)。所以呢,這樣一個既落後,又腐敗的沙皇俄國,怎麼可能打得過當時世界上軍事實力最強大的國家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料是聚酯纖維,能用洗衣機和洗衣液清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