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槐蔭樹下的老曹
-
2 # 盜德高點
因為寫書的是文人,文人多出自漢族,而漢族並沒有掌握軍事和財政的權柄。
大多數朝代,特別是漢朝後面的朝代,軍事和財政,這種社會秩序的核心環節都掌握在胡人手裡。 北朝、隋朝、唐朝前期都在鮮卑或漢化鮮卑手裡,唐中後期、五代、、宋前期掌握在粟特或漢化粟特人手裡,宋中期在楊業、折家等漢化胡人手裡;元是軍事在蒙古人手裡、財政在色目人手裡。明朝前期在色目人+蒙古人手裡;後期消失了。清在八旗手裡,軍事強財政弱。清以後,在西方學徒或買辦手裡,根子還是英德之爭。
正因為如此,所以儒家的史書抄寫員沒有見過,也就寫不出。或者寫出的都是什麼幾十萬大軍對壘、幾十萬黃金賞賜的神劇。
以人體來作比較,一個社會、一個政權的軍事和財政,就像是一個人的兩條腿。
而一個人的兩條腿之上,還有軀幹、心臟和大腦。
那麼,一個社會、一個政權的軀幹、心臟和大腦,又是什麼呢?
它們就是這個社會的經濟、文化、與政治。
那麼,到底是腿重要?還是軀幹、心臟和大腦重要?
到底是軍事和財政重要?還是經濟、文化和政治重要?
很顯然,軍事和財政,是經濟、文化、和政治的結果。
沒有經濟、文化和政治,軍事和財政,怎麼塑造呢?
要知道,財政不等於經濟,經濟的內容比財政要廣泛得多。
經濟可以和文化與政治相互影響,而財政卻不可以。
如果社會發展到財政不足以支撐政權運轉的時候,那就是政治、經濟、文化全面地失衡了,社會就要行將崩潰了。
所以,經濟、文化和政治是社會之本,軍事和財政是社會之末。
敘述歷史,當然是要重點敘述一個社會的經濟、文化、和政治方面的內容,軍事、財政方面,就要從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