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大器
-
2 # 巖講錄
那幾個答案都在說什麼呢啊!
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當皇帝,幹過這事兒的就一個人:王莽。
結局如何,想必大家也看到了。
西漢一朝,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儒家一枝獨秀。武帝為平抑勳貴勢力(軍功貴族),任用外戚(衛、霍之屬),重用儒生,改“封侯拜相”為“拜相封侯”(因高祖的“白馬之盟”,非有軍功不得封侯,權力事實上掌于軍功貴族之手)。從此儒家地位提升,漸次居於主流。
至西漢末,漢室衰弱,德不配位,在儒家鼓譟之下,“禪讓”的呼聲越來越高。堯舜禪讓本就是儒家景仰的事例,禪讓的主張也就是順理成章。禪讓的物件,就是王莽。
王莽既是外戚,又是大儒。也就是說,無論皇家,還是儒生們(當時的知識分子)都能夠認可。
他上臺之後,推行儒生心目中的“德政”,卻是泥古不化,脫離實際,又操之過急。他站在中央政權的角度,裁抑地方豪強,一廂情願地要解放底層民眾,結果政策不到位,執行又一塌糊塗,終致民怨沸騰,最後政權被推翻,首級被砍下來收藏了幾百年。
王莽的教訓太過慘烈,從此儒家再也不敢推舉大儒做皇帝,而是轉而謀求萬世“帝王師”的地位。不管是誰用什麼辦法終結亂世,反正要治平天下,還得靠儒家。
這樣是最安全的:天下治平,是儒家輔弼有功;天下紛亂,是君王無道。
豈不美哉!
-
3 # 西蒙小歌
因為知識分子更想做帝王師,也更適合做帝王師,做不了皇帝。
這樣走到皇帝位置的人,都是踏著累累白骨和無數人的鮮血,才能成功。從底層透過個人奮鬥,走向帝位的開國皇帝,最典型的就是劉邦和朱元璋。弔詭的是,他們不僅不是知識分子,還特別討厭讀書人。不論你把劉邦原來的身份定義為遊俠還是流氓,總歸他不是文化人,而朱元璋更是從放牛娃、乞丐和遊僧的身份走出來的,你能說他有多少文化?而當時的讀書人,不論是蕭何還是劉伯溫,都不可能成為皇帝。
問題的關鍵就在這裡:雖然知識分子學富五車,通曉歷史,但他們畢竟只是理論上的高手,而真正的帝王需要在殘酷的現實淘洗中煉成,他們對世界的認識是極端現實的,不可能有知識分子那種理想主義情懷,他們做出的一切決策都需要務實、精準,需要權衡各派力量,在人性和利益的博弈中尋找最大化的收益。而這一切,都不是知識分子擅長的。
另一方面,古人也說,“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不少知識分子也不屑於與權力發生關係,知識分子的天然道德感和清高的性格,讓他們在精神座標上有很高的位置,但往往不能處理好世俗的問題。
當然,也有一些熱愛學術和文藝的皇帝,但那只是他們的副業,比如乾隆就經常吟詩作詞,與大學士們討論學問,但這都是建立在他在軍事和政治上的操控能力上的。更多時候,皇帝沉溺於知識分子那種調調,反而會耽誤國家。比如,明朝建文帝朱允炆成長於深宮之中,從小研習儒家美德,真遇上靖難之役這類事,反而不知如何處理。至於喜愛書畫的宋徽宗、熱衷詩詞的李後主......雖說這類亡國皇帝的問題不能全歸罪於知識分子“氣質”,但他們缺少偉大帝王的謀慮和雄才,顯然是重要因素。
回覆列表
歷史上還真有這麼一個“知識分子”當了皇帝,他就是歷史上唯一的狀元皇帝——神宗李遵頊。
科舉制度給古代百姓提供了一條相對公平的上升通道,但順利躍龍門的總在少數,所以就有很多失意之人,他們有的像柳永一樣寫詩填詞;有的像黃巢一樣起身反抗整個王朝。但是考中狀元也不一定就能證明一個人的能力,比如中國歷史上就曾經出現過一位狀元皇帝,他忍受不了皇帝的昏庸,篡位稱帝后卻變成了十足的昏君,他就是西夏神宗李遵頊。
狀元及第狀元牌坊
李遵頊是西夏宗室後裔,他從小就生長在一個文化氛圍濃厚的環境中,《西夏書事》中說他“端重明粹,少力學,長博通群書”並且還是一個小有名氣的書法家。在夏桓宗天慶十年(公元1203年),李遵頊參加了當年的科舉考試,他出色的答卷讓夏桓宗非常滿意,欽點他為狀元及第。
西夏內亂南宋時期的中國形勢
之前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曾經講到西夏是一個非常混亂的朝代,從李元昊建國開始,皇室之間互相殘殺之事不絕如縷。公元1196年,越王李仁友去世之後,他兒子李安全曾經上書桓宗,請求能夠襲封父親的王位,但是桓宗拒絕了。懷恨在心的李安全在公元1206年聯合桓宗的母親羅太后一起發動政變,將桓宗廢黜,自立為帝,李安全就是夏襄宗。
狀元篡位李遵頊畫像
夏襄宗是一個十足的昏君,他篡位之後沒有治理國家的能力,卻喜歡出去挑事。夏、金兩國雖然曾經長期敵對,但在夏桓宗執政時期雙方卻基本處於和平狀態。夏襄宗即位之後,將之前的聯金抗蒙的政策,轉變為附蒙抗金。而蒙古重創金國之後,很快便把矛頭對準西夏,在內憂外患之中,李遵頊發動政變,奪取了皇位。
禪位亡國蒙古滅西夏示意圖
但是李遵頊是一個典型的“高分低能”,雖然有本事考中狀元,卻完全沒有治國的理念,他即位之後延續了夏襄宗附庸蒙古的策略,多次出兵攻打金國,並且給蒙古提供大量士兵以供蒙古大軍西征。在光定七年(公元1217年),蒙古西征花剌子模,再次向西夏徵兵,深知舉國厭戰的李遵頊這次選擇了拒絕,但隨即就被蒙古大軍包圍了首都中興府,李遵頊逃亡,宣佈太子監國。公元1223年,李遵頊宣佈禪位給次子李德旺,自己去當太上皇了。三年後,在西夏被蒙古蠶食殆盡之際,李遵頊病死,半年多後,立國190年的西夏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