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748574178008

    流飯橋的歷史和傳說
    文/王豐邦
    開啟建國前的濰縣地圖,西北方九公里處,大於河西岸,總有一個大大的紅圈,以示此地的重要和繁華。這裡就是古代的重鎮——流飯橋村。
    流飯橋村的歷史非常悠久,《濰城區地名志》表明該村建於南北朝時期。宋朝以前稱“範橋”。因範姓立村。橋村同名。後幾經戰亂,劉姓復立,遂改為“劉範橋”。
    如今該村王氏一族佔了大部分,而劉姓和範姓已經很少或沒有,推敲這個問題不外乎有三種:一種自然襲絕,種族不旺;第二種是元末明初的戰亂,山東作為對抗元朝的主戰場,白骨橫遍野,千里無雞鳴,百姓死於這次的瘟疫和戰亂;第三種,也是最有可能的,是明末清初周亮工的抗敵守城有重大關係———1642年(明思宗崇禎 十五年)皇太極的七哥阿巴泰率清兵萬餘攻濰縣城,知縣周亮工指揮軍民堅守城池,清兵圍城3個多月,終未攻入。清軍只好撤退,到了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日,神樞營統練副將都督同知王埏率明軍埋伏於寒亭。清兵路過時,王埏率兵突起,砍殺清兵6000餘名,清兵撤退途中,惱羞成怒,開始實施報復,血洗流飯橋和穆村。從這裡不難推測該村為什麼劉姓和範姓少的原因了。
    流飯橋王姓名人輩出, 周亮工在從政之餘,還經常到我村流飯橋來。與吾之先祖友善,亦文亦詩、亦解下情。以至多年後,對流飯橋仍縈縈掛懷:
    流飯橋頭月滿林,囊沙河上樹蕭森。
    長風白浪魚書遠,淚雨孤山客夢深。
    賣餅誰留車下士,解驂獨感座中心。
    自憐華髮垂垂老,更對斜陽撫劍鐔。
    周亮工離濰時,濰縣百姓焚香列隊送行至千里之遙的德州。請看周亮工寫給吾先祖的詩:
    前歲冬,予求比入閩,萊濰王來和欲徒步相從會。來和亦有家難。予力止之。今年夏,來和間關七千裡,乃抵三山。泣語予曰:“惠州果不在天上。小子不敢妄附古人,恥宿言不踐耳。”於其歸,賦此志感。
    白浪河邊路,相看轉自衰。
    夢餘萊子國,淚盡越王臺。
    瘴雨閒成陣,江舟暗欲廻。
    遙憐新荔熟,嶺外客能來。
    乾隆初年,這流飯橋王姓中有人喚作王儼,字畏之,此人樂善好施,且性情剛直,知縣鄭板橋與其友善,每次來到這裡,必到他家拜訪,向他訪問民間疾苦,王儼直言不諱,深得鄭板橋賞識。
    但是,“劉範橋”是如何成為“流飯橋”的呢?說來話長,這其中還有一些優美的傳說流傳於民間:據說,八仙之一張果老臨渡海成仙之前,發誓要為當地百姓造三座橋。分別是臥龍橋、一孔橋和流飯橋,因為流飯橋是最後造的,張果老造到一半,就聽到雞打鳴了。張果老是神仙,不能被凡人看見,只好收工。但他不願留下一個爛尾工程,就安排凡人來造,為了加快程序,工匠們造到中午時,他就安排用笸籮盛著飯從上游漂下,供工匠食用。橋造好後,大家乾脆就給橋起名叫流飯橋。
    但此前的資料已經註明最早建橋的時候該橋叫跨丹橋,“流飯橋”實乃“劉範橋”之諧音。其真實原因,也可能是上游的群眾為支援修橋而順水送飯而已。
    在結束此文時,我欣慰的告訴大家,此橋正在申遺中。讓我們默默的為它祝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粉面餅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