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usannewlife
-
2 # 紅黑聖西羅
元代以後,文人稱詞為詩餘。作詞要求典雅純正,避用豔麗的詞藻、婉約的內容、粗俗的格調,運用詩的清空雅正語言及風格,故稱詞為詩餘。又有人認為“詩餘”是指“詩人之餘事”。
這個在唐朝出現的並不多。
元代以後,文人稱詞為詩餘。作詞要求典雅純正,避用豔麗的詞藻、婉約的內容、粗俗的格調,運用詩的清空雅正語言及風格,故稱詞為詩餘。又有人認為“詩餘”是指“詩人之餘事”。
這個在唐朝出現的並不多。
詩餘這個命名似乎是宋人的說法。據考證這個命名晚於南宋紹興年間。
指詩詞中詞的別稱,因詞是由詩發展而來並被認為是詩的降一格的文學式樣,故稱“詩餘”。
《蜀中詩話》:“唐人長短句,詩之餘也,始於李太白。” 清人李良年《詞家辨證》:“今詩餘名,《望江南》外,《菩薩蠻》、《憶秦娥》稱最古。”
南宋時人並不以“詩餘”為文學形式的名詞,它的作用僅在於編詩集時的分類。考北宋人集之附有詞作者,大多稱之為“樂府”,或稱“長短句”都編次在詩的後面,既沒有標名為“詞”,更沒有標名為“詩餘”。南宋人集始於詩後附錄“詩餘”。陳與義卒於紹興八年,其《簡齋集》十八卷附詩餘十八首。但今所見者乃胡竹坡箋註本,恐刊行甚遲。高登的《東溪集》,附詩餘十二首。登卒於紹興十八年,三十年後,延平田澹始刻其遺文,那麼亦當在淳熙年間了。況且回來人們所見的 《東溪集》 ,已是明人重編本,不能確知此“詩餘”二字是否見於宋時初刻本。宋本《後村居士集》,其第十九、二十兩卷為詩餘,此本有淳熙九年林希逸序,其時後村尚在世。然《後村大全集》一百九十六卷,其卷一百八十七至一百九十一,共五卷,則題作“長短句”,可見南宋人編詩集,如果把詞作也編進去,則附於詩後,標題日“詩餘”,以代替北宋人集中的“樂府”或“長短句”。
“詩餘”成為一個流行的新名詞以後,書坊商人把文集中的詩餘附卷裁篇別出,單獨刊行,就題作《履齋詩餘》、《竹齋詩餘》、《冷然齋詩餘》,甚至把北宋人周邦彥的長短句也題名為《清真詩餘》了。這樣,“詩餘”好象已成為這一種文學形式的名稱,但是,我們如果再檢閱當時人所作提到詞的雜著,如詞話、詞序, 詞集題跋之類, 還是沒有見到把作詞說成作詩餘,由此可知“詩餘”這個名詞雖出現於乾道末年,其意義與作用還不等於一個文學形式的名稱。個人的詞集雖題曰“詩餘”,其前面必有一個代表作者的別號或齋名。詞選集有《草堂詩餘》、《群公詩餘》,“草堂”指李白,“群公”則指許多作者,也都是有主名的。一直到明人張蜒作詞譜,把書名題作《詩餘圖譜》,從此“詩餘”才成為詞的“又名”。這是張蜒造成的一個大錯。
《草堂詩餘》的宋人序文已佚不可見,不知當時有無解釋“詩餘”名義的話。其他宋人著作中,亦不見有所說明。直到明代楊用修作《詞品》,才在其自序中說:
詩餘者,憶秦娥,著薩蠻為詩之餘,而百代詞曲之祖也。今士林多伯其書而昧其名,故餘所著《詞品》首著之雲。
以李白的憶秦娥,菩薩蠻二詞為“百代詞曲之祖”,這是南宋時人黃叔暘的話,見於《唐宋名賢詞選》,其上句中“為詩之餘”,則是楊用修自己的話。但這句話等於沒有解釋,他不過加了一個不起作用的“之”字。到底李白這兩首詞何以為詩之餘,這個“塗”字的正確意義是什麼?仍不可解。從下一句揣摩起來,他似乎說:這兩首詞對於詩的關係,則為支流別派;對於後世的詞曲,則為租爾。詞出於詩,所以稱為詩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