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魯西道童

    毛主席他老人家曾經批判性評過:《水滸》這本書,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

    由此可見,這本書,是一個矛盾體,一面方贊成了“反抗”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又被封建禮制所捆綁,既稱其眾為“梁山好漢”,卻又努力求得其“歸招”,失了革命之本性,“替天行道”的大旗,舉的不徹底。所以最終結局,成了悲劇。鼓吹封建禮制也罷,教唆革命造反也罷,總之,算是一部革命的大教材,有許多經驗可學。只是要用辯證的方法加以吸收。

  • 2 # 學林金喜鵲

    《水滸》是政治小說,其政治觀點很明確:一是賢能者座天下,二是更新換代的武裝起義是合理且正當的。理由如下:

    一是把梁山頭領定格為好漢和天星,是來人間主執正義掃邪除惡的。同時,描述朝庭主色調為皇帝無能無德,小人把執朝綱荒淫無道、兇狠貪婪。

    二是梁山悲慘的結局。這說明兩個問題,一方面對宋江無恥的投降主義徹底否定,一方面對腐敗當朝繼續執政統治的現實無比失望和惋惜。

    三是宋江這個人的姓名和“及時雨”的綽號。宋江寓意為出買兄弟斷送梁山前途的人,事實上宋江一生的夢想就是做得到宋王朝的高官厚祿。宋江對兄弟是小恩小惠籠絡人心,對危機四伏的宋王朝來說,宋江才是真正的及時雨。

  • 3 # 踏歌走馬

    這個其實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因為我們誰都不能去當面問作者,他究竟想表達的是什麼了。

    為什麼說不是維護封建制度呢?因為看過水滸傳的人都知道,書裡面基本上沒有什麼維護制度法律的事情,有的盡是殺人放火,無惡不作,踐踏法律,藐視朝廷的事情。

    從這方面看就不是維護封建制度了,甚至要造反,推翻這個制度,指望一群強盜土匪來維護制度或者法律,想想都不可能啊。

    那為什麼又說是維護封建制度呢?因為招安,當梁山被招安的那一刻,就說明了,當時的權威,也就是朝廷,也就是當時的制度,讓這群好漢屈服了。

    既然選擇了被招安,選擇了做朝廷的人,那麼朝廷的制度,這群人肯定是要維護的,因為只有維護了朝廷的制度,才對自己有益。

    不過我個人覺得,作者是沒有推翻這個政權的意思的,畢竟當時還是流傳了幾千年的封建制度,思想上肯定轉變不過來,所以,哪怕梁山可以推翻這個制度,也會讓梁山老大,選擇投降。

    梁山老大宋江可以說是梁山的精神支柱,非常自私自利,這已經可以看得出來了,為了自己的前途,或者為了自己的名聲,拿一百多萬稱兄道弟的人當了投名狀,或者墊腳石把吧。

    作為梁山的老大,外加精神支柱,那自然是所有人都不能違背的,就像皇帝一樣,天下我說了算,用在梁山也沒錯,這就是沒有民主。

    沒有民主,還是一個人說了算,這就說明梁山的思想和朝廷一樣,沒有毀掉封建制度的打算,還是活在這個制度之下。

  • 4 # 叄生萬物A

    不是維護封建制度,是歌頌人們的不畏強權,勇於反抗的精神。之所以會出現宋江詔安,一是因為歷史上宋江本來沒有反抗成功,二是為了表達一種悲劇英雄的無奈,那就是個人在歷史大潮面前的渺小,說白了,宋朝那時還沒有到改朝換代的時候。

  • 5 # 希望田野的種花兔

    那個時候的文人,從小所愛的教育,就是儒家那一套學說,這個學說的核心,一個是"禮"(禮制,禮教),一個是"天命論"。所以,深受儒家學說薰陶的文人們,其思想深處有這樣一種信條,即不論布衣百姓怎麼造反,你不應該也不能夠推翻由上天註定的"真龍天子"的朝廷,由你泥腿子來做皇帝。

    所以,小說的核心觀念就是隻反貪官不反皇帝,盼著招安,融入體制。

  • 6 # 戲劇德行天下崔

    維護。

    《水滸傳》透過以生動的藝術描寫,宋江帶領108將在梁山泊起義的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整個過程,它深刻揭露了封建統治的罪惡,挖掘了起義根源,成功的塑超了起義英雄的光輝形象,並透過他們不同的反抗道路展現了起義由零散的復仇星火發展到燎源大火的鬥爭過程。

    由於作者在根本上維護封建制度,這就決定了宋江帶領人員接受“招安"的悲慘結局,是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走向失敗。

    施耐庵,明朝,原名彥端,號子安,江蘇興化人,小說家,信仰道教。

  • 7 # 小馬談古今

    《水滸傳》,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主要故事背景、型別上屬於英雄傳奇的章回體長篇小說。作者或編者一般被認為是施耐庵,現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羅貫中兩人中的一人,或兩人皆有。

    全書透過描寫梁山好漢反抗欺壓、水泊梁山壯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後為宋朝征戰,最終消亡的宏大故事,藝術地反映了中國歷史上宋江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鬥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

    《水滸傳》問世後,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了後世中國小說創作的典範。《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流傳極廣,膾炙人口;同時也是漢語文學中具備史詩特徵的作品之一,對中國乃至東亞的敘事文學都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水滸傳作者的思想是這樣的:

    1、反對地主階級的"愚忠"思想;

    宋江屬於地主階級。而參加起義的廣大成員則屬於農民階級。由於階級立場的不同,他根本就不可能與梁山上的廣大群眾一條心。他所想的是怎樣才能光宗耀祖、封妻廕子。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答案只有一個——接受朝廷“招安”。 同時,起義陣營內部成員的“革命性”也並不完全純潔。在這個集體中,雖然大多數成員都是遭受官府迫害或地主壓榨的普通勞動者,但也不乏一時“背運”或出於“無奈”的官府中人。他們“身在梁山、心向朝廷”,渴望有朝一日能夠再穿官衣、再吃皇糧,然而正是有這一大幫支持者的積極“擁護”,宋江的“歸順”計劃才有可能成功。“招安”之時,投降派歡呼雀躍,好像在外流浪多年的遊子又重新找到了自己的“歸宿”。

    梁山起義的失敗,充分暴露了農民階級的侷限性。出於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及對自身出路的絕望,眾好漢聚義梁山。然而他們的“革命目的”並不明確。他們的起義宗旨也只不過是“劫富濟貧”、“替天行道”等最初級的反抗思想。由於農民階級小生產者的意識和自身文化水平的低下,使得他們不能夠形成一種“合力”。他們既不知道“跟誰走”,也不知道“怎樣走”,這就使得具有一定理論水平的地主階級能夠“趁虛而入”,佔據起義軍的領導地位,並將他們一步步地帶向了“招安”的不歸路。

    梁山起義的失敗,正是以上各種主客觀因素結合在一起造成的。其中,起義領導者的投降主義思想是導致起義失敗的主要因素。而起義陣營內部成員中大量擁護“招安”者的存在,以及廣大成員的盲從及從眾心理,使得“招安”從“理想”最終變成現實,從而造成了起義的徹底失敗和他們個人命運的悲劇。

    二.內部四分五裂,不團結 梁山好漢替天行道,最終卻落的個四分五裂,死的死,走的走,這不免使人為他們鳴不平。在批判宋王朝腐敗的同時,許多人也將矛頭直指宋江——這個梁山泊的領軍人物。

    有人認為,梁山好漢之所以會落得如此結果,是宋江一手造成的。作為戰無不勝的農民起義軍領袖,宋江卻斷然拒絕瞭如同李逵說的:“殺上東京,奪了鳥位”的主張,自覺選擇接受朝廷的招安的政治道路,帶領“替天行道”的梁山泊義軍,去殘殺“僭號稱王”的方臘義軍,在兩敗俱傷的大屠殺中,遭到慘痛的失敗。他們認為,如果當初宋江採納李逵說的:“殺上東京,奪了鳥位”的主張,以梁山泊當時的實力,定能推翻宋王朝。而宋江卻奴顏婢膝,為了自己的官位,拿兄弟們的生命當賭注,真是個忘恩負義之徒。

    識江湖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若高若低,無有不納,便留在莊上館穀,終日追陪,並無厭倦;若要起身,盡力資助,端的揮霍,視金似土。人問他求錢物,亦不推託;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難解紛,只是周全人性命……以此為東,河北聞名,都稱他做及時雨。”,由此可見,宋江乃仁義之仕,決不會為了自己的官位,拿兄弟們的生命當賭注。 然則為何要接受招安?

    這是由當時的社會風氣所造成的。當時社會宣揚“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宋江便是這種思想的產物。宋江還是鄆城押司的時候,其父便苦勸他不要與梁山草寇來往,好好為官,,出人頭地以便光宗耀祖,宋江也答應了。如果不是因為閻婆惜命案,他根本不會投奔梁山。在封建觀念中的“天子”在他的心中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他一直認為走與統治者的合作才是“正道”他鄙視自己和兄弟們“落草為寇”。最終為維護“兄弟們的名聲”將苦心經營的水泊梁山交給朝廷,這便是他招安的源頭之由,這也預示著起義的不戰而敗。

    不僅是宋江,梁山好漢中的許多人,如盧俊義、關勝、史進、柴進、秦明等人,他們也深受“三綱”思想的影響,他們是支援招安的。所以,選擇招安不是宋江個人的決定,是在“三綱”思想影響下的必然選擇。

  • 8 # 高樓避愁

    《水滸傳》是一部維護封建制度的歷史長篇鉅著。

    這部長篇鉅著,從描寫農民起義開篇,晁蓋、吳用、林沖和院氏三雄等英雄做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起義行動。他們智取了生辰綱,滅了蔡京一夥統治階級的威風,多次打敗前來追剿的官兵,火併了目光短淺、心地狹窄的王倫,純傑了革命隊伍,為建立和發展革命根據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這些著名的革命鬥爭中,晁蓋是主要織織者和領導者,被眾好漢推舉為梁山泊領袖。革命形勢有日中天,蒸蒸日上。

    在這部著作中,作者塑造了宋江這個典型的人物,就是為維護封建制度服務的。

    我們先來認識宋江是何許人也:

    《水滸傳》第二十一回"虔婆醉打唐牛兒,宋江怒殺閻婆惜"後,宋江被官府追殺而被捉拿。第二十二回"閻婆大鬧鄆城縣,朱仝義釋宋公明"中逃亡,做了逃犯。在被充軍的途中,不肯接受晁蓋的救援,甚至上了梁山還說他上梁山是上逆天理,下違父教,做了不忠不義的人。這顯然是一個封建制度衛道士的邏輯。

    鬧了江州、無為軍後,宋江害怕朝廷問罪,又無處安身,才迫不得已上梁山,投奔晁蓋,進入了起義軍隊伍。

    宋江上山並不是和宋王朝有什麼階級矛盾,他只反貪官,不反皇帝,有著不可改變的"忠孝"理論,即忠心不負朝廷。並且借"九天玄女"託夢之說,主張為"主"全忠仗義,為"臣"輔國安民,去邪歸正,替天行道。然而作者圍繞宋江在梁山的活動都是為了這個目的。

    宋江上山之後,先是排擠晁蓋。表面擁護,實際把晁蓋視為實現自己目的的障礙。鬧了江州之後,為了出自己的怨氣,堅持要打無為軍。晁蓋不同意,不顧反對,自己發號施令。接著排斥晁蓋的行為更加明顯。先是把童謠"耗國因家木,刀兵點水工",當作眾人的面要大家知道"天意"應在自己身上。因而坐了第二把交椅。每每作戰前都是以"哥哥乃山寨之主,不可輕動"為由排斥晁蓋的領導,為自己樹立威信。

    作者為了達到維護封建制度的目的,特意安排一箭將晁蓋射死,由宋江掌握山寨大權。

    宋江掌握了大權後,首先改變農民起義的性質,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公開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幟,將起義軍變成了為朝廷盡忠的工具。

    奪取山寨大權也好,改變起義軍性質也罷,無外乎是向皇上盡忠,用自己掌握的強大軍事力量,去消滅那些不“替天行道”的農民起義軍。

    平遼、徵田虎、打王慶、徵方臘充分說明了這一切。也說明了宋江忠實地為封建王朝鞠躬盡瘁,千方百計地等待朝廷召安。

    魯迅先生說:"一部《水滸傳》,說得分明:因為不反對天子,所以大軍一到,便受招安,替國家打別的強盜一一一不"替天行盜”的強盜去了。終於是奴才"。

    毛主席說:"《水滸》這部書,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知道投降派"。

    《水滸傳》儘管它是維護封建制度的長篇文學作品,但是作者由於歷史的侷限,維護正統是中國歷史上的傳統。本部作品無論藝術手法,乃至寫作技巧,特別是對眾多人物形象的塑造栩栩如生。無愧為古典文學中四大名著之一而流傳下來。

  • 9 # 中星中國石磊

    《水滸傳》中有些人是維護封建統治的,非常典型的代表是宋江,他在水泊梁山一直對招安一事念念不忘,並竭盡所能達成了招安的願望,並且是以犧牲弟兄們的生命為代價。

    在通往招安的曲折道路中,宋江害了許多的英雄好漢。為了得到朝廷的招安,宋江竭盡所能把梁山做大,為了把梁山做大,宋江設計逼反許多英雄好漢,使他們無路可走,被他逼著上了梁山。從表面上看,宋江是及時雨,但事實上,宋江就是梁山上最陰險狡詐的那個人。

    但《水滸傳》最終要表達的是什麼呢?

    宋江接受招安之後,帶領弟兄們浴血奮戰、誓死效忠,為朝廷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最終弟兄們是死的死、傷的傷,沒有幾個人能有善終,宋江本人最後也被毒死,沒有落得好下場。所以《水滸傳》最終要告訴人們的是:維護腐朽的封建統治階級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維護腐朽的封建統治階級的統治,宋江就是下場!跟著宋江去維護腐朽的封建統治階級的統治,最終的下場必然是死的死,傷的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聯:夢現前世,如何對下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