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2022一般般

    會試的考中者稱為貢士,第一名稱為會元。會試考試在春天,所以會試又稱春試或春闈。如果鄉試中有恩科,則次年也舉行會試,稱會試恩科。會試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的中央考試。應考者是各省的舉人,錄取者稱為“貢士”,第一名稱為“會元”。

    參加會試的人透過比試科藝來選拔。會試由禮部主持,在京師舉行考試。會試舉行的地點在北京內城東南方的貢院。會試的主考官稱為Quattroporte,由四人組成,在明代為兩人組成,這些主考官都是進士出身的大學士、尚書以下副都御史以上的官員,由部都請派充。


    會試考試的考試內容重經義,輕詩賦。明清時,各省鄉試中試的舉人,在次年二月,在清乾隆以後改在三月,入京參加由禮部主持的考試。以往各屆會試中未中的舉人也可以一起去參加會試。


    會試取中者稱“貢士”又稱為“中式進士” ,第一名稱“會元”。會試的錄取名額不定,明代約300名左右,分南、北、中三地域按比例錄取;清代沒有確定的名額,每科從百餘名到二三百名不定,各省被錄取的名額,以應試人數及省的大小、人口多少而酌定。會試揭榜後,中式者在下月應殿試。

  • 2 # 使用者5015151570901

    榜眼! 明清科舉制度,分為鄉試、會試和殿試,鄉試為省一級考試,考試合格者為舉人,第一名為解元;會試是舉人在京城參加的全國統一考試,考試合格者為進士,第一名為會元;殿試是由皇帝親自主持的進士考試,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唐制,舉人赴京應禮部試者皆須投狀,因稱居首者為狀頭,故有狀元之稱。從隋朝開始實行科舉制以來,從中經歷唐、宋、元、明、清各代,直到清光緒31年(1905)廢除,歷經1000多年。明清兩代,殿試一二三名,確定其名稱為“狀元”、“榜眼”、“探花”,合稱“三鼎甲”。狀元的地位日益特殊,新進狀元照例受六品的翰林院修撰。翰林素有“儲相”之名,因為這個職位較接近皇帝,升遷的機會比同榜者快。中國科舉史上第一個狀元是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的孫伏伽,最後一個狀元是清光緒三十年(1904)的劉春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0kv預裝式配電房與住宅的安全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