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我們學英文的時候,中國自己還沒有教科書,用的是一冊英華人編了預備給印度人讀的同納氏文法是一路的讀本。這讀本里,有一篇說華人讀書的故事。插畫中畫著一位年老背曲拿煙管帶眼鏡拖辮子的老先生坐在那裡聽學生背書,立在這先生前面背書的,也是一位拖著長辮的小後生。不曉為什麼原因,這一課的故事,對我印象特別的深,到現在我還約略諳誦得出來。裡面曾說到華人讀書的奇習,說:“他們無論讀書背書時,總要把身體東搖西掃,搖動得象一個自鳴鐘的擺。”這一種讀書背書時搖擺身體的作用與快樂,大約是沒有在從前的中國書塾裡讀過書的人所永不能瞭解的。
我的初上書塾去唸書的年齡,卻說不清理了,大約總在七八歲的樣子;只記得有一年冬天的深夜,在燒年紙的時候,我已經有點朦朧想睡了,盡在擦眼睛,打呵欠,忽而門外來了一位提著燈籠的老先生,說是來替我開筆的。我跟著他上了香,對孔子的神位行了三跪九叩之禮;立起來就在香案前面的一張桌上寫了一張上大人的紅字,唸了四句“人之初,性本善”的《三字經》。第二年的春天,我就夾著綠布書包,拖著紅絲小辮,搖擺著身體,成了那冊英文讀本里的小學生的樣子了。
經過了三十餘年的歲月,把當時的苦痛,一層層地摩擦乾淨,現在回想起來,這書塾裡的生活,實在是快活得很。因為要早晨坐起一直坐到晚的緣故,可以助消化,健身體的運動,自然只有身體的死勁搖擺與放大喉嚨的高叫了。大小便,是學生們監禁中暫時的解放,故而廁所就變作了樂園。我們同學中間的一位最淘氣的,是學官陳老師的兒子,名叫陳方;書塾就係附設在學宮裡面的。陳方每天早晨,總要大小便十二三次。後來弄得光生沒法,就設下了一枝令籤,凡須出塾上廁所的人,一定要持籤而出;於是兩人同去,在廁所裡搗鬼的弊端革去了,但這令籤的爭奪,又成了—般學生們的唯一的娛樂。
陳方比我大四歲,是書塾裡的頭腦;象春香鬧學似的把戲,總是由他發起,由許多蝦兵蟹將來演出的,因而先生的撻伐。也以落在他一個人的頭上者居多。木過同學中間的有幾位狡滑的人,委過於他,使他冤枉被打的事情也著實不少;他明知道辯不清的,每次替人受過之後,總只張大了兩眼,滴落幾滴大淚點,摸摸頭上的痛處就了事。我後來進了當時由書院改建的新式的學堂,而陳方也因他父親的去職而他遷,一直到現在,還不曾和他有第二次見面的機會;這機會大約是永也不會再來了,因為國共分家的當日,在香港彷彿曾聽見人說起過他,說他的那一種慘死的樣子,簡直和杜格納夫所描寫的盧亭,完全是一樣。
由書塾而到學堂!這一個轉變,在當時的我的心裡,比從天上飛到地上,還要來得大而且奇。其中的最奇之處,是我一個人,在全校的學生當中,身體年齡,都屬最小的一點。
當時的學堂,是一般人的崇拜和驚異的目標。將書院的舊考棚撤去了幾排,一間象鳥籠以的中國式洋房造成功的時候,甚至離城有五六十里路遠的鄉下人,都成群結隊,帶了飯包雨傘,走進城來擠看新鮮。在校舍改造成功的半年之中,“洋學堂”的三個字,成了茶店酒館,鄉襯城市裡的談話的中心;而穿著奇形怪狀的黑斜紋布制服的學堂生,似乎都是萬能的張天師,人家也在側目面視,自家也在暗鳴得意。
一縣裡唯一的這縣立高等小學堂的堂長,更是了不得的一位大人物,進進出出,用的是藍呢小轎:知縣請客,總少不了他。每月第四個禮拜六下午作文課的時候,縣官若來監課,學生們特別有兩個肉饅頭好吃;有些住在離城十餘里的鄉下的學生,於文課作完後回家的包裹裡,往往將這兩個肉饅頭包得好好,帶回鄉下去送給鄰里尊長,並非想學潁考叔的純孝,卻因為這肉饅頭是學堂裡的東西,而又出於知縣官之所賜,吃了是可以驅邪啟智的。
實際上我的那一班學堂裡的同學,確有幾位是進過學的秀才,年齡都在三十左右;他們穿起制服來,因為背形微駝,樣子有點不大雅觀,但穿了袍子馬褂,搖搖擺擺走回鄉下去的態度,如另有著一種堂皇嚴肅的威儀。
從前我們學英文的時候,中國自己還沒有教科書,用的是一冊英華人編了預備給印度人讀的同納氏文法是一路的讀本。這讀本里,有一篇說華人讀書的故事。插畫中畫著一位年老背曲拿煙管帶眼鏡拖辮子的老先生坐在那裡聽學生背書,立在這先生前面背書的,也是一位拖著長辮的小後生。不曉為什麼原因,這一課的故事,對我印象特別的深,到現在我還約略諳誦得出來。裡面曾說到華人讀書的奇習,說:“他們無論讀書背書時,總要把身體東搖西掃,搖動得象一個自鳴鐘的擺。”這一種讀書背書時搖擺身體的作用與快樂,大約是沒有在從前的中國書塾裡讀過書的人所永不能瞭解的。
我的初上書塾去唸書的年齡,卻說不清理了,大約總在七八歲的樣子;只記得有一年冬天的深夜,在燒年紙的時候,我已經有點朦朧想睡了,盡在擦眼睛,打呵欠,忽而門外來了一位提著燈籠的老先生,說是來替我開筆的。我跟著他上了香,對孔子的神位行了三跪九叩之禮;立起來就在香案前面的一張桌上寫了一張上大人的紅字,唸了四句“人之初,性本善”的《三字經》。第二年的春天,我就夾著綠布書包,拖著紅絲小辮,搖擺著身體,成了那冊英文讀本里的小學生的樣子了。
經過了三十餘年的歲月,把當時的苦痛,一層層地摩擦乾淨,現在回想起來,這書塾裡的生活,實在是快活得很。因為要早晨坐起一直坐到晚的緣故,可以助消化,健身體的運動,自然只有身體的死勁搖擺與放大喉嚨的高叫了。大小便,是學生們監禁中暫時的解放,故而廁所就變作了樂園。我們同學中間的一位最淘氣的,是學官陳老師的兒子,名叫陳方;書塾就係附設在學宮裡面的。陳方每天早晨,總要大小便十二三次。後來弄得光生沒法,就設下了一枝令籤,凡須出塾上廁所的人,一定要持籤而出;於是兩人同去,在廁所裡搗鬼的弊端革去了,但這令籤的爭奪,又成了—般學生們的唯一的娛樂。
陳方比我大四歲,是書塾裡的頭腦;象春香鬧學似的把戲,總是由他發起,由許多蝦兵蟹將來演出的,因而先生的撻伐。也以落在他一個人的頭上者居多。木過同學中間的有幾位狡滑的人,委過於他,使他冤枉被打的事情也著實不少;他明知道辯不清的,每次替人受過之後,總只張大了兩眼,滴落幾滴大淚點,摸摸頭上的痛處就了事。我後來進了當時由書院改建的新式的學堂,而陳方也因他父親的去職而他遷,一直到現在,還不曾和他有第二次見面的機會;這機會大約是永也不會再來了,因為國共分家的當日,在香港彷彿曾聽見人說起過他,說他的那一種慘死的樣子,簡直和杜格納夫所描寫的盧亭,完全是一樣。
由書塾而到學堂!這一個轉變,在當時的我的心裡,比從天上飛到地上,還要來得大而且奇。其中的最奇之處,是我一個人,在全校的學生當中,身體年齡,都屬最小的一點。
當時的學堂,是一般人的崇拜和驚異的目標。將書院的舊考棚撤去了幾排,一間象鳥籠以的中國式洋房造成功的時候,甚至離城有五六十里路遠的鄉下人,都成群結隊,帶了飯包雨傘,走進城來擠看新鮮。在校舍改造成功的半年之中,“洋學堂”的三個字,成了茶店酒館,鄉襯城市裡的談話的中心;而穿著奇形怪狀的黑斜紋布制服的學堂生,似乎都是萬能的張天師,人家也在側目面視,自家也在暗鳴得意。
一縣裡唯一的這縣立高等小學堂的堂長,更是了不得的一位大人物,進進出出,用的是藍呢小轎:知縣請客,總少不了他。每月第四個禮拜六下午作文課的時候,縣官若來監課,學生們特別有兩個肉饅頭好吃;有些住在離城十餘里的鄉下的學生,於文課作完後回家的包裹裡,往往將這兩個肉饅頭包得好好,帶回鄉下去送給鄰里尊長,並非想學潁考叔的純孝,卻因為這肉饅頭是學堂裡的東西,而又出於知縣官之所賜,吃了是可以驅邪啟智的。
實際上我的那一班學堂裡的同學,確有幾位是進過學的秀才,年齡都在三十左右;他們穿起制服來,因為背形微駝,樣子有點不大雅觀,但穿了袍子馬褂,搖搖擺擺走回鄉下去的態度,如另有著一種堂皇嚴肅的威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