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耕地資源流失非常嚴重,新中國成立後迄今為止累計減少的耕地面積大約相當幹一個法國,兩個英國,三個半日本。僅從1951年到1986年的36年間,全田就累計減少耕地6.11億畝,扣除開荒造田3.77億畝,淨減少耕地2.34億畝。平均每年淨減少耕地807萬畝。全國已有9個省、直轄市人均耕地不足1畝。80年代後隨著全華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中國耕地資源流失的速度進一步加快,對中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中國寶貴的耕地資源到哪裡去了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萬面:
一、全國上下的開發區熱,是耕地流失的一大缺口。
為招商、聚財、生財,批地興辦的各種名目繁多的開發區、工業區如雨後春筍般遍佈全國各地。例如1993年全國清查的2800多個開發區、起步區,佔地73萬多公頃,其中70%屬於趕浪潮的亂設,所佔地幾乎全是耕地。多則佔地几上百公頃以上,甚至幾十平方千米;少則也有幾公頃左右,大部分分佈在沿江、沿海、沿湖、城郊和農村水陸交通便捷的地區。相當大的一批開發區,由幹盲目建設,缺乏科學論證和規劃,在資金、專案未落實的情況下就毀田平地,結果是“開而不發”。圈地後,土地或被閒置,或被破壞難以短時間恢復,或者被炒來炒去,叢而造成大片土地閒置和荒蕪。
二、城市無限制地外延擴充套件,盲目開發這設,佔有了大量耕地
許多縣改市後的城市,人均用地面積增扣了一倍甚至幾倍。如富饒的珠江三角洲,面積僅有1.1萬平方千米,而城鎮規劃面積就已達到9500平方千米,佔土地面積的86.4%。
三、不合理的農業結構調整擠佔了大量耕地
為了提高農業經濟效益,一些地方一哄而上,盲目大量退耕養魚、養蝦、種果樹,致使大量耕地被佔用。例如在1994年減少的耕地中,僅此一項就佔約63.4%。
四、農村建房、修公路、造墳墓等佔用了大量耕地
例如1991年到1994年的4年間,全國農村建房佔用耕地4.4萬多公頃,戶均用地190多平方米,超過規定最高標準150平方米的27%。中國每年農村土葬佔有2000公頃之多,其中半數以上是肥沃的耕地。
五、由於複雜的自然原因,加上多年來的無限制的開礦、墾荒、濫伐森林,造成耕地退化、荒漠化,甚至大面積的絕產。
例如,許多地區長期過度砍伐森林,便地表植被覆蓋率急劇下降,水土流失面積不斷擴大。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國家。有4200萬公頃耕地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佔中國耕地總面積的43%左右;每年有約50億噸泥沙流入江河湖海;其中62%左右來自耕地表層。流水帶走了耕地表層大量疏鬆的土壤,從而使耕地上層變薄,耕作層變淺,礫石含量增加,質地變差,農作物根系延伸困難;土壤中所含的大量有機質和各種可溶性速效養分(如速效鉀、速效磷)也隨水土一起流失,使耕地養分缺乏,肥力下降。長此以往,便使這些地區耕地單產不斷降低,甚至接近絕收。
耕地荒漠化現象也日趨嚴重,目前中國耕地荒漠化面積累計已達1000萬公頃,約佔中國耕地面積的10%以上。北方地區主要是沙漠化,南方喀斯特地形區主要是石漠化,西北內陸和黃淮海河地區主要是鹽鹼化。這樣以來,使大量耕地土壤肥力不斷下降,土壤結構不良,保水性差,甚至喪失了生產能力。
此外,中國廣大農村長期以來大量使用化肥,而忽視了傳統農業生產中 “秸杆還田”的有益做法,他使耕地土壤中有機質含量越來越少,土壤板結越來越嚴重,土壤結構越來越差,單產越來越低。
耕地資源急劇流失,最大的影響就是使中國由於人口迅速增長而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更是雪上加霜。
一方面,全華人口每年以1000多萬人的速度增長,最高達1700萬人。據國內專家估算,如現行計劃生育政策不變,到2010年,中國人口將增至13.40億;
到2020年,將增至14.83億;到2030年,將增至15.19億;到2040年,將開始回落,降至15.09億;到2050年,可望降至14.62億。
另一方面,全國耕地資源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消失。根據中國科學院國情分析研究小組估測,中國現有耕地約1.39億公頃,絕對數雖居世界前列,但人均佔有量不足,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全國有666個縣,人均耕地低於聯合國糧農組織規定的0.05公頃警戒線,其中有463個縣人均耕地低於0.03公頃。
人口與耕地一增一減,使中國人地矛盾更加嚴峻。中國播種面積只有美國的70%,但是必須供養比美國多三、四倍的人口。全華人口增長每年需要多提供糧食50億千克,而因耕地資源流失少收糧食也高達幾十億千克。人增地減的矛盾將使一些世代依靠土地生息的農民失去生存的基礎。這僅是一年的情況。那麼,在10年、20年、50年後,情況又將是怎樣的呢?
總之,隨著中國人口的不斷增長,糧食供求矛盾的日益突出,為實現中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珍惜、保護有限的耕地資源,已是迫在眉睫。
中國耕地資源流失非常嚴重,新中國成立後迄今為止累計減少的耕地面積大約相當幹一個法國,兩個英國,三個半日本。僅從1951年到1986年的36年間,全田就累計減少耕地6.11億畝,扣除開荒造田3.77億畝,淨減少耕地2.34億畝。平均每年淨減少耕地807萬畝。全國已有9個省、直轄市人均耕地不足1畝。80年代後隨著全華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中國耕地資源流失的速度進一步加快,對中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中國寶貴的耕地資源到哪裡去了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萬面:
一、全國上下的開發區熱,是耕地流失的一大缺口。
為招商、聚財、生財,批地興辦的各種名目繁多的開發區、工業區如雨後春筍般遍佈全國各地。例如1993年全國清查的2800多個開發區、起步區,佔地73萬多公頃,其中70%屬於趕浪潮的亂設,所佔地幾乎全是耕地。多則佔地几上百公頃以上,甚至幾十平方千米;少則也有幾公頃左右,大部分分佈在沿江、沿海、沿湖、城郊和農村水陸交通便捷的地區。相當大的一批開發區,由幹盲目建設,缺乏科學論證和規劃,在資金、專案未落實的情況下就毀田平地,結果是“開而不發”。圈地後,土地或被閒置,或被破壞難以短時間恢復,或者被炒來炒去,叢而造成大片土地閒置和荒蕪。
二、城市無限制地外延擴充套件,盲目開發這設,佔有了大量耕地
許多縣改市後的城市,人均用地面積增扣了一倍甚至幾倍。如富饒的珠江三角洲,面積僅有1.1萬平方千米,而城鎮規劃面積就已達到9500平方千米,佔土地面積的86.4%。
三、不合理的農業結構調整擠佔了大量耕地
為了提高農業經濟效益,一些地方一哄而上,盲目大量退耕養魚、養蝦、種果樹,致使大量耕地被佔用。例如在1994年減少的耕地中,僅此一項就佔約63.4%。
四、農村建房、修公路、造墳墓等佔用了大量耕地
例如1991年到1994年的4年間,全國農村建房佔用耕地4.4萬多公頃,戶均用地190多平方米,超過規定最高標準150平方米的27%。中國每年農村土葬佔有2000公頃之多,其中半數以上是肥沃的耕地。
五、由於複雜的自然原因,加上多年來的無限制的開礦、墾荒、濫伐森林,造成耕地退化、荒漠化,甚至大面積的絕產。
例如,許多地區長期過度砍伐森林,便地表植被覆蓋率急劇下降,水土流失面積不斷擴大。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國家。有4200萬公頃耕地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佔中國耕地總面積的43%左右;每年有約50億噸泥沙流入江河湖海;其中62%左右來自耕地表層。流水帶走了耕地表層大量疏鬆的土壤,從而使耕地上層變薄,耕作層變淺,礫石含量增加,質地變差,農作物根系延伸困難;土壤中所含的大量有機質和各種可溶性速效養分(如速效鉀、速效磷)也隨水土一起流失,使耕地養分缺乏,肥力下降。長此以往,便使這些地區耕地單產不斷降低,甚至接近絕收。
耕地荒漠化現象也日趨嚴重,目前中國耕地荒漠化面積累計已達1000萬公頃,約佔中國耕地面積的10%以上。北方地區主要是沙漠化,南方喀斯特地形區主要是石漠化,西北內陸和黃淮海河地區主要是鹽鹼化。這樣以來,使大量耕地土壤肥力不斷下降,土壤結構不良,保水性差,甚至喪失了生產能力。
此外,中國廣大農村長期以來大量使用化肥,而忽視了傳統農業生產中 “秸杆還田”的有益做法,他使耕地土壤中有機質含量越來越少,土壤板結越來越嚴重,土壤結構越來越差,單產越來越低。
耕地資源急劇流失,最大的影響就是使中國由於人口迅速增長而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更是雪上加霜。
一方面,全華人口每年以1000多萬人的速度增長,最高達1700萬人。據國內專家估算,如現行計劃生育政策不變,到2010年,中國人口將增至13.40億;
到2020年,將增至14.83億;到2030年,將增至15.19億;到2040年,將開始回落,降至15.09億;到2050年,可望降至14.62億。
另一方面,全國耕地資源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消失。根據中國科學院國情分析研究小組估測,中國現有耕地約1.39億公頃,絕對數雖居世界前列,但人均佔有量不足,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全國有666個縣,人均耕地低於聯合國糧農組織規定的0.05公頃警戒線,其中有463個縣人均耕地低於0.03公頃。
人口與耕地一增一減,使中國人地矛盾更加嚴峻。中國播種面積只有美國的70%,但是必須供養比美國多三、四倍的人口。全華人口增長每年需要多提供糧食50億千克,而因耕地資源流失少收糧食也高達幾十億千克。人增地減的矛盾將使一些世代依靠土地生息的農民失去生存的基礎。這僅是一年的情況。那麼,在10年、20年、50年後,情況又將是怎樣的呢?
總之,隨著中國人口的不斷增長,糧食供求矛盾的日益突出,為實現中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珍惜、保護有限的耕地資源,已是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