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華山0619
-
2 # 使用者2910342019456
狂飆運動一般是狂飆突進運動。
狂飆突進運動是德國18世紀70年代興起的文學運動。因作家克林格爾的劇本《狂飆突進》得名。
代表人物有歌德、席勒和赫爾德等。
他們提倡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實現個性解放,崇尚天才,歌頌“自然”,強調民族風格。他們要求摧毀腐朽的封建制度和暴君專政,衝破藝術上和生活上的束縛。
它的主要精神特徵是:主張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實現個性解放;崇尚“天才”,倡導“返歸自然”和德國民族風格;反對一切束縛人的僵化保守的教條,強調感情,有著濃郁的感傷色彩。
狂飆運動是德國啟蒙運動的繼續和發展。
-
3 # 許三少14
狂飆運動是指發生在1760年代晚期到1780年代早期,德國新興資產階級城市青年所發動的一次文學解放運動,也是德國啟蒙運動的第一次高潮。
主要人物:歌德、席勒
18世紀的德國,有一批初登文壇具有反抗封建專制鬥爭精神的青年知識分子,他們受到啟蒙思潮的影響與鼓動,特別是受到了盧梭哲學思想的影響。
其中心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歌德的《少年維特的煩惱》是其典型代表作品,表達的是人類內心感情的衝突和奮進精神。
但另一方面這些年輕作家反對啟蒙運動時期的社會關係,駁斥了過分強調理性的觀點。
這個運動持續了將近二十多年,從1765年到1795年,然後被成熟的浪漫主義運動所取代。
狂飆突進時期的作家多數都出身於市民家庭,是新興的市民階層的代表。
這些市民階層的年輕知識分子用奔放的熱情來表達自己的不滿,他們反對社會等級偏見,反對封建社會“不自然”的生活方式,他們反抗社會、道德和美學的束縛。
而反抗的方式就是透過抒發個人情感來對社會進行揭露,以此來引發讀者的共鳴。
狂飆突進時期的作家的表達多是從感性認識出發,所以言辭激烈,富有感染力並且以感性體驗為主。
他們反對啟蒙運動的作家把道德觀念抽象化,他們認為這是一種無用的負擔。
這種抽象化的道德觀念透過大眾教育得以實現,而這種教育破壞了個體的獨特性。狂飆突進時期的作家認為無論是個人還是民族的發展,都應該像生物的生長一樣,所有的等級都是價值相等的,這才是一種理想的自然狀況。
狂飆突進時期的作家都有著鮮明的政治色彩,他們反抗當局,反抗貴族和神權的權力濫用,要求人權和社會自由平等。
他們的作品大都是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問題,描述市民階級與封建貴族之間的衝突,以及年輕人真摯的愛情。
在風格上,他們的作品大都感情真摯、熱烈,但其中也夾雜著濃厚的感傷色彩。
回覆列表
狂飆運動的名詞解釋是指德國十八世紀七十年代的資產階級文藝運動和社會運動。代表人物有克格林、席勒、青年時代的歌德等,他們追求個性解放,要求摧毀腐朽的封建制度和暴君專政,衝破藝術上和生活上的束縛。因作家克林格爾的劇本《狂飆突進》得名。也叫狂飆突進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