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宅女說說

    小松鼠面容清秀,眼睛閃閃發光,身體矯健,四肢輕快,非常敏捷,非常機警。

    玲瓏的小面孔,襯上一條帽纓形的美麗尾巴,顯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翹起來,一直翹到頭上,就像一把雨傘!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

    它們常常直豎著身子坐著,像人們用手一樣,用前爪往嘴裡送東西吃。

  • 2 # 宏姐說心理

    孩子的童年心理問題有多重要?勞榮枝也算是個典型的案例。

    原生家庭是每個孩子心理成長與培養的溫房,很多成年人患上心理問題或是精神疾病,往往都能從童年的經歷中,找到其最根本的原因,所以再好的學校教育,也替代不了家庭對親子教育的影響,而缺失溫暖和有序的家庭親子教育,往往會影響一個人的終身命運!

    據家人和領居學妹反應,勞榮枝上學期間說話溫柔,從來不和人大聲說話,不調皮,不惹事,是個文文靜靜的孩子。那為什麼她會喜歡上了“壞”男人,並且和他鋌而走險?

    也許是從小家裡孩子太多,能得到的照顧有限,安全感低,而且經濟能力一定比其它家庭更低,沒有更多的錢給孩子,更不可能給孩子們更多吃喝玩樂的享受,所以這樣的家庭出來的女孩子,一定會更渴望有人能照顧自己,並且有大把的金錢可以隨便花,這就是人性越壓抑,反彈時就會越高。

    當時勞榮枝跟家裡說她戀愛了,對方是一個可以為她“豁出去命的人”。父母當時面上沒說反對也沒說贊同。私下裡勞榮枝父母讓幾個哥哥去打聽法子英的為人,而她哥哥則認為妹妹學歷比自己都高,個人問題自然不用多管。所以都沒去打聽法子英的為人。結果之後不久勞榮枝就跟著法子英犯下滔天罪行,家人也只能從報紙或電視上看到她的訊息了。說起這個,勞榮枝的哥哥很後悔,他告訴記者,勞榮枝被捕後表示想見見家人。如果之前家人早一天見到她,一定早就勸她去自首了。

    如果當初父母或是哥哥們,若不是把妹妹“眼光,能力”預估的太高,去打聽一下法子英的為人,及時阻攔她,或許這些命案就不會發生了。

    有五個孩子的家庭,那麼孩子們得到父母的愛,一定是有限的,當遇到追求他的法子英,可以為她“死”,可以有錢給她花,還能帶她“見大世面”,一下子就彌補一個缺愛,缺溫暖人的內心強烈需求。

    所以勞榮枝並沒有嫌棄法子英比自己大10歲,個子也不高,而且有點猥瑣的外形,甚至是有家室的男人。九十年代初,正是經濟飛速發展,而香港的警匪片、古惑仔片正是大行其道,而法子英出手闊綽(據說一個月開銷二三萬),打架鬥毆,都在撩撥情竇初開的勞榮枝,成為她眼中具有“英雄氣概”的男人,能滿足她有所依靠,有錢花的心理需要。

    所以就這樣,勞榮枝跟著法子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家庭貧窮,或是嚴重缺愛,其實在一些從商或是創業人那裡也會有一些影子。

    比如:地產界大佬潘石屹,從小就對貧窮恐懼,11歲時,潘石屹的母親便癱瘓在床,僅靠父親一人的勞力和收入拉扯五個子女。潘石屹坦言:“從小就對錢有了一個特別大的渴望。有了錢的話就可以給我媽媽治病。”

    這樣的例子,在商界裡還有很多,他們因為家裡窮,他們努力奮鬥掙更多的錢,來填補自己內心對錢的心理黑洞。

    同樣在重大犯罪份子身上也有一些身影,但他們沒有像商界大佬一樣,去用自己的汗水拼來更多的金錢,滿足自己內心的需求,而是鋌而走險的做違法事件,來彌補自己心理的空缺。

    這也跟最原始的家庭成長經歷,有很大的關係。

    心理學家說:“人的童年乃至沒有明確記憶的幼年經歷,對人的一生髮展方向有著巨大的影響。”

  • 3 # 親子心理蓮子說

    關於勞榮枝,19歲認識法子英開始,到25歲開始逃亡生活,再到45歲落網。可以說,六年夢幻生活,毀了她的一輩子。

    根據新聞上提供的支離破碎的線索,我們只能對勞榮枝的心理有一個猜想:

    猜想一,少女的戀父情結。

    勞榮枝上的是師範學校,學校管理非常嚴格,在認識法子英之前沒有談過戀愛,對於她來說,這個比自己年紀大10歲,長相顯老又混過社會的男人,應該讓她找到了父親般的安全感。因為在她的家庭裡,父親沒有時間關心她,更沒有精力帶她認識世界?而每一個少女,都對社會充滿浪漫幻想,只是她把這種幻想寄託在一個違法作惡的人身上。

    猜想二,完美的乖乖女,背後會有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

    勞榮枝是家裡最小的女孩兒,他哥哥說她小的時候非常乖,周圍的鄰居也說她為人乖巧安靜,所以大家得知她身負命案的時候都是震驚。

    我們都希望孩子聽話,對不聽話的孩子表示憤怒,但如果有個孩子過於聽話,成了乖乖女,其實我們更要擔憂。

    每一個人內心的世界裡都會有一些“負面”,就像太極圖一樣,是一個人的平衡。當一個太乖,往往對叛逆充滿好奇。叛逆對她就是有魅力的,法子英這個混混對勞榮枝的吸引力也在於此。

    猜想三,對物質的貪婪,蓋住了勞榮枝人性中的善良。

    根據新聞中的報道,勞榮枝的家庭物質條件很艱苦,可對於一個少女來說,她希望有更好的生活,更舒適的條件。幼師這份別人看起來體面的工作沒法帶給她想要的物質生活。她和法子英在一起後,他們做案只為財,也是為了支撐一場奢侈的夢幻。

    勞榮枝的案件已經落下塵埃,但他們曾傷害的那些人,每一個人背後都是一個受傷的家庭。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裡,以及各案例為戒,不盲目的教孩子聽,給予孩子一定的物質基礎,在青春期儘可能的給他多一點關懷,同時,引導他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崇拜正義的英雄,也許勞榮枝就會成為一名優秀的老師。

  • 4 # 蔓德育兒

    關於題主的前半句,“童年心理問題重不重要”,當然是重要的。但我認為勞榮枝案件,不完全是由童年心理問題造成的。

    這不禁讓人想到一個詞:天生反社會型人格。

    至於勞榮枝是不是確定是這種人?沒有確切說法出來,當也不妨我們這樣猜想。

    絕大多數問題確實與家庭教育、童年成長有關,但我們也不能磨滅那萬十分之一的不正常情況。

    但是提到“天生”二字,是不是就否認了家庭教育的作用,可以不用在意兒童時期的心理問題的呢?當然不是。

    有一位TED心理學家,寫了一本書叫《天生變態狂》。

    他在這本書裡寫了自己的情況。

    有一陣子他研究變態心理,看了很多變態狂的腦部掃描圖。

    看著看著,他發現怎麼自己的腦部結構,和這些變態狂的這麼像?

    然後他就去查自己的家譜,又發現:祖上盛產變態狂。

    經過深思熟慮,他確認:自己是一個天生變態狂。

    這就有一個問題出現了:既然自己是天生變態狂,可為什麼沒有做出出格的舉動?沒有成為一個違法犯罪的人?

    這其實也要歸功於家庭教育與環境的約束。

    在他成長的過程中,一直受到社會道德、規則的鉗制與約束,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在腦中形成了概念。

    但是,他和正常人相比,還是有差異的,他不得不承認,自己始終沒有什麼“同理心”,自私、冷酷、不在意別人。

    天性涼薄,這點始終無法改變。

    這也就是說,如果遇到天性如此的人,家庭教育和環境,可以讓他們遵紀守法,成為一個看起來正常的人,只不過涼薄一點而已。

    若是遇到不好的家庭教育,或者身邊有法子英這樣窮兇極惡的人做示範和引導,就像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

    我們應該重視家庭教育,重視兒童的心理問題。固然勞榮枝的家庭教育定有疏忽,固然在她十幾歲時,受到了外來環境的影響,但這些都是誘因。在看待個別極端案例的時候,不能都歸因於原生家庭和童年成長上,這樣也會漏掉一些根本原因。

  • 5 # 教育探微

    勞榮枝走上犯罪道路,我不認為是心理出了問題,而是價值觀徹底的扭曲了。

    從勞榮枝的家庭環境來看,她的家庭並不富裕,一定程度上來說還是比較貧窮的。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家庭裡有兩個哥哥,兩個姐姐,人口比較多,在那個年代生活也比較困難。

    勞榮枝後來之所以能走到這樣的地步,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她是家中的老小,自小就受到了父母哥哥姐姐的寵愛和嬌慣。再加之,她從小就比較聰明,伶俐,優秀,活潑,可愛,真可謂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她自小能歌善舞,學習優異,是眾人眼裡的佼佼者。

    她的成長過程中得到的是讚美,表揚和五彩的光環,父母的偏愛,哥哥姐姐的包容和忍讓,萬般寵愛駕馭一生,使她從小的價值追求就與這個貧寒的家庭不相匹配,她的根子裡就紮下一個像過上上流生活,過上有錢人生活的價值觀。

    第二、在她的內心深處,一直以來都崇拜和敬仰那些做大事幹大業的人,敬仰那些敢作敢為的所謂“英雄豪傑”。所以,她遇到了法子英以後就深深的墜入了愛河。

    她認為法子英就是自己所找的那一類人。而且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法子英豪爽大氣,出手闊綽,花錢從不眨眼,一個月的消費就要達到1~2萬。要知道在那個年代,一個月的消費達到1~2萬,那是非常大的數目。對於一個追求奢華生活的勞榮枝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最大的誘惑。自遇到法子英以後,就一下子激活了她內心深處的那種價值追求,拜金主義和名利主義。所以她不顧一切的就追隨了法子英浪跡天涯。

    第三、自小生活在光環中的勞榮枝,自小受到的是各方面的寵愛和各方面的讚美與表揚,但是平凡的家庭,較貧窮的教師身份無法滿足她內心深處的虛榮和慾望。

    她想過上那種上流生活,想要過上那種豪門生活,想要過上那種奢華生活,根本不想屈身只做一個小小的老師。所以,她遇到了法子英以後就有了這麼大的轉變。

    其實,說到勞榮枝犯罪的問題根本不是心理問題,她的心理是非常強大的,而且強大到難以想象的地步,是一般性的女人絕對達不到的。

    她能夠隨法子英殘忍的殺害那麼多的人,而且心不跳,氣不喘,眼不眨,在逃竄的20多年裡,她活得也非常從容,從來都沒有過恐懼感,懺悔感,罪孽感,該幹嘛還幹嘛?你能想象她的內心有多麼的強大。

    所以,勞榮枝變成惡魔根本不是什麼心理問題,根本的問題是她的價值觀扭曲到了你都難以想象的地步。

    所以說勞榮枝的案例只是一個個例,根本沒有普遍性。

    孩子的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固然非常重要,但是正確的價值觀,才是孩子將來從事立業的根本和方向。

  • 6 # 媽咪老師

    孩子的童年心理問題確實重要,但是勞榮枝應該屬於價值觀問題。

    勞榮枝家庭生活條件一般,上有哥哥姐姐,她是老小,成績好,長的好,父母可能對其比較嬌寵。

    那個年代考上中專不容易,成為一名教師也是值得驕傲的事情。可是勞榮枝僅僅上班一年,就辦了停薪留職,離開學校另謀出路。

    從這方面來說,也許勞榮枝是不願意安分守己過日子的女人,也不是一個清高的女子。她有著超越自己現實生活的物質慾望,又沒有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正因如此,她才會“崇拜”法子英。

    一般來說,正常的女子是很難喜歡法子英這樣的人的,可是勞榮枝視他如英雄,即使父母反對,她也堅持與法子英一起,共同走上了劫殺之路!

    從這點來說,不是她價值觀扭曲,又是什麼?

    這二十年她有怎樣的心理歷程?暫時誰也不知,但願她有過噩夢,有過愧疚,有過恐懼……

    她應該有過後悔的吧?否則不會告誡姐妹“要有自己的工作,不要靠男人”。

    可悲、可恨、可嘆的女子……

  • 7 # 柳柳老師

    童年心理問題重要,需要得到重視。但是,勞榮枝是個極端案例,她的問題是極其複雜的,我不認同單純以童年心理問題來推斷勞榮枝。

    站在心理學專業的角度,我們看待勞榮枝,不能僅僅只考察童年心理問題這個單一角度。。

    實際上,勞榮枝做出這些事情,不僅與她的原生家庭、成長經歷有關,也與當時的社會文化環境有關。

    1、缺愛且貧窮的原生家庭

    勞榮枝的原生家庭環境是非常糟糕的。家中五個孩子,母親有病,一直賦閒在家裡,父親工資微薄,忙於掙錢養家。

    這種生活狀態,父母勢必沒有太多精力去關注孩子,勞榮枝是年齡最小的孩子,實際上她受到的父母教育應該是相當少的。

    缺乏關愛、關注,又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讓這個女人極度缺乏安全感,情感淡漠,也缺乏基本的是非觀念。

    別看她後來受了一些學校教育,實際上她的底層思維仍然是野蠻缺乏是非觀的。而底層思維卻最能影響人的言行。

    戀父情結、英雄救美的幻想以及心理補償所謂戀父情結,通俗的說,就是女孩對父親異常深情,而視母親為多餘,並總是希望自己能取代母親的位置而獨佔父親。

    母親有病,不能外出掙錢養家,對孩子關愛不夠,在勞榮枝的心裡對母親的想法應該是很複雜的。

    對待父親,勞榮枝應該是既渴望父親的關心愛護,又很難得到這些關心愛護。因為父親需要掙錢養家,實在很難照顧這個小女兒的心理需要。

    同時,因為家境貧寒,生活困頓,讓她渴望有一個強大的力量給自己依靠。十幾歲的年齡,加上家庭貧困,生活艱難,懷春少女通常都有英雄救美的幻想。

    而法子英的出現,正好滿足了她的很多精神需要。

    法子英彪悍、言行不符合社會規範、對她卻很溫柔照顧,這些都讓年輕的勞榮枝感受到了一種強大的支撐和力量。儘管這種力量是邪惡和破壞的,但勞榮枝卻緊緊抓在了手中,認為這個男人是值得她去信任和跟隨的。

    當一個人自身力量極度缺乏,這個人又極度想要改變現狀時,她會無法自控地去抓取外界的力量。哪怕哪種力量是罪惡的。

    在法子英的身上,勞榮枝的戀父情結、英雄救美的幻想都得到了滿足,在那個階段,她似乎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歸宿。儘管這個歸宿是致命的、畸形的,但勞榮枝想不了這麼多了。

    在面對法子英的罪惡時,她選擇了無視受害者的慘痛,選擇了助紂為虐,選擇了對無辜生命的極端冷漠。

    再加上案發當時正處於90年代,那個時代正是香港黑社會題材影視劇最繁榮的時候,當時輸入到大陸來的香港影視劇很多都展現了這種黑社會、邊緣化的人物和生活。

    對於一個缺乏正常是非觀念、沒錢的年輕女性來說,這些題材的影視劇無疑增加了她的攻擊性和進一步激發了她的反社會行為。

    所以,勞榮枝的問題,不僅僅是童年心理問題,更是成長經歷、人格、社會環境影響的綜合產物。

    陰暗、缺乏愛的荒漠裡,是開不出正常花朵的。

  • 8 # 唐映紅

    目前可以分析的資料其實是那個時代普遍的情形。她出生於1974年,家庭居住在九江市的石油大院,在那個年代,父母能夠在石油系統的單位工作,算是家境良好。她上面有兩個哥哥,兩個姐姐,多子女家庭也是那個年代的常態。儘管家境相對良好,但當時計劃經濟時代,五個子女的家庭養育負擔還是比較重的。

    另有一點的是,勞榮枝從小姿色姣好,算是大院裡的美人胚子,也比較受寵。而且她也比較聰明,能夠考取中師,在當時比考高中更難。所以,不要因為家庭沒有支援她考高中,3年後考大學就認為重男輕女。

    中師畢業後,勞榮枝也透過父母的資源被分配到石油子弟校做語文老師。

    總體看起來,勞榮枝的童年和青少年與同齡的70後沒有什麼異樣,普普通通,尋尋常常。所以,不要因為她涉嫌犯下滔天大案就反推她一定有扭曲的童年。

    不過,勞榮枝在19歲時遇到比她大10歲,坐過8年牢的法子英,人生頓時踏上一條歧途。

    如果說在遇見法子英之前,勞榮枝算是一個受寵的“乖乖女”,70後的乖乖女其實很單純,沒有什麼社會經驗。法子英這種渾不吝的亡命徒,吸引到勞榮枝也是稀鬆平常,換做其它70後乖乖女,恐怕也難以拒絕。所以,這個點沒有太多值得分析的意義。

    值得分析的是,她追隨法子英,犯下三起極為惡劣和殘暴的殺人搶劫案件,無論她是否是共犯,或者只是知曉而未參與,都能大體勾勒出她大致的人格框架(人格畫像):

    她異常理性、無情和冷靜,不容易受到情緒的干擾;內向,果斷;缺乏同理性、以極其殘暴的手段殺人奪命看不出有心理的阻力。合肥案發法子英落網被抓後,她從容逃亡,隱姓埋名無形無跡地消失在人群之中。她前不久在廈門被逮捕時,她的同事無法把她跟以殘忍手段殺人越貨的嫌疑人聯絡起來。在同事眼裡,她待人溫和、友好,顯得自信,雖然遭受失眠的困擾,但生活態度和方式是積極的。她時常提醒周圍的女子,要趁有時間,多出去學習一些東西。

    這更可能反映了她與生俱來的一種天性,某種意義上是“天生殺手”。她的異常理性、無情、冷靜、不受情緒干擾,內向、果斷、缺乏同理心、能夠幹出或者容忍殘暴,等等這一系列特質,用到歧途上就是“天生殺手”;但是如果用到正路上,就是成功者的特質。

    這麼說吧,如果勞榮枝19歲時遇到的不是法子英,而是另一個創業的老男人,法子英與生俱來的人格特質能夠極大地促進和幫助男人取得商業上的成功;甚至,她也完全有可能越俎代庖,把不如她的男人撇到一邊,主導創立一個商業帝國。

    這在心理學裡有依據的。冷血殺手的特質與商業、政治上成功者的特質有著高度相似。英國薩里大學(the University of Surrey)的貝琳達·博德(Belinda Board)和凱塔琳娜·弗裡松(Katarina Fritzon)在2005年的一項調查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她們試圖弄明白到底是哪些因素促使商界領袖脫穎而出,考察了三類人群:企業領袖、精神病態者、住院刑事犯人,比較他們在接受心理測試時的表現。她們發現,精神病態的許多要素,比如魅力十足、以自我為中心、具有非凡的說服力、缺乏同理心、獨立、專注,在企業領袖身上比在精神病態的犯人身上更為常見。二者的區別在於,後者身上的“反社會”特質被激發了出來。

    勞榮枝生性中的“反社會特質”恰好被法子英給激發出來了;如果她沒有遇到法子英,她的“反社會特質”沒有被激發出來,她如論如何都不至於淪為殘暴的殺手,通緝了20年的嫌疑人。

    所以,勞榮枝談不上是什麼童年心理導致的典型案例,反而是一個有異稟的年輕女人,如果遇人不淑,人生就墜下深淵。儘管法子英對她不薄,至死都沒有洩露她的下落,但她的人生悲劇就從遇到法子英這個惡貫滿盈的殘暴男人開始。

    唏噓!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 9 # 努力向前1362

    孩子的童年心理問題有多重要?勞榮枝是個最典型的案例,你認同嗎?

    我挺認同的,童年時期,家庭因素,外界因素,真的影響很大,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影響,真的是一生的!

    我今年30多歲了,一直單身,沒有想過結婚,因為我怕,說出來可能大多數人不理解,你怕什麼,你怎麼知道你也會這樣呢?解釋再多,他們不理解就還是不理解!所以我就不在解釋了,好多事情也就沒有必要再說了! 從小,生活的環境,就是伴著爭吵,打架過來的,女孩子可能成熟的比較早,因為這些對我弟弟來講都不是事,吵就吵,打就打,無所謂,但是對於我來說,影響很大!在我印象裡,父母三天兩頭打架,動手,我哭著勸過,說過,於事無補,原因從來沒有因為感情問題,永遠都是別人,都是因為別人,很可笑!

    爸爸是老大,奶奶從小就偏心叔叔,對於我的母親,真的就像是舊社會那樣,在我小的時候,從來沒有好過,而我的父親,有點像現在說的媽寶男,我奶奶說什麼都是對的,只要她說我母親不好,那肯定就是爭吵,對於這種情況,我很怕,我見不得周圍的人打架,我會心跳加速,怕的不行,但是記憶中,一直是在這種氛圍中長大的!

    因為小的時候的經歷,面對人群,我會盡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內向,靦腆,不自信,常常會讓周圍的人忽略我的存在,都說我高冷,不好接觸,防禦心太強,很少可以走進我的內心,但這是我的保護色,只有,在這個範圍內,我才覺得自己是安全的,安心的!

    步入社會,工作,有好幾年我還這樣,縮在自己的小盒子了裡,過著自己的生活,挺無聊的。後來隨著工作的更換,面對的人群多了,慢慢的自己變開朗了,有些許自信了,之前的同學見到我,都說我變了,不一樣了,聽到這樣的話,我很高興,可能這就是閱歷帶來的吧!

    工作中,學習中,我變了,唯一不變的就是對於婚姻,我是真的牴觸,不敢嘗試,我覺得自己一個人已經很累了,生活工作壓力那麼大,實在沒有多餘的心思,去考慮,擔待另一個人,一個家庭的責任。周圍的人,總是勸我,可以有一個人為你分擔,有什麼問題你也可以有個人可以傾訴,你怎知遇到的不是一個會全心全意寵你,愛你,凡事不用你操心的人呢?這個答案不是唯一的,他只有50%的機率,我怕那個萬一,我實在的不能夠接受!

  • 10 # 使用者3830301717705692

    ▂ ▄ ▅ ▆ ▇ █ 精彩回答 █ ▇ ▆ ▅ ▄ ▂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關於勞榮枝,19歲認識法子英開始,到25歲開始逃亡生活,再到45歲落網。可以說,六年夢幻生活,毀了她的一輩子。

    根據新聞上提供的支離破碎的線索,我們只能對勞榮枝的心理有一個猜想:

    猜想一,少女的戀父情結。

    勞榮枝上的是師範學校,學校管理非常嚴格,在認識法子英之前沒有談過戀愛,對於她來說,這個比自己年紀大10歲,長相顯老又混過社會的男人,應該讓她找到了父親般的安全感。因為在她的家庭裡,父親沒有時間關心她,更沒有精力帶她認識世界?而每一個少女,都對社會充滿浪漫幻想,只是她把這種幻想寄託在一個違法作惡的人身上。

    猜想二,完美的乖乖女,背後會有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

    勞榮枝是家裡最小的女孩兒,他哥哥說她小的時候非常乖,周圍的鄰居也說她為人乖巧安靜,所以大家得知她身負命案的時候都是震驚。

    我們都希望孩子聽話,對不聽話的孩子表示憤怒,但如果有個孩子過於聽話,成了乖乖女,其實我們更要擔憂。

    每一個人內心的世界裡都會有一些“負面”,就像太極圖一樣,是一個人的平衡。當一個太乖,往往對叛逆充滿好奇。叛逆對她就是有魅力的,法子英這個混混對勞榮枝的吸引力也在於此。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11 # 遠方167427784

    中國教育現在最大的失誤就是孩子從幼兒園時起,就只注重學習成績,分數,忽視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塑造,和崇高的人生信仰。

    導致的直接後果是:青少年普遍心理脆弱,自私短視,信仰缺失。

    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品質教育,廹在眉睫……

  • 12 # 藍星食鐵鐵鐵鐵獸

    勞榮枝生於1974年,1993年在其19歲的時候認識法子英,從此走上了綁架、搶劫、殺人的不歸路。

    有人說法子英的年齡比她大10歲,勞榮枝對法子英言聽計從,死心塌地,因此說她有戀父情結;

    還有人說她容貌嬌好,待人溫和友好,但是在作案之後無情、冷靜、果斷不受情緒干擾,說她具有“天生殺手”的潛質……

    我覺得這些分析都太過膚淺片面,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指出,歷史的所有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質的豐富程度,社會歷史的發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觀規律。

    我是1985年的,也是在農村長大,勞榮枝比我大11歲,雖然我做得農活不是很多,但是對農村生活的辛苦和物質生活的貧乏,刻骨銘心。

    在我兒時的記憶裡,每天中午只有三碗半面條。父親兩碗,母親一碗半,剩餘的就是一鍋湯漂浮著一些酸菜。

    我用是一個小碗,開飯前母親用筷子從鍋裡夾幾根麵條,放在碗裡再添點湯,等我吃完,和鍋臺一般高的我,踮起腳尖,只看到一鍋湯和漂浮的酸菜。

    現在回想起來,最讓我感到困惑的是,我吃飯的時候,我的弟弟妹妹在哪裡?

    要知道他們一個比我小一歲,一個小兩歲,在我童年的記憶裡,從來沒有看到他們吃飯的樣子,到現在也想不起來……

    莫言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每每讀他的文章,總感覺到,他的小說不是小說,而是農村生活紀實,那一幕幕,一件件就好像是發生在我們的鄉下農村,直擊心扉,讓人感覺到痛苦又壓抑。

    農村生活的苦,不在於晴天頂著烈日下地幹活,也不在於雨天鑽進玉米地,渾身溼透,而在於一年到頭辛辛苦苦,結果一家老小吃不飽飯……

    我的一個叔父比我大12歲,也就是比勞榮枝大一歲。在他的記憶裡,有幾年每天晚上都沒有吃飯,一家人就靠著一棵桃樹過活,天黑了,每人摘兩個桃子,吃完了就睡覺。

    勞榮枝上面有兩個哥哥,兩個姐姐,而又生活在重男輕女思想最為嚴重的農村,作為最小孩子的勞榮枝,能夠得到父母和家庭的多少關愛?

    有人認為,作為家裡的最小孩子,不是最受父母寵愛的嗎?

    不是的,如果勞榮枝是男孩,那可能會受到父母最多的寵愛,但是她是個女孩,待遇完全不一樣。

    在農村,女娃的勞力遠遠抵不上男娃,不被重視,得不到父母和家庭的關愛太正常不過了。

    我有三個姑姑,平時衣服都是老大穿不上了,縫縫補補給老二穿,作為家裡最小的孩子,一年到頭、長年累月可能都沒有得到過一件新衣服……

    有人說勞榮枝不是上面有兩個哥哥、兩個姐姐嗎?他們不關愛自己的小妹妹嗎?

    不會的,首先自己能夠吃飽,然後才會想到把食物帶給別人。真實情況是,兄妹5人,力氣大的、個子大的,搶得多,吃得多;而作為最小孩子的勞榮枝,最多也就是靠幾顆眼淚來博取兄長和姐姐的同情,才能得到一點吃的。

    我小時和小夥伴候滿山遍野的到處亂竄,尋覓野果,柿子,桃子,也有過收穫頗豐的時候,但是在我的記憶裡,我好像從來沒有過帶過一桃、一杏給弟弟妹妹。

    要我現在說來,這些東西雖然豐富,但是味道差強人意,更重要的是它完全沒有飽腹的感覺,就是說我自己都沒有吃飽,又怎會想到別人?

    在這種家庭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勞榮枝極度缺乏安全感,對物質的渴望尤其強烈,因為她很可能從來就沒有得到過物質上的滿足。

    1993年的時候我8歲,那個時候家庭條件慢慢好了起來,但遠沒有達到每天能夠吃飽的地步。

    都說現在的女孩越來越現實、愛慕虛榮,但是在當時的勞榮枝看來,她遠遠沒有達到這個地步!她只是想滿足自己的物質慾望,多買幾件好衣服,多買點好吃的,僅此而已。

    以至於後面搶劫、綁架、殺人,看起來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在農村辛辛苦苦幹活,吃不飽飯;在學校勤勤懇懇教書,生活尚且一般;現在跟著法子英,花天酒地,大吃大喝,自然就要幹不一樣的事情。

    殺人償命,天經地義,這個代價對現在的我們來看,太過巨大;但是對當時的勞榮枝來說,並不需要多麼強烈的思想鬥爭。

    所以現在回答題主的問題,勞榮枝事件可能與童年心理問題有關,但絕不僅僅是心理問題。當苦慣了的勞榮枝發現有條路能夠讓她擺脫以前生活的時候,她就不管不顧,死心塌地。

    我之所以寫這麼多,並不是為了給勞榮枝洗白,而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理解這個女魔頭的心理路程,她只是那個年代的一個縮影。

    願生活越來越好,每個人都能豐衣足食,安居樂業。

  • 13 # 春去春會來1

    孩子的童年心理成長在個人的生命裡起著一定的作用,甚至作為一種陰影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勞榮枝事件跟童年心理問題影響不大,她是1974年生人,七十年代是什麼背景大家都知道,作為父母都是雙職工的生活在九江油田的孩子,相對同時代的人,她本人成長經歷沒有任何特殊性質。

    事例分析一:

    我的妹妹八年前離婚,當時孩子滿七週歲了,兩個人當時是協議離婚,我妹和孩子分了兩套縣城住房,男方同是。因為離婚前兩個人就動輒吵架,所以離婚時孩子無感,只是說我跟我媽一起生活。

    離婚八年了,孩子父親在外地成家,一次都沒有看過孩子,聯絡不上也沒有特意去聯絡,所以八年來孩子父親沒有付一分錢的撫養費給孩子,相比較之下,母子倆的生活算是比較緊張,但是維持得下去。但是我外甥自七歲起就過這種日子,所以他花錢比較節省。

    初二以後,打工的妹妹每天六點回家,就配了一部手機給孩子,方便聯絡。我外甥剛開始玩手機是因為同學說玩遊戲打怪掙錢,所以就開始玩遊戲打怪,想著掙錢幫他媽解決一點困難,結果等到我妹妹發現的時候,孩子已經離不開遊戲了,就這樣孩子沒考上高中,送他去私立高中不去,說是太費錢,考上大學也很普遍,不如現在不念書掙錢。

    所以現在他十幾歲就開始不上學了,是不是未來就因為他對“錢”這個問題的理解改寫了?

    事例分析二:

    勞榮枝生活的背景和現在完全不同,她父母是雙職工,家裡孩子多是那個時代的正常現象,她唸的是中師說明她家裡的情況要好於整個社會大背景下的同齡人。要知道七十年代,有多少孩子一天書沒念,或者僅僅念過小學初中的?

    作為中等師範畢業的老師,是接受過中等教育的人,在走上工作崗位之後犯罪,不是童年的心理問題長歪,是她自己骨子裡有潛在的暴戾因子。是她天生就是生性殘暴的,沒有良知,否則怎麼會出賣色相引誘別人犯罪導致身上涉及七條命案?

    一個正常的心存善念的人,如果良心受到譴責,涉及七條人命,會寢食難安早早自首。然而她卻在外表柔弱的保護傘下,打工生活了二十年,說明這個女人具有強大的心理素質:決絕、兇殘、隱忍……

    七零後的人,都是走過艱苦樸素日子的,勞榮枝的個人條件,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只能說她自己心長歪或者路走歪了。

  • 14 # 最美田園風光

    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蓋樓房,打好地基,地基沒打好,樓房有奔塌的可能,孩子也一樣,什麼父母,什麼兒女,兒女的教育,都在父母身上。

    知道的是勞榮枝,不知道背後,還有很多勞榮枝,這樣案例不止勞榮枝一個。教育孩子,先從父母看起,有多少家庭,都是父母沒進到責任,害了孩子。

    孩子一生下來,就像一張白紙,這張白紙,如何在上面畫圖,就看父母,這對老師,怎樣去教自己的孩子,把這張紙畫好,優美的圖畫。

    父母怎麼教,孩子怎麼學,孩子學到的本事,應該同父母教的差不多。

    說真的,教育一個孩子,在孩子身邊的父母,萬萬不可粗心大意,大人的一舉一動,都引向著孩子,

    大人的不良行為,一定要揹著孩子,不是說,每個人,都那麼純潔,高尚,但是,孩子學什麼東西,是要分年齡段的,

    最好,不到時候,不該讓他知道的東西,儘量不要讓他們知道,

    比如說,孩子學說話,大人,這個時候,說話要特別小心,不要在他們面前說髒話。

    我把我的兩個外孫女,從幾個月,一直看到3,4歲,學說話的時候,他們什麼也不會,我給他們唱歌,數數,天天從復這些,

    孩子會第一句話,是數數,在會的話,就是唱歌,功夫不負有心人。

    不管孩子會不會,只要我看著他,抱著他,我就唱歌,我們那一代人,生在五,六十年代,有唱不完的歌。

    唱了這一首,唱那一首,半天唱歌可以不從復,心裡光記歌詞,早忘了看孩子累不累,天天如此,唱歌,數數,

    我的外孫們,會說第一句話,沒有別的,有一次,我唱,小妹妹坐船頭,孩子忽然接上下一句,她說哥哥我在岸上走,

    我聽見了,我的孩子能接下一句了,我好開心,我打電話,告訴女兒,孩子會唱歌了。

    我教的孩子,會說話,就會從1數到10,我好開心啊,我把孩子舉起來了,親個沒完。

    他們會說話了,我給他們講故事,教他們一些童謠。

    他們可高興了,活潑開朗,總是要問這,問哪,這樣為什麼,那樣為什麼,沒完沒了的為什麼。

    大女兒的女兒,現在快念高中了,年年得獎狀,第一,最多,第二,不過第三的很少。

    二女兒家的,更可愛,總是願意上補習班,唱歌,跳舞,學寫毛筆字,家裡還買了鋼琴。

    什麼知識,她也想學,學習成績,考第一名的少,第二,第三名,因為她學的功課太多,考第一的沒有。

    孩子全在父母教育,教什麼有什麼,現在的孩子,在家裡的時間少,一般時間都在學校裡。

    好不容易,從小就那麼兒年,跟著父母,父母在不好好的從頭開始教育,教育好他們。

    念初中,念高中,學習多緊張,大人在想看見他們都難,一天作業,沒完沒了的作業,

    孩子們現在唸書,又苦又累,沒有休息的時候,本來是活蹦亂跳的時候,孩子得不到休息,考雜了,孩子受不了,回到家來,家長又說又鬧,

    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很大,沒休息的時候,家長,也不要把孩子逼得太緊了,

    應該由他們去,成績,好不好是一回事,孩子身體好就行,不要為了考學,把孩子吹得那麼緊,該玩的時候,一定讓他們開開心心的玩一會。

  • 15 # 梔子花玖零柒

    是的,認同這個說法。

    犯罪心理學帶頭人李玫瑾教授曾說過:很多案件發生在成年,但問題並不是在成年才產生。

    滿身罪惡的勞榮枝,曾經是一個典型的乖乖女:父母雙全,上有兩個哥哥、兩個姐姐,她是最小的一個孩子。

    1,父母沒念過什麼書,上面的哥哥姐姐讀書也不怎麼樣,只有她成績優秀,每學期都能捧回各種獎狀。

    初中畢業時,15歲的勞榮枝想考高中、上大學,因為班上同樣成績的,都去上高中了。

    但二哥勞升橋卻堅持讓她去師範學校。

    原因很現實:早點出來工作,早點開始掙錢。

    她很聽話,照做了。

    中專畢業後,勞榮枝被分回石油公司子弟小學教語文,和父母及尚未成家的二哥住在一起。

    儘管朝夕相處,勞榮枝的性格是外向還是內向,跟家裡誰的感情好,二哥說不上來;

    勞榮枝平時有什麼愛好,什麼好朋友,二哥也說不上來。

    只知道在他人眼中,人民教師,是很體面的職業。

    大家都誇勞家的小女兒有出息端上了鐵飯碗,人又漂亮,這就夠了。

    其他的,親人們對勞榮枝瞭解甚少。

    全家6口人,沒有一個她可以聊天說心事的人,包括一起長大的姐姐。

    2,小時候的勞榮枝就是一個心高氣傲的人,她也自認為很有"文藝氣息"。

    成績好,樣貌好,在學校積極參加文藝活動,一直是學校裡的“校花級別”人物,鄰里口中的焦點。

    可以說,從小不被家人所重視的勞榮枝,在自己的認知裡,自帶光環。

    她一直認為自己值得更好的生活,然而她偏偏出生在一個貧困家庭,很多事身不由已。

    用度上,撿姐姐剩下的,打小沒穿過什麼新衣服;

    生活讀書規劃全聽哥哥的,叫她往東,她不能往西;

    內心的慾望被壓抑,也找不到疏解的渠道。

    3,1993年,19歲的勞榮枝,遇到了那個比她年長10歲而有家室的男人。

    一個在月工資只有300塊的年代,就能騎著7000元的機車,月消費動輒一兩萬的人,一個離經叛道的“社會大哥”。

    氣場強大、閱歷豐富的法子英,滿足了少女勞榮枝的“慕強情結”。

    在外人嘴裡,法子英曾是鋃鐺入獄的罪犯,但在勞榮枝眼中,他是一個出手闊綽、“騎著機車的大英雄”。

    從以上三點,來分析下勞榮枝的成長軌跡,足以見得孩童時期的心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哥斯拉13個怪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