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手機使用者57405358755
-
2 # 歷史在民間
個人觀點:是早有預謀。
為什麼早有預謀呢?
一、功勳卓著、卻未被立為太子。
公元617年(大業十三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在晉陽起兵,李世民全力支援李淵起兵,並戰功卓著,當年十一月就佔領長安。為了穩定隋朝其他勢力,李淵挾天子以令諸侯,擁立隋煬帝孫子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即隋恭帝。李淵自任大丞相,封唐王。第二年,李淵篡隋稱帝,定國號為唐,並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
在起義過程中,李世民從謀劃開始,到組織起義幾乎是一手包辦,李世民可以說是起義的總策劃,但在建國後卻只封為秦王,即使李世民沒什麼怨言,但手下大將、謀士裴寂等人可定不滿,這對李世民內心變化一定會起到催化作用。
二、統一各方,卻遭人嫉妒。
李淵建立唐朝時,管轄區域只有關中和河東一帶,為了統一全國,李世民多次出征,逐步消滅各地割據勢力。共有四次比較大的作戰行動。
第一次:淺水原之戰平定隴西薛仁杲(薛舉之子),平定關中以西地區。
第二次:擊敗宋金剛、劉武周,收復並、汾失地,平定唐朝的北面區域。
第三次:洛陽、虎牢關之戰,掃除唐朝統一兩個最大障礙: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竇建德,此戰,稱為唐朝統一全國的最重要戰役,使唐朝以東的河南河北地區基本穩固。
第四次:掃除竇建德殘餘勢力劉黑闥和山東的徐圓朗。
經過幾大戰役後,公元621年(武德四年)十月,封為天策上將,領司徒、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位在王公上,食邑增至三萬戶。李淵還下詔特許天策府自置官屬,李世民因此開設文學館,收攬四方人才。
隨著李世民地位不斷提高,兩大權利集團的矛盾日益漸深。李世民的地位和影響已經影響到李建成的太子地位。
三、多次被詆譭,只有應變。
從公元621年虎牢之戰結束,但公元626年發動政變,當時兩大權利集團,明爭暗鬥,最後發展為流血事件。
隨著虎牢之戰結束,李世民被稱為“天策上將”,太子李建成就開始採用各種手段,收買李世民手下,這是其一。
其二,李建成與李元吉勾結,預用毒酒害死李世民。
其三,李建成與後宮嬪妃勾結,蠱惑李淵,削弱李世民影響。
由於後宮賓妃的蠱惑,李世民地位岌岌可危。在這種情況下,公元626年6月,李世民帶領手下親信長孫無忌、尉遲恭等人在玄武門射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
從當時兩大權利集團鬥爭了6年來看,到後期李世民肯定已經做好了最壞打算,對於文武雙全的李世民來說,心中應變之策。
所以說:玄武門之變是早有預謀,基本上可以說勝券在握。
-
3 # 端木建
大隋楊廣弒父繼位,昏庸殘暴,貪圖美色,逼迫各地上貢金銀美人。逼得各地英雄高舉義旗,反抗大隋楊廣暴政。
反抗人中太原李淵勢力發展越加強勁,其手下子嗣各有各的能力。其中二子李世民更是能力出眾,擅長拉攏人心,手下大將如雲,在朝中名聲也是極好。後來,李淵稱帝,長子李建成繼位太子。
李世民是有野心的,不過他也知道那個太子之位輪不上自己。所以,他只能一直打拼,希望父親能看到自己的能力,把太子之位傳給自己。可是相對於李建成的圓滑,李世民的性格更加耿直,得罪了李淵後宮的許多嬪妃。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是李淵的兒子,可是李淵也沒能逃過被吹枕邊風,妃子的枕邊風讓他心中的天平開始向李建成傾斜,他暗中幫著太子,李世民的日子逐漸變得不好過。
李世民手下擁戴他的能人良將不少,所以,他知道父親李淵更加偏向哥哥李建成的時候,就決定賭一把,贏了,那個位置是自己的,手下一眾弟兄都能得到更好的安置,輸了大不了一死。畢竟如果讓李建成當了皇帝,自己恐怕也難逃一死,還連累了手下的兄弟。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是帶有賭的成分的。再說了,戰爭哪有什麼勝券在握,大部分都是一場豪賭。不過,他賭對了,突如其來的玄武門之變,是李淵和李建成都沒有意料到的。最後,就算李世民殺了李建成,李元吉,李淵也無可奈何,畢竟木已成舟,李世民造反逼宮的事已成定局,李淵不得不妥協。
-
4 # 語說漫談
玄武門之變絕對是古代歷史上爭奪皇權最血腥的時刻,李世民一戰殺死了自己同父同母的大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以及他們倆的所有子嗣,可以說手段簡直太殘忍了,雖然作為最後的勝利者,李世民成功逼迫李淵讓出了皇位,但是這場政變對於李世民集團而言,根本就不是勝券在握,反而是走投無路,不得不兵行險著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李世民絕對是唐朝建立的第一功臣,從跟隨李淵統兵攻下長安之後,李世民統帥大軍先後消滅了薛舉父子、劉武周宋金剛、王世充、竇建德和劉黑闥,可以說李世民打下了唐朝的半壁江山,也是因為立下了如此大的功勞,李世民隨著戰功的不斷累積,李世民成為了唐朝僅次於皇帝和太子的第三號政治人物,在唐朝建立之後,根據《舊唐書》記載:高祖受禪,拜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進封秦王,加授雍州牧。在平定薛舉之後,秦王李世民被冊封為太尉,陝東道大行臺,根據《舊唐書》記載:拜太尉、陝東道行臺尚書令,鎮長春宮,關東兵馬並受節度。尋加左武候大將軍、涼州總管。等到滅掉劉武周宋金剛之後,詔就軍加拜益州道行臺尚書令,後面直接率軍攻打王世充,等到虎牢關一戰解決到王世充和竇建德之後,李世民已經封無可封,也就是說在唐朝的官僚體系中,李世民已經是站在最高位的官職了,所以李淵開創性的為他專門設定了一個官職,也就是天策上將,根據史書記載:加號天策上將、陝東道大行臺,位在王公上。最重要的就是李世民的天策上將可以自行招募幕僚,成為獨立於朝廷的“小朝廷”,也就是這個權利才是最讓李建成忌憚李世民的地方。
李建成和李世民甚至期望能夠透過李淵的嬪妃來影響李淵的判斷,在這方面李建成佔據較大優勢,畢竟李世民長期統兵在外,而李建成留守長安輔佐李淵,怎麼都要比李世民有更多入宮覲見的機會,也是在這些人長期的影響下,最後李淵決定站在李建成這邊,堅定了李建成作為繼承人的事實,所以他做出了一些對於李世民集團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安排,比如武德九年的時候,突厥侵犯唐朝邊疆,原本這樣的事情負責統兵的一定是天策上將李世民,可是這次李建成向李淵建議由李元吉統帥出征,同時將秦王府的武將如尉遲恭、程咬金和秦瓊等人出征,並且外派到外地為官,同時秦王府的十八學士也被李淵遣散了,其實這個時候李淵就是透過這個行動在向李世民以及群臣傳達一個政治訊號,那就是李世民絕對沒有機會成為太子了,可以說李世民要麼選擇接受這樣的安排,下半輩子做一個閒散王爺,要麼也就只能透過政變的方式來博得一份富貴了,因為透過李淵廢立太子的道路此時已經被李淵自己堵死了。
所以說擺在李世民集團面前的也就只有這麼兩條路了,因為李世民長期統帥軍隊,也就讓李世民在軍隊中形成了巨大的影響力,而且這些武將們大多數都是跟隨著李世民建功立業的,所以李世民集團的核心人員都是武將以及秦王府的謀士們,而支援李建成的人大多數是文臣,其中不缺乏開國功臣,比如裴寂,當然這裡面分量最重的人就是李淵了,所以正是這個事實,讓李世民經歷最初的猶豫之後,也就選擇了兵行險著,也就是發動政變,最後派遣人將長孫無忌以及房玄齡杜如晦等人秘密接入秦王府商討政變的事情,經過這些人縝密的分析渡河安排,最終決定先下手為強,甚至爭取軍中實權派的支援,不過李靖和李績等人保持了中立,然後也就有了玄武門之變的謀劃了。
李世民等人謀劃的結果就是利用天象陷害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李世民告發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亂宮廷,最終李淵決定第二日讓三個人對峙,所以李世民也就趁著這個時機,利用早已經收買的玄武門守將常何,事先潛伏在玄武門,等到第二天凌晨李建成和李元吉帶著少數幾個人來到玄武門的時候,李建成被李世民親自射殺,而李元吉被尉遲敬德射殺,然後尉遲恭身穿鎧甲,手持武器進入皇宮,面對李淵說出了太子和齊王造反,秦王起兵誅殺了他們,派遣他保護李淵的安全,最終李淵選擇了妥協,將兵權交給李世民,而李世民則消滅了太子府和齊王府的武裝,以及殺害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所有的子嗣,真的是一個不留,等到政變第三天的時候,李淵冊封李世民成為太子,並且“庶政皆斷決”,也就是國家大事都有李世民負責,可以說此時的李世民已經是沒有皇帝稱號的皇帝了,兩個月後李淵禪讓皇位給李世民。
可以說,我們透過玄武門之變前的動態,也就能夠明白在政變發生之前,整個形勢對於李世民而言絕對是非常不利的,李建成花費重金收買李世民麾下的武將,比如尉遲恭和程咬金等人,因為這些人是李世民最堅定的追隨者,所以李建成等人的企圖失敗了,最終選擇了將他們外派到外地為官,利用這樣的方式削弱秦王府是實力,還利用李淵遣散了房玄齡杜如晦等秦王府十八學士,可以說如果李世民任由事態的發展,李世民只能夠做一個閒散王爺,或者說任人宰割了,所以對於李世民集團而言,如果不去拼搏一把,真的一點機會也沒有了,而這就是一種兵行險著,只不過李世民儘管兵行險著,但是也不是全無準備,利用淫亂後宮的藉口,創造出了最佳的偷襲機會,最終一舉拿下李建成和李元吉,讓他處在了絕佳的有利位置,後面李淵認清了現實,主動放權,才讓李世民成為了這場政變的勝利者。
-
5 # 書劍漂零2018
李世民是早有預謀,手下積極參與,甚至於鼓動慫恿李世民。李世民有稱帝之心,手下亦有保全自己性命和封妻廕子的想法,才促成玄武門之變。
太子李建成肯定是想鞏固地位,但心存手足之情,只是沒有想到同胞兄弟下手這麼快這麼狠。否則,公元626年六月初四深夜進宮面見父親李淵的時候不會不帶手中兵將。而且老四李元吉還勸建成,要帶衛士,不幸被他否決。結果,被老二擒賊擒王,一箭奪命了。李元吉是站錯了隊,只有一死了之。
皇上李淵其實不是無能,是太重骨肉親情,根本沒有想到如此結果。否則不會深夜召兒子進宮調停兒子之間紛爭,以至於老二伏老大,還順帶老四,骨肉相殘,痛失兩子。
這就是政治。所以說政治是殘酷的,李氏兄弟之間的關係無解,只有玄武門之變才能解。即便沒有玄武門之變,一定有玄文門之變。如果玄文門之變老大幹掉老二,一定又發生其他的什麼門之變。這是老大與老四之間的幹架。老四李元吉參與其中是有目的的。老皇帝李淵的位置很難讓他坐上去,上有老大老二,老三雖故去,但也輪不上他。李元吉參與老大與老二之爭,肯定是有目的的,動機一定不純。
縱觀當時的歷史環境,玄武門之變一下就結束皇位之爭,新的扛把子大哥馬上確立,天下太平了。否則,又會有三王之亂諸如晉朝八王之亂,天下不定亂成什麼樣。所以說,玄武門之變可能是最好的選擇。
-
6 # 國際觀察小林
戰略上勝券在握,戰術上兵行險招。
對於李世民來說,其對手自始至終都是李淵,李建成只是李淵對付李世民的棋子。武德元年劉文靜被殺事件可以認為是父子倆的第一次交鋒,以李世民完敗告終,當時的李世民雖已有不小的勢力,但還遠不是李淵的對手,但李淵親自出手也說明了此時的李世民已經擁有讓李淵忌憚的實力了。同時李淵也透過這件事明明白白告訴李世民,太子之位是不會給你的。這一年李世民只有二十歲。
此後幾年李世民並沒有放棄,而是拼命建功立業擴充勢力,武德四年李世民虎牢之戰生擒竇建德王世充,基本統一北方。隨著之後的天策上將,文學館,十二衛大將軍等各種官職頭銜的加冕,此時的李世民已經正式具備同李淵抗衡的實力與名望,不過此時的李淵和李世民關係非常微妙: 李世民的才華讓李淵深感震驚,對於太子之位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出現了動搖。李世民敏感的抓住了李淵的猶豫,積極緩和同李淵的關係,並祭出了楊文幹事件,希望透過和平手段廢掉李建成,可惜未能成功。
楊文幹事件以後,李淵與李世民關係徹底破裂,李淵再無立李世民為太子之心,並大力扶持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勢力,全力打壓李世民的勢力。李世民對李淵也終於死心,之後兩年的所有謀劃都是針對李淵的,比如把班底放到洛陽,已經做好了跟李淵李建成他們打內戰的準備,控制收買或滲透十二衛大將軍,尤其是皇宮禁衛,到處安插間諜。李世民此人打仗向來都是謀定後動,喜歡後發制人,表面上裝可憐迷惑李淵,暗地裡早已佈局好了一切。就在李淵自以為把李世民削弱到了極限,大家都認為李世民再也翻不起浪開始放鬆警惕的時候,李世民出手了。
李世民向來是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是驚天動地,打薛秦,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都是長期不戰,隨對方怎麼叫罵侮辱,唾面自乾也無所謂,甚至下令敢言戰者斬。等到對方放鬆警惕,糧盡體乏的時候,己方將士的怒氣也被養到頂點,然後果斷開戰,一旦開戰就是不死不休,絕不半途而廢。所以李世民打仗,往往不打則已,一打必滅其國。玄武門之變也是一樣的路數,表面上被動挨打,唾面自乾,兵權及武將被李元吉奪走,謀士被李建成調走,朝堂上被李淵打壓,李世民就在這種幾乎絕境的情形下忍了兩三年,默默完成了全方位的佈局與滲透,還贏得了朝野的同情(此時很多中立大臣都願意為李世民說話),成功降低了對手的警惕性,也成功激起了自己班底的同仇敵愾,像不像李世民一貫的打仗風格?其實到此時大局已定了。
果然,玄武門一開打,李世民就直奔主題,直接挾持了李淵,然後殺了李建成與李元吉,把兩人首級直接掛了出去 ,黨羽們自然能跑多遠跑多遠了。剩下的事就是演一些父慈子孝的戲碼了。有人覺得李世民玄武門差點死掉就認為李世民是孤注一擲,其實不是的,李世民打仗歷來如此,從來都身先士卒,比這危險的情況多了去了。但並不妨礙李世民每次對敵都是大勝。之所以讓人有這種感覺,是因為李世民從來都是親自上陣的,戰場上刀槍無眼,哪怕是必勝之戰也有死掉的可能。所以才說李世民戰略上勝券在握,戰術上兇險絕倫。
但話又說回來,李世民能造一個開國皇帝的反,憑的正是這份與將士們同生共死的品質,李淵坐鎮長安玩戰略自然安全無比,可也慢慢失了軍心。這也是玄武門的時候李淵的禁衛軍幾乎隱形的根本原因。對方是那個從起兵開始就與將士們同甘共苦,生死與共的天策上將,為什麼要反抗呢?甚至說白了,李淵的禁衛軍本身就是李世民建立的,李淵造反之前被監視的很厲害,招兵買馬的事情都是李世民在做,之後縱橫天下也都是李世民在統帥著這群人。李淵既然不想吃打天下身先士卒的苦,那就要付出代價,代價就是逐漸失去了對軍隊的掌控。
再說李世民和李淵,李淵直到公元615年才掌兵權,在山西地區剿匪,李建成在河東老家照顧家小,李世民則跟隨李淵征戰,616年李淵已有反意,但是被隋煬帝的人監視的很嚴密,所以暗地裡讓子女及親戚們做準備:李建成在河東收攬勢力,李世民則在太原招降納叛,平陽公主和李神通等則在關中擴充勢力,617年,李淵造反,班底一部分是李淵收納的,一部分是李世民在李淵的默許下招納的,平陽公主和李神通在關中聚集了幾萬人,只有李建成在河東一事無成,還讓老五李智雲被殺了,某種程度上李建成是不及格的。
後來打西河,李建成和李世民一起出兵,很多人說是李世民蹭李建成的軍功,其實我覺得是李建成在蹭李世民的軍功,李建成從來沒有打過仗,也沒有任何自己的班底,還丟了河東老家,恐怕太原的那群亡命徒對李建成是有看法的。而李世民在太原已經打了幾年仗了,不僅戰爭經驗豐富,還有足夠的班底勢力,沒有李建成的話李世民也可以打贏;但是沒有李世民的話李建成能不能鎮得住這群亡命徒都是兩說。其實這個時候,李淵已經意識到李世民在太原的影響力已經太大了,開始讓李建成分李世民的兵權。起兵後兩人也基本平起平坐,但是李淵經過實踐發現李世民的軍事才能確實要勝過李建成不少,所以打下長安以後還是讓李世民繼續統兵。
武德元年這一年發生了很多事情,從而改變了李世民的一生:
先是隋煬帝死了,李淵稱帝,但太子是李建成,李世民雖然功勞大於李建成,但只能是秦王,一個叫野心的東西開始生根發芽。
然後是李世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打了敗仗,李世民很快吸取教訓,再戰滅了對手,經過失敗與鮮血的洗禮,一個威名赫赫的軍事家徹底成熟了起來,並開始自創屬於自己的一套軍事理念。
最後是劉文靜被李淵、裴寂和李建成聯合殺了,李世民、裴寂和劉文靜是晉陽起兵的三大首功之臣,被賜予兩次免死金牌,而且劉文靜是李世民的鐵桿支持者,雖然李世民用盡了一切辦法求情,但還是被殺了,這件事對李世民造成了極大的震動——擁有兩次免死金牌的開國元勳說殺就殺了,那殺他一個秦王也不在話下。自此李世民正式告別了政治上的天真與稚嫩,一個深沉有大略且冷酷無情的政治家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總之,在多種主觀或客觀的因素影響下,這一年,一個剛滿二十歲卻又野心勃勃,政治上深沉冷酷,軍事上用兵如神的怪物產生了,然後整個天下都開始為之戰慄。
以上內容整理自網路
-
7 # 川哥寶寶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是兵行險著。第一、從合法性來說,此事並不合法
一旦發動了玄武門之變,要揹負什麼樣的名聲,李世民心裡清楚得很,這就是他一再隱忍,一再猶豫,最後被逼到實在不行,才這麼做的原因。
不合法,且不合世人價值觀的後果就是:這件事如果能快速解決還好;如果沒能一擊而中,拖下去,他就會失去人心。不佔道義,不佔輿論優勢,勝算就不大。
第二、兵力不足,始終是硬傷秦王府的八百兵雖精,但數量委實太少了。事變當天,那還是在太子齊王已經授首的情況下,秦王府人馬佔據了宮門的有利地形,東宮齊王府的兵馬作為攻城一方,尚能逼得像敬君弘這些將官出來搏命而戰,而且不得不釋放囚徒來幫忙。
可見,精雖精,面對面交戰時,可以以一當十;但作戰地點過於分散,就顯得有些疲於應付了。
在當時,秦王府的人馬,既要抵住太極宮門,不讓太子齊王府的人馬進去;又要儘可能地保住秦王府。這些精兵,就無法以一當十,或者說無法一人分成十人來用。
第三、李世民的優勢不多李世民有絕對優勢嗎?有,李世民是先發制人的一方,掌握主動權。不過也有時間制約,就那一晚上,所以機不可失。
而其他方面,李世民可以一爭,卻都沒有完全的把握或完全劣勢。比如:與禁軍將領勾結。因為李世民勝了,我們才注意到常何。如果勝的一方是建成、元吉,說不定還能牽出和他們有聯絡的另外一批人。
李世民有禁軍“臥底”,不代表建成、元吉就一定沒有這方面的力量,畢竟李建成也想拉攏常何。
可以說,幾乎所有條件,都要求李世民行事必須快,要多快有多快————快,就可以避開道義帶來的巨大負面衝擊力;快,就可以贏得戰場主動權,以快對多;快,就可以趁人還沒反應過來,先把事幹了,再解決後面的問題;快,就可以直接生米煮成熟飯。
所以,李世民不得不制定針對性計劃。打個比方,玄武門之變,相當於李世民發動的一場對李淵、李建成、李元吉的“宮廷閃電戰”。
玄武門之變的勝利,關鍵在於完成了兩件事玄武門之變,之所以李世民能順利完成,主要還是最關鍵、最重要的兩件事辦妥了:
一是李世民成功控制住了李淵,逼迫李淵做出讓步;
二是李世民在宮門親手一箭射中建成,直接幹掉了他的最大威脅。
這兩件事的順利完成,給整個事變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要知道,玄武門之變也充滿了很多不可控的變數,比如:李元吉最後的搏命、李淵如果強硬到底不妥協、秦王府的人馬最後沒能抗住齊王府的進攻、李建成萬一跑掉了或去到了李淵的面前······
所以,玄武門是搏來的,是賭來的。哪有十足的把握?哪有萬全的計劃?歷史的走向,有時只在一瞬間,就會徹底不同。 -
8 # 一分鐘神思漫遊
是兵行險著,因為皇上李淵不站在他這邊,基本上他是沒什麼勝算的。為什麼又成功了?主要因為對手麻痺,一方是皇上和太子,一方是親王,用腳趾頭都能想到誰會贏。當時李世民已被剝奪兵權,在對方眼裡就是失掉爪牙的老虎,翻不起什麼浪花了。對手輕敵,就給了李世民一點操作的空間,把他們誘入預設好的陣地。
次要原因是親情,畢竟父子兄弟,李淵和李建成之前一直沒有對李世民下殺手。當然,當李淵把太白經天的報告拿給李世民的時候,他就明白:為權力斷絕親情的時候到了。所以基本上,李世民有反的準備、有反的動機,但始終沒下反的決心,就是因為成功的機率太低。
詳細分析,請看本人《大唐三百年》系列文章。
-
9 # 漁村James
玄武門之變,在歷史上是非常血腥的手足殘殺,我們先回答一下這個問題,肯定是兵行險著。為什麼這樣說呢?讓我慢慢道來。
首先,根據當時的繼位傳統,是傳給嫡長子。很不幸的是,李建成是老大,是嫡長子,李世民是老二,如果沒有發生意外的話,未來的皇位必然是傳給李建成的。
其次,從個人能力來看,李建成也是佼佼者。當然,歷史是被人任意打扮的小姑娘,玄武門之變後,弒兄並斬草除根的李世民對李建成摸黑,把李建成寫得一無是處。而實際上,李建成的追隨者有魏徵這樣的名臣,還有開國皇帝李淵的大力支援,足以可見李建成是有一定能力的。
在各方面不利條件下,又想黃袍加身的李世民只有鋌而走險,殺了李建成,並逼迫李淵退位方可坐上皇位,這個情況下,李世民只能發動政變。
所以,當時李世民參了李建成一本,汙衊李建成,不明情況的李淵便要求李建成和李世民到皇宮對質。而玄武門是前往宮殿的必經之路,李世民派尉遲恭等埋伏於此。
其實,當時的情況是禁軍都是李建成的人,埋伏於玄武門的人都是李世民的家丁。李世民要做的就是放手一搏,在玄武門殺死李建成,然後李建成一死,禁軍便沒了主心骨,自然不會抵抗。
但如果玄武門沒有殺死李建成,李建成的兵便會從何處奔來,殺死李世民。很不幸的是李世民賭贏了,他們殺死李建成了。
雖然結果是賭贏了,但從整個過程來看,的確是一步險棋。
回覆列表
李世民帶領尉遲敬德,長孫無忌,侯君集等人在長安玄武門誅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安撫太子和齊王舊部,逼迫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