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園子1987

    質樸純善好像用來形容沒有讀過書的有點修養的人吧!

    讀書明理好像用來形容讀過很多書明白事理更有修養的人吧!

    個人觀點

  • 2 # 硤嘉嘉的心靈樂樂園

    質樸純善一般是跟成長的環境、家庭的環境有一定的關係。可以把它算作是父母所給的。舉個小例子,如果把質樸純善看做是幼小的樹苗,可以把讀書明理看做是成長的過程。如果把質樸純善看做是棵種子,讀書明理就是成長的養分。

  • 3 # 髹漆匠

    質樸純善是骨子裡的純真善良,讀不讀書都可以具備的優良品質,讀書明理是有一定知識文化修養的人才可能具備,可能受過一定教育,更為通達,做事更為得體。舉個例子,同一個小區裡 有些經濟條件富有的寶媽會到處炫富,一同在聽的鄰居就非常看不慣,有的聽著陪笑,有的不語,更有情緒激動的寶媽冷言相對,其中一位朋友農村出身,家境不好沒讀過幾年書,質樸純善,平常對人特別熱心,但一聽到有人炫富就受不了刺激,以至於人家富人說的好建議和願意提供幫助都拒之門外;而另一位朋友同樣小時家境貧寒,質樸純善,因為多讀兩年書,知識面相對廣些,接觸的人和事更多,對於炫富擺譜就沒那麼在意,永遠知道自己的位置,不過於攀比,平常心對待,和普通人和富人都相處得融洽。這就是我理解的區別,單有質樸純善遠不夠,還要不斷讀書,多修養自己,才能更好地解讀人生,過的更舒心快樂!

  • 4 # 寶塔796

    今天的書大多講的是知識,古人的書講的是智慧。在古代讀書就是為了明理。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意思:質就是人樸素的情感,文就是古人教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人的情感有喜、怒、哀、樂。樸素的情感要用文來約束,學到的文不能約束自己的情感,這個人就很粗野。文是來指導我們的言行,一個人過於奉行古人的文,完全壓抑了自己真實的情感(喜、怒、哀、樂)這個人就是書呆子,過於古板。文和質相互協調,就顯得文質彬彬,就有君子風範。

    《易經繫辭傳》: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書不能把所有言詞都說完,書上的言詞不能讓所有人都滿意。書只是作者個人主見,有些言詞作者有意拔高道德標準,以示後人。

    讀書是為了明理,有些人不讀書照樣純樸善良。讀書也要明白哪些是精華,哪些是糟粕。孟子曰:盡信書,不如無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問檀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