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趣談科學
-
2 # 武夷山牧陽子
草食動物生性懦弱,這是由它們的本性決定的,因為他們的食物是草,而草是沒有攻擊性的,所以,它們在採食過程中相對安全;而肉食性動物則不同,它們的食物是以動物為主,而動物是活動的,捕食過程中需要技巧和勇力,長而久之,故而養成了生性凶猛。所以,草食動物在遭遇肉食動物時,性格決定了它們不會抵抗,只會本能地逃跑。
-
3 # 獵奇動物社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我們經常可以從一些野生動物紀錄片中看到這樣的場景:一頭雄獅衝入上百頭水牛組成的水牛群中,一般都會嚇得水牛們四散奔逃,留下跑的較慢的老弱病殘,就被雄獅一口咬死,淪為食物。
除了獅子外,老虎中的孟加拉虎也經常捕獵白肢野牛,而白肢野牛也是體型龐大的群居動物。與獅子捕獵水牛一樣,一群白肢野牛在面對孟加拉虎是也是大都是各自逃命。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這些成群的食草動物不團結起來攻擊獅子或者老虎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決定這些食肉動物獵物的因素有以下三點:生存空間內其他動物的密度、群居或者獨居的習性(群居的食肉動物往往需要捕獵更大的獵物,而獨居的食肉動物往往捕獵體型小於自己的獵物)、捕獵的難易度(比如非洲獅是群居動物,它們需要捕獵更大體型的獵物來滿足獅群的需求,但是,它們很少去招惹成年的大象)。
由於在自然界的食草動物屬於食物鏈底端的動物,所以它們大都需要群居來提高自己的生存機率。當體型較小的群居食草動物面對大型食肉動物時,它們毫無戰意,原因是即使成群的它們也無法對大型食肉動物造成傷害,反而會增加群體被捕獵的風險。因此,體型較小的群居食草動物面對食肉動物只要一個念頭那就是跑。
但是,事實上,即使一群野牛也很少抱團反抗獅子或者是老虎的攻擊,這是為什麼呢?我認為原因有三點:
01 條件反射
食草動物害怕其生存空間內的食肉動物是一種條件反射,而造成這種條件發射的原因有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兩種。先天因素是一種本能,任何動物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這種本能是與生俱來的,也就是說食草動物對食肉動物的懼怕是刻在骨子裡的。後天因素就是食草動物從小到大見到過太多的同類死於這些猛獸的利爪和尖牙下,所以,綜合兩個因素,讓食草動物在面對食肉動物時,本能的反應就是逃走,而不是反抗。
雖然群居的食草動物都有“首領”的存在,但是在食草動物的族群中,首領只不過是最強壯的存在,它們對於族群最大的貢獻就是優良基因的延續和指導族群的行進方向。簡單的說,就是野牛王是野牛群的風向標,而野牛王畢竟也是野牛,它對這些大型食肉動物也有恐懼,所以一旦遇到危險,野牛王逃走,其他的成員自然也會跟著逃走。
也就是說食草動物群居的本質就是更方便繁殖,而且群居後,也能減少個體被捕獵的機率。
在自然界中的動物都遵循著優勝劣汰的生存法則,這樣能夠讓一個種群向更能適應環境、更強大的方向發展。所以,在遇到大型食肉動物捕獵時,群居動物四散奔逃就會篩選出奔跑較慢的同類來,而奔跑較慢的同類都是老弱病殘和年幼的。這樣這些佔用資源,且不利於族群發展的因素就會被食肉動物清理掉。
這也是群居食草動物很少抱團反抗食肉動物的原因之一。
因此,食草動物對食肉動物本能的恐懼,加上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再加上人人為己的社會關係,讓群居的食肉動物很少會抱團反抗食肉動物的捕殺。
第一種是非洲水牛群的首領是個“硬漢”。在水牛群中,有一些首領是硬漢,它們在遇到單獨的獅子捕獵時,會衝到水牛群的前面,與雄獅對峙。此時,水牛群中比較強壯的雄性水牛就會緊跟其後,如此多的水牛正面自己,就算是“草原之王”雄獅也得畏懼三分。通常在這種情況下,雄獅就會放棄捕獵。放棄捕獵後,有的雄獅會離開尋找新的獵物,這樣雙方就相安無事,如果雄獅沒有離開,反而在周圍遊蕩,它甚至會遭到水牛群的“追殺”,最後形成這種場面:
水牛群之所以有這個習性是因為水牛幼崽是水牛群的未來,如果放任幼崽被捕殺,顯然是不利於水牛種群的發展的。因此,水牛群最大的禁忌就是獅子捕獵幼崽。
-
4 # 衛茳
一般情況下,所有的動物包括人類碰到恐懼的三個態度。
1:僵住,就是突然怔住,不敢動了。
2:拼命逃,感覺到了危險,就逃,一直到安全為止。
3:迎戰,對著危險吐口水,危險也不是那麼害怕。
先不說動物,說我們人類,在最古老的原始時期,戰勝自然的條件很差,動物都很強大凶猛。當我們祖先的部落被獸群攻擊時,第一思維就是逃跑,越遠越好。那些好奇心強大,留下來對抗猛獸的基本死翹翹,剩下的就是嚇得不敢動的,基本塞牙縫了,唯有逃跑的都活了下來。
長久下來,遇到危險就逃跑的基因留在了我們的身體裡。即使在現代社會,假如我們走在街上,突然後面一群人驚慌失措的跑過去,我們下意識的也是跟著跑,這是基因決定的行為模式。
同理,動物的歷史生命進化比人類長的多,那麼逃跑的基因也是長期遺留在身體裡。
為什麼不會反抗,其實就是基因進化決定的。
-
5 # 使用者虎幣勝熊
很簡單,為了生存。食肉動物主動攻擊是為了生存,否則只有餓死,食肉動物必須面對攻擊的風險。食草動物,沒有這種動能,有吃有喝,承擔攻擊的風險不是首選,逃跑生存的機率更大。
-
6 # 加點藍吧
因為性質不同(食草的不想吃肉〉,力量扱不對稱,所處食物鏈地位差異,弱小的食草者只能選擇逃亡。但也有強大的食草者,如野牛大象河馬等,能憑一己之力與猛獸叢集博鬥。在獅子等猛獸意外死亡中,死於野牛牛角的不在少數。
-
7 # 鍾銘聊科學
食草動物
食草動物的腦容量,決定了食草動物不會思考自身的處境,也不會思考如何反擊食肉動物。
我們知道,生物在進化時,只要能夠適應環境,無論朝哪方面演化都能夠生存地很好,因此地球上有許多種類繁多、型別不一的生物,食草動物只是其中之一。
在我們看來,食草動物很悲慘,成為許多食肉動物的食物。但對於食草動物而言,自身生活很輕鬆,因為自己的食物隨處可見,幾乎不用長時間覓食就可以吃到足夠的食物,相對於食肉動物經常餓肚子而言,這已經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而在生存激烈的地方,食草動物也會通過群居的方式,減少自身被攻擊的概率,比如:生活在森林中的動物很少會群居;而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動物們大多采取群居模式。
更重要的是,一些食草動物雖然擁有角質化的角,但這些角幾乎都是用於同性競爭的,也就是為了博取雌性的喜歡,而不是對抗食肉動物的武器,所以它們不會輕易進攻。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成群的食草動物很難組織其有效的進攻,攻擊獵殺它們的獅子、老虎。
還有,食肉動物在捕食食草動物時,偶爾也會發生食草動物抵制食肉動物的現象。比如:落單的獅子面對成群的野牛時,也會招架不住。
雖然群居的食草動物聯合起來能夠對抗食肉動物,但在生活中,面對獅群的捕獵,野牛常常做的就是奔跑,而不是團結起來對抗獅群。
如果獅群捕食了其中一個野牛,那麼野牛會做的並不是拯救同伴,而是慶幸不是自己,它們甚至還會圍觀獅子在吃自己的同伴。
還可能是因為抵制獅子有一定的概率會讓自身受傷,而袖手旁觀則不會對自己有影響。
抽象思維能力除了食草動物的生活習性之外,它們的腦容量也決定了它們不會“思考”過於抽象的問題。
我們人類懂得“脣寒齒亡”的道理,所以會為了抵禦外族而拼力廝殺,但對於動物來說, 保衛家園、保衛族人這個詞過於抽象化,它們無法理解,因此不會共同抵禦敵人。
其實,抽象化的思維是人類腦容量膨大後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能讓我們討論一些並不存在的事情,比如:藝術是虛無縹緲的,但是人類就懂得欣賞。因為有了抽象化思維能力,所以我們才能思考戰術、戰略問題,才能團結弱者組織對抗強者,才有可能四兩撥千斤。
不過話說回來,即使是人類擁有抽象的思維能力,也明白脣亡齒寒的道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不法分子在傷害他人時,仍然有相當一部分人不敢出手阻攔,而是遠遠圍觀。
因此,別說是動物了,就連人類在面對危險時,都不敢保證全部的人都一起上去阻攔。
-
8 # 喵星之主
因為根本做不到[黑線],動物有保命的本能。即使有利他行為,那僅僅也是放哨而已。
動物的進化是相對的,食草動物的團結只會引起食肉動物的團結,只會讓食肉動物進化得越來越強大。
食草動物為了咀嚼大多數沒有獠牙,沒有利爪。走進攻策略,能幹的過獅虎?食草動物在這就吃虧了。
另外,食草動物還會吃虧的地方就是獲利不對等。在鬥爭中,獅虎殺死了食草動物,獲得了食物,戰利品可以讓獅虎得以生存。
食草動物殺死獅虎能得到什麼?它們付出更大的代價,結果屁都撈不到,最後還是要怪怪吃草。收益不對等決定了食草動物跟食肉動物拼根本不值得。而逃跑就是最好的策略。
回覆列表
你和驢友二十人在森林中,突然草叢裡衝出一隻老虎,想想你第一反應是什麼?實際上,你的大腦當時是短路的,來不及思考,直接腎上腺素激增,本能促使你扭頭就跑。非洲草原上的羚羊、野牛、斑馬和你是一樣的。面對獅子老虎會逃跑,而不是攻擊,只是因為不想被吃掉。
接著剛才那個情況,當你們跑出兩步,可能會反應過來,我們手裡有獵槍和棍棒呀,怕什麼,然後上面那隻獅子看你們組團來了就會哭爹喊孃的說:媽呀,誰來救救我呀!誰說食草動物只會跑。
這些動物在受到驚嚇時腎上腺素也會激增,激發逃跑的本能。出於這個原因,這些動物在面對是堅守陣地對抗捕食者,還是逃竄的決定時,最有可能表現出“飛行能力”。不過,有些體型稍大的“老油子”會“波瀾不驚”的站著,處於一個群體中,有時原地站著是最好的選擇。獅子、老虎出手時就已經選定了目標,慌亂的逃跑可能會變成第一目標失敗後的第二目標。
老虎的衝刺速度可達每小時80公里,雖然耐力有限,衝刺距離短,但能靠得足夠近彌補了這個缺點。
大部分動物的顏色感受器和人類不一樣,在森林中大部分動物眼裡,老虎的條紋與顏色,在它們看來更容易像是環境。
從進化論的角度考慮,適者生存,對於大多數食草動物來說,它們大腦的思考方式是“倒黴的最好是你,而不是我”,並非團結一致。如果兩隻公鹿間存在競爭關係,它會很高興看到情敵被吃掉,而不是跑過去救它,或許它恨不得也踹上一腳,再喊上一句:讓你搶我的夢中情人,以後歸我了。
最後反攻需要看情況,如果是銀背大猩猩、野牛、河馬、大象這樣的食草動物,他們有可能會反殺獅子和老虎,而細胳膊細腿、跑得又快,大自然教會它們、賦予它們的就是逃跑的能力,沒有噸位和殺傷性武器,來再多也只是“幼兒園”選手,徒增傷亡,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