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認真的圓月TC

    一提起屈原,想必朋友們都不陌生。公元前278,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屈原悲憤交加,萬念俱灰,心裡一著急,一上火,跑到汨羅江邊,一個猛子紮下去,就在也沒能上來。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其實在屈原沒去世之前,在吳越之地就流傳著五月五賽龍舟,祭圖騰等習俗。後來因為屈原在五月初五這一天去世,所以五月初五的端陽節,慢慢地就演變成了一個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

    屈原的《離騷》應該是最被眾人所熟知的。除此之外,屈原的代表作還有《天問》、《九章》、《九歌》等,而中國最早的詠物詩歌《橘頌》,就出自《九章》。


    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


    深固難徙,更壹志兮。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圓果摶兮。青黃雜糅,文章爛兮。


    精色內白,類任道兮。紛縕宜修,姱而不醜兮


    【后皇】,即后土和皇天。用來代指天地。我們今天依然還在使用的一個詞語【皇天后土】,指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后土,全稱【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只】,是道教尊神"四御/六御"中的第四位天帝,掌陰陽,育萬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相傳她是最早的地上之王。後與主持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合,成為了主宰大地山川的女性之神。

    【在廣袤的天地間,堅挺著一棵“威武的”橘樹。生機盎然的綠葉沐浴在Sunny的溫熱下,白色的花朵就好像一片片蓬勃開放的“雪花”,一朵朵掛在繁茂的枝頭。果實結的圓潤飽滿,青的黃的錯雜相交,色彩彷彿燦爛若輝霞。】


    詩人以精工細緻的筆法,在我們的眼前勾勒出了一顆“頂天立地”“生機勃勃”的橘樹。而且橘樹一生下來就能適應南方的水土環境,更可貴的是,它凌空而立,“受命不遷”,深深地紮根於南國的土地。詩人看似濃墨詠橘,其實想表達的無非是自己【舉世混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執著,憑藉著自己的高潔的品格,佇立在這一片天地,任憑風吹雨打,雪凍霜寒。

    嗟爾幼志,有以異兮。獨立不遷,豈不可喜兮?


    深固難徙,廓其無求兮。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


    閉心自慎,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


    願歲並謝,與長友兮。淑離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歲雖少,可師長兮。行比伯夷,置以為像兮


    第一部分詩人著重詠歎橘樹的外形之美,而這一部分,詩人筆鋒一轉,開始對橘樹進行內在精神的熱情謳歌。


    南國的橘樹,自幼年便立下“不遷移”的志向。其實就是說詩人自小便樹立了崇高的理想,遠大的抱負。高潔的品格令詩人在那樣一個汙濁的社會時代背景下,顯得格格不入。所以才有了詩人在離騷中所謂的【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眾女,其實說的就是那些整天想要找茬敗壞屈原的那些“壞東西”。娥眉,本意是說女子那種漂亮的眉毛,這裡則是代指詩人高尚美好的情操。翻譯成現在的網路用語就是【總有刁民想害朕】。


    詩人讚歎橘樹【廓其無求】,【橫而不流】。其實想表達的就是詩人坦蕩光明磊落的胸襟,以及不願意與那些【壞東西】同流合汙的,遠大的志向。

    【閉心自慎】,反映的是詩人為了堅守自己的清心而整日提心吊膽的矛盾情愫。好多喜歡屈原的朋友,因為屈原在離騷中寫下的一句【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為此態】,便將屈原解讀成了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鋼鐵英雄】。在筆者看來,這必然是有失偏頗的。無論是屈原的為人亦或是屈原的文字,都隨時隨地地流露著一股理想主義的氣息。說到底,屈原並不是不怕死,只是他也深知【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權衡利弊之後,他才作出了【捨生而取義】無奈抉擇。


    【淑離不淫,梗其有理兮】。橘樹的美麗,是那種美得恰到好處的。並沒有因為過分的美麗,而變得嬌淫。它性格剛硬,不媚世俗,文理清晰明瞭,品行心性端正。


    所以詩人在最後兩句才說,即使橘樹年齡雖小,但是詩人仍舊願意把橘樹當成自己最為欽佩尊敬的師長。


    【伯夷】,昏君紂王的臣子。當他聽說周武王大敗了紂王之後,便因為不願意身處新建立的王朝,從而與自己的弟弟【叔齊】逃到了首陽山,並且從此發誓,不吃周朝一粒米。因此,古代人認為伯夷是德性忠厚的聖賢之人。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來說,無論紂王有多麼的昏庸,但畢竟伯夷是侍奉紂王的臣子。在君為臣綱特定的時代設定下,伯夷被視為聖賢,也就有了一定的合理之處。

    這是中國文學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一首【託物言志】詩。表現上詩人是在對橘樹謳歌稱頌,實際上是詩人對於自己的理想和人格的陳述。第一部分側重寫形,第二部分直接抒情。兩部分開始獨立,卻又相互勾連,融成一體。詩人成功的塑造了橘樹的美好形象,也成功的抒發了自己追求美好品質的理想,以及堅定不移的意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框架樑承重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