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靈魂洗禮
-
2 # 陶華碧是我乾媽
知識與技能
1.積累文言知識,掌握古今異義詞及詞性活用等現象。
2.瞭解《孟子》散文的特點,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張。
3.背誦短文,積累名言警句。
過程與方法
1.反覆誦讀,理解文意,培養學生文言文自學能力。
2.學習古人說理論證的方法,品味對比、排比等修辭的表達效果。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理解“天時”地利”“人和”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強對國家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的認識,
教學重點:理清論證思路,把握說理方法。
教學難點:正確認識“得道多助”的時代意義。
教學方法:1.誦讀法 2.討論點撥法
教具準備:朗讀影片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資料助讀;師生共同研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譯讀課文,積累文言文相關知識,把握文意,理清說理思
路,把握說理方法,延伸拓展,深化對文章觀點的理解。品味語言。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講淮海戰役中民工支前匯入:得民心者的天
二、資料助讀:
孟子與《孟子》
孟子,名 ,字 ,鄒(現山東鄒縣)人,戰國時期 、 、 。他是 家思想代表人物,地位僅次於孔子,後世常以“孔孟”並稱。他生 活在兼併戰爭激烈的戰國中期、主張 以統一天下,曾遊說梁、齊等諸侯國君,均不見用。退而與弟子著書立說。 是孟子及其弟子萬章等著,長於言辭,其文氣勢磅礴,論證嚴密,富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對後來散文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播放示範朗讀磁帶,學生聽讀,注意把握字音及句子停頓。
2.聽了課文的朗讀,你知道怎麼讀了嗎?關鍵是讀出文章的氣勢。那接下來就請同學們放聲朗讀吧!
3.學生齊讀課文,教師稍作朗讀指導。
四、譯讀課文,把握文意。
學習文言文朗讀是第一步,那麼接下來第二步我們該做什麼了
呢?好,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自己翻譯課文,弄懂課文意思。不懂的做上符號,待會可以舉手提問。
1.學生自行翻譯課文,圈點勾畫,標示出疑難詞句。
2.小組討論,質疑、解疑。
3.教師引導學生積累文言知識。
五、研讀課文,理清論證思路,背誦課文 :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文章是如何逐層展開論證的?用了哪些論
-
3 # ILOVEYOU4099
古文的論證方法:
1、演繹論證 ;
2、歸納論證(例證論證);
3、比較論證(類比論證、對比證論) ;
4、比喻論證。
-
4 # 安如山495
初中文言文論證思路
1、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
2、引用論證: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的精闢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譬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
3、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採證明論點;
4、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
5、歸謬法:先假定對方的論點是正確的,然後再以之為前提,進行合乎邏輯的引申,最後得出一個十分明顯而荒謬的結論,從而駁倒對方的論點。
-
5 # 春啊夏啊好個秋
初中文言文運用了類比論證方式的比如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把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進行類比。先舉說明人才必須經受艱難困苦的磨鍊,然後說一個國家也是這樣,要有敵對的國家和外部的憂患,這樣國家才能興旺。把個人和國家進行類比,論證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論點。
回覆列表
初中文言文的論述思路。如天時不如地利。先提出文章的分論點,天時不如地利。緊接著論述地利不如人和。再從戰爭寫到治國。最後得出一個結論,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