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非凡奶茶8p
-
2 # 使用者5402383927277
同年。科舉考試中舉後,有刻《同年序齒錄》的習慣,即把同科登第的人的籍貫、字號、生辰等等情況,依照年紀大小的順序加以記錄,人手一冊,以後做官了就可以相互照顧。
選舉制度。其稱始見於漢,因由各地官吏薦舉,故名。後俗稱舉人。專指科舉制度中應貢舉考試的各科士人。隋、唐時為進士科由官府特別是州、縣、館、監送往尚書省參加禮部或吏部考試者。宋朝舉人登科即授官,應試不合格者允許繼續應舉。未獲士身,亦可免除丁役、身丁錢米; 曾赴禮部試者,犯徒以下公罪和杖以下私罪,許贖。明、清專指鄉試取錄者,有新中式、下第、坐監、署教和正榜、副榜之分。可於次年進京會試,亦可直接為官。
古代一起中舉的人叫同科或者同窗。
同窗原指相同的老師門下弟子,後同在一起會試的也稱同窗了。中舉,漢語詞語,讀音是zhòng jǔ,意思是科舉時代稱鄉試考中為中舉。
舉人是指被薦舉之人。
漢代取士,無考試之法,朝廷令郡國守相薦舉賢才,因以“舉人”稱所舉之人。唐、宋時有進士科,凡應科目經有司貢舉者,通謂之舉人。
至明、清時,則稱鄉試中試的人為舉人,亦稱為大會狀、大春元。中了舉人叫“發解”、“發達”。習慣上舉人俗稱為“老爺”,雅稱則為孝廉。出自《論語·衛靈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