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唯吾獨尊86111747

    孔子的行動:如何在禮崩樂壞的時代,做一個仁者!孔子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大動盪的時代。他說的許多話,多是針對當時特定的歷史事件,特定的時代而說的。


    我們在研讀《論語》的時候,這一點不能不明白。


    《八佾》中說: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孔子說:“一個人沒有仁德,他怎麼能實行禮呢?一個人沒有仁德,他怎麼能運用樂呢?”這是孔子針對季氏說的。孔子說:“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因為這個時候,臣子僭越,用君主音樂,他已經不管不顧了,啥事都能幹得出來。沒有仁德的人,根本談不上什麼禮、樂的問題。那麼孔子說的仁究竟是什麼呢?


    我以為這裡的仁,應該包括兩重含義,一有仁心,即悲天憫人之心;二有行動,即孔子說:“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孔子認為,具備恭、寬、信、敏、惠就是在踐行仁者之道。按照這五點,就能成為一個仁者。


    孔子這裡說的仁者,按照我的理解,應該就是儒者。先成為一個仁者,再成為一個儒者。仁者是我們人生修煉的第一步。


    不過,如何做一個儒者,千百年歷代學者多有闡釋,唯有宋代學者張載的闡釋,最為後人信服。這就是橫渠四句。今年是張載誕生千年紀念,這四句話再次引發人們的關注。


    張載生於公元1020年,字子厚,世稱橫渠先生。鳳翔郿縣(今陝西省寶雞市眉縣橫渠鎮)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始人之一,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名言,被稱作“橫渠四句”,因其言簡意賅,歷代傳頌不衰。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對儒者的總結概括,什麼是儒者,踐行這四句話的人,就能成為儒者。


    那麼,如何踐行橫渠四句?前代學者,總結出三個字:“仁、禮、中”。按照我的理解:仁是對儒者內心及個人修養的要求,具有悲天憫人之心,也就橫渠四句中的前兩句,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想法及行動,也就是悲天憫人之情。而在行動中,則要以禮而行。這種“禮”,就是天理人情國法。我們處事做人,要持禮而行,遵循天理,瞭解人情,遵守國法,也就是各種社會的規則及法規,依法行事。中則是,要求持中,公平公正,不偏不倚。這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按此“仁、禮、中”行事,才能將橫渠四句,落到實處,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成為一個儒者。


    今年是橫渠先生誕生千年紀念,早想寫點文章,可一直不得時機。昨夜今晨,讀《精講<論語>十四章 》,有感,遂成此文,算是年底的一個小總結。


    《精講<論語>十四章 》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是根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中古詩文背誦篇目的要求,對涉及的十四則《論語》條目進行逐條精講,每一則獨立為一章,讓學生將此十四章“學深、學透、學精、學通”。


    以此十四章必背篇目為核心主線,在此基礎上進行相關主題知識的拓展、延伸與闡發,並將與此十四章篇目相關的條目進行串講,讓十四則《論語》條目的講解有機地同孔子的整個思想學說相結合。旨在提高學生的感受力、分析力和判斷力的同時,使其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


    該書作者羅唯嘉,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古典文獻學專業博士,師從李山教授。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講授本科生公共課“中國文學與文化”。


    《精講<論語>十四章 》的第一章:在禮崩樂壞的時代努力做一個仁者,講的就是如何成為仁者。羅唯嘉先生的辦法是,仁者要關注自己的嘴巴。一來,孔子討厭巧言令色的人,喜歡質樸的實幹者。二來,言多必失,廢話連天,喋喋不休的人,誰都討厭。


    巧言令色,鮮仁矣!這類人誇誇其談,缺乏實際行動,不可靠。

  • 2 # 十二um

    仁者是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範疇。本指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

    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他第一個把整體的道德規範集於一體,形成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構,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等內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礎,是仁學思想體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為“仁”的實現而獻身,即“殺身以成仁”的觀點,對後世產生很大的影響。

    《論語.顏淵》:“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又“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又《衛靈公》:“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莊子.在宥》:“親而不可不廣者,仁也。”清譚嗣同《仁學.界說》:“仁為天地萬物之源,故虛心,故虛識。” 仁者就是“仁”

  • 3 # 伊藤

    論語教會我們要成為一個具有勇敢智慧的仁者。孔子說“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翻譯成白話文就是聰明的人不會疑惑,仁愛的人不會擔憂,勇敢的人不會恐懼。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可以如此解釋,但其中包含的道理卻不僅僅侷限於此。事實上能全然明白其中道理,並實實在在應用到人生中,則人生大事定矣。

    不惑才能不懼,不懼才能不憂,仁者自然有智者、勇者的品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精神小夥大多在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