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言正視訊
-
2 # 肖紫夜影視
《一句頂一萬句》是一部很工整的電影,看得出,導演拍得認真,編劇嘔心瀝血,最大的感悟是“世上的悲哀,都藏在日常生活的褶皺裡”。
1.
影片的開頭,是一對興高采烈的小夫妻在民政局領證。
另有一對來離婚的夫妻,中間打了個岔。
“你們為什麼離婚?”
“說不著。”
“你們為什麼結婚?”
“我們說得著。”
“詳細點!”
“話還沒說,都知道對方心裡想著啥。”
電影《一句頂一萬句》,一開始就點了題。
“說話”,或者說“交流”,是這個故事的主題。
能不能“說得著”,是判斷幸福的準則。
這是男主牛愛國和女主龐麗娜的婚姻標準,也是姐姐牛愛香的相親標準。
其實這個標準我們也很熟悉了,一般我們叫“共同語言”。人生那麼漫長,以後彼此作伴的日子,就得靠說話聊天撐過去。
“說得著”,“說不著”,在後面的劇情裡一再重複。
2.
這是一個發生在偏遠小城鎮的故事,延津縣,屬於河南新鄉,也是原著+編劇劉震雲的故鄉。
開頭出現的這對結婚的小夫妻,軍人牛愛國後來退伍做了鞋匠,老婆龐麗娜在紡織廠上班,養著一個小女兒,姐姐牛愛香是街頭賣火燒的。很普通的一個家庭,過著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生活。
唯一的不平凡,大概是姐姐牛愛香三十九歲還沒結婚,老婆龐麗娜的夢想是去歐洲旅遊。
一件突發事情打破了這種平凡生活,龐麗娜好像和婚紗影樓的蔣九出軌了。
我對後面的劇情做過很多猜測,預告片裡牛愛國拿著刀說“我要殺人”,這也許是一個老實甚至有點慫的男人如何殺妻殺情夫的故事;龐麗娜在姐姐面前堅決否認出軌,也許是一個從“說不著”的出軌誤會到解除誤會的故事。
但事實上,故事比我想象得平淡很多。
龐麗娜是真的跟蔣九好了,牛愛國在短暫的殺人念頭之後,選擇了“誅心”的方式,強迫龐麗娜逼迫蔣九離婚和不讓她見女兒,蔣九老婆的反抗是自己喝了一瓶農藥,嚇得蔣九立馬迴歸家庭。
剪不斷理還亂的故事往前發展,沒有劇烈衝突,沒有痛快復仇。我猜測這是很多人給這部電影打分不高的緣故。
牛愛香最終屈服,嫁給一直喜歡他的鰥夫老宋,不開心,但這就是生活,老宋娶了牛愛香,發現跟自己想的不一樣,唯一情感寄託是牛愛香的外甥女兒,牛愛國受了老同學的勸解,決定放手,龐麗娜再次跟蔣九跑了,還懷了他的孩子。
微小的衝突,很快被淹沒在生活的波瀾裡。
日子就這樣繼續往前轉動,誰也沒有下地獄,誰也沒有得到救贖。
像記重重的拳頭,打在軟綿綿的棉花上,是這部電影的基調,也是生活本身的無力。
3.
傷筋動骨的是劉震雲的臺詞。
傳說牛愛香年輕時候為男人喝過農藥,這是鎮上的一個傳奇一個謎。
相親局,媒人說你們可以互相提問。老宋沒忍住,估計這事兒在他心裡也盤旋了很久:“你真為一個男人喝過農藥,死……多可怕啊!”
牛愛香連眼皮子都沒抬起:“可怕的是被救回來了,還活著。”
出門尋找逃妻的牛愛國偶遇以前的女同學,她說了很多話,說動了牛愛國的心,改變了這個故事命定而窩囊的結局。
但有一句,我牢牢記住了,“世界上的事情都經不起推敲,一推敲,每一件都藏著委屈。”
乍一看很可笑的,趙欣婷吞農藥,牛愛香上電視徵婚,龐麗娜的歐洲夢,牛愛國為了借刀殺人對趙欣婷編造自己老婆和對方老公的床事,都經不起推敲。
4.
牛愛香曾經和被懷疑出軌的龐麗娜有過對談,說“看在我們說得著的份上,你給我一句實話,你是不是和蔣九好?”
這兩個女人有一種特別的映照關係,一個紡織廠女工,一個做火燒的。說得著,並不是因為她的弟弟她的丈夫。
她們有很多的共同點,無疑在這個小城市,她們是不一樣的,漂亮的,心高氣傲,一定程度上的有主意。
牛愛香一直在尋找的並不只是一個簡單的說得著的人,而龐麗娜跟蔣九好,真的只是為了生態農莊的松鼠鱖魚嗎?
很多人可能都沒太注意,影片最開頭的時候,“愛國,以後把麗娜帶去蘭州”,說這話的,是牛愛香。
對,大城市蘭州,也曾經在龐麗娜和牛愛國爭吵中出現,作為牛愛國並未踐諾的證據。
電影裡還有個意象,是歐洲。
龐麗娜的夢想之地,後來在小女兒的夢想裡,變成了香港和大輪船。
不知道為什麼,我想起《孔雀》的張靜初。
“說得著”的含義,並不僅僅是聊天而已。劉雨霖導演摸到了輪廓,但沒有盡述。
我相信不少人,會為牛愛香在婚禮上強忍著眼淚擠出笑容而動容。
5.
這是一部很工整的電影,雖然技巧還比較稚嫩,但是從用鏡頭和小細節的設計,都可以看得出,這位新導演認真地在拍一部電影。
紡織廠女工龐麗娜頭髮上的棉花。
牛愛國兩次坐在板凳上,和最後小女兒以同樣姿勢坐在同樣位置上的重複。
小女兒百慧把心心念唸的小汽車丟進鍋裡烹煮所流露出的恨意。
牛愛國追蹤龐麗娜和別人吃飯的窺視鏡頭,和麵條廠,戰友看到愛國出現的鏡頭,都非常妙。
很多人覺著有股子陳舊味道,恰恰是她還原了過去的一個時代。
在小城鎮生活過的人,應該很容易跟其中的場景產生共鳴,火車站的餛飩,紡織廠和麵廠的忙碌,擦鞋攤和公園的遊船。
但這樣一種題材,導演不動聲色的處理方式,和有點像電視電影的拍法,註定難以得到更大程度的共鳴。
對於那些進影院的人來說,他們已經很難去理解,這種小城鎮裡,人被命運和人言可畏推著往前走的悲哀,特別是這種悲哀太平凡又藏得太深,故事又講得不夠跌宕起伏。
6.
看完電影回來,我翻了原著。
猜測更多原小說讀者的失意,可能在於精神核心在電影改編過程中的遷移。
書商給這本書寫的slogan,是“中國人的千年孤獨”。
看過電影的人,一定很奇怪。
明明是家長裡短的故事,怎麼就變成“中國人的千年孤獨”了。
這部拿了茅盾文學獎、號稱是劉震雲代表作的小說,實際故事更為龐大,人物眾多,分為上下兩部。
《出延津記》與《回延津記》,上部講孤獨無助的吳摩西失去了唯一能說得上話的養女,為尋找,離開延津的流浪歷程;下部講七十年後,吳摩西養女的兒子牛愛國,同樣為了找一個說得著的人,回到延津的故事。從日常生活中探索中國人的孤獨源頭。
劉雨霖導演,選擇了其中很小一部分改編,以牛愛國和老婆的愛恨情仇為主線。
與原書不同,劉震雲戲稱“一頂綠帽子的史詩”,宣傳上也將被出軌的“忍還是不忍”作為重點。
也就是說,從小說到電影,好像從中國人的千年孤獨探索變成了一出簡單粗暴的家庭倫理劇。
但事實上,我認為雖然劉導電影手法不夠老練,沒有原書探索之深,但在某種程度上,與原書的精神核心確為一脈相承。
悲哀都藏在日常生活的褶皺裡,這一點,劉雨霖的電影和劉震雲的文字表達並無差異。
電影的牆內牆外,與小說的一走一回,有異曲同工之意。看那海報,牆內生活儼然,女人卻奔著牆外一樹紅杏去。
所有一切,俱是圍城。
7.
故事叫《一句頂一萬句》,這能頂一萬句的話究竟是什麼?
劉震雲是這麼說的,“一個人的孤獨不是孤獨,一個人找另一個人,一句話找另一句話,才是真正的孤獨。”
如此便知,為何電影核心是“孤獨”,而不是表象的“倫理”。
而回溯書所述之“千年孤獨”,因何而來,是電影外更大的命題,建議可以把書再翻出來讀一讀。
題記中已有暗示:“沒有神的世界裡,人只能一輩子都在尋找,尋找一個人,和他說一句知心的話,一個人內心的洪流,其實已經足夠淹沒整個世界﹗”
這大概也是為什麼篇章叫《出延津記》的緣故。
世人皆知,聖經著名故事,《出埃及記》,那人,也叫摩西。
-
3 # 年輕怪
《一句頂一萬句》應該是劉震雲最牛的小說了,聽說馮小剛想拍這個,他沒給,給自己女兒了。可惜他女兒沒有拍出書裡要表達的感覺,沒有那種荒誕感,馬上變成了平庸之作。書裡很多經典句子我以前都做了摘抄的:
1、 世界上有一條大河特別波濤洶湧,淹死了許多人。這條河叫"聰明"。
2、 有些人說得著,有些人說不得著;有些人現在說不得著,將來或許能說得著;有些人現在說得著,將來未必能說得著;有些人這一輩子也說不得著。找一個能說得著的人過一輩子是福分,不管是愛人、朋友還是親人。
3、 世界上不存在大智慧,就像世界上本不存在才華這兩個字,也不存在事業這兩個字,存在的是瑣碎。重複的事情在不停地做,你就是專家。做重複的事情特別專注,你就是大家。就這麼簡單。
4、 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說得著的人千里難尋。
5、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是你把別人當成了朋友,別人並沒拿你當朋友。
6、 你的生活環境決定著你的話語權,而這個生活環境且不是一成不變的。
7、 遇到小事,可以指望別人;遇到大事,千萬不能把自個兒的命運,拴到別人身上。
8、 人要一賭上氣,就忘記了事情的初衷;只想能氣著別人,忘記也耽誤了自己。
9、 神父在黃河邊碰到一箇中國的殺豬匠,勸殺豬匠說你要信主,殺豬匠說為什麼要信主?你信了主你就知道你是誰,從哪來,到哪去?殺豬匠說不信我也知道,我是個殺豬匠,從張家莊來去李家莊殺豬。
10、 話,一旦成為了人與人唯一溝通的東西,尋找和孤獨便伴隨一生。
11、 日子是過以後,不是過從前。
12、 痛苦不是生活的艱難,也不是生和死,而是孤單,人多的孤單。-
13、 一個人的孤獨不是孤獨,一個人找另一個人,一句話找另一句話,才是真正的孤獨。
14、 人分這麼幾種:不認識,認識,熟人,朋友,知心朋友。"朋友"不在當面表白,而是背後說起朋友的時候,是否提到過你。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是你把別人當成了朋友,別人並沒拿你當朋友。另一個判斷朋友的標準是,在你走投無路時,你想投奔的人和你能投奔的人,到底幾個。
15、 過日子是過以後不是過以前,有些事你氣著氣著就成了另一件,
16、 "朋友"不在當面表白,而是背後說起朋友的時候,是否提到過你。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是你把別人當成了朋友,別人並沒拿你當朋友。另一個判斷朋友的標準是,在你走投無路時,你想投奔的人和你能投奔的人,到底有幾個。
-
4 # 商果
“一句頂一萬句”,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是在一個叫做“無獨有偶”的雙人展上,這個雙人展限定看展必須是雙人同行,但不侷限於是情侶或是朋友,只要是兩個人就可以。進展廳的時候售票口的小夥子會拿一個長長的手環將兩個人的手系在一起。
不然獨身一人就會被攔截在外。 這個展覽上美好的句子有很多,這一句並不是最讓我觸動的,但是是最讓我認可的。懂你的人何須浪費口舌去解釋種種,只需你一句話就好,不懂的人縱使千言萬語倒還落得個將信將疑。 這樣說並不是磨滅語言的力量,只是在人心面前語言能做的確實很有限。
劉震雲是一位比較著名的作家,說來慚愧,
我並沒有拜讀過他的任何一部作品,只是覺得他的名字很熟悉,常常會在戲劇節的廣告上看到。 電影《一句頂一萬句》我是在一個很偶然的情況下觀看的,整個電影裡沒有一個明星,都是實力派演員,李倩、毛孩、劉蓓、範偉、齊溪、喻恩泰。
回覆列表
如若單就故事來說,《一句頂一萬句》是一個真正聚焦普通人情感的無華之作,但在影視化的改編後,電影給人最為直觀的感受卻並非是那源於生活的質樸,而是一種與導演年齡不相符刻意粉飾後的老氣橫秋,以此本當用生活所孕育的金句也變的尷尬做作。
根據原著的改編電影捨去了很大部分的的原有內容,而專注於圍繞修鞋匠牛愛國懷疑自己被戴了綠帽的故事為展開,並穿插了姐姐牛愛香結婚的輔線,在此雖不做過多的劇透,但其實從整體來看電影所致力想要做的並非是呈現一段民間緋聞,它更像是一個引子,透過隨後的戲劇性發展,對夫妻間的婚姻關係和人性做出了耐人尋味的考度與解讀,關乎小人物的愛恨糾葛所突顯的生活哲思是電影本預寄望的內在縱深。
這部作品的核心也是其所能依仗的就是生活的本態,如何透過細膩的情感勾勒和人物塑造將觀眾帶入主人公的生活中無疑是最為至關緊要的,但遺憾的是無論是情感的把控還是人物的塑造,其只是做到了差強人意,劇情整體的銜接並非是用人物情感來粘合,而是透過一個個巧合的推動,在人物上,開門見山的手法固然並非不好,但沒有鋪墊的衝突使得電影在伊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實際並沒有代入感,人物只是將臺詞念出來了的尷尬,對於一部聚焦生活的作品來說無疑是一個難掩的敗筆。
讓人很難想象一位本當煥發蓬勃朝氣的新銳導演會拍出這樣一部電影,如若說《一句頂一萬句》是劉震雲自己來拍的片子,而不是她的女兒的執導反倒更會讓人信服,這種猶如上個世紀電影的風格,已然並非是老練的沉穩,而就是一種沒有生機的死氣,電影讓人感覺導演仿若被束縛住了手腳,無從將那原本的文學轉化為自己在光影中的藝術,流於形式的演繹,即便擁有再為優秀的劇本和演員,都只會是一場匱乏真情實感的空談。
一個優秀的導演絕不會將原有的經典變成禁錮自己的牢籠,在這部近乎看不到任何個人色彩風格的作品中,僵化的陳舊並沒有突顯那一句頂萬句的精彩,只為人所見一電影難頂一書的拙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