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木力水
-
2 # 絕嶺高處多風雨
古代男人出人頭地,有要麼讀書,要麼經商,要麼種地,要麼當奴僕,要麼出苦力,都不想去做又想活下去混口飯吃,甚至還想點好事,就只能去當太監。。。魏忠賢就是這種情況,無業混混,最後一咬牙當了太監。
-
3 # 一米Sunny134961101
古代時候,要想升官發財,一個是本身就是官宦之家,要不就是經商,財主,家裡有錢可以買官。大多數是靠讀書考取功名,但如果家裡貧窮,上不起學,做普通奴僕就永遠奴僕。只有進宮,能伺候貴人,有朝一日,一飛沖天
-
4 # 溫故知信
古代不像我們現代社會,生活條件很苦,為了生存是可以不顧一切的。而且,很多都是自小被接進去,已經接受了閹禮。
最重要的是,這是一個高風險的職業,如果機會好,是可以一步登天的,雖然機會很渺茫。
-
5 # 枯藤老樹古道東風
很多人選擇這條路是為了活下來,不被餓死,或者不被仇家滅亡。在那個年代,糧食產量極低,生存一直是幾千年來的大問題。
-
6 # 一場夢Xin
進去都是普通太監,什麼工資啊!孝敬主事太監都不夠,管個溫飽就不錯了。太監“斷子絕孫”的,社會地位也極地,被人看不起,窮人家是為了孩子有口飯吃,不被餓死,才會把孩子送進宮做太監,不是家裡太過困難,誰願意把孩子送去,有的進宮一輩子也沒出頭之日,老了連個送終的人都沒有,落得晚景淒涼……只有個別主子喜歡的,可以活得像個人,最後自己做了主人。
-
7 # 秦右史
太監工資其實本不算高,但起碼能吃飽飯。除了奴隸之身外,仍舊有許多普通的自由人選擇以身體不完整來謀取生活,這是底層之苦,一種無奈的選擇。不少人實在難以生活,家裡姊妹弟兄太多,只能選擇做太監。
當太監不是因為待遇好(或者相對於食不果腹的日子稍微好點),而是因為無路可走。如果生在災荒糧食無收之年,情況尤甚。有人問,閹割那麼疼,怎麼忍受?然而忍受不了也得忍受。
明末清初的學者唐甄在《潛書》中這樣描繪形容太監的形象:
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聽之不似人聲,察之不近人情。
這是不食人間煙火的高傲士大夫對太監的醜化與鄙視,太監與常人無異,都是為了生存,誰也別笑誰。實際上,太監是一個非常值得同情的群體。
傳統社會很看重傳宗接代。假設生活可以為繼,誰願意承受閹割之苦進皇宮當苦力。在歷史上,明代太監最為繁盛和典型,以至於我們熟知的太監形象,基本來自於明人文集和香港影視劇的塑造。
太監在等級社會中被看作“賤民”,基本沒有社會地位。在明朝,宮廷有外三監,分別是國子監,欽天監,上林苑監。除外三監外,有內十二監,司禮監,內官監,司設監,御馬監,尚膳監,御用監,直殿監,印綬監,尚衣監,都知監,神宮監,尚寶監,這內十二監都是有宦官管理。
所謂監就相當於宦官的部門和職責,十二監總領事叫做提督太監,十二監裡掌管事物的宦官才叫太監,太監位居四品。十二監中權力最大的是司禮監,像馮保、劉瑾、魏忠賢都是司禮監。太監得到了皇權的青睞,跟對主子,運氣還要好,才會有飛黃騰達的機會。
明朝後期,宮廷中不少本來由女官擔任的職務轉為由宦官擔任,因此太監數量大增,最多時達十萬之眾。北京城鄰近的青縣、靜海、河間、滄州、任丘、南皮、棗強等縣,幾乎成了“太監專業區”,有了產業鏈,許多人爭相淨身入宮。以自己的捨棄付出,換得家裡人渡過災荒之年,過上好日子。
而且,進宮當正式的太監競爭還很激烈呢!可能還得走後門、託關係。在太監得勢的時代,除了在皇宮淨身房實施閹割,民間往往相應掀起“自宮潮”,許多小康之家的兒子也忍痛自宮,以圖仕進,這確實是一條終南捷徑:讀書須受十年寒窗苦,自宮卻是一時痛。通過當太監,求得終身富貴。
在傳統社會,向上流動的核心途徑有三:科考、婚姻、功勳。而一般民眾無此機遇,做太監這差事竟然成為底層民眾眼裡的晉升之路。《戴鬥夜談》載“京畿民間生子,每私自閹割”,《日下舊聞考》引《白頭閒話》記載:
“都人生子,往往閹割,覬為中宮(太監),有非分之福”。
又據《山堂別集》中《官考十》中記載:南海戶淨身男九百七十餘人復乞收入。幾乎形成了“做太監風”。在一個小小的村子,居然有如此之多的童男自宮,可怕之極!明代天啟三年,徵募宦官缺額3000人,結果應徵者多達2萬人。朝廷竟想不到會有如此多人,一時無措,不得不增加1500人,剩下的人,安置在京郊南苑的收容所裡。
不過即使如此,收容所也容納不下這麼多人,許多人不得不淪為乞丐和偷盜者,危害社會秩序。可以說,下有自宮之風,上有需求的膨脹,有明一朝,太監機構的規模不斷擴大,太監們組成了宦官內朝,這也是太監能呼風喚雨、一手遮天的原因之一。
當時,太監被割捨之睪丸及陰莖放於紅絨布袋內,懸掛於紫禁城一陰乾室內,紅細索懸於粱,太監位尊離溼氣地面最遠最幹,初進宮者離地面最近,名曰寶貝房。
明朝開始又叫年紀大的太監為伴伴,如我們熟悉的馮保就被稱為“大伴”。英宗時,掌權宦官王振網羅部分官僚為黨羽,形成閹黨,開明代宦官專政先聲。此後,宦官之禍由此迭起。成化年間的汪直、武宗時期的劉瑾、熹宗時期的魏忠賢等,都是權傾朝野、勢力顯赫的太監。
慢慢的,太監成了奸詐惡佞、禍亂朝政的代名詞,為官場清流所不齒。
除了灰色收入外,清代太監的俸祿分為:月例、月米、公費錢和恩加銀,按照其自身品級發放。
太監也有生活需求。由於宮中僕役的生活苦悶寂寞,有些宦官會與宮女、女官結為對食或菜戶。對食多為短暫交往,而菜戶關係有如夫妻,在明清時期最為普遍。
有些太監為恢復男效能力,不擇手段,甚至不惜殺人,食用人腦,《萬曆野獲編》一書中“對食條”有云:
近日福建稅當高策,妄謀陽具再生,為術士所惑,竊買童男腦啖之,所殺稚兒無算,則又狠而愚矣!
生理殘缺導致的心靈創傷乃至心理變態,這是一種畸形的文化現象。不過談起太監,我們起碼應有一種肅穆的態度。畢竟,這是歷史的殘酷,也是人的悲劇。
回覆列表
據我所知,太監在不同的朝代,甚至在同一個朝代的不同時期,就會有不同的待遇和身份。高級別的如秦朝趙高,明朝高階太監比較多,如王振,劉謹,魏忠賢等等,低級別的那就數不勝數的。
首先說封建社會,有相當一群人是完全或者半完全沒有人身自由的,大多太監都是因為家庭條件太差勁,被家人從小就送去當太監,因為等於把人當牲口一樣賣掉了,能夠得到一筆錢,人也有了固定工作。
所以說,基本上每一個去當太監的人,並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是什麼,他們是因為生活艱辛才去當了太監,至於待遇問題,肯定跟級別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