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
1、折柳
漢代人常在長安附近的霸橋送別,並折取路邊的柳枝贈與遠別之人。“柳”與“留”諧音,以表挽留之意和不忍分別之情。後人以“折柳”之詞表惜別之意。如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有云:“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2、嬋娟
原指姿態美麗的女子,這個意思維持了很久,後來因為人們把美女比作月亮,所以月亮就有了“嬋娟”這個別稱。宋蘇軾《水調歌頭》中有句為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3、青鳥
青鳥是西王母的信使,古詩文中用青鳥作為戀愛中青年男女互為傳情的信函。唐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中雲:“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表達了纏綿悱惻的感情。
4、青眼
三國魏之名士阮籍對其所厭惡之人常白眼相看,對其所敬所愛之人,就用青眼正視之。用青眼看,就是用黑眼珠來看人。如對和他志同道合、不慕權貴的嵇康,就常用青眼;對人品不端的嵇喜嵇康之兄 常用白眼相看。後人用“青眼”表示對人或者物的喜愛。魯迅曾在悼念範愛農的詩中雲:“風雨飄搖日,餘懷範愛農。華顛萎寥落,白眼看雞蟲。”
5、三尺
因為古代的寶劍約為三尺,故用“三尺”代稱寶劍。漢高祖劉邦曾雲:“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古代也把法律條令刻在三尺長的竹片上,所以,“三尺”又成了法律的別稱。如《漢書•杜周傳》:“三尺安出哉?”
6、逐鹿
《漢書•蒯通傳》雲:“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鹿,這裡喻秦朝政權,逐鹿意為群起征戰來奪取政權。
7、問鼎
春秋楚莊王在南方的勢力日益強大,於是他率軍屯兵於洛水,向周朝誇耀其強大的武力。周王派王孫滿慰勞楚軍。楚莊王心懷不臣之心,向王孫滿詢問周朝的傳國之寶——九鼎的大小和輕重,受到王孫滿嚴厲的斥責。後世用“問鼎”比喻不甘現狀,欲奪取政權,擴大勢力。《晉書•王敦傳》雲:“有問鼎之心,帝畏而惡之。”今常以喻謀求奪得。
比如:
1、折柳
漢代人常在長安附近的霸橋送別,並折取路邊的柳枝贈與遠別之人。“柳”與“留”諧音,以表挽留之意和不忍分別之情。後人以“折柳”之詞表惜別之意。如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有云:“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2、嬋娟
原指姿態美麗的女子,這個意思維持了很久,後來因為人們把美女比作月亮,所以月亮就有了“嬋娟”這個別稱。宋蘇軾《水調歌頭》中有句為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3、青鳥
青鳥是西王母的信使,古詩文中用青鳥作為戀愛中青年男女互為傳情的信函。唐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中雲:“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表達了纏綿悱惻的感情。
4、青眼
三國魏之名士阮籍對其所厭惡之人常白眼相看,對其所敬所愛之人,就用青眼正視之。用青眼看,就是用黑眼珠來看人。如對和他志同道合、不慕權貴的嵇康,就常用青眼;對人品不端的嵇喜嵇康之兄 常用白眼相看。後人用“青眼”表示對人或者物的喜愛。魯迅曾在悼念範愛農的詩中雲:“風雨飄搖日,餘懷範愛農。華顛萎寥落,白眼看雞蟲。”
5、三尺
因為古代的寶劍約為三尺,故用“三尺”代稱寶劍。漢高祖劉邦曾雲:“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古代也把法律條令刻在三尺長的竹片上,所以,“三尺”又成了法律的別稱。如《漢書•杜周傳》:“三尺安出哉?”
6、逐鹿
《漢書•蒯通傳》雲:“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鹿,這裡喻秦朝政權,逐鹿意為群起征戰來奪取政權。
7、問鼎
春秋楚莊王在南方的勢力日益強大,於是他率軍屯兵於洛水,向周朝誇耀其強大的武力。周王派王孫滿慰勞楚軍。楚莊王心懷不臣之心,向王孫滿詢問周朝的傳國之寶——九鼎的大小和輕重,受到王孫滿嚴厲的斥責。後世用“問鼎”比喻不甘現狀,欲奪取政權,擴大勢力。《晉書•王敦傳》雲:“有問鼎之心,帝畏而惡之。”今常以喻謀求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