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裡主人
-
2 # 使用者4198013425262
赤壁之戰是以曹操為一方,孫權為另一方的一次有組織、有準備、策劃精細的較長時間的軍事行動。早在建安十二年,曹操就在河北訓練水軍,準備麾軍南指,蕩平天下。為自保,建安十三年九月始,孫權、劉備結成聯盟,抵禦曹軍,而抵禦曹軍的理想戰場是浩渺的長江,能以己之長攻敵之短,所以長江作為戰場是孫劉聯軍精心策劃的。
曹操在赤壁之所以遭敗,並不在於戰而在於疫,是疾疫打敗了曹操,在雙方交戰之前,曹軍就染上了疾疫而戰鬥力大減,使之江中一交手就敗下陣來,如果不是疾疫,攻勢凌厲的曹軍決不會如此潰不成軍。嚴格說來,赤壁之戰作為一次戰役,因疾疫使雙方几乎沒有經過大規模廝殺就結束了戰爭,只有役,沒有真正意義的戰。
-
3 # 使用者5392674504881
根據司馬光整理編著的《資治通鑑卷第六十五》記載:進,與操遇於赤壁。時操軍眾已有疾疫,初一交戰,操軍不利,引次江北。
由此可見,曹軍之所以被擊破,是軍士水土不服染上了瘟疫,戰鬥力大打折扣,真正可戰的兵力不足,之後,曹軍和孫劉聯軍有過一次交戰,不過這次交戰的規模不大,曹操小敗後,引軍退回江北大營,在自己退軍時,還燒燬了很多剩下的戰船。
至於什麼諸葛亮巧借東風,、火燒連環船、周瑜打黃蓋苦肉計、蔣幹江東會周瑜這些,都是羅貫中杜撰出來的,純屬子虛烏有!
-
4 # 馬勝357
第一,從戰爭的背景來說,當時的曹操號稱擁兵百萬,看似勢力強大,其實大後方並不穩定,馬超、韓遂都在關西,關西軍是很大的後方隱患。但是曹操很早就想取荊州、下江南,只是平定冀州、北征烏丸,常年征戰不斷,一直沒顧得上,也沒有休養生息的時間。
第二,曹操奪得荊州後把劉表的兒子,繼任荊州的劉琮攆到青州去,荊州的降將降兵難免慌恐。另外曹操自己的謀士、將軍、士兵其實來源和構成很複雜,很多投降過來的。
第三,赤壁之戰是一場水戰,發生在長江下游的吳越地區。吳越地區江河密佈,江東從春秋時期就有水戰的傳統,擅於用舟楫作戰。曹軍則擅長陸地作戰。這一次舍鞍馬而從舟楫,作戰方式發生改變,缺乏水戰的經驗,導致軍隊戰鬥力直線下降。而投降過來的荊州水軍並不能得到曹操的絕對信任,本身的戰鬥力也有限。
第四,一個不可忽略的致命問題就是當時正值隆冬季節,江南天氣潮溼陰冷,這種氣候也是曹軍所無法適應的。周瑜在戰前就對孫權說:“今盛寒,馬無藁草,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周瑜早料到曹軍會因天氣溼冷、水土不服而生病。事實也正如周瑜所預料的那樣,曹軍因為疾病,未戰已折損將士,也嚴重影響了軍隊士氣。
-
5 # 南風微涼南巷薄荷微
這連環船之計,經過詳細策劃,先由龐統向曹操獻計鎖船,再由周瑜以苦肉計藉故打了黃蓋五十脊杖,使他有降曹的理由。又讓諸葛亮借了東風,使“火箭”可趁風勢。這漂亮的一仗改寫了天下大勢。曹操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不知這互相捆綁之事,缺點甚多。一是失去靈活性,當需要因應情況分頭行事時,協作特別困難。二是一死則全死,無一生還,無法保全實力。三是雖然可以互相支援,卻也難免互相妨礙,嚴重時寸步難行。
回覆列表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
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迴,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