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二曲人

    從《三國演義》的描述來看,魏延不是故意的。《三國演義》第一百三回和一百四回的故事。說有天夜脕,司馬懿在曹營仰觀天象,見將星失明,認為孔明有病,不久便死。但又不能十分肯定,就派夏侯霸帶一千人馬去五丈原哨探,如果蜀營壤亂,不出接戰,就證明孔明的確生病了,便可安排趁勢進攻蜀營。而這時,也正是孔明在蜀營軍帳中,計劃的七天七夜祈禳延壽的第六天之夜,代表孔明生命之光的主燈亦然明亮。孔明看到這個狀況,很是高興。孔明愛將姜維走入帳內,孔明並沒有理會,繼續披髮仗劍,踏罡布鬥,壓鎮將星。忽然寨外傳來吶喊聲,姜維正準備派人去問情況,魏延飛步入帳報告說:魏兵到了!由於腳步急促,人帶風至,竟然把主燈給撲滅了。孔明見狀,棄劍於地,長嘆一聲說:“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魏延也嚇壞了,跪地請罪;姜維拔劍欲殺魏延,孔明制止了。對姜維說:此吾命當絕,非文長之過也。”此時,孔明失去了精神支柱,吐血數口,臥倒床上,又對魏延說:“此是司馬懿料吾有病,故令人來探視虛實。汝可急出迎敵。”魏延領命,引兵殺出營寨,追殺夏侯霸二十里而回。

    《三國演義》是一部名著,這毫無爭議,但對人物及情節的描寫也有牽強之處。羅貫中為了給後回魏延不顧大局,鬧內亂張本,在此安排魏撲燈,先結束了諸葛亮的精神生命。然而,仔細揣摩卻有失粗糙。其一,魏延巡營,發現魏兵來探視,不可能自己放任不管,而親自去向孔明報告。其二,謹慎小心如孔明者,不可能在祈禳之處不設專責護衛,而由魏延一路疾入。其三,姜維在場,不可能不守衛入口,而在一傍閒站觀看。其四,姜維要殺魏延,魏延不可能一聲不發。羅貫中在此描寫諸葛孔明的大度,姜維的激忿,魏延的魯莽,而忽略了情節的真實。

  • 2 # sunjin6278

    人的命天註定,《三國演義》宿命論思想很濃,其主要人物諸葛亮的死,也是很神奇的。

    諸葛亮徵南中,火燒盤蛇谷的三萬藤甲軍時就說,他不忍心如此,因為這樣有損自己的陽壽。後來諸葛亮六出祁山,兵屯五丈原,與司馬懿率領的曹魏大軍對峙。古人都是很相信天人合一論的,一個人的名字或稱號,一旦遇到與自己命中相剋的地名,那是很不吉利的。如《封神演義》中大商太師聞仲學藝下山時,其師就對聞仲說,他一生不能逢有“絕”字的地名,否則性命難保。後來聞太師征伐西岐,遇到了絕龍嶺,結果就一命歸天。《三國演義》的龐統龐士元,世稱鳳雛,結果命絕落鳳坡。諸葛亮六出祁山,駐兵五丈原,諸葛亮道號臥龍,五丈原有大深淵之意,臥龍進深淵,天象已經示警,諸葛亮壽命不永。諸葛亮逼迫司馬懿出戰,司馬懿知道諸葛亮的歷害,堅守大寨不出,想拖走蜀兵。後來諸葛亮用計,終於引司馬懿上鉤,率兵出劫蜀軍屯在上方谷的糧草,諸葛亮趁機火燒上方谷,正要燒死司馬懿父子之際,誰知天不滅司馬懿,竟下起了漂潑大雨,谷火盡滅,司馬懿得乘勢逃生。經此一戰,司馬懿更是緊閉寨門,再不敢輕以與蜀軍交戰。諸葛亮送女人服飾給司馬懿,司馬懿心裡雖很憤怒,但當著蜀使的面,竟穿上了女人的衣服,還問了蜀使一些諸葛亮的個人生活情況,當得知諸葛亮事必躬親,吃得很少時,就說,諸葛亮食少事煩,豈能久乎?更堅定了司馬懿拖的信心。

    果然,諸葛亮嘔心瀝血,日夜操勞,身體真的受不了了,一病不起。諸葛亮是能奪天地造化的人啊,大志不成,漢室不復,他怎肯甘心?就讓姜維、楊儀等在中軍大帳佈下七星燈以續命,諸葛亮勉強作了禳星法,就躺倒床上,命令姜維等嚴把大帳門,直到七七四十九天,七燈不滅,諸葛亮就可續命一紀,也就是再延壽十二年。當到了第四十九天,七星燈未滅,諸葛亮等心中暗自慶幸。誰知這時大帳外人喊馬嘶,鼓聲陣陣。魏延作為蜀軍大將,粗暴威猛,這麼多天,也不見丞相升帳議事,神神秘秘的,幹什麼呢?心裡已充滿了不滿,正好這天魏軍叫戰,魏延再也按奈不住心頭怒火,仗劍怒衝衝就闖向中軍大帳,外面小校攔截不住,魏延已大踏步衝入帳內,一陣風,七星燈就滅了幾盞。姜維、楊儀拔劍要怒斬魏延,被諸葛亮止住,他痛苦地長嘆一聲:“吾命當絕,非文長之過也!”不久秋風之夜,有大星赤芒,自西南向東北,沉浮幾下,竟落入蜀漢大營。一代賢相諸葛亮,就此命絕五丈原。

  • 3 # 靈魂的感觸

    “火熄上方谷,魂斷五丈原”,這是小說《三國演義》中最令人動容的兩個橋段,讓人感慨萬千,不覺悲由心生!時諸葛亮病危,自知天命將近,然不忍興復漢室的大業就此中落,故施以七星續命之術向天借壽,卻因魏延的“誤入”導致七星燈破滅而功敗垂成,諸葛亮終沒能續命成功,而魏延也間接成為了害死諸葛亮的兇手,話說演義中的魏延究竟是有意破壞諸葛亮續命還是無心之舉呢?不少朋友認為魏延是有意的,在我看來,這個觀點倒也不無道理。

    先來看看演義中關於魏延踢翻七星燈的描述:

    “忽聽得寨外吶喊,方欲令人出問,魏延飛步入告曰:“魏兵至矣!”延腳步急,竟將主燈撲滅。””

    這裡說魏延來得很急,正因為急,所以“不小心”把諸葛亮用以祈禳的七星燈給撲滅了,而且最要命的還恰好是那盞最重要的主燈。這其中是否有可疑之處呢?且聽我一一道來。

    疑點一:舉足無措,有失魏延大將之風。

    我們知道魏延是諸葛亮北伐期間的“首席”大將,魏延有才幹,其為人孤傲,頗為自負,即使面對魏軍劫營這樣的事情魏延也是有能力解決的,更何況當時的魏軍並非大規模的去劫營,只是魏將夏侯霸率了一千人前去探哨。而從演義中所描寫的魏延去向諸葛亮稟告這件事情的過程,魏延則顯得尤為緊張,好似故意在誇大事態的嚴重,實有擾亂諸葛亮祈禳之舉。

    疑點二:不偏不倚,恰好撲滅主燈。

    關於諸葛亮佈置法壇的描述,原著中有詳細的描寫:

    “地上分佈七盞大燈,外布四十九盞小燈,內安本名燈一盞。”

    可見主燈的外圍是有兩層燈陣的,兩層燈“包裹”這主燈,可想而知主燈與最外層的小燈還是有一定間距的,而魏延要將主燈撲滅,必定要從最外層的小燈以及裡面的大燈“打”開個口子才能進得去裡面將主燈熄滅。時魏延進來稟報軍情,或許確實急促了些,但作為一軍大將,接連衝破兩層燈陣將竟還將陣中的主燈給撲滅了,這實在讓人無法理解,不至於慌亂到如此吧。一般撞倒了最外層燈你還會繼續往裡面“撞”嗎?除非有意為之吧。

    有朋友說會不會是魏延進賬從而導致風將主燈給吹滅了?這裡可以明確的說,不可能,原著對當中這樣描述:

    “時值八月中秋,是夜銀河耿耿,玉露零零,旌旗不動。”

    旌旗不動,可見當晚並無風,所以不存在風將燈吹滅一說。不過在諸葛亮看來,是不是魏延有意已經不重要了,也許這便是天意,故發出“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感慨。

    公元234年,一代名相諸葛亮於五丈原病逝,終年54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將自己的一生無私的奉獻到了興復漢室的偉業當中,可嘆事與願違,留給後人的,只是無盡嘆惋與遐想!

  • 4 # 老貓談史

    首先我來發表一下個人觀點,老貓覺得魏延踢翻七星燈並不是故意的。

    劉備傾盡全國之力伐吳失敗後,他將自己的兒子親手打下的國家託付給了諸葛亮,諸葛亮為了報答劉備的在知遇之恩許下承諾一定要剿滅曹賊興復漢室。諸葛亮之後的所作所為的確對得起劉備,他事必躬親,蜀國後期,諸葛亮已經獲得很累了,他多次率軍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不但每天跟司馬懿掰手腕就連蜀國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都要親自過問,很難想象一國丞相每天竟讓過的如此之勞累。反觀一下司馬懿,司馬懿這個老狐狸每天該遲遲,該喝喝,活的很瀟灑這跟諸葛亮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終於諸葛亮在長期的高負荷工作之下身體已經扛不住了。此時的諸葛亮就算想要興復漢室也已經有心無力了,這也就出現了孔明擺七星燈,向天借壽一事的出現。但諸葛亮終究沒有成功,魏延在進帳稟告軍情的時候踢翻了七星燈,這也標誌著諸葛亮延壽的失敗。

    與其說魏延導致了孔明延壽的失敗,不如說司馬懿的嗅覺“異常靈敏”

    為什麼這麼說呢?諸葛亮延壽時期正直魏蜀兩軍交戰時期,諸葛亮再一次對上了司馬懿這個老狐狸。我們知道之前的蜀軍急於於魏軍決戰,司馬懿反而固守不出,時間一點一點地過去了,一諸葛亮為首的蜀軍熬不住了,司馬懿在此期間觀看星象,看出一顆星象逐漸變得凋零,司馬懿大喜,覺得這對於魏軍來說是一個好訊息。

    其實之前的司馬懿就已經知道諸葛亮事必躬親,快要累死了,但他還是不敢確定,只能藉此猜測。今日一觀星象發現事情果然如此。後來,諸葛亮開始用七星燈延壽,並特意下令嚴禁任何人進入大營。等到諸葛亮快要成功的時候,司馬懿發現星象逐漸變得耀眼,跟之前的情況截然相反,他立馬派遣夏侯霸帥魏軍主動出擊蜀軍,這才有了後來魏延向諸葛亮上奏軍情踢翻七星燈一事。假如司馬懿沒有派軍進攻蜀軍,魏延也就不可能貿然進入諸葛亮的大營,假如司馬懿只是派兵來騷擾的話,估計魏延等手下將領也能看出事情的蹊蹺,也完全用不著上奏諸葛亮,由此可見司馬懿對這次進攻事件是早有準備的,在萬分緊急的情況之下,魏延才會做出此事,由此可見司馬懿的老謀深算。

    雖然諸葛亮和魏延較為不和,但是他們二人都是為國家利益而戰的

    諸葛亮相信不用我多說,蜀國丞相,醫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了興復漢室不惜把自己的命給搭上,要不是司馬懿,估計魏國已經被諸葛亮給蕩平了。

    魏延是蜀國名將,在蜀國後期“蜀華人才凋零,廖化當先鋒”的情況之下,魏延是一個蜀國不可缺少的人次。當年魏延投奔劉備之後,諸葛亮就要殺掉魏延,說他動機不純,以後必反。這也為他們二人後來的關係不和埋下了禍根。但不可否認的是,魏延是真的有才能。劉備為什麼將漢中託付給他而沒有託付給趙雲張飛呢?我們從這也可以看出魏延的軍事才能,就連劉備都對其刮目相看。事實也證明魏延在任期間表現得非常好,沒有出現叛逆的念頭,估計也是感激劉備對他的重視。

    魏延將漢中這個戰略要地保護得非常好,我們反觀後來的魏延,僅僅一個月就失去了這個戰略要地。魏延在隨諸葛亮北伐中原時期曾提出了“子午谷奇謀”,但是諸葛亮認為此計過於兇險而沒有采納,後來的人們也一直認為假如諸葛亮能夠採用魏延的計謀,估計蜀軍能夠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但是歷史沒有如果。

  • 5 # 迷路的頑童

    作者只是想讓自己寫的小說貼止史實 歷史蜀國失敗了 作者個人可能比較崇拜諸葛亮把他能力神化了把別的成功戰績也加給他了 這就同小說主角一樣 既然大的方向註定要蜀國滅亡 那這鍋得找個人背 主角肯定不行 就算不是魏延 作者也會弄個別的什麼張延李延之類的 三國演義是小說這是主要的

  • 6 # 煮酒官

    我認為是姜維故意放進去的。

    諸葛亮祈攘前命姜維守在大帳之外,任何人不得進入,而姜維確沒有攔住魏延。是因為他攔不住魏延嗎,顯然不是。姜維是諸葛亮重點培養的可謂唯一接班人,論武力和智謀都是一等一的人才。當初諸葛亮都中過他的計策,他的才能由此可見一斑。更何況他還持有諸葛亮的將令,所以他攔住魏延是沒有問題的。

    諸葛死了,魏延也被諸葛亮留下的遺命殺了,姜維成為了當仁不讓的接班人,一石二鳥,不可謂不高明。

  • 7 # 聾王異史

    羅貫中用這件事黑魏延,沒想到順便還黑了諸葛亮。兩個人脾氣不對付

    魏延早年跟隨劉備,深受劉備重用。魏延善於帶兵作戰外,精於謀略,他不像關公,只是捧本《春秋》裝儒將,他喜歡對作戰提出自己的看法。諸葛亮不喜歡這樣指手畫腳的人,他才是蜀國的軍師,出謀劃策是他的事情,作為大將的魏延執行就是了。但魏將軍改不了毛病,總喜歡對諸葛亮的戰略談談自己的想法。

    在兵出祁山時,魏延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諸葛亮帶領主力部隊下面攻打曹軍,魏延帶領5000奇兵從子午谷穿過,突襲長安、潼關,形成前後夾擊之勢,兩路人馬會師潼關。這就魏延很得意的“子午谷奇謀”。然而迎接他的是一瓢冷水,諸葛亮以穩重著稱,他認為魏延的計謀過於兇險、投機,成功的可能性較小,5000精兵全軍覆沒的可能性很大。

    魏延則認為諸葛亮過於小心 ,不會使用奇兵,成不了大事。諸葛亮則認為作為將領,堅決服從命令打仗勇敢就可以了,魏延根本不知道他此次出祁山的戰略戰術,他會根據戰役的進展情況,可能進攻長安,也可先取涼州,然後一點一點蠶食曹魏。由於兩個人性格一個直來直去,一個高深莫測,以於是兩個人產生了隔閡。諸葛亮就在劉備面前說魏延的壞話,說他腦後有反骨,但魏延作戰勇猛,不殺他,讓他多為蜀國殺幾個敵人,自生自滅吧。

    羅貫中黑魏延,同時黑了諸葛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編了一個五丈原禳星的故事。諸葛亮夜觀天象,看到自己快要死了,就想透過祈禳北斗的辦法,給自己續一輪命。諸葛亮“披髮仗劍,踏罡步鬥,壓鎮將星。”羅貫中將大家心目中的羽扇綸巾,睿智過人、神采飛揚的諸葛亮,描繪成一個披髮仗劍的巫師形象,無疑是一大敗筆。

    禳星第六天,本應在外站崗的姜維卻沒有堅守崗位,跑到帳中偷學技藝,就在這當兒,曹軍偷襲,魏延衝進大帳,四十九盞小燈,七盞大燈,都沒碰到,偏偏一腳踏滅了中間的主燈。如果說魏延不是故意的,鬼才相信,蜀軍中誰不知道丞相在跳大神禳星,誰不知道中間的主燈代表諸葛亮的命,魏延就是藉口曹軍襲擊,故意踏滅關鍵的主燈。原因很簡單,魏延看不上諸葛亮,認為他雖然有謀略,但膽子太小,不會有大作為;一意孤行,聽不得別人不同的意見;心胸狹窄,打壓和他有不同見解的人,老而不死是為賊。因此他就是想趁此機會消滅掉諸葛亮,給他騰出施展的空間。

    諸葛亮長嘆一聲:“死生有命!”如果羅貫中至此打住,那麼魏延對諸葛亮的看法都是猜測,甚至可以說成汙衊。但羅貫中又使出敗筆,讓諸葛亮在死前寫下了錦囊,借楊儀的口,馬岱的手謀殺魏延,為他出口惡氣。這一舉動坐實了諸葛亮心眼小,死了也要報仇。你說羅貫中是誇獎諸葛亮神機妙算,是在黑孔明心胸狹窄?

    魏延造誰的反?

    《三國志》記載,諸葛亮死後,魏延有恃無恐,覺得終於有了發揮他的軍事才能的機會。按孔明死前的遺囑,讓蜀軍撤兵。他卻揚言說:“丞相死了,我還在。為什麼因為一個人死了而廢棄國家大事呢。”可是楊儀堅決執行諸葛亮的遺言,其實楊儀和魏延不和由來已久。魏延認為自己勇猛過人,智勇雙全,很傲慢,別人都讓著他,而楊儀卻看不起他,不用正眼看他,兩個人形同水火。這次因為退不退兵的事,兩個人更是互相咬在一起,派出的信使像走馬燈似的,向阿斗劉禪告狀,說對方造反。魏延更是做的絕,為了阻止楊儀撤退,他燒了棧道,結果跟隨他的蜀軍覺得他做的過火了,就四散逃走,魏延父子成了孤家寡人,被馬岱殺死。楊儀用腳踩著魏延人頭惡狠狠地說:“庸奴,讓你再做惡!”下令滅了魏延三族。

    從《三國志》記載看,魏延並沒有想造蜀國的反,他是想造諸葛亮的反,楊儀的反,也許是被壓抑太久,心情過於迫切,結果一錯再錯,掉進圈套,害了一家性命。

    後來楊儀因為沒有當上丞相,吐露心聲,說:“諸葛亮死時,我如果帶兵投靠魏氏,我現在不至於這樣。”也就是說當年有反心的是楊儀,只是受制於魏延,才沒機會造反。

  • 8 # 源起炎黃

    諸葛亮用七星燈續命,被魏延撞破,打碎了七星燈,以至於續命不成。然而仔細琢磨一下這件事,處處都是漏洞,魏延恐怕只是環節中的一個小棋子,並不是真正的末後兇手!

    諸葛亮的七星燈續命法,先不說符不符合科學價值觀,只說諸葛亮將這個大一件事只告訴姜維一人的做法,足以看得出這件事很神秘,不能被外人知道。姜維是諸葛亮信任的人,受了委任,承擔這次施法的安保工作。

    可他的安保工作卻做的很一般,按照文中的細節,在魏延進門前,諸葛亮已經聽到了嘈雜聲,他正準備派人去看一看時,魏延創了進來,七星燈被滅。也就是說,在諸葛亮大功既成之際,有人在他身旁。這個人正是諸葛亮唯一告知的心腹姜維。 姜維自知此事重要,本應該一步不讓的守在諸葛亮的賬前,避免任何人的打擾,但他卻選擇了守在帳子裡,在一旁觀看諸葛亮的整個施法過程。

    這個選擇本身就很詭異,當然,還有更奇怪的一點,那就是諸葛亮的帳子外,本應該有許多人看守,尤其在這種情況下,人更不應該走開。可誰料想魏延進入帳子沒有費吹灰之力,想來那些看守軍帳的人已經被提前調開。這個人是誰,恐怕大家已經明白。

    在魏延知道自己闖了大禍後,姜維直接揮劍要啥他,這種行為與明晃晃的借刀殺人有什麼區別。諸葛亮也正是看出了這一點,才制止了姜維。說來也巧,諸葛亮七星燈滅,他會死。直接導致燈滅的魏延也活不成。這樣一來,在諸葛亮死後,直接掌握蜀國大權的人就成了姜維,而資歷最老又頗不服姜維的魏延也因此而死。這個計謀若是成了,唯一的獲利者不正是姜維。 可惜,看出這一切的諸葛亮沒有讓事情順著姜維的想法進行,他保下了魏延。只是魏延最終還是因為擋了別人的路,未得善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娃餵魚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