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566452534412356

    先提速到40以上不要超過60! 過程:

    1.(你要轉向的方向)方向猛打方向

    2.鬆油門

    3.同時踩下離合 同時拉手剎(停1秒左右就可以放下了)

    4.降到下一級檔位 朝相反方向打適當的方向同時加油(根據情況適度加油) 手剎漂移完成 修正行駛路線 對了! 你的懸掛系統改了沒有 沒有改的話 練習時最好不要超過40 否則可能會發生事故 轉速錶不要經常過紅線 個人經驗 經供參考! 注意安全! 最好是在沒人的、摩擦力較小的路面練習祝你成功! 最後我還是想勸你一句不要用前驅玩漂移 它不適合(前驅擅長的是走路線)

  • 2 # 汽車概況

    這個問題勾起了滿滿的回憶,雖然那是簡陋的時代,但是卻充滿了幸福感。看似簡單的問題,卻也體現了時代的進步,科技的進步。題主說的以前,估計要在15年以前,中國市場還沒有普及汽車,不要說夏利不高階,能夠擁有一輛小轎車絕對是非常富有的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對車的需求,不是空間、不是效能、不是油耗、不是外觀,而是擁有一輛車即可,在那個年代,空間並不是最重要的,對於車主而言最重要的乃是能夠買得起車輛。一個小QQ,185cm的車主都能塞得下,更何況其他車輛。

    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小夏利放到現在絕對是無人問津。我們大街上開的這些車,空間小隻是相對的,如果說車主身高達到185cm,也是可以正常駕駛的,只是稍微有一些不舒服罷了,這還要歸結到時代的問題,既然有更好的車,空間更大的車,開起來更舒服的車,為何不購買呢?

    現在的時代,汽車早已遍地都是,並且車輛型號五花八門,車主對車輛的需求也逐日提升,各種空間車輛也是一應俱全。尤其是隨著SUV的推出,車主對車輛的空間感開始有所要求,並且現在的汽車價格已經非常低,可謂是所有的家庭都可以買得起。

  • 3 # 明說汽車那些事

    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和人們收入水平的日益增長,汽車從以前的遙不可及的奢侈品變成現在可以進入尋常百姓家的代步工具,還記得小時候看到一輛桑塔納或者北京212都要追著跑好遠,當時覺得尾氣味都很好聞,可以說對於小男孩來說是非常興奮的一件事。

    在我們小的時候,人們對於汽車的期望只是停留在“有”上面,就是當時心裡面都在想,如果我也能有一輛小汽車就好了,這樣開出去的話應該有多風光啊,不管是桑塔納,還是夏利,不管多高的人都可以塞到裡面去。而為什麼現在汽車越做越大了,人們卻開始嫌棄現在的車內空間了呢?

    我覺得出現這樣的現象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汽車生產廠商的多樣化和競爭程度的加劇

    另一方面就是人們的期望值開始變高口味比較挑剔了

    從各大汽車廠商的角度來看,現在市面上的汽車競爭日益激烈,在同一細分市場或者定位接近的產品上,只要有某一款車各方面都優於這一定位的其他產品的話,或者其他產品都在升級而某一款產品停滯不前的話,就會明顯感受到銷量的減少。

    這是因為汽車廠商都是試圖在改進自己的產品來佔據更大的市場份額,而改進的地方分為很多層面,有從動力上的改進,有從配置上的改進,也有從空間上的改進。我覺得汽車的空間是隨著汽車市場的發展進化最快的。就好比現在新出的緊湊級A級轎車,不管是從外形還是從車內空間,都差不多和10年前的B級車一樣大了,為了迎合國內市場人們喜歡“大”的特點,車企都會往這個換代自己的產品,當然也有一些例外的譬如奧迪Q7,越做到後面看起來越小了,因此買賬的消費者也比以前少了不少。

    從消費者的消毒來看,人們開始說現在的車小,也有一定的原因是現在人們開始變得越來越挑剔,就好比吃東西,人們在非常飢餓的狀態下,吃白饅頭都是香的。而當人們每天都可以吃到大魚大肉或者市場上每天賣的都是山珍海味,那麼這個時候人們就會覺得饅頭開始變得不香了。

    對於汽車同樣如此,在以前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汽車是非常稀有的東西,人們那個時候對於汽車的期望也只是停留在如果我能有一輛就好了,而不會去想汽車到底空間大不大,操控好不好,後輪是不是獨立懸掛這類的問題,考慮的角度只是侷限於“有”或者“要是有”。

    因此即便是一輛夏利,一米八的個頭進到裡面去,也會覺得終於不用日曬雨淋了,終於實現了汽車夢。換到現在,汽車市場上我們可以買得到的汽車產品越來越多,當我們在選擇汽車的時候,就會參考各種資料,去看車、去試乘試駕、去和銷售談價格等等,現在的汽車消費已經和二十年前幾乎完全不一樣了,在這樣琳琅滿目的汽車消費市場中,一輛夏利還怎麼打發掉一個一米八的高個呢?

    總而言之,以前夏利都覺得香,現在大汽車都覺得空間不夠用,最主要的還是因為現在人們的選擇面變得多樣化,市面上可以選擇和對比的車型越來越多,如果是在“有”和“沒有”之間做選擇的話,那就只能選擇僅有的;而如果是在“好”和“更好”中間做選擇的話,人們往往會擯棄好的,而去選擇更好的,這就是為什麼現在人們還會說一些比夏利大的車空間小的原因了。

  • 4 # 東拉西車

    老夏利有兩廂和三廂版本。兩廂版本長寬高為3755mm/1615mm/1385mm,軸距為2340mm。三廂版本長寬高為4090mm/1615mm/1385mm,軸距為2340mm。兩廂版本空間小就不多說了,我們說說三廂版本。

    現在看看夏利的車身設計,會覺得有非常濃烈的時代感,挺拔的C柱、方正的後備箱為代表的標準三廂車設計,與現代設計講究流線型,大尺寸座艙相比還是區別挺大的。

    要說夏利的空間優勢,那就是因為頭部曲線方正,頭部空間比較好。不過要說空間足夠,真的很難讓人信服。後排鼓包不小、膝部空間也不夠大,讓1.8米的人坐進去,在保證前排同樣身材坐姿情況下,舒適性肯定是不高的。

    為了提升空間,後排坐墊做得較短,且上翹(翹的目的是增加承託、腿部避免蠕動),不過依然會覺得有點侷促。記得當時市面上有很多夏利的計程車,司機為了讓後排舒服點,普遍會把前排座椅儘量往前挪些。

    那為什麼現在大家會覺得這些車空間小呢?

    要我說這是很正常的呀,經濟能力提高了,自然希望物質生活水平也提高。

    現在A級車的尺寸直逼B級車,軸距也跟著大了不少。我們拿吉利遠景(指導價4.79~7.39萬元)來說,長寬高為4599mm/1747mm/1482mm,軸距為2515mm。可是要比夏利大了不少。

    其實回頭看,當一汽將夏利收入囊中之後,對其定位是:生產經濟型車,走低端路線。這是夏利大敗局的起始,時代告訴我們,不做精品,不走向高階,只有死路一條。所以有人覺得夏利這類車空間小,還真不奇怪。以前只是沒能力說,現在開始有能力說罷了。

  • 5 # 非專業車評

    過去怎麼、怎麼樣的思維,是很令人無奈的,畢竟現如今與幾十年前相比較,變化巨大,祖國富強、老百姓富裕,隨著消費者購買力的不斷提高,對車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五十年前吃肉是奢望、來一頓冷庫的陳年凍肉都會搶著吃,而現在呢、現在恐怕是鮮肉都不會搶著吃,道理很簡單現在我們的要求變高了,所以別拿現在比過去、沒辦法比,因為環境、背景,都發生了很大程度的改變!

    幾十年前,誰家有個十幾寸的黑白電視、那叫一個享受,現在不到50寸、那叫電視麼(不買更大的、是因為空間不夠);過去大過年包一頓餃子、現在一週能吃上好幾次,吃的都不愛吃了;過去五六口人,可以一起住在30多平米的房子裡,並不覺得有多擠,現在小兩口住在百平大房子裡,卻覺得太小、甚至覺得只有別墅夠用;同理,幾十年前買夏利的叫大款、夏利算豪車(對比腳踏車),那個時代買車的極為少數,車企不用做廣告、做了廣告也沒有什麼用,買不起的不會因為看了廣告、就可以買得起!

    那個時代消費者對車子的概念模糊

    過去1.80米身高的人坐夏利、不覺得擠,其實並不算什麼,因為那個時代、結合收入,他們要求的很少,一些前衛人士弄一輛車(比如一些企業淘汰下來的車子),並沒有把它當作代步工具、而是一種時髦(說炫耀也可以),所以無論車子好與壞、是否擁擠,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汽車比腳踏車強百倍!那個時代消費者沒有好車、賴車的概念,只有汽車、腳踏車的概念,簡單點說即便一人開夏利、一人開賓士也會被歸入到一類、人家有車!所以那個時候買夏利的朋友不會考慮它的空間,在擁擠也比騎腳踏車舒服!看過1.90米的男人騎24小腳踏車麼?那大長腿根本就伸不開、下半身很擁擠,可不也得正常騎麼?那個時代的人們更加質樸,簡單點說收入水平低、決定了購買力低,購買力低決定了慾望很少、而無慾則無求;從生存角度去看要先吃飽、再考慮吃好對吧?汽車也是同樣的道理,要先考慮有車、買得起車,之後才會考慮是否擁擠、空間是否夠用等問題,這是循循漸進的過程!車輛的普及、與經濟發展是息息相關的,車輛普及的第一步就是完成從無到有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什麼效能、空間、品牌效應、保值率等等維度都不重要,差異就是有或者沒有!等完成了從無到有的過程,就進入到從有轉優的過程,此程序建立在都能擁有汽車的大背景下,大家買車都不再困難、也會開始了各個維度的對比、考量,既然都能買起、那麼為什麼不買更好的?所以在中國改開後,經濟不斷髮展、不斷的富強過程中,消費者的心態也在不斷改變,鄙人從小喜歡車,小時候都不敢想未來能有車、那時候最喜歡金盃的大面包車,因為座位非常的多(喜歡座多的)、後來喜歡神龍,上了大學後明白汽車必將普及,所以把當時的中華駿捷當成了奮鬥的目標;所以隨著消費者的購買力越來越強,需求也就越來越高,過去手裡頭錢少、不硬氣,什麼都可以忍;現在富裕了、底氣足了,要求也就變高了!過去的伏爾加轎車是豪車,而後來我們發現這貨是東歐四大破車之首,這上哪說理去?

  • 6 # 體壇深一度

    也許只有華人這麼想吧?2006年小編去德國採訪世界盃,對於人高馬大的德華人非常看不懂。那就是他們為何喜歡開著那麼小的兩廂車——Golf。從Golf二到Golf四全都有,他們的Golf四和中國生產的車型完全一樣。他們怎麼就不喜歡大車呢?德華人的回答是這就是我們的一個交通工具,夠我自己用就可以了。他們還說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大車是不好停車的。他們將車已經完全當做了一個工具,而我們華人對於車給予了另外一個定義——面子。車只有大才能有面子。所以有錢人看上了路虎。最逗的是可能身高不到1.60米的女司機也喜歡那麼大的車,感覺那才是車,那樣才氣派。可是她忘了停車會多難。在中國很多合資車都加長加寬了,主要原因就是中國喜歡大車,夏利他們自然覺得小了。也許再過二十年後,華人能想明白這個問題了。車就是交通工具,你不是一個富豪,不是一個生意人開那麼大的車不方便也不節能減排。

  • 7 # 瀋陽萬通汽車學校

    時代在進步,車也在進步,之前的車子更多的是遮風擋雨,而且前排能坐進去,空間並不是很充足。現在的話,消費水平提高了,所以都要求高一些,買車更多的是第二個“家”,想要買空間大一點,舒適一點的。

  • 8 # 笨笨熊Ryan

    用一句不太合適的話概括,但意思就是那麼個意思,“飽暖思淫慾”,時代在發展,科技在發展,有條件了誰都想要更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樹好茂盛擴寫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