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國無名小卒
-
2 # 使用者5464423892263
電子本身在原子核的控制下,你要使它脫離原子核的控制,肯定要給他能量,就是你說的“原子失去電子要吸收能量”
任何原子失去電子都要吸收能量,與原子的電離能無關.電離能是原子失去電子時所要吸收的能量的大小,與原子種類、失去電子數目都有關係.
電離能是原子失去電子要吸收能量的數值大小,是原子失去電子的難易程度的資料體現,數值越小表明該電子越容易失去.
-
3 # 原黃烈平
源於原子內外之能量差,原子不實但為含有電磁波能量體,輻射能量,又透過磁性吸引能量,電磁能為電子丶質子恆久運動的本質,黃氏宇宙新論,引用宣告。
-
4 # 扭矩MAX
看了推薦答案,基本不靠譜。比如有人拿出e=mc2說事,就更不靠譜。因為質量的確就是能量,問題是能量釋放時質量要減少。
說說我的看法。微觀粒子的存在模式就是以波的形式存在,在一個原子中,電子存在的形式是電子雲,也就是在一個特定的區域,在人們觀察它的時候被觀察到的機率最大。根據波粒二象性的解釋,這並不是運動,而是她本來就是這個樣子。
既然粒子本來就是在一定區域(軌道)隨機被觀察到,所以看上去它在運動,但其實它並不是宏觀意義上的運動而是它本來就在那。只要是在軌道中被觀測到,不論在哪都是它本來就在那。
所以說,粒子在軌道中的時候,其實根本就沒有運動。所以也就不需要能量。
-
5 # 坤鵬人
高手太多,把簡單問題複雜化了!這個問題轉化一下就是:是什麼提供給能量,讓分子原子(物質)維持現有的溫度?
溫度的本質就是分子(原子)運動。溫度,是人用自己的感受器,對分子運動的另一種定義!溫度高和低,都是人對不同能量級別運動的感受。打個比方:我們的眼睛,能直觀的觀察到大物體的運動。耳朵能聽到頻率更高的運動(振動),低頻率的振動眼睛也能看出,高頻率就看不出。同事我們身體的壓力感受器也能感受到,頻率不高的振動(運動),當頻率進一步提高時,就縮小到分子水平,這個時候的運動眼睛看不出來(輻射出來的電磁波能量低,波長長,如紅外線),聽不到(頻率遠大於超聲波),但是我們身體的溫度感受器能感覺的出來,大腦把這種運動翻譯成溫度高低。當振動(運動)頻率進一步提高,會向外輻射更高能量的電磁波(可見光),這是人的眼睛能看到發光。這個電磁波,被其他分子原子吸收後,會提高他自己的運動能量級別。表現為溫度提高。(曬太陽時感覺溫暖,就是我們衣物面板吸收的太陽表面分子原子運動輻射出的電磁波(光)。
所以是什麼維持了分子原子的高速運動,是熱傳遞,和電磁輻射。離開這兩項,分子原子運動,會透過熱傳遞,和電磁輻射,向外釋放能量,從而慢慢停止執行,降到絕對零度!
這樣講應該都能看明白。
-
6 # 使用者799671762029
失去電子時,電子要受到激發,也就是吸收能量,從低軌到高軌然後脫離原子核控制,這個能量就是電離能;
得到電子是親和能,系統能量降低,當然是放出能量.
電子獲得能量,運動力增強,可以擺脫原子核的束縛,使原子失去電子。
同理,電子失去能量後,運動力減弱,使得原子核核得到電子。這時表現為放出能量。
-
7 # 言儘茶涼
電子在原子核外運動,與原子核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相互作用.吸收外界能量時,電子本身能量增大,運動速度加快,這樣就更容易擺脫原子核的束縛而脫離原子核.這種情況非常類似於人造地球衛星.地球衛星如果獲得更高的能量,就會速度加快,從而擺脫地球的束縛,進入太陽系.
當電子被陽離子或非金屬原子吸引而俘獲時,運動速率降低,導致電子自身能量降低,多餘的能量就會釋放出來.這就是得電子釋放能量的基本原理.
回覆列表
想要失去電子首先需要電子的活力增強,讓它的能量增加,足夠離線原子核束縛逃離出來。釋放能量也是需要有足夠它引發釋放能量的條件後它才能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