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214334382900407

    某一個朝代時代出名有作為的丞相。 丞相是相國的副手,相國在先秦時期有相、相邦等之名,秦國秦惠王在公元前334年設定相邦。呂不韋免職後,沒有人擔任相邦,但丞相一職得到保留。秦統一以後繼續保留左、右丞相,秦二世又增設中丞相。漢承秦制,依然設定相國,同時設定丞相作為相國的副手,西漢第1任相國是韓信。

  • 2 # 悅學越樂

    就從這點看,陳廷敬就不能是個貪官。先說說的他的人生經歷,再來說“皇城相府”是怎麼回事。

    陳廷敬原名陳敬,順治帝賜名廷敬,奉命教導康熙

    順治帝時期,陳廷敬就受重用,那個時候還是翰林院的學士,康熙年幼即位後,提拔陳廷敬當了翰林院的掌院學士。先後任職於禮部、吏部、戶部、刑部等重要部門,長期擔任侍讀、侍講學士,直至文淵閣大學士。

    陳廷敬的政治生涯有這麼幾件大事:

    錢幣改革 任職戶部期間,陳廷敬發現,當時一些奸商紛紛毀錢鑄銅,使制錢數量日減而質量日差,威脅到朝廷國庫。在他的主持下停收採銅稅,增加銅源,杜絕毀錢鑄銅的現象,維護幣制穩定。整治貪汙 每個朝代都有貪汙,康熙即位年幼導致腐化之風十分嚴重。陳廷敬向朝廷上疏,制止官員奢靡貪汙的風氣,嚴懲涉事官員。吏治改革 為維護清廷的統治,陳廷敬提出孔子的“上行下效”,建議改革官吏的保舉制度,實施“連坐”等方法起到以一儆百的作用,杜絕官官相護、中飽私囊、埋沒人才等等。

    從陳廷敬的這幾天為政舉措,就能知道他是一個幹實事的人,和貪官相對立的清官、好官。

    陳廷敬任吏部尚書的時候,曾嚴飭家人,“有行為不端者、有送禮賄賂謀私者,不得放入”。這就是不準家族中人貪汙舞弊,有犯了的人逐出家族。

    雖然清朝不設宰相,但是陳廷敬從政53年間,歷經28次升遷,一直做到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大學士其實就相當於宰相了。

    “皇城相府”的來歷

    “皇城相府”一開始並沒有“皇城”這兩個字,原來也不叫相府,而是叫“中道莊”。

    因為陳廷敬時期,康熙皇帝兩次下榻於此,故名“皇城”。相府也是陳廷敬時期建造的,其中內城是陳廷敬的伯父陳昌言在明崇禎六年(1633年),為避戰亂而建;外城完工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

    總得來說,這裡頭住的不是陳廷敬一家人,只是他的家剛好在這個城裡頭。

    皇城相府從明孝宗到清乾隆,中間的260年中,共出現了41位貢生,19位舉人,並有9人中進士,6人入翰林。妥妥的文學“大家族”。

    如果這個“皇城”不是和康熙有關,陳廷敬家族的“中道莊”怎麼敢稱做皇城相府,所以不能只看字面意思,就誤以為陳廷敬是貪官,才有那麼大一所宅子。

  • 3 # 文史不假

    喜歡歷史和旅遊的朋友,一定會對“皇城相府”如雷貫耳,這座國家AAAAA級景區位於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總佔地面積3.6萬平方米。所謂“皇城”,因為康熙皇帝兩次下榻而得名;所謂“相府”,因為陳廷敬位列內閣大學士而得名。

    作為陳廷敬的故居,皇城相府包含有內城、外城和紫芸阡等部分,整體上氣勢恢宏,金碧輝煌,被譽為“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是一處不可多得的文化古蹟。

    問題來了,歷史上的陳廷敬究竟是清官還是貪官?如果是清官,他又如何建得起如此氣派非凡的住宅?

    陳廷敬(1638年12月——1712年5月),原名陳敬,字子端,號說巖,晚年又號午亭,山西澤州府陽城(今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人。除了擔任康熙的經筵講官和《康熙字典》的Quattroporte官外,他還歷任吏部侍郎、左都御史、工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和吏部尚書。六部中履職了四部的首長,最後官至一品光祿大夫和文淵閣大學士。

    陳廷敬出生於明崇禎十二年,祖上世代讀書為官,是山西當地的名門望族。傳承到其父陳昌期這一輩時,他的科舉之路極不順暢,只好將所有的希望都寄託於兒子,希望未來可以光宗耀祖。

    順治十五年,20歲的陳廷敬帶著苦讀所學和家族期許,前往北京參加了戊戌科會試,終於中得進士。順治帝在翻看榜單時,意外發現來自山西澤州位列三甲第113名和來自順天通州位列三甲第185名的兩個考生都叫“陳敬”,於是為他親賜一個“廷”字。據《清史稿·陳廷敬傳》記載:

    是科館選,又有順天通州陳敬,上為加“廷”字以別之。

    中得進士後,陳廷敬參加了庶吉士考試並被留在了翰林院,從此成為了朝廷的高階後備幹部。1661年順治駕崩後,年僅八歲的玄燁登基即位,是為康熙皇帝。

    在康熙登基以前,陳廷敬已經擔任了秘書院檢討。在康熙登基以後,陳廷敬先是告假回鄉休養了四年,之後才又復職原官並逐漸成為了經筵講官。據《清史稿·陳廷敬傳》記載:

    康熙元年,假歸,四年,補原官,累遷翰林院侍講學士,充日講起居注官。

    當時,和陳廷敬一樣受到康熙重視的漢臣還有張英,兩人越來越被重視和信任。如果您對張英並不熟悉,那提到他兒子張廷玉的話一定不會陌生。據《清史稿·陳廷敬傳》記載:

    與學士張英日直弘德殿,聖祖器之。

    由於康熙還未親政,圍在他身邊的大臣們尚不多,只有陳廷敬和張英成為了為數不多的心腹。在他們的積極教育和輔佐下,幼帝康熙成長得很快,已經顯露出了聖君的跡象。

    由於原來的內三院已經成為輔政大臣們結黨營私和相互傾軋的場所,康熙在剷除鰲拜後決定重置內閣和翰林院。同時,他還設立南書房作為自己的秘書班底,將陳廷敬等心腹大臣都歸入其中,類似於漢武帝時期的“內外朝”。

    康熙大婚後,陳廷敬旗幟鮮明地支援他親政,還在奏摺中這樣表示:

    皇上大婚已過,按大清律例該召集天下,親政乃眾臣所歸,乃萬民所願。

    康熙親政後,陳廷敬更加被委以重任,到康熙十四年時已經成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而且繼續充經筵講官授課。平定三藩後,清廷轉入經濟和社會的恢復時期,他又臨危受命負責監管錢法,從而改革了錢幣制度。

    康熙二十四年,陳廷敬擔任了左都御史,開始對官場風氣進行大力整肅。他認為,如果官員在飲食、衣冠、輿馬和器用等方面相互攀比的話,將會滋生和助長貪腐。尤其是,長期與百姓接觸的地方官員們更應該引以為戒。據《清史稿·陳廷敬傳》記載:

    方今要務,首在督撫得人。為督撫者,不以利慾動其心,然後能正身以董吏。吏不以曲事上官為心,然後能加意於民。

    在朝廷平定三藩之亂時,雲南巡撫王繼文趁亂中飽私囊,他故意不用庫存的糧草而堅持庫銀支付。等到戰亂平定後,又以庫銀不足為由請求朝廷撥付,自己暗中將剩餘的大量糧米都出售獲利。

    陳廷敬經過多方查證,最終將王繼文貪腐之事上奏康熙,引得滿朝上下譁然。畢竟,平定三藩不久便對有功人員動手,許多人都替他捏一把汗。

    康熙二十七年,陳廷敬遭遇自己一生當中最大的政治危機。作為兒女親家,湖廣巡撫張汧因為貪汙瀆職而遭到御史彈劾,經查實後被判處死刑。為了保命,也為了報復“見死不救”,竟然在獄中檢舉陳廷敬結黨營私。

    突然被兒女親家攀咬,陳廷敬顯得非常無奈。為了表明清白,他還是以“難逃嫌疑”為由,請求康熙批准他回老家照顧年邁的父親,直到兩年後才被重新起用。

    到了康熙中後期時,“明黨”和“索黨”之間的鬥爭已經表面化和白熱化,許多官員都牽涉其中或者選邊站隊,唯獨陳廷敬置身事外。由於兩邊都不靠,他逐漸遭到了排斥和打壓,就連弟弟陳廷統也被人誣告受賄。

    不僅如此,陳廷敬在皇子們的奪嫡之戰中也拒絕站隊,始終都遵從“外臣絕不私下結交皇子”的原則。或許,正是他的這種超然和公正,越來越被康熙皇帝所倚重。

    為了完成《康熙字典》的編纂,陳廷敬親率三十多名大臣夜以繼日,還採用了筆畫、韻母和聲調等不同方式檢索,將77035個漢字彙編成書。期間,康熙曾即興夜巡,看到白髮蒼蒼的老臣在伏案躬耕,大為感動之下潑墨揮毫親題了“午亭山村”的匾額和“春歸喬木濃蔭茂,秋到黃花晚節香”的楹聯。

    1712年,也就是康熙五十一年,陳廷敬因為病情加重再也無法繼續工作,一個月後就病逝了,享年75歲。康熙帝不僅賜諡“文貞”,還命皇三子胤祉代為祭奠,之後隆重護喪歸葬故里。

    眾所周知,康熙皇帝一生都喜歡外出巡遊,到了全國各地一般都不建行宮,經常會住在重臣家裡以示榮寵。比如,他在下江南時就曾在曹寅家中下榻四次,使得曹家揹負了鉅額的虧空。

    同樣是接駕,為何曹寅被康熙折騰得夠嗆,而陳廷敬卻受益匪淺,不僅提升了宅院的規格,而且還能流芳後世?

    原來,曹家只是包衣奴才出身,因為擔任江寧織造才聚斂了大量的錢財。但是,陳家卻是世家大族,從明孝宗年間到清乾隆年間的260年中,一共出現了41位貢生、19位舉人和9位進士,其中6位還入選了翰林。

  • 4 # 農民工說古道今

    在中國古代,尤其是皇權高度集中的明清,重臣貪腐從來都不是皇帝最關心的問題,有時候皇帝甚至願意重臣們去貪腐!為何?有貪心說明沒野心,只要不惦記皇帝腚下的那把椅子,撈點銀子什麼的,就隨他去吧……更何況,皇帝哪天想要收回這些銀子,也不過就是分分鐘、上下嘴皮子碰一碰的事情罷了。和珅在乾隆年間權勢何其熏天?可又如何呢?清仁宗嘉慶帝拿下他時並沒有廢多大力氣。和珅“辛辛苦苦”一輩子撈的那些個家當,到頭來還不是“和珅跌倒、嘉慶吃飽”,都進了嘉慶帝的腰包?在古代、尤其是明清,重臣貪或者不貪,並不在其有無這樣的行為,而在於皇帝願不願意去查究。皇帝說你不是貪官,即便是和珅那樣的人,也照樣可以不是;皇帝說你是,就算你真的兩袖清風,也照樣可以給你製造一個“貪腐”的罪名。只要皇帝願意,怎麼著都行,無非操作層面的東西罷了。

    ▲和珅畫像

    陳廷敬到底是不是貪官?這個不好說,至少清聖祖康熙帝說他不是,現存的史料也沒有記載他有貪腐行為,那我們就只能認為他不是,可這並不代表陳廷敬就沒錢!陳廷敬本就出身山西的仕宦大家,家裡並不缺錢。加之位列中樞多年,俸祿、皇帝的賞賜以及清朝京官一些“半合法”的灰色收入——冰敬、炭敬等等。那麼多年下來,陳廷敬只要不奢靡、揮霍,攢下一大筆銀子似乎也並沒有什麼可奇怪的。

    ▲陳廷敬畫像

    陳廷敬,原名陳敬,順治十五年高中進士,為了與同榜的另一位進士陳敬相區別,被清世祖順治帝賜名廷敬。在高中進士之後,陳廷敬入翰林院鍍金,之後走的是大多數翰林的“套路”——侍講、侍讀、內閣學士,時不時再兼一把科舉的考官。直到康熙二十三年出任左都御史監管戶部錢法,才算是正式開始獨當一面。後來,陳廷敬又先後擔任了工部尚書、左都御史、吏部尚書等多個部院要職並於康熙四十二年出任文淵閣大學士,位列正一品序列,深得清聖祖康熙帝賞識。

    從康熙十四年升任從二品內閣學士開始,到康熙五十一年去世,陳廷敬的紅頂子戴了三十七年!三十七年的紅頂子,難道還換不來一座“相府”?要知道,清朝可是有句話叫“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更何況,所謂“皇城相府”並不是陳廷敬以一人之力修建的,而是經幾代人一步步擴建才有了後來的規模。作為山西的仕宦大家,陳廷敬家從明朝開始就已經有大宅子了,也就是“皇城相府”的內城,後來陳家人又進一步進行了擴建了外城。這個諸君想必都能想明白吧?在平地上蓋一座莊園跟在原有莊園的基礎上擴建,其花銷是有很大區別的,擴建的費用要低很多。

    那麼,陳廷敬在老家的府邸為何叫“皇城相府”呢?因為康熙帝曾兩次在此地下榻。在古代,皇帝駐蹕、下榻的地方叫什麼?行宮!不是說找間屋子住下就行了的,好歹朝廷有司也得花點銀子修繕下。皇帝走後,作為皇帝曾經的行宮,陳廷敬家的人肯定是不能再住了。那麼,他們住哪兒呢?朝廷肯定是要再花錢給他們擴建住處的,這筆擴建的錢不可能都讓陳廷敬來出!所以,“皇城相府”的擴建並不都是花的陳家的錢,還有一部分是朝廷的公款。

    再者,陳家並不只出了一個陳廷敬,明清兩代陳家出了不少舉人、進士,其中不乏高官,他們也都是陳家的人,同樣有份出錢擴建“皇城相府”。換句話說,“皇城相府”是因為陳廷敬而聞名天下,但並不是陳廷敬一個人的家,而是一個大家族共同的家。既然是共同的家,又怎麼可能讓陳廷敬一個人出錢來建呢?

  • 5 # 明亷

    康熙來過這裡,見到此規模,難到沒有思考你提的這同樣問題?如是貪汙腐敗修的相府,康熙難到不痛恨貪官?不治他罪嗎?康熙當代都沒說陳是貪官,我們現在想硬要證明陳是貪官,人們可信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體現書法抒情性的書論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