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幸福的付先生

    學習理論包括: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一、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代表人物:桑代克(學習的聯結說),華升(學習的刺激―反應學說),斯金納(操作性條件反射說)。

      行為主義認為,學習是刺激與反應的聯結,有機體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後對此做出對應反應,這種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接(S—R)就是所謂的學習。行為主義理論早期的代表人物有桑代克、華生(JohnWatson);新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是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斯金納(B.F.Skinner)。

      Skinner是行為主義的擁戴者,但是他的觀點與經典條件反射有一定的區別。他研究的是自主性的行為,例如學習新的技能。他的研究表明,透過獎勵的方式,可以強化生物體的行為,讓它們表現出實驗者希望的行為。在完成了一系列的實驗之後,他成立了自己的學習理論——強化理論,他認為這套理論也同樣適用於人類。在Skinner條件反射實驗的基礎上,根據刺激(提問)——反應(回答) ——強化(確認)的原理,制訂了程式教學的基本原則。

      強化教學理論催生出了程式化教學技術,這種技術透過引導學習者完成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以獲得希望的技能。與早期的學習研究不同,Skinner的研究對教學設計有直接的促進作用。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不能解釋在學習者內部,學習是如何發生的。他們的研究主要是基於外顯的、可以觀察到的行為。結果,他們只能解釋相對簡單的學習活動。因此,在高階的教學設計活動中,行為主義的作用有限。例如,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很難解釋學習者是如何處理資訊的,然而,瞭解學習者內部資訊處理過程對於特定的教學設計任務是至關重要的,例如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設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銅葫蘆香座怎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