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720394436513455

    金腰燕

    金腰燕的體形及大小和家燕相差無幾,最顯著的標誌是它有一條慄黃色的腰帶,鮮豔奪目,故又名赤腰燕。上體藍黑色,具金屬光澤;腰部具寬闊的慄黃色橫帶;尾黑褐,外側尾羽特長,呈深叉狀尾。翼上覆羽色似尾羽,飛羽褐色。下體白色染棕,具黑褐色棕紋。棲於從平原至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區村落及城市建築物附近。在空中飛捕昆蟲為食。分佈於除新疆以及西藏北部以外的廣大地區(夏候鳥);臺灣(留鳥)。遷徙時各地可見。

    金腰燕生活習性與家燕相似,不同的是它常停棲在山區海拔較高的地方。有時和家燕混飛在一起,飛行卻不如家燕迅速,常停翔在高空,鳴聲較家燕稍響亮。金腰燕不像家燕營巢在屋內,常築巢在山地村落間的屋外牆壁上,且喜選木構房屋。巢多呈長頸瓶狀,築巢精巧,中國民間自古稱之為巧燕。金腰燕有“群居”現象,甚至六對金腰燕把巢堆在一起,宛如蜂窩,是罕見的奇觀。

    家燕

    家燕屬鳥綱雀形目燕科,燕科鳥類廣泛分佈於除兩極地區以外的世界各地,共有大約17屬、78種,中國共有4屬、10種,如沙燕、巖燕、毛腳燕、金絲燕等。但人們最常見、最熟悉的莫過於家燕和金腰燕。

    家燕身長17釐米,體重15至18克,上體藍黑色,額和喉部呈棕色,前胸黑褐相間,下體其餘部分白色,尾基部有一行白點。它體態輕捷伶俐,兩翅狹長,飛行時好象鐮刀,尾分叉象剪子。飛行迅速如箭,忽上忽下,時東時西,能在比其身軀長度還小的距離內作九十度轉彎,這些靈活運轉的技巧,使它們能在未來從事驚險旅程時解圍脫困。燕子經常在空中穿梭般地飛行,速度極快,颳風下雨對它們也沒有多大影響,反應十分敏捷,張開嘴巴能在空中捕捉各種飛蟲,並不時地發出幾聲短促、尖銳的鳴叫,蚊蠅以及鞘翅目、鱗翅目、膜翅目類的各種昆蟲都是它們喜歡捕食的物件。

    鳳頭Swift 白腰Swift

    Swift又稱北京Swift、樓燕、麻燕,屬於Swift目、樓燕屬、Swift種,據資料記載Swift在中國僅有一個亞種,主要分佈於新疆、青海、內蒙、華北及東北一帶,營巢於古寺、廟宇等古代木製磚瓦結構的建築群中的椽空、牆壁窟窿裡。1996年4月初至8月間,生物小組對校園內的Swift進行了形態及營巢習性的觀察。

    一、形態特徵

    Swift體型似家燕但稍大,Swift成鳥通體幾乎黑褐色,在頭頂、背部和腹部色濃前額及頸部色淡,喉部和翼緣羽毛髮白,眼睛褐色,嘴較短而闊,黑色,腳和趾暗紫褐色,Swift兩翼狹長,摺疊起來超過尾端,空中滑翔時翼平展於體側,翼展如鐮刀。尾部在飛行時成剪刀狀。Swift飛翔很有特點,振翅與滑翔交替進行,飛行速度較快,喜歡俯衝疾馳,在滑翔時,尾翼不停地動作以調整整個飛行姿勢。其後肢較短,四趾朝前,為前趾型,此趾型不善於抓握較細的物件,所以Swift不能象家燕、麻雀那樣停留在樹枝和電線上休息,但它能夠用爪抓懸於牆壁或樹幹上休息。Swift喜成群結隊飛行,但也有孤燕獨自覓食飛行,清晨或黃昏常結群盤旋飛行在古建築群上空,中午天氣炎熱時在巢中休息。

    Swift的形態特徵與它的食性有關係,Swift主要以飛行的昆蟲為主,其視覺很好,在飛行中其姿態可以很自然輕鬆地改變,比如在回巢的過程中,突然給它一個驚嚇,它會以一個難以想象的飛行動作折反原路飛走,其飛行速度之快也是其它鳥不能相比的,並且在快速飛行時也能作出近直角的轉折,這不僅得益於其無可比擬的流線型體形,更離不開其有力的翅膀和進化完美的尾部。其結群飛行是否與它們更有利於捕食有關,因為單一捕食的成功率遠遠低於成群捕食的成功率。單一捕食是一維的直線式,昆蟲很容易逃脫,而結群飛行往往是三維式捕食,飛蟲是很難逃脫這種捕食方式的。

    對十六隻成年Swift的形態測量結果資料如下:(所有資料為平均值)

    體重: 43 克 體長: 175 毫米

    翼長: 170 毫米 翼展長度: 417 毫米

    嘴峰長:6.5 毫米 趾 長: 6.6 毫米

    嘴裂長:18 毫米 爪 長: 6.5 毫米

    尾 長: 74 毫米

    Swift為一種夏候鳥,每年春天4月中旬遷徙到華北地區,保定市區一般為4月15日,前後相差不超過兩天。此時正值穀雨前後,地溫開始持續上升,春暖花開,昆蟲復出,Swift的食物多起來。氣溫不高也不低,平均氣溫在15度左右,是Swift的生殖繁衍的好季節,5月初Swift開始求偶交配,對Swift的繁殖我們將作進一步詳細觀察,在7月底當雛燕已漸成熟,能夠獨自飛行覓食時,便舉家南遷了,待到來年春天便又故地重遊。

    二、營巢習性

    Swift每年於4月15日前後陸續遷徙至保定市,有一部分留下來,而較多的則繼續北上。留居的Swift立即選擇地點建築巢穴,其巢常營於古建築的椽空中,有的在橫樑與柱頭之間的平臺上,巢一般距離地面4米以上,巢較隱蔽並利於燕子進出。

    保定二中的Swift主要營巢在大殿前、後山牆的房簷下,前簷的燕巢明顯多於後簷,前簷有23個巢,後簷有6個巢,在東西廂房的屋簷下也有一、兩個巢。巢呈淺碟狀橢圓形,由枯葉、雜草、布條、碎紙、塑膠薄膜、羽毛等經Swift的唾液粘合而成,較為結實耐用。巢表面可見光亮透明的唾液痕跡,整個巢的基面多是些木料,巢基底的材料與木料經Swift的唾液的粘接,變的很結實,經多年使用都不會變壞,這也許是Swift多選擇木製磚瓦結構的房屋築巢的原因。巢的內層多粘鋪有柔軟的羽毛、棉絮、毛髮、塑膠薄膜等,對8個巢的測量結果如下:(平均值)

    平均外徑: 13Cm * 8.5Cm

    平均內徑: 10Cm * 6.5Cm

    高: 2 Cm----4 Cm

    Swift有沿用舊巢的習慣。一般幼鳥多築新巢,有時可見兩隻Swift同爭一巢的景象,對於Swift是否能夠準確識別自己的巢穴,將作進一步的研究。巢間距離,依生活環境而定,有的間距大,有的間距小,二中大殿的巢就具備以上特點,最遠的有7米左右,最近的兩巢相挨,間隔只是一個椽頭。在環境較好的、向陽的前簷,巢的密度較大,而在背陰的後簷則巢穴較少,間隔較大。

    為保護二中的Swift,根據Swift有延用舊巢的習慣,依據舊巢的大小,用雜草編織了十幾個淺碟狀的巢窩,安放在椽空之間,距離平均兩個椽頭。原來曾經用木板釘了一部分鳥巢,經過試用,Swift對如此“高階”的住房並不在意。透過分析原因,Swift的棲息環境多為屋簷下,已經能夠做到通風、避雨、遮擋Sunny,並且巢的位置較為隱蔽,安全性好,為迎和Swift這種較為苛刻的築巢條件,保護它們的群體,我們選擇了“造新如舊”的做巢辦法,這樣做一方面幫助Swift省些氣力,一方面更有利於研究Swift的繁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志哪個版本最經典,最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