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334984901238283

    叫做-櫛:本義是梳子和篦子的總稱,比喻像梳齒那樣密集排列著。

    櫛,在中國古代博與簪、釵、勝、步搖、金鈿、銖花、勒子並稱為八大發飾。篦箕系櫛的一種,古代婦女常把精美的篦箕插在髮髻上當作髮飾,且非常流行,就像現在婦女頭上流行的髮夾一樣。婦女插篦的習俗可追溯到秦漢時期,《太平廣記》中引《小說》雲:“漢武帝……以象牙為篦,賜李夫人。”這個時期的篦箕出土很多,製作也比較精微。如,長沙馬王堆一號博漢墓出土的專盛化妝用品的九子奩盒,內一小博奩,裝一對角質篦箕和一對黃楊木梳。

    篦箕(bì jī)俗稱篦子,據傳是春秋時期一個名陳七子的人發明創造的。

    篦箕之所以作為髮飾深受古代婦女的喜愛,這與它的傳統制作工序和工藝技法關係甚密。一把篦箕看似簡單,其實製作工序十分繁雜,它有篦篾、篦梁坯、骨檔、制漆、楂子、漆篦梁等6個工種42道工序,再精加工還有膠工、打磨、挫草、鑲頭、撥工、抨刮等6個工種30道工序,最後還要進行復查整理半道工序,共計72道半工序,方可完成。古代的篦箕從外型上大致分為馬蹄形的單面篦、長方形的雙齒篦及半邊篦、把式篦和花齒篦。傳世名篦有些以質見稱,如金、銀、象牙、玉翡翠之類,但更多的則是以在篦樑上的雕飾見勝。

    當今,篦箕雖已失去了它原有的篦汙去癢功能,但它的妝飾工藝價值仍然很高。它是一種極好的藝術載體物,既可製為精美的髮飾物,又可作成具有觀賞價值的工藝旅遊紀念品,並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因此,應繼承開發和利用,讓這一具有幾千年歷史的傳統手工製品重放異彩,並服務和美化人們的日常生活。

    梳篦(shū bì),理髮的用具,是一種古老的漢族傳統手工藝品。齒稀的稱“梳”,齒密的稱“篦”,梳理頭髮用梳,淸除發垢用篦。用骨、木、竹、角、象牙等制。梳篦是古時人手必備之物,尤其婦女,幾乎梳不離身,便形成插梳風氣。所以中國古代歷來很重視梳篦的製作。清代梳篦傳世甚多,基本上保持著宋代的形制。梳篦的產地以江蘇常州為最為著名。常州梳篦是歷史悠久的傳統手工業品,有"宮梳名篦"之稱,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最早的櫛當為1959年山東寧陽大汶口出土的距今約六千年的象牙梳。在篦單獨出現以前,曾存在過合體梳篦。梳篦分離以後,器形統一呈馬蹄形。梳篦的這些變化,大約都發生在東周時期。從已出土和一些民間傳世的梳篦看,漢、唐、宋各代各有不同。漢代的呈較長馬蹄形,紋飾一般以雲氣紋為主,間有入羽鳥獸等;唐代的呈馬蹄形,下部略寬;宋代的為月牙形。古代的梳篦多為木製或竹製以及名貴物料製作,如金、銀、象牙、犀角、水晶、玳瑁、錫、嵌玉鑲珠等材質

    梳篦製作是精湛的漢族民族技藝,用料精良,製作過程頗為講究。製作梳篦的主要材料為毛竹、木材、獸骨等,其中,竹料主要取自蘇南、浙西等地的優質陰山壯竹,產自這些地方的竹料不僅質地堅硬、富有韌性,而且經久耐用,木材主要選用紅木、棗木、石楠和黃楊等名貴樹種。用黃楊製作的梳篦,因其木質細膩、紋案清晰,並具治頭痛、去癢等功能,尤為珍貴和流行。從開料到成品,一把木梳需經過28道工序,而一把篦箕則有72道半工序之多,其中極為講究的雕、描、燙、刻、磨等工序需經傳統工藝製作方法方能完成。相傳制篦祖師爺陳七子是七十三歲死的。俗話說:"七十三,鬼來纏",人們認為這個數字不吉利,所以改稱篦箕為七十二道工序。

    梳篦是江蘇常州著名的地方特產,相傳始於魏晉時期,迄今已1600多年,由於歷史悠久,選料製作精細,素有“宮梳名篦”之稱。"宮梳名篦,情同伉儷;延陵特產,花開並蒂"。諺雲:“揚州胭脂蘇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常州最早叫延陵,這首常州民謠所唱的就是常州有名的特產木梳、篦箕。梳篦業所奉祖師有赫胥、赫連、皇甫、陳七子、張班、魯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異地換領身份證要多久可拿到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