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親親葉子11
-
2 # 職業影迷牛哄哄
最近因為聽個很多關於《投名狀》在豆瓣上評分不公正的言論,為了確認特意重新看完。雖說不該連七分都不到,但我也認為這是部看起來唬人的電影,分低也並非全然沒有道理。
清末太平天國起義,因魁字營背叛,敗軍之將龐青雲假死逃生,飢寒交迫時被一女子蓮生所救並相愛。隨後,龐青雲結識了土匪兄弟趙二虎和秦武陽,立下投名狀結為兄弟共同參軍,同時也發現蓮生是趙二虎青梅竹馬的髮妻。在腐敗朝廷權利鬥爭的夾縫裡,兄弟三人多次鋌而走險,成功壓倒魁字營,打下南京,平布青雲。然而卻敵不過朝廷教唆,兄弟相殘,龐設計殺死趙。龐蓮兩人也姦情暴露,都死在秦手,龐遭人暗算,秦被凌遲處死。這個故事講的並不算成功,所以總結起來很費勁。本來是講兄弟三人如何費盡心思為朝廷效力,為百姓謀福,可生生插入的龐青雲和蓮生的狗血感情卻成為了秦武陽刺龐的動機,實際上挺拉低影片的格局的。
電影的確有很多優秀的攝影,拍的很有風格,對朝廷之虛偽腐敗的描繪點到即止,包括用鬥雞遊戲、戲曲和戰爭情節穿插製造令人唏噓的情緒反差,都做的像一部好電影。但也只停留在像,核心空虛,沒什麼認同感。在歷史上的“刺馬案”,總督馬的確是敗軍之將,被土匪俘虜後結拜,假裝收復失地反而飛黃騰達,足見當時清廷的腐敗。在真實的故事中,馬是順流而下,而陳可辛導演將其改為逆流而上。不得不說,的確增加了戲劇性,但是卻經不起推敲。
龐青雲為了自己能造福百姓,甚至可以殺害自己的兄弟,如此大義的人卻和兄弟的夫人偷奸?可能性固然是有的,但是要導演給出來,或者好歹也掙扎一下,讓人看完了以後自己去思考可不可能就已經塑造失敗了。按照戰場裡龐青雲追著蓮生的情節,明顯蓮生才是無辜被拖下水的人吧?且說到這層大義上,影片也沒有給出合理的解釋,這個人物本身就顯得虛假。
趙二虎從小就對蓮生仗義相救,秉承簡單的信義,至死都沒有意識到殺他的人是兄長,這是立得住的。秦武陽性格樂觀單純,被大哥龐青雲描繪的美好打動,要做英雄,同時對投名狀信服這也立得住。唯獨龐青雲找不到他的線條在哪,被背叛後死裡逃生,盔甲都賣了,卻一抓到機會就帶人重新報銷朝廷。如果按照真實世界的時間線可以發生很多事,能這樣做的確合理。但是電影就是電影,至少要給出剛死裡逃生時內心的不甘心或者讓他重拾念頭的情節。
所以說這部電影就是為了塑造某種韻味,以為自己拍的隱晦,其實沒有把握好拍成了含糊其辭。
-
3 # 迷影生活
一直認為2007年陳可辛執導的《投名狀》是一部被低估的寫實風格電影,它的格局比《繡春刀》更大,對人性善惡講得更深、更透。
但礙於商業片的套路與市場的種種需求,在進行了大量剪輯處理之後,呈現方式上顯得捨本逐末、簡單直接,歸結成了出彩的動作、血紅的殺戮與慘敗的背叛。這部片子只說了其一,要靠觀眾舉一反三,方能悟透陳可辛含蓄的表達。
電影《投名狀》改編自清末有名的“刺馬案”,講述了一場兄弟情義與利益紛爭的故事。
率性而為的趙二虎(劉德華飾)與看重情義姜午陽是一對落草為寇的兄弟,因劫富濟貧的美名深得人心。
一次偶然的機會,有理想、有抱負的龐青雲(李連杰飾)捨身救了姜午陽,為了報恩,趙、姜兄弟拜龐青雲為大哥,三人被清廷收入麾下,參與剿滅太平天國的戰爭。然而,龐青雲的慾望隨著仕途與誘惑不斷膨脹,三兄弟之間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微妙。
“投名狀”的本意是“有福共享、有難同當”的連坐式契約,但在《投名狀》中,更像是一種共同沉淪的誓言。
“搶人、搶錢、搶地盤”的響亮口號下,為了大哥肝腦塗地的道義,趙二虎和姜午陽懷著一腔熱血衝殺在前,然而,他們本質上和龐青雲不是一路人,那個在死人堆裡爬出來的人,內心本就不認可一紙投名狀裡的生死誓言。
被加官進爵、光耀門楣矇蔽了雙眼的龐青雲悟不透,如果沒有兄弟的齊心合力,就換不來那些拿命換來的勝利,早已死過一次的他與其說他是一個有抱負的人,不如說就是一個賭徒,用別人的性命賭自己的命運。
輸贏是暫時的,賭徒的命運是註定的,那就是滿盤皆輸的自我毀滅。
正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龐青雲率眾抗擊太平天國的軍隊,其實也是向清廷交了一份投名狀。
對清廷而言,攻城略地換來官位與封賞,這是統治階層的權術和手段,城池是用命換來的,是實,但官位與封賞的予與取,都是清廷一句話的事,是虛。
以虛換實,這本身就是一筆好買賣。龐青雲三兄弟的死走逃亡,忠誠或是背叛,不過是翻雲覆雨的官員們明爭暗鬥的籌碼而已。
片中,徐靜蕾飾演的蓮生,是整個事件的催化劑。
從小在妓院長大,看透了世間無常,只想過上好日子。
對二哥趙二虎,她的感情是情義,但對大哥龐青雲,她更多的是欣賞與愛意。
安逸的生活與牽絆的感情是矛盾的,夾在兩個男人中間的蓮生是痛苦的,她太為自己著想,卻沒弄懂該怎麼選,最終也不過淪為殺人的藉口。
陳可辛試圖用一段註定了悲劇色彩的東方寓言,講述一個淺顯卻充滿韻味的道理,人性的善惡、兄弟的情義,全看慾望的舍與得、權力的予與取。正所謂,興亡誰人定,盛衰竭無憑,在詭異善變的政治和複雜多變的人性面前,道理講起來如此模糊,卻又顯得那麼真實。
-
4 # 電影白沙君
這部電影被嚴重低估,從角色塑造來說,三個男主角對戲的精彩程度只有之後的讓子彈飛可以與之媲美;而對動盪時代背景下人性的思考,這一點甚至不亞於色戒。陳可辛在戰爭和動作的中性外表之下藏了一顆凜冽的殺心,看完讓人脊背發涼。
唯一的缺點就是太后殺龐青雲理解起來有點費勁,可能是龐青雲那個請免三年賦稅的狂妄之舉,跟之前趙二虎私發軍餉很像,另外就是龐青雲直接去找何魁攻打南京,不把三公放在眼裡,越級搶奪功勞壞別人的好事。而且自己還在朝中沒有根基,雖然不結黨營私,但也意味著無人庇護,一旦慘遭猜忌,不死也得脫層皮。
歸根到底,龐青雲死於自負,他認為憑藉自己的才能和戰功,就可以把所有人踩在腳下,頤指氣使。殊不知,打仗與否,勝利與否,收復失地與否,在某些人眼裡壓根不重要,因為打仗他們照樣可以發國難財。就連作為最高統治者的太后,對於不服從命令收復失地恐怕也難以釋懷。權力第一,國家擺在後面。
所以儘管龐青雲答應殺趙二虎,裁軍山字營,擺明了準備效忠朝廷,並無二心。但上層並不會給你犯錯的機會,政治裡面輸了就得死。
至於為什麼殺他之前要先封龐青雲為兩江總督,這也是統治者作出的撫慰人心的舉動。褒獎戰功,繼續忽悠別人來賣命。
最後姜午陽刺死龐青雲,跟刺客的槍聲,就職典禮的禮炮聲混在一起,真的太有意思了。從表面上看,龐青雲是死於背叛兄弟情義,其實背後所牽扯的利益關係千絲萬縷。還真有點天命難違的意思。
這就像古代那些寫書和說書的人,動不動就是義薄雲天,肝膽相照,同生共死。
其實真正重義氣的人在戰亂年代一定很難走下去,就像趙二虎如果答應給了那四千人饅頭甚至放他們走,那他們自己又吃什麼,甚至那四千人在何魁的收編之下又重新拿起槍,情況就更糟了。蘇州城守城將領的願望是美好的,讓士兵們回家種田。
可在那個年代,活下去都是一種奢侈。
-
5 # 鏡頭剪輯者
一部好的作品,有人物,有故事,而不是故意去粉飾太多的情緒,時隔十年回看《投名狀》你才會發現它味道的甘醇,十年過去,曾經的最佳男主獎已不再接戲,看他的電影更像是看年少時的回憶錄,越看越能體會到人物的起落,這樣的好作品,當然經得住時間的考驗。
《投名狀》07年的最終票房大破兩億,它的成功講究一個“真”字,前段的戰爭戲構建場景之宏偉,演員陣容之龐大,動作設計一掃幾年來國內動作大片的浮華奢靡、誇張鬥炫,達到美學上返璞歸真、洗練紮實,原計劃7天拍完的首場戲到後面足足拍了一個月,真是精工出細活。
前半段影片一直是冷色調,卻絲毫不影響燈光打造的魅力,從龐青雲借兵到蘇州城將軍的面目特寫,人物刻畫很是生動。
-
6 # 夢影world
《投名狀》一部被低估電影,八項金像獎,三項金馬獎,李連杰獲得金像影帝,影片翻拍於張徹《刺馬》,取材晚清四大寄案之一刺馬案,陳可辛一直擅長拍些文藝片,《投名狀》屬於動作戰爭片,是次巨大挑戰,值得一提的是,該作品將戰爭中兩軍搏殺的壯麗場面較為真實與自然的展現出來。這一風格對於目前大多數影視劇來說都是難能可貴的。所以《投名狀》從視聽語言與敘事風格上來說,當之無愧稱之為十年來難得一見的經典古裝片!
-
7 # 扎楠說電影
《投名狀》這部電影很久了,應該是2007年左右上映的,那個時候還在上高三,看過一遍之後也就很快淡忘了。有印象的也就是三個主角,能打的功夫皇帝李連杰,四大天王的不老男神劉德華,以及相對年輕一些的大帥哥金城武。對於那時候一個十七八歲的孩子來說,看完這種題材的電影,真的沒什麼深刻的體會,因為人生閱歷很少,也不明白電影想要表達的究竟是怎樣一種深意。
現在,工作了六七年之後,而且馬上要三十歲了,近來工作上遇到很多不順,開始更多地反思為人處世之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背靠大樹好乘涼”、“臉皮要厚、心眼要黑”“千防萬防、家賊難防”等等這些原本非常不屑的詞語,彷彿一夜之間都懂得了是什麼意思,反思中突然感覺,一個馬上三十歲的人了,還時常活在幻想之中。社會真的是一所大學,他教會你的東西遠比老師的諄諄教導要更加記憶深刻,那種想要扇自己幾巴掌的感覺,那種無力感,崩潰只在一瞬間。
說回這部電影,主要圍繞龐青雲、趙二虎、姜午陽三兄弟展開,大致情節是三個人結義,然後投軍打太平軍,相繼攻下舒城、蘇州、南京,最後得到朝廷嘉獎,一時功成名就奉為將軍,大哥龐青雲甚至被朝廷封為兩江總督,最後因為兄弟反目、官僚集團的鬥爭而相繼喪命。裡面充斥著兄弟義氣、金錢誘惑、派系鬥爭、相互拉攏、出賣背叛、棄車保帥等等複雜的人性關係。
電影裡面有幾個情節印象比較深刻,而且都是圍繞著三位下棋的大人展開,分別是實力最強的姜大人,滿洲人身份更高一點的狄大人,以及實力相對最弱的陳大人(是老版水滸傳裡面高俅扮演的,絕對的老戲骨了,我第一次看以為原型是曾國藩或者李鴻章)。
第一幕是三兄弟決定投軍。龐青雲說15天攻下舒城,姜大人不太相信,本來龐與姜就不太對頭,所以姜的內心是不希望龐青雲做起來的,甚至是活下去。眼瞅15天的誘惑力有限,龐青雲再次加大賭注,10天,這時候另外兩位大人動心了,並想要順勢拉攏龐,陳大人把老底的1500人都調給他,也算是押寶了。後面證明,陳的確是押對了,但是這個時候的龐青雲並沒有要和陳聯手的意思,但是在外人看來,龐無疑就是陳的人了。
我看完這部電影總在想,為什麼龐不順勢找到一個靠山,究竟是明哲保身,還是不想同流合汙,亦或是內心太過自負,導致他根本就看不上這幾股勢力,而是想另起爐灶,靠自己的真本事來打出自己的天地?不靠天靠地,也不求他人,只靠自己。可能都有吧,每個人可能都得出不同的結論,但是比較偏向於理想主義者,也就是龐青雲太自負了,太理想了,太天真了,他以為自己可以掌控,或者說可以靠自己的本事吃飯。
這似乎有點像自負的自己,職場中總以為無所謂,不注重向上溝通,認為大不了老子辭職不幹了,也不願意委屈自己的內心,哈哈,想來是有點可笑的。每個人的內心都住著一個孫悟空,沒有被社會和現實磨去稜角,但是成長卻要求我們不得不打死這個孫悟空,有的人早早地褪去了稜角,在成年人的遊戲規則裡遊刃有餘;有的人還在保留年少年時的稜角,處處碰壁。
第二幕是下棋。也就是姜、陳兩人下棋的時候,實際上處處在打暗語,狄則在旁邊作壁上觀。姜的態度很明顯,不管龐青雲這夥人能不能打下南京,終究都是要作為棄子,不會得到重用的,因為他不符合利益集團的訴求。而陳大人則覺得自己還有勝算,畢竟自己第一次押寶押對了,這一次如果還能再押隊,將龐青雲扶起來,拉到自己這邊來,那自己的實力將大增。而狄大人此時幾乎是徹底放棄了拉攏龐青雲,轉而讓兩人各自打算盤吧。、
實際上這個下棋的隱喻特別好,不管是龐青雲也好,還是趙二虎、姜午陽也好,每個人無非都是棋子,相互利用罷了,為了共同的利益才會在一起合作。然而背後真正下棋的人,卻是三位大人,再往上呢?太后又是更高階的下棋者。好像職場也是這麼回事,基層被中層當做棋子在下,高層把中層當做棋子在下,再往上,決策層才是最後的下棋人。所以,在自己的實力不允許的條件下,不要試圖僭越自己的身份,做自己該做的事。
第三幕是陳、狄二人和龐青雲的最後一次對話,也是在龐受到太后召見之後,封為兩江總督,但是龐此時卻不合適異地提出來要免除兩江地區三年賦稅,太后應允但內心殺心已起。清廷的主要賦稅來源都靠兩江地區,湖廣熟天下足,你一個新人上來就討賞賜,雖然老百姓心裡會感激你,但是我朝廷的庫存可是要空虛了。
老道的陳、狄當然早已看穿了這一切,但是出於對於人才的珍惜,更確切地說是出於對自己利益(拉攏龐清雲可以壯大自己的力量,牽制姜的勢力),兩手決定聯手再挽救一下龐,幾乎是很明白地說了,你除非加入我們還有一下生機,否則就是死路一條。但是理想主義者的龐青雲,最終還是決定靠自己的力量來解決,也就喪失了最後一個機會。這樣一個沒人喜歡的角色,註定在官場混不下去的,太后不喜歡,三派勢力你又不參與,那誰還帶你玩呢?悲劇似乎早就註定。
電影結尾,三個大人繼續喝茶,好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一樣。
說實話,看完這部電影,用背後一涼來形容一點不誇張,我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看到了人性、官場、職場的險惡。
這部電影裡的東西可以說的太多了,今天就簡單聊這麼幾句,後面說下其他的情節看法。
-
8 # 農家林妹妹
投名狀》是一部好片子,值得一看。這片子很厲害,抓到了華人的軟肋上了,兄弟情。儘管華人情感上的軟肋很多,可是要說到足夠勁爆,足夠傳承上下五千年的,恐怕也就只有兄弟情和婚外情了,這片子兩個全佔了。影片都會過時的,但是有些卻會成為經典之作,就像當年的《投名狀》隨著時間歷久,愈加香醇。它的有些設計,到如今也未被超越和成功複製。
-
9 # 一朝今兒咚
電影裡面沒人喜歡李連杰,他不講兄弟情義,他勢力,他害死了諸多兄弟,就像水滸傳的宋江但是從細節上看,從頭到尾的演繹,他有錯嗎?人性本來就充滿了複雜和不可定性,他這種人社會上現實中比比皆是
而金城武這種人,是現實中所渴望而不可及,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其實關鍵的時候到來了,誰也不是?誰又會是,誰有想是?
根據清朝十大奇案作為背景,所杜撰改編加工的故事,簡單就是說的是情和義,在利與弊,主流社會價值觀,所碰撞的結果,就好比日本電影裡面的最後一個武士,可以稱之為
滿清最後一個義士 -
10 # 北辰視界
投名狀的原型是刺馬案,不光主題覺得殘酷,慈禧老佛爺據說都嘖嘖稱奇。陳可辛導演對這個故事進行重新演繹後,政治性變弱了,它其實成了一個關乎情義和生存的探討。
《投名狀》首先是龐青雲的故事。龐青雲什麼來歷?一個漢籍出身的武將,遇上洪楊搞太平天國,靠軍功和弟兄的頭顱,一步步升遷上來。可惜朝中無人,在上頭的影響力太小,每每只能充當炮灰。仗打的最苦,功搶的最少,事事被魁字營搶先。
最終龐青雲落得將士被打光,自己靠裝死躲過一劫,從體制內的武將跌落成一介流民。當龐青雲站到趙二虎、姜午陽的面前時,無論閱歷還是心機,他都要複雜的多。壓根不是一個世界的人。趙二虎說,這年頭沒有兄弟,活不下去。龐青雲是同意的。但龐青雲還知道,有時候為了活下去,兄弟也是可以犧牲的。龐和趙從生存價值觀上就存在根本對立。趙二虎的奮鬥史,說白了就是典型的官逼民反。喜歡的人要被闊人搶走,他激於義憤和愛情,搶了人,身上背了命案,眼瞅著民不聊生,乾脆反了。戰亂年頭,產生了足夠多趙二虎這樣的人,他靠著血氣之勇和個人魅力,把這些人馬攢了起來,拉出一條自己的隊伍。鎮日劫富濟貧,乃至於打家劫舍,生活確實比以前強了些,但也沒什麼遠大目標。在戰術上也不懂怎麼練兵作戰。用毛的話說,是典型的流寇主義。走哪吃哪。姜午陽見到龐青雲後,見對方鞋子好,為一雙靴子上來就殺人。已經充分說明現實把趙二虎的團隊鍛鍊成一個什麼樣子了:對內團結親密,兄弟的命是命;對外殘狠霸道,視人命如同草芥,長遠來看,今朝有酒今朝醉,活過一天算一天。
稍微有點想法的姜午陽,此時就是單純激於義氣和兄弟內部的服從,而成為趙二虎的小弟的。龐青雲則不然。他懂得操練兵士,整頓軍紀,以少勝多。光是這一點,就足以讓他在趙二虎的隊伍裡立足腳跟。這就像毛在反圍剿時一樣,別人理論再多,再受擁戴,打仗不行說啥都不靈啊。有能耐現實裡碰碰?碰到最後還是毛的方法最利於生存和擴大,威信便建立起來了。龐青雲也一樣,靠著一個又一個漂亮仗,建立起自己的扭曲力場。有了這麼一個威信,他便可以施展政治抱負。而這一點,一個目標,一個奮鬥的理想,一個烏托邦,恰恰是趙二虎的團隊所沒有的。
龐青雲即便無數次重說了自己的來歷,他們也仍舊無法完全理解。每個人都只有自己的知識結構和視野,也只能立足於此去看待問題。趙二虎和姜午陽,他們是災民,是兄弟,是流寇,是山大王。但他們不是官,不是上位者,也從來沒有搞清楚這個世界是怎麼運作和被統治的。他們能看到、能理解的,只是龐青雲一次次重複的教條,和展現的神蹟。他們聽到,一個部隊只有一個頭。他們聽到,不能再這麼活下去。他們聽到,要救更多的人。他們看到龐青雲一次次反敗為勝。他們甚至看到龐在拿兄弟的命在賭。但是他們並不知道這一切是為了什麼。問題的答案,在他們看來,只裝在龐青雲的肚子裡。他們只能像信服一個大哥一樣信服他,就像過去信服趙二虎的那樣。至於大哥在做什麼,他們是知之不深的。何況以淳樸的亂世兄弟情來看,大哥還能騙你嗎?大哥即便要騙你,你又能怎麼樣?想通了最好,想不通就繼續想。
困守蘇州城的那位守將,卻是非常明白的。他知道,只要自己還活著,這個隊伍就一直會有靈魂,一個反抗的靈魂。但是反抗只會導致更多人的死亡。從軍事上看,天京的陷落已是必然。出於平民的純樸性,這位守將不想再讓弟兄做無謂的犧牲。因此選擇了談判。見到趙二虎的時候,他是能夠有惺惺相惜之情的。趙二虎也是此時才發現,原來自己和敵人,並沒有那麼大的不同。甚至可以說,他們更親近。
守將可以用一種他完全熟悉的邏輯去說服自己。他看到這位守將也是個龐青雲一般的人傑,同時又不像龐青雲那樣令人疑惑。守將最終選擇了自殺。用扼殺軍隊靈魂的方式,消解了隊伍的反抗,並期待用自己和趙二虎的兄弟之盟,令剩下的弟兄免於屠戮。龐青雲則不然。他是怎麼做的呢?看似搞定一切問題後,他卻談起了戀愛,而且是勾引二嫂!這麼一來,問題就太大了。姜午陽此時發現,原來龐青雲並不是神,他說的什麼拯救更多的人,全是假的。過去的懷疑和迷惑,此時終於在內心開始反噬。
原來龐青雲是一個把兄弟推向火坑、不遵守新約地屠城、為一己私慾踩著弟兄的人頭往上爬、為了二嫂不惜殺害有過命交情的兄弟的人!龐青雲不是神,他有七情六慾,他放縱自己的情慾,不拿別人的命當命,還大偽似真,用響亮、空洞的口號蠱惑我姜午陽,蠱惑所有人!出於一種道義感,一種樸素的正義,就必須要除掉這個魔頭,還二哥一個清白。姜午陽當初以為,納了投名狀,就是自己弟兄。這是他們熟悉的規則。但是在龐青雲眼裡,從一開始,為了取得他人信任而殺不相干的人,就是很無謂的。投名狀在他這裡從來就不是需要遵守的規則。龐青雲看輕了投名狀這一民間規則。他只看到了其中的殘暴,卻沒看到用殘暴武裝起來的奇異的道德律令。他一生如履薄冰,最終卻仍舊死於大意和傲慢。
至於如何評價兄弟三人呢?
趙二虎是個粗人,他的所有道德標準是個義字,幫龐青雲東山再起如是,想救太平降軍亦如是,可能並非他有多慈悲,而是他承諾了要讓降軍活。
姜午陽呢?很多人說他幼稚,是的,他的做人準則就是投名狀的誓言,他經常說“大哥是對的”,但這種觀念也是建立在大家跟著龐青雲越混越好的事實的基礎上的,而非愚忠,他在多次大哥與二哥取捨中的選擇,在事後看來,也的確是正確的。
龐青雲,最複雜的人。他既想飛黃騰達,又在乎百姓生死,他重情重義,又趕盡殺絕,偽善也好,野心也罷,他的的確確是嚴肅軍紀懲處燒殺姦淫者、免除江南賦稅三年,他也的的確確與兄弟妻子通姦,殺了降軍,殺了兄弟,至死想著加官進爵。
-
11 # 明天你好io
前段時間,冷兵器研究所曾經刊登了《說說比《投名狀》更真實的太平天國戰爭》一文。文中曾簡單提及《投名狀》中最富爭議的,清軍士兵用鐵鍋擋子彈的情節BUG。很多讀者對此感覺意猶未盡。於是冷兵器研究所這次為大家奉上一篇更為詳細的考證文章。
推廣溫州幫又被罰了!揭秘其操盤手法!
▲投名狀電影中出現的用鐵鍋擋洋槍的情節
電影《投名狀》裡的鐵鍋能擋洋槍子彈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這種鐵鍋連冰雹都擋不住,更別說是子彈了!
2013年時就有新聞,貴州某地遭遇冰雹,結果鐵鍋都被砸穿了。
其實鑄造生鐵鍋,在中國古代,是赫赫有名的出口拳頭產品。下圖是南海一號出土的鐵鍋,大量的鐵鍋堆疊在船艙乃至甲板上。
這些鐵鍋在經過金相分析之後,為共晶或過共晶白口鐵,平均含碳量為5.6%,而且近九成的鐵鍋含硫量在0.6%以上。高硫高炭的鐵鍋硬度高且耐磨,但是在製作成大型薄板鑄件的時候,就顯得尤為脆弱,日常使用中都會出現破損。以至於古代中國出現補鍋匠這種職業,因此被冰雹打出窟窿就不足為奇了。
▲清代佛山鑄造鐵鍋生產中的紅模鑄造法
這種鑄造的鐵鍋自然是無法抵禦洋槍的,影片中使用的洋槍,以槍機形狀來看,為裝填球形鉛製彈丸的火帽槍,即使用黑火藥作為發射藥的前裝滑膛槍。這種火槍連板甲都淘汰了,小小的鑄鐵鍋自然不是對手。
然而事事無絕對!要是較真問:鐵鍋有沒有可能擋住子彈?答案卻是有可能!
因為中國除了鑄造的鐵鍋,還有鍛造的打勺(鍋),也就是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裡的手工鍛打鐵鍋!而且!這種鐵鍋在工藝上甚至跟歐洲的板甲有類似的地方!
▲打勺工匠王立芳回答採訪者關於鍛鍋所需的工程量
打勺也就是鍛造鐵鍋,之所以名聲不顯,主要是因為製造這樣一口鐵鍋,從加熱塑形開始,到最後的冷鍛,前後一共要敲擊4萬多錘!這種方式製造的鐵鍋,自然不如鑄造鐵鍋一次成型來的方便快捷,而且要額外耗費原材料,進而導致在產量上遠遠落於後者,成本更是遠高於後者!於是很多人只知道中國有鑄鐵鍋而不知道有鍛鐵鍋。
▲打勺(鍛打鐵鍋)中冷鍛期所需加工工具
▲打勺(鍛打鐵鍋)中熱鍛期所需加工工具
說起來,這種鍛打鐵鍋,其實就是對金屬薄板進行加工。打勺放在國外,可以成為鈑金加工,而鈑金加工在歐洲古代又有一個很出名的延伸產品——板甲。眾所周知,板甲是為了應對早期火器而出現的防具,在中遠距離中對輕火器有良好的防護能力。
▲日本南蠻胴(胸板)上火器射擊留下的凹陷。
任何盔甲,在材質一樣的情況下,片材厚度是最重要的一項評價標準,然而對於當時的火槍槍口動能而言,絕大多數的盔甲厚度只能對抗遠距離射擊。即便是被評價為威力不足的輕火繩槍,在100m距離上的動能依然可以擊穿2mm的鋼板。而甲片厚度普遍超過3mm的板甲,就已經很笨重了。日本的足輕甲甲片厚度甚至只有0.8~1.4mm厚,3mm已經是大名將級別的防具了。
▲騎士與風爐中對不同厚度的鋼板對於遠端武器的防護能力如圖所示。
但鍛打鐵鍋要做到厚度超過3~4mm,倒不是不可能。因此如果你真有一把厚度足夠、做工優良的打勺,用來擋一下遠距離射來的早期前裝槍的球狀子彈,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但指望拿這個打勺面對火槍佇列釋放無雙技能?還是洗洗睡吧!要知道做工更好,具有防彈外形的板甲都被早期前裝槍淘汰了……
說回到《投名狀》電影本身,那些窮得要靠“搶糧!搶錢!搶XX”才能活下去的大頭兵們,能找到一口鑄鐵鍋就是運氣了,指望龐清雲(李連杰)、趙二虎(劉德華)給他們每人配備一口用四萬錘敲出來的昂貴打勺?都這麼土豪了,還用得著跟太平軍去拼命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們也可以從在中國已經漸漸消失的鍛打鐵鍋中,看到唐、明時代,華人對中國盔甲金屬光澤的形容詞——明光鎧、明盔明甲。中國的鍛打匠人可以將鐵板鍛打出什麼樣的效果呢?有多明光,是怎樣的明光?從那四萬餘錘所鍛造出的的一口鐵鍋上,依稀可以看到當年中國盔甲,在光線下所反射出其應有的真實色彩!
回覆列表
地下城堡系列正統續作,暗黑文字探險手遊《地下城堡3:魂之詩》正在火熱公測預約中。玩家將以神秘招魂師的身份,前往經歷災變後的阿羅亞大陸,召喚不同職業型別的再生者們探索未知地牢,揭秘暗黑中的真相。
遊戲世界中的再生者有先鋒、異士、護衛、支援四大不同職業型別的劃分,透過合理的陣容搭配,可以提升冒險小隊的戰鬥能力,從而更好的應對暗黑深處的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