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打上鏡

    1931年根據地出現了第一次土地革命。依靠貧僱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保護中小手工業者,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土地所有制。

    土地革命使廣大貧僱農政治上翻了身,經濟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證。

    (注意:這個時候要消滅地主)

    1941年抗日根據地實行了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減輕了地主的剝削,又有利於聯合地主階級一致抗日。

    (這個時期是聯合地主,不消滅地主)

    1947年頒佈《中國土地法大綱》,規定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按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這一時期的政策和31年的基本相同)

    1950年頒佈土地改革法,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階級的土地所有制,為孤立地主階級和鼓勵農業生產,這次土地改革實行保護富農經濟的政策,至此,在中國延續了數千年的封建剝削土地制度徹底廢除了。(47年的土改打擊富農)

  • 2 # 使用者3415864985330

    一、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闢道路。

    原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嚴重阻礙生產力發展。特點:採取經濟上保護富農、政治上中立富農的政策。 核心內容: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為農民土地所有制。結果: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為工業化開闢道路。

    二、農業合作化1953年,國家開始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選,從農業互助組、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到高階農業生產合作社,由低階向高階發展。1955年,政府加快了農業合作化的步伐,全國掀起農業合作化高潮。

    到1956年底,中國基本完成了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原因:小農經濟難以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核心內容:將土地等生產資料私有制變為公有制,實行集體經營。結果:進一步提高農村生產力三、人民公社化運動1958年,黨輕率地發動了人民公社化運動,認為這是指導農民加速社會主義建設最好的組織形式。

    原因:主觀認為農業合作化的規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進經濟發展。核心內容:提高生產資料公有化程度,片面強調“一大二公”,超越了生產力發展水平。結果:嚴重挫傷了生產者的積級性,給社會主義建設帶來嚴重困難。

    四、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在農村取得突破。 全國農村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為主要形式的責任制,廢除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舊體制。

    原因:黨中央正確總結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經驗教訓,作出了實行經濟體制改革的決策。核心內容:在農村堅持土地公有制,改變經營管理方式,實行分戶經營,自負盈虧。結果: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推動了農業的發展。

  • 3 # MrQ

    1931年根據地出現了第一次土地革命。依靠貧僱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保護中小手工業者,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土地所有制。

    土地革命使廣大貧僱農政治上翻了身,經濟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證。

    (注意:這個時候要消滅地主)

    1941年抗日根據地實行了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減輕了地主的剝削,又有利於聯合地主階級一致抗日。

    (這個時期是聯合地主,不消滅地主)

  • 4 # O醉寶_

    中國近代史上中共的土地改革一共是三次,第一次是在抗日戰爭時期(1941年),第二次是人民解放戰爭時期(1947年),第三次是新中國成立後鞏固政權的鬥爭時期(1950年)。三次土地改革,減輕了地主的封建剝削,改善了農民的物質條件。


    因為土地改革是長期過程,一次土地改革進行不完善,所以建國前後分為了三次。


    也就是說新中國土地改革是在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運動在全國農村展開。到1952年底,全國的土地改革運動基本完成。


    一、抗日戰爭時期(1941年)


    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二、人民解放戰爭時期(1947年)


    中國共產黨召開全國土地會議,決定在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大綱規定: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在土地改革中,中共貫徹依靠貧農,團結中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發展農業生產的土地改革總路線。


    三、新中國成立後的鬥爭時期(1950年)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階級的土地所有制。為減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階級,以利於穩定民族資產階級,早日恢復發展農村經濟,實行了經濟上儲存富農經濟,政治上中立富農的政策


    擴充套件資料


    土改意義


    (一)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中國存在的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也被消滅;


    (二)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


    (三)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根本好轉創造了條件;


    (四)進一步鞏固了工農聯盟和人民民主專政;


    (五)農業生產的發展為工業生產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廣闊的市場,為國家工業化開闢了道路。

  • 5 # crs1222

    新中國對土地和農村生產關係的四次調整

      ①第一次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廢除封建土地制度,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解放農村生產力。②第二次是1953-1956年的農業生產合作社,是把土地等主要生產資料由私有制轉變為公有制,引導農民走集體化道路,結果進一步提高了農業生產力。③第三次是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運動,盲目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擴大公有制規模,結果挫傷了生產者的積極性。④第四次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它是在堅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經營管理方式。結果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推動了農業生產的大發展。

      一個國家要崛起、要復興應該具備哪些要素?民族要獨立,國家要統一;要重視引進和發展高科技;要重視教育,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科教興國;要善於抓住機遇,注意加強國際間經濟聯絡;要制定適合本國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要保持政局穩定和政策的連續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內心世界豐富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