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947921163615

    伽馬射線產生原理: 放射性原子核在發生α衰變、β衰變後產生的新核往往處於高能量級,要向低能級躍遷,輻射出γ光子。原子核衰變和核反應均可產生γ射線。其為波長短於0.2埃的電磁波。γ射線的波長比X射線要短,所以γ射線具有比X射線還要強的穿透能力。 伽馬射線是頻率高於1.5 千億億 赫茲的電磁波光子。伽馬射線不具有電荷及靜質量,故具有較α粒子及β粒子弱之電離能力。伽馬射線具有極強之穿透能力及帶有高能量。伽馬射線可被高原子數之原子核阻停,例如鉛或乏鈾。 伽馬射線一般指γ射線。γ射線,又稱γ粒子流,是原子核能級躍遷蛻變時釋放出的射線,是波長短於0.01埃的電磁波。γ射線有很強的穿透力,工業中可用來探傷或流水線的自動控制。γ射線對細胞有殺傷力,醫療上用來治療腫瘤。 γ射線首先由法國科學家P.V.維拉德發現,是繼α、β射線後發現的第三種原子核射線。

  • 2 # 寬廣新世界

    伽馬射線,或γ射線是原子衰變裂解時放出的射線之一。此種電磁波波長很短,穿透力很強,又攜帶高能量,容易造成生物體細胞內的DNA斷裂進而引起細胞突變、造血功能缺失、癌症等疾病。 但是它可以殺死細胞,因此也可以作殺死癌細胞,以作醫療之用。 1900年由法國科學家P.V.維拉德(Paul Ulrich Villard)發現,將含鐳的氯化鋇透過陰極射線,從照片記錄上看到輻射穿過0.2毫米的鉛箔,拉塞福稱這一貫穿力非常強的輻射為γ射線,是繼α、β射線後發現的第三種原子核射線。1913年,γ射線被證實為是電磁波,由原子核內部自受激態至激態時所放出來的,範圍波長為0.1 埃,和X射線極為相似,具有比X射線還要強的穿透能力。γ射線透過物質並與原子相互作用時會產生光電效應、康普頓效應和正負電子對效應。

  • 3 # 使用者1650419023044

      伽馬射線是因核能級間的躍遷而形成,另外原子核衰變和核反應均可產生伽馬射線。在太空中產生的伽馬射線是由恆星核心的核聚變產生的,因為無法穿透地球大氣層,因此無法到達地球的低層大氣層,只能在太空中被探測到。
      當伽馬射線透過物質並與原子相互作用時會產生光電效應,康普頓效應和正負電子對三種效應。原子核釋放出的伽馬光子與核外電子相碰時,會把全部能量交給電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流浪地球》能成為中國科幻電影的啟航器,足以載入影史嗎?一句話來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