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沉著金桔6C

    美育是指培養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稱美感教育或審美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中國社會主義學校的美育是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培養學生心靈美、行為美服務的,是與個體生命狀態、獨立人格、綜合素養等緊密聯絡的。

    它用現實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反映在藝術形象中的先進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活動來感染受教育者。

    它廣泛而深入地影響著學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

  • 2 # joy鍾

    第一,培養審美能力。美育培養對感性世界無限風的形式的感受,體育對內涵豐富意韻的感受。如果常用功利的眼光看待事物,會使世界千篇一律、暗淡;轉用審美的眼光看待世界,世界則無限豐富。美育培養人體驗人生的意義、價值的能力。這有別於科學的認識——發現本質規律,得到知識體系。美育是體驗人生的價值,審美能力即體驗人生的能力。

    第二,培養想象力。

    第三,培養創造的慾望。

    審美即發現,發現即創造。審美創造審美意象。鄭板橋畫竹有“眼中-胸中-手中”之竹的區別,這就是創造。藝術欣賞也是這樣,心的過程也就是審美創造的過程。

    第四,培養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操。美育可以使人瞭解美好事物的不可重複性、獨特性,並瞭解美好事物對生活的意義。藝術作品具有“多義性”、不確定性,這是藝術不同於理論、政作品的區別。產生美感的差異性和豐富性,因審美者的差異、更因作品本身的無限性與不確定性而起。

    第五,培養對個性的尊重。科學成果是普遍性規律,是可重複的,而審美活動是獨特的、一次性的,是獨創、不可重複的。“群籟雖參差,適我無非新”。個性不同,審美體驗不同。美育培養廣泛趣,培養寬胸襟和人文氣氛。

    第六,培養群體意識。

    藝術活動具有共同和社會化的功能,能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孔子說:“詩可以群”,它可以培養群體意識,在現代社會針對人與人日益疏遠的傾向,美育顯得更加重要。

    第七,培養寬廣平和的心境。美育可以拓寬胸襟,是成就事業的必要條件。藝術有淨化功能,可把過分極端的情感釋放出來而達到平和。

    第八,培養超越的精神。人的感性存在(空間、時間)是有限的,但有追求無限、永恆和自由的要求,這就是超越的要求。審美可以用自己所特有的方式滿足人們的這種需求。審美帶有令人解放的功能,可以超越生存的有限。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後來有很多人批評這個觀點,認為“幼稚”,認為宗教除了認識,還有社會方面、人性方面和心理依賴等,僅用教育是無法取代的。人類發展有可能消除宗教,但人的精神的超越需求是永恆的,除了宗教,只有審美活動具有使精神超越的功能,這是一種積極的超越。從這個意義上來理解“以美育代宗教”,就有了新的價值。

    八個方面,可歸結為,美育是人(精神)的最高層面,可以提升人生的境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守衛劍閣英雄神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