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巴山小叔
-
2 # 武漢大飛哥DF
醬香型白酒(簡稱醬酒)具有醇厚豐滿、香味細膩、回味悠久的特點,以其獨具的“醬味”,深受廣大酒友的喜愛。
正宗釀製醬香型白酒的工藝都秉承"三高三長"的工藝,即端午制曲、重陽下沙、二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加曲發酵、七次取酒,整個生產週期長達一年。
廢話少說,先上一張圖,讓各位看看所謂的七個輪次,都有哪些不同:
總結一下:
前兩個輪次酒精度高,糧食香氣足,但醬味略淡;
三、四、五輪次醬香味突出,醇厚有回味,最符合醬香酒的標準;
六、七輪次俗稱為“尾子酒”,酒回味最常,但由於烤到最後,所以有一股淡淡的焦糊味夾雜在其中。
那麼問題來了,那是不是所有的好酒,選用的都是中間的三、四、五輪次呢?
如果有商家告訴你,他們家的酒只選用這幾個輪次的“原漿基酒”,那麼請立馬回頭走人,這個人不是騙子,就是完全不懂酒!
不要再相信那些“只用哪個輪次的好酒”、“絕對的原漿酒,不經勾調”的話語了,醬香酒的確都是原漿酒,但不經過勾調的原酒,口感單薄,雖然很醇,但絕對不厚!
醬香酒講究酸甜苦辣鹹五味綜合協調,既全部包容、但絕無一味出頭,不同輪次的酒,都有其自身的口感特點。
真正的醬香酒,是調酒師將各輪次酒按比例搭配後而成,即所謂的“以酒調酒”,這樣調出來的酒,口感飽滿醇厚、富有層次感,回味悠長!
-
3 # 泡泡永
一直以來都有很多人來問我醬香酒的釀製工藝,其中問“釀製醬香酒為什麼要七次取酒,那一次取的酒最好”,這個問題是問得最多的。今天酒姐就給大家講一下為什麼釀醬香酒需要七次取酒,算是公開一下釀酒的秘密。
正宗釀製醬香型白酒的工藝都秉承:三高三長的工藝,即端午制曲、重陽下沙、二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加曲發酵、七次取酒,整個生產週期長達一年。
酒釀出來之後還要存放三年,然後才開始進行勾調,勾調好後還要存放一年,整個生產週期前前後後加起來長達五年。
一、原料選取
釀製醬香型白酒所用的高粱,一定要是仁懷本地產的糯高粱,這種高粱粒小、澱粉含量豐富,可以多次蒸煮。而其它地方產的高粱,蒸幾次就不行了,就不用談八次蒸煮、七次取酒了。
二、七次取酒
①下沙
下沙的第一步是“潤沙”,就是用開水(100℃)來清洗高粱,清洗高粱既能把高粱清洗乾淨,還能讓高粱吸收水分。
②上甑蒸煮-加曲
高粱清洗好後,就要上甑蒸煮兩個小時左右;蒸煮好後要把高粱放在地方攤涼,期間需要不停的用鏟子去翻;直到溫度降到35℃左右就可以加曲了,高粱和酒麴的比例為1:1;酒麴不能全加進去,需要分九次來加,並且每次加的數量都不一樣。
在第一次加曲攪拌後,需要進行“收堆”發酵,這個發酵的時間就要靠釀酒師自己來掌握了。並且這個時候酒糟需要充分吸收的空氣中的微生物。
第一次發酵完成後,就要把酒麴鏟如窖坑進行封存,也就是業內說的“窖期”。釀製醬香酒的窖是用石塊砌成的,並且還要用黃泥來封住,不能出現透氣的情況。
釀製醬香型白酒必須要用這種窖坑,不然醬香就不濃。另外,在“窖期”期間還要經常檢查,不時的散點水,以防止因為黃泥乾裂而進氣。
差不多一個月左右,就可以開啟窖,進行二次投料。二次投料還是一樣,按照1:1比例,加入高粱,上甑蒸煮、攤涼加曲、收堆發酵、最後下窖。前面這兩次蒸煮都是不取酒的,這兩次蒸煮只是為了增加發酵的時間,以便有更多的微生物。
就這樣週而復始,到第三次蒸煮的時候就可以進行第一次取酒了,時間大概是在12月-1月。然後還是這樣做,直到取第七次酒,取第七次酒的時候大概是第二年的8月份。
這就是釀製醬香型白酒的七次取酒,這裡只是簡單說了一下,其實還有很多工藝以及細節,這裡不多說。
三、七次取酒那次最好?
一般第三次到第五次取出來的酒是最好的,一般我們將其稱為“大回酒”;第六次取出來的酒稍差,一般我們將其稱為“小回酒”;第七次取出來的酒更差,一般我們將其稱為“追槽酒”。
第三次至第五次取出來的酒口感、香氣最好;第一二次取出來的酒口感酸澀、辛辣;最後一次取出來的酒有焦味。
當新酒釀出來後,要把酒裝入壇中進行封壇存放,形成大家所說的:基酒。第一年進行“勾盤”,也就是按照醬味、醇甜、窖底三種味道進行合併同類項,之後還要把酒存放一段時間。
存放一段時間後就要開始進行“勾兌”,勾兌就是用很多種“基酒”,按照一定的比例勾兌出口感、香氣俱佳的醬香酒。
“勾兌”是釀酒中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需要經驗豐富的調酒師來勾調。等酒勾兌好後,還要把酒放置一年左右,然後就可以拿出去賣了。
總結:上面只是簡單給大家說了一下取酒的過程,其實裡面還有很多複雜的工藝。如果要全部寫出來,估計要寫一本書才行。
-
4 # 安之道369
醬香酒七個輪次取出來的酒,各有特色,沒有最好只有較好。三、四、五輪次取出來的酒綜合度高些,一、二輪次取出來的酒酸澀度大些,微苦。六七輪次取出來的有焦香味。好的調酒師意識進入微觀世界裡,把七輪次酒酒按照一定比例勾調出來的酒才是最好的。
-
5 # 周到76792522
酒是陳的香,老周醬酒,你講究。
前面的朋友對釀製的過程講地很詳細了。我簡述一下,供大家參考,不當之處,請行家指正。
七次取酒,是為了充分發揮小粒高粱的價值。這樣做酒的成本會低些。畢竟企業要生存,成本要控制。這點也可以看出我們先輩的大智慧。三四輪的酒最好,苦澀的味道已經在一二輪次過濾掉大部分。但是如果酒廠單賣此輪次的酒,那麼如何調製其他輪次的酒?如何平衡成本?所以,個人覺得,儘管此兩輪此的酒最好喝,但是形成規模商品的可能性不大。偶爾嚐到的話,請珍惜!
-
6 # 華人耀
熟悉醬酒的朋友都知道,大麴醬香的傳統工藝是12987,其中7就是7輪次取酒。
從第一次取酒到第七次取酒,需要經過半年多的時間,足夠的時間跨度,可以讓糯高粱充分吸水。
發酵之前加水潤糧同時,7次取酒這個工藝可以讓發酵的糧食中香味物質不斷累積,逐漸形成複合香,這種複合香帶有舒服的醬味,讓窖泥味減輕。簡而言之,7次取酒,可以讓醬酒的風味更加濃郁。這是其他白酒難以企及的高度,也是醬酒人千年的智慧結晶。
7輪次酒分別在什麼時候取醬酒釀造講求順天應時,經過釀酒人一代代的規律總結,每輪次取酒都形成了固定的時間。
一輪次取酒,在大約發酵四個月後,糧食在重陽(農曆九月九)下沙後開始發酵,所以一輪次取酒時間是第二年的二月份;二輪次取酒,時間已經是第二年的三月份。三輪次取酒,時間大約在第二年春分後,三月份至四月份;一個月後取四輪次酒; 五輪次取酒接近端午節;六輪次取酒,時間已經是七月份;七輪次取酒的時間是八月。
每輪次酒因為發酵的時間不同,所以香味和口味完全不同。一輪次酒酸味重。二輪次酒在三月,此時糯高粱的支鏈澱粉糊化繼續進行,酒體口感由一輪次的酸轉為澀,所以二輪次酒澀味重。
三輪次酒開始變甜。三輪次取酒後,糧食下窖池發酵,這會兒的氣溫升高,糯高粱糊化已經進行一半,所以四輪次酒口感甜,酒質穩定。
五輪次取酒接近端午節,氣溫仍較高,所以五輪次酒口感仍甜。
五輪次酒取完,代表著高質量的酒告一段落。
三、四、五輪次酒感官標準六輪次取酒時是7月份,這時候天氣炎熱,發酵也接近尾聲,澱粉的糊化也快沒了。六輪次酒有種糟醅味道,帶點泥味,統稱糟味。七輪次酒取酒時間是8月,這是醬酒工藝中最後一次取酒,糯高粱的支鏈澱粉基本被消耗殆盡。所以第七輪次酒糟味更重。
六輪次、七輪次酒感官標準,其中第三至五次出的酒最好,稱為“大回酒”,第六次得到的酒為“小回酒”,第七次的酒為“追糟酒”。
這七輪次味道各有不同,最終需要勾調師傅,將這些酒進行盤勾、調勾、品勾、調味,再儲存,最終形成完美的醬香風味。
回覆列表
一直以來都有很多人來問我醬香酒的釀製工藝,其中問“釀製醬香酒為什麼要七次取酒,那一次取的酒最好”,這個問題是問得最多的。今天酒姐就給大家講一下為什麼釀醬香酒需要七次取酒,算是公開一下釀酒的秘密。
正宗釀製醬香型白酒的工藝都秉承:三高三長的工藝,即端午制曲、重陽下沙、二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加曲發酵、七次取酒,整個生產週期長達一年。
酒釀出來之後還要存放三年,然後才開始進行勾調,勾調好後還要存放一年,整個生產週期前前後後加起來長達五年。
一、原料選取
釀製醬香型白酒所用的高粱,一定要是仁懷本地產的糯高粱,這種高粱粒小、澱粉含量豐富,可以多次蒸煮。而其它地方產的高粱,蒸幾次就不行了,就不用談八次蒸煮、七次取酒了。
二、七次取酒
下沙
下沙的第一步是“潤沙”,就是用開水(100)來清洗高粱,清洗高粱既能把高粱清洗乾淨,還能讓高粱吸收水分。
上甑蒸煮-加曲
高粱清洗好後,就要上甑蒸煮兩個小時左右;蒸煮好後要把高粱放在地方攤涼,期間需要不停的用鏟子去翻;直到溫度降到35左右就可以加曲了,高粱和酒麴的比例為1:1;酒麴不能全加進去,需要分九次來加,並且每次加的數量都不一樣。
在第一次加曲攪拌後,需要進行“收堆”發酵,這個發酵的時間就要靠釀酒師自己來掌握了。並且這個時候酒糟需要充分吸收的空氣中的微生物。
第一次發酵完成後,就要把酒麴鏟如窖坑進行封存,也就是業內說的“窖期”。釀製醬香酒的窖是用石塊砌成的,並且還要用黃泥來封住,不能出現透氣的情況。
釀製醬香型白酒必須要用這種窖坑,不然醬香就不濃。另外,在“窖期”期間還要經常檢查,不時的散點水,以防止因為黃泥乾裂而進氣。
差不多一個月左右,就可以開啟窖,進行二次投料。二次投料還是一樣,按照1:1比例,加入高粱,上甑蒸煮、攤涼加曲、收堆發酵、最後下窖。前面這兩次蒸煮都是不取酒的,這兩次蒸煮只是為了增加發酵的時間,以便有更多的微生物。
就這樣週而復始,到第三次蒸煮的時候就可以進行第一次取酒了,時間大概是在12月-1月。然後還是這樣做,直到取第七次酒,取第七次酒的時候大概是第二年的8月份。
這就是釀製醬香型白酒的七次取酒,這裡只是簡單說了一下,其實還有很多工藝以及細節,這裡不多說。
三、七次取酒那次最好?
第三次到第五次取出來的酒是最好的,一般我們將其稱為“大回酒”;第六次取出來的酒稍差,一般我們將其稱為“小回酒”;第七次取出來的酒更差,一般我們將其稱為“追槽酒”。
第三次至第五次取出來的酒口感、香氣最好;第一二次取出來的酒口感酸澀、辛辣;最後一次取出來的酒有焦味。
當新酒釀出來後,要把酒裝入壇中進行封壇存放,形成大家所說的:基酒。第一年進行“勾盤”,也就是按照醬味、醇甜、窖底三種味道進行合併同類項,之後還要把酒存放一段時間。
存放一段時間後就要開始進行“勾兌”,勾兌就是用很多種“基酒”,按照一定的比例勾兌出口感、香氣俱佳的醬香酒。
“勾兌”是釀酒中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需要經驗豐富的調酒師來勾調。等酒勾兌好後,還要把酒放置一年左右,然後就可以拿出去賣了。
總結:上面只是簡單給大家說了一下取酒的過程,其實裡面還有很多複雜的工藝。如果要全部寫出來,估計要寫一本書才行。如果你有什麼好奇的,可以直接來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