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夔箜篌

    適度的自我價值感是良好的人際關係的基礎。它來源於對自己作為一個獨特的個體而存在的固有價值的認識。任何個體都是無法完全被取代的,都有其獨特性,有其創造性潛能。伴隨這種價值感而來的是對他人的獨特性價值的理解以及對他人的尊重。

    是否具有這種適度的自我價值感直接影響到人際交往的模式。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愛利克·伯奈依據個體對自己和他人所採取基本生產,提出了

    四種人際交往模式:

     

    (1)我不好——你好,我不行——你行(自卑、恐慌);

     

    (2)我不好——你也不好,我不行——你也不行(不喜歡自己也不喜歡別人);

     

    (3)我好——你不好,我行——你不行(驕傲自大,自以為是);

     

    (4)我好——你也好,我行——你也行(理性、理解、寬容、接納)。

     

    “我不好——你好,我不行——你行”: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指出,人在生命的

    初始是依賴於周圍的人而生存的,與周圍的成人相比,兒童常常感到自己的無能,因而從小就有自卑感,因而在潛意識中形成了“我不行——你行”的心理模式。人的成長過程也就是逐漸克服這種心態的過程。有的同學由於在個體社會化過程中,尚未完全擺脫兒時形成的這種心理行為模式,因而在人際交往中常常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自卑和恐慌,最為極端的表現是社交恐懼症。

     

    “我不好——你也不好,我不行——你也不行”:不喜歡自己也不喜歡別人,既

    看不起自己也看不起別人,既不會去愛人也不能體驗和接受他人的人。“我好——你

    不好,我行——你不行”:常常表現為充滿優越感,驕傲自大,自以為是,總以為自

    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自己對別人好而別人對自己不好,併為此感到憤憤不平,把人際交往失敗的原因都歸咎於他人的責任。

     

    這三種交往模式都會阻礙人際交往,並且不利於心理發展和心理健康。

     

    成熟的、健康的應該是“我好——你也好,我行——你也行”(理性、理解、寬

    容、接納)。具有這種心態的人能充分體會到自己向上、強大的理效能力,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愛自己也愛他人。這種人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卻能客觀地悅納自己和他人,正視現實,並努力去改變自己能改變的事物,善於發現自己、別人和外部世界的光明面,從而使自己保持一種積極的、樂觀的、進取的、和諧的精神狀態。

     

  • 2 # 果豆苗們的媽咪

    人際關係模式有三種:

    1、損人利己:靠著貶低,傷害他人的利益,讓自己盈利。這樣的為人處世是不長久的,時間久了也會反彈到自己身上。

    2、獨善其身:不管你們是傷敵一千還是自損八百,不管我的事兒。只要沒有碰到我的蛋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非洲東部海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