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天生富貴骨

    可以經常鼓勵他,讓她樹立信心

  • 2 # 曇花一現71742

    一、激發興趣,培養主動性


    如果想讓孩子擁有主動性,父母以及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就要想辦法激發孩子的興趣,興趣是主動性的前提。那麼,該如何激發和保護孩子的興趣呢?


    首先,興趣與好奇心密不可分,好奇讓孩子產生探究的興趣。所以,當孩子對某件事物或某種現象表現出好奇時,父母就要注意了,一定要鼓勵他們探究真相和發掘原因,讓他們的好奇轉化為深厚的興趣。


    2015年3月26日,《重慶日報》刊發了父母為孩子代做動手實踐作業的報道。春季來臨,許多小學校園開展了針對小學生的各種實踐活動,或佈置了相關動手實踐的作業,這些“作業”包括:做調研報告、製作PPIT、畫思維導圖、做手抄報、設計布袋等。學校佈置這種新型作業的本意是開拓孩子的思維,提升孩子的動手能力。但是,有些家庭卻出現了大人為孩子代勞、父母幫助孩子完成實踐作業的情況。


    比如,一個小學生的父親,從事媒體工作的廖先生,忙到深夜十二點多,才幫助女兒完成一份漂亮的手抄報。“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幫孩子完成作業了。”廖先生講,女兒小學一年級時,就有過製作手抄報的家庭作業。第一次,他指導孩子完成了手抄報。但到學校—看,其他同學的手抄報鮮豔奪目、排版精美,女兒自制的簡陋手抄報被同學們嘲笑了。這一次,廖先生總結經驗,自己一手包辦。他在單位裡排版,並揣摩兒童心理,製作了富有童趣的手抄報。結果,廖先生女兒上交的手抄報受到了老師的表揚。


    這些為孩子代勞的父母顯然沒有理解學校的用意,也沒有理解孩子的實踐對其成長的重要作用。


    對於小學生而言,他們的實踐活動更多的是一種對生活的體驗,是對眼界的開闊,是建立勤奮感、避免自卑感的重要途徑,他們實踐活動的成功與否對自己的心理影響很大,父母需要從實際出發給予其指導和幫助,在心理上給予其關注和關懷。對於中學生而言,他們的想法更為奇特,他們的實踐活動也需要與未來的發展有更多聯絡,他們在實踐的過程中也會逐漸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標。


    其次,父母需要對孩子的實踐活動保持平常心。不能抱有太過功利的態度,多尊重孩子的意見和內在的感受,不管孩子的實踐活動是否成功,父母都需要給予尊重和理解,讓孩子擁有一個自己認識世界的通道,擁有更廣闊的視野和胸懷。


    同時,父母要給孩子更多動手操作的機會。特別是孩子在上小學的時候,他們擁有更多的時間和動手的機會,如果家庭和學校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行動的慾望,這不僅能開拓孩子的思維,還能加強他們對書本知識的轉化,加深記憶和理解。


    孩子是在體驗中長大的,我們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往往特別重視給孩子講道理,可是孩子就是不明白,或者在很多時候,大人講的話孩子聽不懂,孩子特別需要的其實是一種體驗,親身的體驗。孩子不能光有一些間接的經驗,更需要有直接的經驗,這種直接的體驗對於兒童的發展意義重大。


    如果大家反思一下就會發現,我們可能在教育中有一個缺陷,就是跟孩子說的特別多,讓孩子體驗的特別少,所以他不明白很多道理。要多給孩子一些體驗,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二、要敢於放手,培養自主性


    在這裡,我特別想分享我的朋友、兒童教育專家胡萍的教育心得。她對於孩子自主性和探究性的培養讓我感佩。我與胡萍第一次見面是在深圳,雖然是初次相會,卻一聊就是三四個小時,我們自然聊到各自的孩子。說實話,任何人養育孩子都是一種歷險,兒童研究者也不例外。


    說起兒子,胡萍容光煥發,因為她兒子剛剛被劍橋大學生物系錄取,作為母親,她有充分的理由驕傲。但是,最讓我好奇的不是劍橋,而是她兒子經常不完成老師的作業,總是用各種各樣的實驗成果代替。在去劍橋大學面試的時候,她兒子除了生物研究報告,居然帶去了自己做西餐的圖片集,並且因此受到劍橋教授的特別欣賞。


    各位朋友想一想,一個不完成作業卻著迷於生物實驗和做西餐的孩子,如何面對高考?又怎樣折磨著父母那顆萬般擔憂的心?雖然我初識胡萍,卻因其過人的勇氣與坦誠而備受震撼。


    這樣的孩子是不可複製的,試想一下,如果你的孩子經常不好好寫作業,卻總是著迷於做生物實驗和做西餐,你肯定要擔心他怎麼應付高考。僅憑這一點,我就對胡萍肅然起敬,因為她具備很多父母沒有的勇氣和遠見。


    很多父母認為,“只要把學習搞好就行了,其他的什麼都不要管”,但胡萍不這麼看,她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格外珍視他的興趣發展。在兒子一歲的時候,胡萍就發現他迷上了玩手電筒,甚至一次能玩一個多小時。每當兒子這麼玩的時候,胡萍從來不去幹擾兒子,她始終相信,孩子對玩的沉迷也是在培養他的專注力。當孩子逐漸長大後,迷上了做西餐,儘管當時學業已經很緊張了,胡萍還是儘量給孩子提供各種廚具和食材,讓他盡情地揮灑自己的熱情。直到高考前夕,他兒子還在興致勃勃地探究各種菜譜和技藝。胡萍能對孩子包容到這個程度,就是因為她堅信,孩子需要學習,但更需要生活。胡萍的教育模式,很好地詮釋了自主性對孩子主動性的促進作用。


    許多父母一邊經常以喝水或吃水果等事由打擾正在做事的孩子,一邊抱怨孩子做事情不專心,這不是自相矛盾嗎?與許多父母信奉“只要把學習搞好了,別的什麼都不要管”的口頭禪不同,胡萍格外珍惜孩子的興趣發展。


    如果某些朋友以為,胡萍既然如此投入地教育孩子,一定脾氣溫和、一切順著孩子,那就錯了。胡萍也會著急上火,也會委屈得大哭,甚至在盛怒之下,把兒子做好的大蝦扔進垃圾箱。但是,即使在險些失去理智的情況下,她都會仔細聽兒子說的話,如果發覺孩子有理而自己無理,她會靜默會道歉,甚至會請求兒子給一個擁抱。


    三、要鼓勵探索,培養創造性


    如果你家裡有一個正在上學的孩子,那麼你一定很關心近年來的中考和高考改革。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明確釋出檔案規定,要把考試成績以外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這幾個方面也納入量化考核的範圍。這一個訊號夠明確了,但我相信,直到今天,也依然有很多家長沒有重視起對孩子學業能力之外的素質培養。


    就拿最簡單的小學家庭作業來說,有多少家長是全權代替孩子來完成手抄報和思維導圖這類作業的?這麼做的家長,可能是考慮到孩子的作業如果優秀,很可能會被老師當眾表揚,但這部分家長顯然沒有理解學校佈置這份作業的真正用意,也沒有意識到這次實踐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有多大的意義。


    做一份手抄報,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查資料、手工書寫、排版、繪製……整個過程其實是一次難得的親子互動體驗,如果家長為了圖快、圖好就全權代理,失去的可能是孩子激發靈感、整合思維的機會。而且,現在隨著教學改革的力度越來越大,這樣的實踐性作業只會越來越多,所以,家長務必要重視起來,協助孩子獨立完成。


    除了學校佈置的實踐性作業,在家裡也要帶著孩子多進行課外實踐。說到這裡,又有家長犯難了帶孩子做什麼比較好呢?其實不用特別複雜,不用操心器材和場地,只要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方法用得對,在家就能做很多實踐。比如親子共讀、陪孩子搭積水、下棋、拼拼圖等,這些都是激發孩子創造力和自主性的絕佳機會。


    不過我還是要提醒大家一句,千萬不要抱著功利心去做這件事,一定要多尊重孩子的意見和內在的感受,不管孩子的實踐活動是否成功,父母都要給予尊重和理解,這樣才能讓孩子建立起自己認識世界的通道,擁有更廣闊的視野和胸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miui12.5怎麼設定息屏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