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馬氏規則:(又稱馬爾科夫尼科夫規則,Markovnikov規則或Markownikoff規則),是一個基於扎伊採夫規則的區域選擇性經驗規則,是由俄國化學家馬爾科夫尼科夫在1870年提出的。 其內容即:當發生親電加成反應(如鹵化氫和烯烴的反應)時,親電試劑中的正電基團(如氫)總是加在連氫最多(取代最少)的碳原子上,而負電基團(如鹵素)則會加在連氫最少(取代最多)的碳原子上。
2、反馬氏規則:不對稱烯烴與鹵化氫等親電試劑發生加成反應的取向與按馬氏規則預測的取向不一致時,稱為反馬爾可夫尼可夫規則。反馬氏規則的情況大致有兩種: (1)在光及過氧化物作用下,發生了遊離基加成反應(參見過氧化物效應); (2)當親電試劑中氫原子的電負性大於所連的原子或原子團時,從形式上看加成的取向是違反馬氏定則的。
與烯烴反應的缺電子試劑不是氫離子,例如甲硼烷,的情況下,生成反馬氏產物,另外,在過氧化物存在的條件下,烯烴與溴化氫加成,生成反馬氏產物。
1、馬氏規則:(又稱馬爾科夫尼科夫規則,Markovnikov規則或Markownikoff規則),是一個基於扎伊採夫規則的區域選擇性經驗規則,是由俄國化學家馬爾科夫尼科夫在1870年提出的。 其內容即:當發生親電加成反應(如鹵化氫和烯烴的反應)時,親電試劑中的正電基團(如氫)總是加在連氫最多(取代最少)的碳原子上,而負電基團(如鹵素)則會加在連氫最少(取代最多)的碳原子上。
2、反馬氏規則:不對稱烯烴與鹵化氫等親電試劑發生加成反應的取向與按馬氏規則預測的取向不一致時,稱為反馬爾可夫尼可夫規則。反馬氏規則的情況大致有兩種: (1)在光及過氧化物作用下,發生了遊離基加成反應(參見過氧化物效應); (2)當親電試劑中氫原子的電負性大於所連的原子或原子團時,從形式上看加成的取向是違反馬氏定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