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hányǔliánjiāngyèrùwú],[píngmíngsòngkèchǔshāngū。]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luòyángqīnyǒurúxiāngwèn],[yīpiànbīngxīnzàiyùhú。]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詩文解析 《芙蓉樓送辛漸》譯文: 迷濛的煙雨,連夜灑遍吳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對楚山離愁無限! 朋友啊,洛陽親友若是問起我來;就說我依然冰心玉壺,堅守信念! 詩人簡介 王昌齡(698—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 王昌齡早年貧苦,主要依靠農耕維持生活,30歲左右進士及第。初任秘書省校書郎,而後又擔任博學宏辭、汜水尉,因事被貶嶺南。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被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有文集六卷,今編詩四卷。代表作有《從軍行七首》《出塞》《閨怨》等。 人物爭議 王昌齡的籍貫,有太原、京兆兩說。《舊唐書》本傳雲王昌齡為京兆(即唐西京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為他在《別李浦之京》詩中說:“故園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閒居》之作。而《新唐書文苑傳》稱其為江寧人,或為誤會。殷璠《河嶽英靈集》又稱"太原王昌齡"。唐代許多山西詩人因為洛陽、長安為當時文化中心,多遊洛陽、長安,?有的甚至多年住於京城,不能因為居住在京城便說他們為京城人。《河嶽英靈集》為唐人殷璠所編著的唐人詩集,載王昌齡為太原人,《唐才子傳》也認為王昌齡為太原人
《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hányǔliánjiāngyèrùwú],[píngmíngsòngkèchǔshāngū。]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luòyángqīnyǒurúxiāngwèn],[yīpiànbīngxīnzàiyùhú。]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詩文解析 《芙蓉樓送辛漸》譯文: 迷濛的煙雨,連夜灑遍吳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對楚山離愁無限! 朋友啊,洛陽親友若是問起我來;就說我依然冰心玉壺,堅守信念! 詩人簡介 王昌齡(698—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 王昌齡早年貧苦,主要依靠農耕維持生活,30歲左右進士及第。初任秘書省校書郎,而後又擔任博學宏辭、汜水尉,因事被貶嶺南。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被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有文集六卷,今編詩四卷。代表作有《從軍行七首》《出塞》《閨怨》等。 人物爭議 王昌齡的籍貫,有太原、京兆兩說。《舊唐書》本傳雲王昌齡為京兆(即唐西京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為他在《別李浦之京》詩中說:“故園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閒居》之作。而《新唐書文苑傳》稱其為江寧人,或為誤會。殷璠《河嶽英靈集》又稱"太原王昌齡"。唐代許多山西詩人因為洛陽、長安為當時文化中心,多遊洛陽、長安,?有的甚至多年住於京城,不能因為居住在京城便說他們為京城人。《河嶽英靈集》為唐人殷璠所編著的唐人詩集,載王昌齡為太原人,《唐才子傳》也認為王昌齡為太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