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56723517692

    答:習近平主席在出席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指出:“‘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也是聯合國的崇高目標。目標遠未完成,我們仍須努力。”努力完成這些目標,需要從中華文明中挖掘有益資源。

      “全人類的共同價值”意味著這些價值不僅適用於一個國家或一部分國家,而且適用於整個人類命運共同體。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不僅是不同意識形態、不同制度形態的國家共同追求的價值,也是各個國家、各種文明處理好相互關係的價值準繩。

      基本價值的世界化是一個老問題。民主與自由是20世紀西方國家特別重視的價值,但這些價值只被其運用於國內,而沒有運用於國際,甚至在其國內也沒有真正得到貫徹,所以並不是所謂“普世”的。在處理國際關係和世界事務時,西方國家真正崇尚的是強權主義、霸權主義和單邊主義。習近平主席強調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反映了國際社會對建立新型國際關係的訴求,蘊含著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重大意義。

      這使我們想起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世界倫理”運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公認的世界倫理金律,這一思想在18世紀末曾被寫入法國的《人權宣言》,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認為它是“最純粹的道德準則”,應該成為“所有人的座右銘”。這一思想還被國際社會譽為處理國家之間關係的“黃金法則”,鐫刻在聯合國總部大樓大廳的牆上。可以說,它是中華文明的基本價值理念,同時也具有全人類共同價值的意義。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人類的共同價值”具有深厚的倫理基礎。總體而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六大理念的倫理基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認識和處理國家、民族和人民之間道德關係的智慧,它要求我們不能把自己不願意接受的事情強加給別人,也不能把自己喜歡、信仰和追求的東西強加給別人,而要設身處地多從對方角度考慮問題,多為對方著想。在當今全球治理中,應大力倡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努力促進世界各國及其人民平等互助、合作共進,為形成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貢獻智慧和力量。

      分而言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公平”的基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發展”的基礎;“和而不同”倡導寬容、多元的對話,是“民主”的基礎;“以德服人”“協和萬邦”是“和平”的基礎;“天下為公”要求不以謀取私利為處世原則,是“正義”的基礎。這五個方面不僅指向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併成為這些價值背後的深層理念,其本身也是人類社會生活應該具有的基礎性道德價值,由此彰顯了中華文明價值理念的普遍意義。

      事實上,這五個方面都包含在儒家“仁”的原理中,可以看作儒家思想中的“仁道”對全人類共同價值的貢獻。孟子說,“仁也者,人也”。《禮記》作“仁者,人也”,與孟子一致。“仁者,人也”是儒學的重要論題。在歷史上,對“仁者,人也”有過不同的理解和詮釋,反映了不同時代的人們對“仁”的本質的不同理解。今天,面對人們對全人類共同價值的思考,我們可以對“仁者,人也”給出當今時代的詮釋,即“仁”集中體現了全人類的共同價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山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