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紀字元圖,南陽人。東漢末年袁紹的部下謀臣。
袁紹逃離董卓勢力範圍時,與逢紀、許攸同到冀州。袁紹甚為賞識逢紀的智謀而重用。袁紹初到冀州,依賴韓馥提供糧食。初平二年(191年),逢紀提議利用公孫瓚攻擊韓馥,實則提議韓馥和袁紹共同防禦冀州,結果袁紹成功反客為主。官渡之戰中令逢統領統軍事。建安五年(200年),袁紹在官渡之戰敗回,後悔當初不聽田豐之計,逢紀即時進言田豐知道袁紹兵敗後取笑袁紹不聽其言。審配與逢紀有私怨,官渡之戰後審配兩位兒子被虜,有人對審配有讒言,逢紀肯定審配的節氣,袁紹以逢紀公私分明大加讚賞,逢紀與審配成為好友。
建安七年,袁紹去世,逢紀、審配私下改袁紹遺命,立袁尚繼位。袁譚不能繼位,自稱車騎將軍,屯黎陽。袁尚不給袁譚多兵,使逢紀隨之。袁譚要求配兵為審配拒絕,一怒之下殺了逢紀。
鍾繇(yáo)(151年-230年),字元常。豫州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漢末至三國曹魏時著名書法家、政治家。
歷任尚書郎、黃門侍郎等職,助漢獻帝東歸有功,封東武亭侯。後被曹操委以重任,為司隸校尉,鎮守關中,功勳卓著。以功累遷前軍師。魏國建立,任大理,又升為相國。曹魏建立後,歷任廷尉、太尉、太傅等職,累封定陵侯。在魏文帝時期,與華歆、王朗併為三公。
擅篆、隸、真、行、草多種書體,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推動了楷書(小楷)的發展,被後世尊為“楷書鼻祖”。鍾繇對後世書法影響深遠,王羲之等人都曾經潛心鑽研其書法。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並稱為“鐘王”。南朝庾肩吾將鍾繇的書法列為“上品之上”,唐張懷瓘在《書斷》中則評其書法為“神品”。
太和四年(230年),鍾繇去世,諡號“成”。
逢紀字元圖,南陽人。東漢末年袁紹的部下謀臣。
袁紹逃離董卓勢力範圍時,與逢紀、許攸同到冀州。袁紹甚為賞識逢紀的智謀而重用。袁紹初到冀州,依賴韓馥提供糧食。初平二年(191年),逢紀提議利用公孫瓚攻擊韓馥,實則提議韓馥和袁紹共同防禦冀州,結果袁紹成功反客為主。官渡之戰中令逢統領統軍事。建安五年(200年),袁紹在官渡之戰敗回,後悔當初不聽田豐之計,逢紀即時進言田豐知道袁紹兵敗後取笑袁紹不聽其言。審配與逢紀有私怨,官渡之戰後審配兩位兒子被虜,有人對審配有讒言,逢紀肯定審配的節氣,袁紹以逢紀公私分明大加讚賞,逢紀與審配成為好友。
建安七年,袁紹去世,逢紀、審配私下改袁紹遺命,立袁尚繼位。袁譚不能繼位,自稱車騎將軍,屯黎陽。袁尚不給袁譚多兵,使逢紀隨之。袁譚要求配兵為審配拒絕,一怒之下殺了逢紀。
鍾繇(yáo)(151年-230年),字元常。豫州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漢末至三國曹魏時著名書法家、政治家。
歷任尚書郎、黃門侍郎等職,助漢獻帝東歸有功,封東武亭侯。後被曹操委以重任,為司隸校尉,鎮守關中,功勳卓著。以功累遷前軍師。魏國建立,任大理,又升為相國。曹魏建立後,歷任廷尉、太尉、太傅等職,累封定陵侯。在魏文帝時期,與華歆、王朗併為三公。
擅篆、隸、真、行、草多種書體,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推動了楷書(小楷)的發展,被後世尊為“楷書鼻祖”。鍾繇對後世書法影響深遠,王羲之等人都曾經潛心鑽研其書法。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並稱為“鐘王”。南朝庾肩吾將鍾繇的書法列為“上品之上”,唐張懷瓘在《書斷》中則評其書法為“神品”。
太和四年(230年),鍾繇去世,諡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