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局大曆

    安史之亂之前,唐朝吐蕃交戰基本是勝多負少。

    安史之亂前,唐軍與吐蕃交戰打得多是進攻戰。

    吐蕃7世紀初興起於青藏高原,新興的吐蕃王朝,國力不斷強大,並不斷對外擴張,但政權建設的許多方面與當時的唐朝相比還相差甚遠。

    吐蕃7世紀初興起於青藏高原,新興的吐蕃王朝,國力不斷強大,並不斷對外擴張,但政權建設的許多方面與當時的唐朝相比還相差甚遠。

    吐蕃與唐朝的爭奪主要集中於四個地區:吐谷渾、安西四鎮、南詔、河隴之地。

    到德宗貞元三年(787)九月,德宗採納宰相李泌的建言,才逐步扭轉了唐朝在與吐蕃不休爭戰中的被動局面。吐蕃則在內亂和大食、天竺、雲南的牽制下逐步陷入困境。

    而且吐蕃逢難必求和,否則就連年寇邊,甚至是一邊請和一邊寇邊,絕大部分爭戰都是以吐蕃主動發起,絕大部分請和也是吐蕃主動提出。

  • 2 # 零度Military

    吐蕃是唐時在青藏高原由藏族所建的政權。吐蕃人過著農耕和遊牧的生活。7世紀前期,吐蕃傑出的首領松贊干布做了贊普(吐蕃對王的稱呼),統一了青藏高原的許多部落,建立了強大的奴隸制政權,定都邏些(今西藏拉薩)。

    那時,中國內地正是唐太宗統冶下的強盛的唐朝。權贊乾布愛慕唐朝的文化,貞觀八年(634年),派出第一批使臣訪問長安,唐朝使臣也很快到吐蕃回訪,這是漢藏兩族友好關係的良好開端。之後,松贊干布幾次向唐請婚。貞觀十五年(641年),唐太宗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唐蕃和親,大大加強了中原和吐蕃地區經濟、文化的聯絡。

    文成公主入藏以後,唐與吐蕃的關係日益密切。高宗時,松贊干布接受唐朝給他的西海郡王的封號。景雲元年(710年),唐中宗又以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尺帶珠丹,進一步增進了唐蕃的情誼,加強了經濟文化的交流。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唐蕃會盟碑》文中說:“往日貞觀十年初通和好,遠降文成公主入蕃;已後景龍四年重為婚媾,金城公主因茲降蕃。自此以後,萬事休貼。”“舅甥修其舊好,同為一家”。說明通過這兩次和親,唐與吐蕃已經親密到“同為一家”了。

    不過,在友好的同時,吐蕃與唐統治階級之間,戰事仍是接連不斷的。松贊干布死後,吐蕃貴族對唐發動了一系列擴張性的戰爭。這些戰爭概括為三類:

    (1)征服唐屬國吐谷渾和唐境內羌族羈縻州,進行吐蕃的統一戰爭,性質是正義的。

    (2)與唐爭奪西域四鎮。四鎮對唐、吐蕃兩國都有保障本國安全的作用,兩國勢在必爭,得失依強弱,無關是非。

    (3)奪取唐州縣,奴役漢族居民,是侵略性的戰爭,唐朝廷方面,不能保護國土,對被奴役的居民更應負失職的責任。

    早在高宗時期,吐蕃在向東北方的擴張中,唐蕃間就爆發了著名的大非川(今青海共和縣西南切吉平原)之戰。唐將薛仁貴所率10餘萬人,被吐蕃論欽陵所率40萬人殲滅。這次決定性的大戰,使吐蕃切實佔有了吐谷渾,完成了統一羌族各部的大業。唐軍在大非川覆沒後,唐西域4鎮(龜茲、于闐、焉耆、疏勒)大部分土地被吐蕃奪去。其後便是長時間的唐蕃爭奪西域4鎮的戰爭。武則天時,唐將王孝傑率兵大破吐蕃,奪回4鎮。唐設安西都護府於龜茲,屯兵鎮守。嗣後,唐蕃在西域和青海兩方面常有戰事,勝敗相當。

    唐玄宗開元年間,唐王朝非常強盛,玄宗又酷愛邊功,故對吐蕃採取強硬的對抗政策。如722年,吐蕃攻唐屬國小勃律(今克什米爾北),企圖從小勃律進攻4鎮。唐北庭節度使張孝嵩派兵協助小勃律,大破吐蕃軍。727年,吐蕃攻唐瓜州城(今甘肅安西縣西南),謀截斷唐與4鎮的交通。729年,唐軍從瓜州出擊,吐蕃軍大敗。唐軍進而攻取吐蕃石堡城(今青海西寧市西南)。吐蕃被迫放棄奪取4鎮的計劃。747年,唐將高仙芝又攻破時已歸附吐蕃的小勃律國,設歸仁軍,駐兵3000鎮守。儘管如此,強大的吐蕃,還是控制著青海草原,集結四五十萬大軍,屯聚在今青海、甘肅邊境,威脅著唐王朝的要害關隴地區。玄宗晚年,為了防禦吐蕃,在河西(鎮涼州武威)、隴右(鎮鄯州湟水,今青海樂都縣)、劍南(鎮益州成都)列置三節度使,統率重兵,以阻遏吐蕃。

  • 3 # 付凱91458867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後, 勵精圖治,唐朝國勢鼎盛,軍力強大,一掃武周時期邊疆戰事不利的被動挨打局面,在對吐蕃戰爭中,更一度佔據絕對上風。本身能力和治績也堪為一代雄主的吐蕃贊普赤德祖贊,在他統治的半個世紀裡,都被唐朝壓得幾乎喘不過氣來。

    吐蕃贊普:赤德祖贊

    李隆基誅除太平公主集團,終結自武則天起持續數十年的”女禍“, 又先後任用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等賢明良臣為宰相,革新吏治,精簡政府機構,嚴格考核官吏,檢田括戶,打擊豪門兼併土地,因此唐朝國家政令統一, 社會安寧, 國力迅速增強, 經濟殷富,達到大唐開國以來最高峰。

    唐玄宗:李隆基

    當時,唐朝各州縣府庫裡,都堆滿了粟米和布帛。收藏天下賦稅的長安“左藏”府庫,財物更是多如糞土。在如此巨大的國力支援下,李隆基得以改府兵制為募兵制,招募名為“長征健兒”的精兵十二萬人,同時在邊疆地區設定多鎮節度使,大力孳息軍馬,擴充軍事屯田。當其之時,大唐各邊鎮共有野戰精兵49萬,優良軍馬8萬餘匹,唐軍又重新恢復了唐太宗和唐高宗時期橫掃群胡、戰無不勝的強大戰力。

    公元714年,李隆基即位剛剛兩年, 吐蕃以會盟為名,由其大論(國相)乞力徐率兵十萬來攻,唐將王晙率勇士七百人,夜襲並大破之。 吐蕃軍驚懼混亂,自相殺傷,死者萬計。唐將薛訥率唐軍夾擊,斬敵一萬七千,獲戰馬七萬五千匹、牛羊十四萬頭。薛訥乘勝追擊,於長城堡再獲大勝。吐蕃軍相枕藉而死,洮水為之不流,其所建城堡橋樑,也盡被唐軍拆毀。

    唐朝平陽郡公: 薛訥

    這場折損數萬兵將的武街之戰後,吐蕃遂聯合漠北的後突厥汗國、 西域的突騎施汗國、勢力已達中亞地區的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合力對抗唐朝。

    公元715年,吐蕃和大食聯軍攻入臣服唐朝的拔汗那國(今中亞的費爾幹納盆地),共立傀儡國王。唐將張孝嵩率軍出龜茲以西數千裡,連下數百城,長驅而進, 俘斬千餘級, 助拔汗那王復國,大唐國威威震西域。

    公元716年,吐蕃軍進攻鬆州,被守將孫仁獻臨城逆擊,再告慘敗.

    公元717年, 隴右節度使郭知運於河湟九曲大破吐蕃軍。同年,吐蕃與大食、突騎施聯軍進犯西域安西四鎮,再被唐軍挫敗。 屢戰屢敗的赤德祖贊不得不向唐朝請和,強化集權,將吐蕃各地的戶籍、稅收、兵籍收歸中樞管理, 設紅冊木牘備案,同時減免稅賦,裁撤冗員,以此增強國力。

    公元722年,吐蕃軍進攻附屬唐朝的小勃律國,北庭節度副使張思禮率四千人來救,大破吐蕃軍,俘斬數萬人。 此戰後,唐朝邊將不再一味守禦,而是紛紛主動出擊, 以求邊功,但覓封侯。

    公元727年, 吐蕃軍侵入甘州,隴右節度使王君㚟乘天降大雪,襲敵後軍,吐蕃軍凍死戰死無數,被迫西撤。 王君毚乘湖水結冰,率軍過青海湖,唐軍如神兵天降,將此刻正在湖西休息的數萬吐蕃疲軍和輜重牲畜盡數俘虜,再獲一場大捷。

    公元728年起,吐蕃軍連續三次進犯瓜州,都被當地守將張守珪擊退。 河西節度使蕭嵩、隴右節度使張忠亮兩鎮合軍,於青海湖南的渴波谷之戰大破吐蕃軍。 張忠亮更兵進龍羊峽,攻陷大莫門城, 擒獲甚眾。左金吾將軍杜賓客也率軍於祁連城奏捷。 吐蕃軍捲土重來時,蕭嵩以四千強弩軍迎擊,經過一天苦戰,擊潰其軍陣,生擒敵大將,斬首五千級,敗軍四散逃入荒山,哭聲遍野。

    公元729年, 張守珪和賈師順率瓜州、沙州唐軍主動出擊,大破輕而無備的吐蕃大同軍。 赤德祖贊聚眾閱兵於鬱標川,唐將王忠嗣僅率精兵數百人殺入敵陣,斬殺數千人,繳獲羊馬數以萬計,凱旋而歸。

    唐朝清源縣公:王忠嗣

    唐朝宗室名將、信安王李禕則率大軍日夜兼程,長途奔襲,出其不意地殺奔石堡城。 吐蕃守軍措不及防,傷亡甚眾,唐軍損失微乎其微,便攻克了這個依山而建,易守難攻的戰略要地, 繳獲糧儲器械無數。 李禕分兵據守要害,令試圖反攻的吐蕃大軍不得前進。

    至此,吐蕃軍徹底丟失了侵攻河隴地區的前進基地, 唐朝拓地千餘里,河西、隴右地區連成一片,各路唐軍從此遊弈自如。屢戰屢敗之下,赤德祖贊被迫再次向唐朝卑詞請和:「 甥世尚公主,義同一家。 甥深識尊卑,安敢失禮!正惟邊將交抅,致獲罪於舅。 倘使復修舊好,死無所恨!」

    公元733年,兩國再次會盟於赤嶺, 並約定於甘松嶺及赤嶺兩處互市。當然,這亦只是一次短暫休戰。

    公元736年,吐蕃軍不顧唐朝勒令罷兵的命令,攻破小勃律國。兩國戰事再起。 公元737年,唐將崔希逸率軍於青海大破吐蕃軍於青海之上,殺傷斬獲甚眾。

    公元738年, 河西節度使杜希望以王忠嗣為將,攻佔吐蕃新城,又奪吐蕃河橋,於河左築鹽泉城。 當吐蕃軍三萬反攻時,王忠嗣單騎殺入敵陣,斬殺數百人,其部屬所向辟易,吐蕃軍大潰, 慌亂中自相踐踏。 杜希望從側翼縱兵強襲,再獲一場大勝。

    公元741年, 由於時任河西、隴右節度使蓋嘉運不思防務,致使吐蕃軍重新攻佔石堡城。

    公元742年,隴右節度使皇甫惟明擊破吐蕃大嶺軍,又大破吐蕃青海道軍三萬餘人,斬首五千級。赤德祖贊之子琅支都也被唐將王難得陣斬。 河西節度使王倕擊破吐蕃漁海、遊弈諸軍。

    公元743年,皇甫惟明率軍出西平,行千餘里,攻破吐蕃洪濟城。

    公元746年,河西、隴右節度使王忠嗣,在青海、積石一帶與吐蕃連續會戰, 皆獲大勝,斬殺其兩名王子,殲敵數萬,更攻滅降伏吐蕃已久的吐谷渾國,虜其所有部眾而歸。

    公元747年,唐將哥舒翰於苦拔海之戰,連破三路吐蕃軍,此戰哥舒翰持半截槍摧鋒陷陣,所向披靡。之後, 哥舒翰又在積石軍之戰,設下伏兵,內外夾擊,全殲五千吐蕃騎兵,令其匹馬不得還。

    唐朝西平郡王:哥舒翰

    唐將高仙芝率一萬唐軍攀越帕米爾高原,遠征臣服吐蕃已十餘年的小勃律國。唐軍陌刀手在猛將李嗣業率領下, 先克連雲堡,殲滅據險而守的吐蕃軍九千人,斬首5000級,俘虜千餘人。接著,又乘勝攻上娑勒城,將十萬吐蕃守軍殺得大敗。 吐蕃士兵倉促逃跑, 掉下懸崖摔死,或溺死於娑勒川者無數。

    高仙芝繼續進軍,攻滅小勃律國,將小勃律王及其妻吐蕃公主盡數俘虜。唐軍聲威再振於西域各附屬國。

    唐朝密雲郡公:高仙芝

    公元748年,河西、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在青海湖中龍駒島上修築應龍城,吐蕃軍從此遠遁,不復接近青海湖。

    公元749年,哥舒翰統帥六萬三千唐軍,在付出死傷數萬人的慘重代價後,終於讓唐朝再次攻佔石堡城,吐蕃軍以舉國之力死守,同樣死傷慘重,最後城內守軍僅僅剩下四百人。

    公元753年,哥舒翰率軍再次大敗吐蕃,攻拔其洪濟、大莫門等城,收復河湟九曲之地,新設洮陽、澆河二郡。

    同年, 唐將封常清也率軍攻破附庸吐蕃的大勃律國,受降而還。

    唐朝北庭都護使:封常清

    此時, 唐朝經歷數十年戰爭,不但將兩國國界推進到青海湖與黃河河曲以西,更終於解除了吐蕃長期對河西、隴右地區的侵擾。昔日兵火連綿的隴右,竟成富庶堪比江南之所。

    大唐國勢威加海內,滌盪八荒。周邊的回紇、渤海、契丹、奚、新羅、日本等藩國和部族皆臣服大唐,不敢二心, 正如當時大詩人王維所言:【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

    而和唐朝爭霸百年的吐蕃,也明顯露出頹勢, 不但丟失了許多臣屬藩國和部族, 更被唐朝同時奪取了青藏高原西北部和東北部的戰略制高點,居高臨下的高原地形優勢也不復存,眼看就要被東西合圍夾擊,走向覆亡。

    公元755年, 努力強化集權,改革內政,卻屢戰屢敗,丟失大半個青海的赤德祖贊, 在位五十一年後,被他自己任命的兩名政務大臣弒殺。

    然而,眼看唐朝即將要把東亞大陸最後一個不肯臣服自己的政權滅亡,取得這場對吐蕃百年戰爭的全面勝利,卻在同一年禍起蕭牆,爆發了一場規模空前、人員兵力損失極慘重的“安史之亂”。

    漁陽鼙鼓捲菸塵,驚動的不止是霓裳羽衣曲,也令幾有亡國之危的吐蕃帝國,得以絕處逢生,更步入自己如日中天的輝煌時期。

  • 4 # 冷聞亦史

    安史之亂前,唐朝吐蕃交戰勝負如何?

    【安史之亂前,唐朝吐蕃交戰大體上可以分成兩個階段:從高宗滅高句麗到開元盛世,唐軍處於防守階段;從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唐軍處於進攻階段】

    吐蕃和唐朝是一個幾乎同時崛起的國家,高宗以前,吐蕃和唐朝一度因為“天可汗”的誕生和文成公主入藏,有過和平的歷史。

    但吐蕃是一個擴張野心極強的政權。

    在唐軍深陷北韓半島,高宗無心管轄青藏高原戰局的時候,吐蕃吞併了當時被唐朝和吐蕃夾在中間的吐谷渾,疆域直接和唐朝接壤,然後開始了長年的戰爭。

    在開元盛世以前,唐朝整體上都處於防守階段。

    打出去的大仗也有,但都輸的很慘。

    比如最慘的就是當初,薛仁貴和郭待封領兵十多萬進入青海湖地區,準備協助吐谷渾復國。

    薛仁貴讓郭待封領著兩萬人在大非嶺駐守,保護大軍糧草輜重,自己率主力去打烏海。

    結果郭待封不聽命令,帶著部隊也幹出去了,被吐蕃大軍一波埋伏打得啥都不剩。薛仁貴剛贏了吐蕃前鋒,沒辦法趕緊後撤到大非川。然而吐蕃四十萬大軍把唐軍圍住,打得唐軍全軍覆沒,後來不得不議和, 回去以後薛仁貴就被革職了。

    大家以前可能看過薛仁貴傳奇,結局是薛仁貴被吐蕃大軍圍住,薛丁山下山救父,說的就是這場大戰。

    這場戰鬥對唐軍來說打擊特別大,雖然有很多失敗原因,但唐軍天下無敵的士氣和威望都沒有了。

    還有678年,李敬玄、劉審禮的十八萬大軍被吐蕃在青海湖打得又要全軍覆沒,靠著猛將黑齒常之帶著敢死隊夜襲才讓吐蕃軍隊敗退,唐軍因此有機會逃回鄯州。

    這段時間,北韓半島的那群大哥死灰復燃,原本靠唐朝活下來的新羅掀了桌子,和唐朝搞游擊戰,你大軍一來我就投降,唐軍一走我就接著在半島打仗。

    西邊吐蕃聯合西突厥,開始大範圍給唐朝施壓,東突厥、有奚、契丹都開始搞叛亂,唐朝無力東西兩路作戰,與吐蕃的戰爭再也沒有大規模的進攻,基本都是防守狀態。

    到了唐明皇的開元盛世,吐蕃和唐朝的戰鬥就基本變成了某一年,吐蕃大軍犯我邊境,然後被我軍狠狠揍了一頓回家了。

    從729年開始,唐朝基本處理好了河隴一帶的軍事防務,開始發起了一些列針對吐蕃的軍事進攻。

    比如729年,拿下了青海的戰略要地石堡城,737年吐蕃攻擊小勃律,唐軍來援,打到了吐蕃的新城河橋等地。747年,小勃律被吐蕃佔領,高仙芝大破吐蕃軍隊,奪回小勃律周邊二十多個國家,749年,哥舒翰奪回之前被吐蕃打下的石堡城,753年,哥舒翰和封常清一個在河隴把國界線打到了青海湖到黃河河曲以西,一個在西域大破大勃律,控制了西域東部要道。

    基本上在西域和青海這塊唐朝從此就沒再怕過吐蕃。

    但是大家也都知道,這時候唐朝搞政治搞得很噁心人,連著出了李林甫和楊國忠,挺多邊疆大將到了中央都被這幫人玩手段給弄得很慘。比如當時打突厥打得賊猛的王忠嗣,差點就被李林甫安上一個消極怯戰的罪名給砍了。

    在安史之亂爆發的前一年,754年,唐朝軍隊被吐蕃和南詔的聯軍打敗,沒等唐軍有任何反擊,755年安史之亂爆發。

    大家都知道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重要轉折點,唐朝中央為了平定叛亂,抽回了朔方、隴右、河西、安西、北庭等邊防重鎮的精銳部隊。

    這相當於把一塊大肥肉放到了吐蕃嘴邊。

    吐蕃大軍從大震關一路東進,拿下蘭州、河州、鄯州、秦川、渭州等地,代宗登基之時,陝西鳳翔以西,彬縣以北都在吐蕃的控制之下。

    763年,吐蕃大軍在涇川刺史高暉的帶領下深入關中,極短時間大破唐軍,一路打進長安城內。

    這時候的唐朝太慘了,它就像一隻垂死的猛虎,在臨死前,那些豺狼都開始想撲過來咬掉它身上的一塊肉。

    唐末時期,有過一段時間的迴光返照,吐蕃在這時期走向衰亡,兩國戰爭次數減少,會盟次數增多,唐朝逐漸收復了大量失地。

    869年,唐朝終於覆滅吐蕃。

    907年,朱溫篡位,唐朝滅亡。

    晚唐歷史太過壓抑,尤其是看過了盛唐的輝煌以後,總讓我無法客觀得去評價。

    你看著它努力爬出泥沼,一切卻徒勞無功。

  • 5 # 江湖小曉生

    吐蕃王朝的實際建立者,應該就是松贊干布。這大兄弟可不一般,他敢於挑戰自我,不斷襲擾唐朝的邊境。

    而當時唐朝是李世民執政期間,李世民是個喜歡打仗的皇帝,他可不慣著松贊干布。立刻命人前去四川與之決戰,結果吐蕃大軍吃了虧。

    這個時候李世民表示,你打了敗仗,看你可憐,我就把公主嫁給你好了。於是就有了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的事情。那麼事實真的如此麼?吐蕃真的被唐朝打敗了麼?

    其實用腦子稍微想想就知道了,如果唐朝對吐蕃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或者說重創了吐蕃大軍,那還有必要和親麼?

    自古以來和親都是一種恥辱的代表,只有我們唐太宗老爺子能把這一次的恥辱,在史書裡表現成一種大度。此後吐蕃依舊對唐朝的疆土十分覬覦,從來沒有停止過,而且文成公主在吐蕃的地位也不高,甚至比不上尼泊爾的尺尊公主。

    武則天時期,吐蕃攻打涼州,被唐休璟、陳大慈擊敗。

    吐蕃始終都沒有放棄入侵唐朝的想法,從松贊干布開始,每一代贊普都想著進軍中原。到了武則天時期,吐蕃再次入侵,大將麴莽布支開始攻打涼州。

    只要涼州被拿下,那麼唐朝在西域的控制力量就被切斷了。所以涼州是非常關鍵的地方,為此唐休璟作為涼州都督,自然是要迎戰的。

    垂拱中,遷安西副都護。會吐蕃攻破焉耆,安息道大總管、文昌右相韋待價及副使閻溫古失利,休璟收其餘眾,以安西土。遷西州都督,上表請復取四鎮。則天遣王孝傑破吐蕃,拔四鎮,亦休璟之謀也。聖歷中,為司衛卿,兼涼州都督、右肅政御史大夫,持節隴右諸軍州大使。---《舊唐書》

    他看著吐蕃大軍穿著光鮮亮麗,心裡一陣好笑,便告訴眾位將士,這幫來的吐蕃士兵都是紈絝子弟,戰鬥力肯定不怎麼樣。

    其實這是為了提升軍隊的士氣,吐蕃人馬的確很強大,為了做表率,唐休璟親上戰場,衝入敵軍叢中,六次大戰六次獲勝,吐蕃人馬死傷無數。

    此後過了兩年,吐蕃大軍再次來犯,唐朝將領陳大慈領兵,再次擊敗了吐蕃大軍,由此可見,武則天在位期間,唐朝是絲毫不懼怕吐蕃的。

    這個時候吐蕃也出現了女主掌權的局面,吐蕃太后沒祿氏,在武則天去世以後,主動向唐中宗請求和親。

    從這個角度來說,唐朝在武則天和唐中宗時期,在戰場上的確是比吐蕃要強盛,佔據了一定的主動性。

    金城公主和親吐蕃,比文成公主的地位就高多了。

    和親也是要看歷史背景的,唐太宗時期,吐蕃和唐朝打仗其實不分勝負,這個時候吐蕃做出讓步,唐朝表面上風光,其實把文成公主嫁出去,內心是感到憋屈的。

    到了唐中宗時期,情況就完全不同了,由於武則天活著的時候,把吐蕃收拾的載歌載舞,所以唐中宗時期,吐蕃對唐朝是充滿敬畏的。

    上表曰:齋 公主外甥是先皇帝舅宿親,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樂。中間為張玄表、李知古等東西兩處先動兵馬,侵抄吐蕃,邊將所以互相征討,迄至今日,遂成釁隙。外甥以先代文成公主、今金城公主之故,深識尊卑,豈敢失禮!蒙降使看公主來,外甥不勝喜荷。伏望皇帝舅遠察赤心,許依舊好,長令百姓快樂。如蒙聖恩,千年萬歲,外甥終不敢先違盟誓。---《舊唐書》

    在這個前提下,吐蕃再次提出和親,那麼前去和親的公主,地位就不一樣了。金城公主依舊不是唐中宗的女兒,沒有哪個皇帝願意把親生女兒送去和親的,這也說明和親是怎麼回事了。

    吐蕃派遣了1000多人的迎親隊伍,不遠萬里前來迎接金城公主。而唐中宗這邊也不含糊,派遣左驍衛大將軍揚矩將金城公主護送進入吐蕃。

    唐中宗本人更是親自渡過渭水親自為金城公主送行,甚至為此感到痛哭流涕。公元710年,金城公主和尺帶珠丹贊普在吐蕃成婚。由此可見唐中宗時期,吐蕃和唐朝關係還是不錯的。

    尺帶珠丹忘恩負義,多次與唐朝交鋒,被唐玄宗給打服了。

    金城公主嫁給尺帶珠丹僅僅4年時間,吐蕃便再次出兵入侵唐朝,尺帶珠丹似乎並沒有把金城公主放在心上,看來和親計劃依舊落空。這個時候已經是唐玄宗執政了。

    公元714年,吐蕃軍屯兵10萬在大來谷,準備對唐朝發起進攻。好在這個時候唐朝大將王晙帶領700人化妝成吐蕃人衝入吐蕃軍中,結果導致吐蕃軍自相殘殺。唐朝大將薛訥趁著這個機會出擊,斬殺吐蕃軍1.7萬人之多。公元715年,吐蕃和阿拉伯合兵一處攻打拔汗那,拔汗那王不敵只好前往安西都護府求救,張孝嵩親自帶兵出龜茲,打下了上百座城池,擊敗了吐蕃聯軍,使得西域諸國對唐玄宗心悅誠服,吐蕃也放棄了入侵西域的打算。公元716年,吐蕃再次進攻鬆洲,鬆洲都督孫仁獻出兵大敗吐蕃。一年以後,隴右節度使郭知運在九曲擊敗吐蕃大軍。吐蕃是連連兵敗,連連求和。公元722年,吐蕃入侵了唐朝附屬國小勃律,北庭節度使張孝嵩派遣張思禮帶領4000人馬就擊潰了吐蕃大軍,斬殺萬餘人。

    從公元728年一直到730年,這三年裡,吐蕃也不繞彎子了,直奔唐朝的地盤發起了進攻,尤其是貪圖青海、涼州等地的地盤。唐玄宗均派人一一擊敗對方。

    可以說吐蕃的這一屆贊普尺帶珠丹是個人才,屬於屢敗屢戰鍥而不捨的那種。最終在公元730年,尺帶珠丹終於表示不打了不打了,再打就要亡國了,所以選擇歸附唐朝。

    由此可見,安史之亂之前的唐朝,對吐蕃作戰,屢戰屢勝,打得吐蕃一點脾氣都沒有,唐玄宗的聲望也達到了巔峰。

    總結:安史之亂後,吐蕃攻佔了大量唐朝土地。

    安史之亂爆發以後,吐蕃這邊尺帶珠丹老兄也在同年被手下人給謀害了。小贊普上位以後,趁著唐朝的內亂,再次發起了進攻唐朝的方略。

    唐玄宗逃入了四川,唐朝在西域和涼州地區的主要兵力都抽調到了中原與安祿山大軍相抗衡了,這個時候吐蕃趁機攻佔了西域大片土地,也奪取隴右、河西走廊等地。

    吐蕃的地盤空前擴大,達到了歷史的巔峰。由此可見,打敗唐朝的,其實並不是吐蕃,而是唐朝自己。

    是唐朝自己培養出了安祿山這樣強大的軍閥,所以這場內耗,也使得吐蕃獲得了巨大的收益。

    參考資料:《新唐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人生的第一輛小轎車什麼牌子?駕駛體驗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