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平平安安過百年

    人類的生產生活肯定對自然環境有一些影響,但是人類對於自然環境的影響相比於宇宙天體的影響要小的多,以經證明在人類沒有出現之前,地球就不止一次的經過冰河期與溫暖期,這是由於宇宙天體的影響太強大了,至今人類對於宇宙的相互作用仍是一技半節,太陽帶著地球等八大行星以240公里/秒的速度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旋轉,而銀河系又帶著太陽系等數億顆恆星以550公里/秒在宇宙中飛奔。地球轉到宇宙中不同的位置受到不同天體的影響自然不同,因此人類根據有記錄以來對地球的一些變化下出肯定的結論未免太武斷了,想要真正瞭解我們的地球家園路還很漫長,當然改變我們區域性的生存環境還是有益處的,但整個地球環境不是人類能決定了的。

  • 2 # 三方環境檢測—季文起

    啥叫減排,就是一個偽名詞,減少某一種汙染物排放,一噸煤燃燒完,只不過換成了一噸你看不見的物而已,減排硫和氮,無非就是氣態變固態,不向空氣中排放。但固態呢是不是又會變成固廢。

  • 3 # Lanius

    人類在努力減排了嗎?有什麼證據呢?當然沒有!減排就是一個偽命題,一個掩耳盜鈴的把戲。

    人類社會離不開燃料,現代社會更是大量消耗煤炭石油天然氣,這些化石燃料留下熱量後廢棄物排放到空氣中,形成空氣汙染,於是有人提出節能減排,即節省著用排放就少,空汙就輕,想法很好現實卻難做到,甚至是不可能的事。這是因為人越追求舒適的生活方式燃料消耗就越多,整體社會追求的是有房有車,而這兩個是空汙的大頭,房子需要冷取暖熱鬧降溫,用的是煤電,過去華人城鄉分佈,城市人口少住的房子小,北方冬天各家生爐子燒煤隨風飄散問題不大,南方炎熱空調少電風扇為主,電力需求少煤消耗就少,全國排放空汙不明顯,以前汽車也不多,汽車尾氣也不成問題。現在不行了,房子要大車子排量要大,怎麼舒服怎麼來,出門的交通工具都是排放大戶,人們的追求與排放量是正比例關係,空氣汙染成為一個伴生的問題,生活質量不降低,汙染就下不來(這還是中國的情況,其中經濟發展工業排放的空汙是個變數,主要談日益增長的民用部分)。

    全世界都面臨這個問題,西方國家空氣質量好與居住分散,綠化率高和進入後工業化有關,美國的能源消耗比各國都高,但他們都是住郊外,城市上班,住宅區都是大樹跟住森林裡一樣,天然的氧吧和降溫,空氣能自然淨化,這三點中國做不到,有錢人現在也想去鄉村住,實現不了,華人現在是住的越來越高,越來越密集,上下班都擠在一個城市裡,熱島效應無解,夏天越熱越用空調,熱都排放室外,街道上都熱烘烘的加上太陽曬,蒸籠不為過,白天晚上城市沒有喘息擴散空汙的時間,擁擠的城市化汽車開空調怠速蝸行,人立體車平面,永遠沒停車位,整個城市能源利用率極低,最麻煩的是這種面多水、水多面的情況看不到解決的辦法,中國幾千幾百萬的大城市同樣面貌同一問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導致中國每年幾十億噸的煤炭不夠用,還得進口。工業化的汙染就更不用說,畢竟英國倫敦也是從霧都走過來的。

    現代社會發達國家把汙染的產業轉給不發達國家,濃煙滾滾的初級產品完成後再賣給他們,自己國家是乾淨了,但這都是權宜之計,都在一個地球上,最多落個眼不見心不煩的假象,瑞典那個女孩國際會議跳的高,回去還是該幹嘛幹嘛,美國民主黨德國默克爾都是減排急先鋒,到處呼喊號召,彷彿世界要塌方,核電不用了煤電關閉了,玩風光電卻沒風光起來,鵝烏戰爭一下來了個燒雞大窩脖,減排是一項繁複浩大的工程,不是白左作秀的節目,減排需要實際行動,出門靠走,通訊靠吼就差不多了,問誰又能 做到?

    所以,努力減排就是一個難以完成的任務,它只能靠每個人的自覺,如同道德約束一樣,做任何事情前都儘量把環保放在第一位,從買東西少要一個免費塑膠袋到物盡其用不浪費,都是減排的實際行動,任重道遠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能看出化合價升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