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暖心智慧驛站

    先讀聲律啟蒙比較好,培養語感。

  • 2 # 使用者335380194713

    三字經先讀,利於兒童啟蒙。

  • 3 # tina—606

    三字經,聲律啟蒙可以在後面在讀,如果有精力,可以同時開展

  • 4 # 路長所以夢遠

    先讀《三字經》。因為相對而言比較簡單。從文學角度講,《聲律啟蒙》比較深一些。

    《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三字經》取材典範,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背誦《三字經》的同時,就瞭解了常識、傳統國學及歷史故事,以及故事內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聲律啟蒙》是訓練兒童應對和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

    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琅琅上口,從中得到語音、詞彙、修辭的訓練。從單字到多字的層層屬對,讀起來,如唱歌般。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見韻味。這類讀物,在啟蒙讀物中獨具一格,經久不衰。明清以來,如《訓蒙駢句》、《笠翁對韻》等書,都是採用這種方式編寫,並得以廣泛流傳。

  • 5 # 魯的太太

    我認為不只三歲,甚至上小學之前,孩子都應該以玩為主。

    其實無論玩什麼都能從中學到一些知識和道理,對於小孩子來說,玩中學是最理想的狀態。

    早教也不過就是合理的玩,科學的玩。其實家長在帶孩子玩的時候就可以延展出很多的知識。給孩子講這些的時候也是對家長的勤于思考和學習能力的一種激發。

    不只是玩的時候可以學習,身邊的一切都可以成為學習的契機。

    我家皮皮魯是個4週歲4個月的男孩。昨天帶他出去去吃飯,餐桌旁邊用竹子做裝飾。

    皮皮魯問我:“媽媽,這是竹子嗎?”

    我說:“是的”

    皮皮魯摸了摸竹子,說:“竹子這麼硬,熊貓能咬動嗎?”

    我說:“這是幹竹子,不是熊貓的食物。熊貓愛吃鮮竹子,而且是以竹葉和嫩枝為主。”

    皮皮魯:“那這些竹子有什麼用呢?”

    我說:“這是裝飾品。梅蘭竹菊並稱花中四君子。竹子是剛正不阿,是正直的代表。很久之前的人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就是可以不吃肉,但不能住在沒有竹子的地方。”

    皮皮魯問:“為什麼?”

    我說:“因為有學問的人認為住的地方有竹子是風雅的事情。”

    皮皮魯又問:“什麼是風雅?”

    我說:“風雅就是有學問,有禮貌,有品位。”

    皮皮魯恍然大悟:“哦,那我不吃肉了,我們家也買點竹子吧。”

    雖然他不能完全的理解,但是起碼以後再遇到時有了基本的印象。

    玩的時候也這樣,小的時候從玩具上學會了顏色和形狀,從故事中學會了道理,大一些玩超市的遊戲學會了數數和簡單的算數,玩樂高學會了互鎖結構和齒輪傳動。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舉不勝舉,只是想告訴你,玩和學習是相輔相成的,並不一定非要獨立存在。

    孩子還小,培養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能力比他真正學會了什麼更重要。

  • 6 # 木頭一生一世

    其實沒有很明顯的界限,在玩的過程中就可以教孩子一些東西。包括一些認知,邏輯思維都可以在玩遊戲過程中得到訓練。比如說家裡的積木,除了堆積木擺各種造型,還可以用來教寶寶玩具分類,找規律,數數等等。只要家長用心,寶寶學到的東西會很多。

  • 7 # 燕旅聊育兒

    3歲以前的孩子以玩為主還是以早教為主?其實這個問題並沒有明確的答案,因為3歲以前的孩子有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學習生活常識和一些自主動手能力,去適應社會以及即將到來的幼兒園的生活,至於是該讓孩子繼續玩還是早早的接受教育,家長首先要問問孩子,你的孩子是否具備以下能力?

    孩子是否具備自主生活能力?比如:吃飯、上廁所、穿衣服、脫衣服、走路、喝水、收拾玩具等其它私人物品、睡覺……孩子是否具備足夠的好奇心和探索力?比如:對一些新鮮事物感到好奇並且有一探究竟的架勢;有拆家的架勢;喜歡出去玩,尤其喜歡去新地方……孩子是否喜歡模仿?喜歡並擅長模仿的孩子真的是天生具有學習才華,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模仿影視劇情;模仿舞蹈……孩子是否有閱讀習慣?閱讀習慣大多數是在父母的培養下,仔細觀察孩子是否能在父母的影響下翻書;是否喜歡聽父母講故事,即便孩子既看不懂也聽不懂……

    讓孩子充分具備以上能力,是需要一段時間的養成,所以,家長無需糾結孩子三歲前是否應該玩還是早教?因為如果不具備以上能力,早教也是很難達到既定效果的;而毫無目的地玩耍遊戲,同樣也會消磨掉孩子的求知慾。

    那麼3歲以前的孩子,什麼樣的育兒方式更合適呢?

    這裡不想分享太多的育兒理論,只是想分享一下個人的育兒經歷,談不上經驗,因為每個家庭都有其獨特性,每個孩子也都有差異化,可借鑑,不能盲目生搬硬套別人的經驗。

    我的孩子快2歲了,聽到身邊的很多朋友都在談早教問題,有些朋友早早地給孩子上早教班,有些朋友則是買了大量繪本每天都在給孩子進行睡前親子共讀,而我更願意帶孩子出門,去外面多走動走動,商場、公園、大馬路上、公共交通、古鎮、景點等等,都會讓孩子親自的感受和體驗社會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因為孩子這個階段的語言理解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孩子卻能夠透過視覺、嗅覺、味覺來親自感知其中的酸甜苦辣,真實的感受比語言教學要有用無數倍。

    那麼這種方式親自體驗、實踐、模仿的行為是“玩”還是“早教”的一種呢?其實在我看來,應該是兩者結合,一方面擺脫了一些既定的早教流程,另外一方面讓孩子在真實的世界裡面自由地放飛,當然了,家長在帶著孩子進行戶外體驗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保護孩子的安全。

    而我在孩子3歲前選擇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更好地去適應這個社會,為即將迎來的幼兒園小社會學習打下良好的獨立基礎。

    那麼孩子在成長階段,真的就一點知識也不教嗎?自然也不是,繪本、語言教學這些依然會進行,只不過不會刻意地安排一個固定的教學時間,而是在生活中去引導教學,也就是說先教會孩子基本的生活用語以及社交用語。

    其次就是觀察孩子的興趣愛好,平時我們上班,孩子多跟著老人在一塊跳廣場舞,所以對於音樂和舞蹈的興趣特別濃厚,所以日常也愛放各種型別的音樂給孩子聽,讓孩子盡情的跳舞。

    還有其它興趣愛好,一旦發現,家長就應該引起重視,培養孩子興趣,發揚孩子的愛好,這些都非常重要,也是孩子未來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步。

  • 8 # 女士2008

    以玩為主,邊玩邊學,家長必須要抓住孩子的興趣愛好,孩子高興想學了,學東西特別快。我的孫女不到三週,一週以裡,我給她背兒歌,講故事,認東西。過二週開始讓她學英語,不要求她學多好,自當看動畫片了。一點點的她自己就想學了,初期學的特別好,現在難了,很不好學,因為她還小,學不會,現在就不想學了,我認為很正常,不要強求,一切順其自然。孩子真聰明,上學老師一交就會。

  • 9 # 寶媽麗麗在修行

    1 原則上,學齡前孩子(6歲前)以玩為主

    有一本書不知道你看過沒,叫《園丁與木匠》,是發展心理學教授,艾莉森·戈普尼克寫的。

    也是一本超級暢銷的書,她在書中說,6歲前孩子就得玩兒,玩也是一種學習。

    孩子透過跟同伴互動,透過跟環境互動,學會交往,揣摩他人心思,認識世界,這對人是非常重要的。

    進化生物學家戴維·威爾遜也說過,生物發展有嚴格的靈活性。

    如果該玩兒的時候你不給孩子玩兒,而是讓機械學習,那麼就會破壞人固有的節律,將帶來不可逆轉的傷害。

    所以,原則上說,別說3歲前,6歲前的孩子都得以玩兒,運動為主。

    如果感興趣你可以看下這本書,下面有連結。

    2 早教也不是不可以,要看形式

    現在很多早教的形式都是是有組織的玩樂。

    帶著孩子蹦跳,結識夥伴,自由創想等。

    這樣的早教,也可以參加一些。

    能幫孩子結識同頻的夥伴、認識家庭之外的人;也能讓家長看到如何陪孩子玩耍——有時候你真不知道玩兒什麼;還可以讓孩子接觸更豐富的環境資訊。

    這類早教對孩子來說是有好處的。

    但要考慮價格,如果承擔不了,不必強求,你帶著在家裡多用點兒心也是可以的。

    但是,如果是以教知識為主的,那就打住吧。沒多大意義。

    這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簡單總結一下:

    學齡前孩子以玩樂為主;如果一些早教符合孩子生長規律,可以嘗試。

    最後,推薦《園丁與木匠》一書,讀完會提升你對育兒這件事的格局。

  • 10 # 童心媽咪

    其實早教最主要的方式也是玩,只不過這裡所說的玩跟早教有一定的區別:

    放養式的玩,沒有目的性,孩子的發展情況主要是看孩子周圍的環境給他提供了什麼樣的資源,孩子那方面的發展就會更好。比如,都是放養式的孩子,家裡書很多,大人也愛看書的孩子,大機率也更容易喜歡看書,閱讀習慣和能力的發展就比較好。而家庭所在小區環境好,場地寬的孩子,孩子經常有機會到處跑到處玩,那麼,孩子的大運動發展得就比較好。家裡有人熱愛音樂,孩子經常聽到音樂,那麼孩子的樂感就比較好。

    而早教是有系統的,有目的性的玩,在課程的設定和老師的引導下,儘量創造出能夠發展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條件,讓孩子獲得更全面的發展。比如,早教會透過遊戲、音樂啟蒙課、運動課等等,全面地發展孩子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音樂智慧、觸覺能力、聽覺能力、嗅味覺能力、大運動的發展、精細運動的發展......等等,為孩子今後各個方面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所以,孩子到底是玩為主還是以早教為主,我的建議是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讓孩子上正規優質的早教,然後根據家庭能夠提供的資源,來發展孩子的優勢領域。以早教為主線(但是不是時間長,一般來說一週也就一兩次),其餘時間給予孩子自由探索和發展的空間

  • 11 # 90後育嬰師棠媽

    玩和早教不是魚和熊掌的關係,相反,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係。

    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提出過一個“吸收性心智理論”,這種心智接納一切,不評斷,不拒絕,不迴應。

    孩子的成長就如同海綿吸水一般,孩子會對身邊的各種資訊和知識進行吸收,不分好壞,水是什麼顏色,海綿就會變成什麼顏色,孩子的成長環境是什麼,就會對孩子的成長過程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對於孩子而言,玩耍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世間的一切對他們而言都是充滿好奇和值得探索的。

    早教對孩子而言不一定是負擔

    很多父母似乎有這樣的思維誤區,認為對孩子進行早教啟蒙,孩子太可憐,太累了,喪失了童年和天性。

    其實,求知是人的天性,成人對未知的事情尚且保持著好奇心,何況懵懵懂懂的小孩。

    仔細觀察孩子的成長過程,你會發現,孩子對於掌握一項新技能(如:翻身、爬、走、學說話、自己吃飯等),是存在成就感和喜悅感的,學習和練習的過程,孩子也樂此不疲,不會吃但是偏要自己吃,不會走但是很想走。

    而成人習慣將自己的固有思維套在嬰幼兒身上,學習是辛苦的,玩就是快樂的。孩子自己還沒喊累,父母就已經不斷地和孩子灌輸,學習很累,學知識很辛苦這樣的想法了。

    快樂也是有層次的,好吃懶做是低層次,求知是高階的快樂,比身體上的舒服、味蕾上的愉悅更長久,而且透過求知獲得的愉悅感、成就感,是可以超過學習的苦和累。

    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要做的是保護好孩子的求知慾,讓孩子獲得高階快樂思維,而不是不斷打擊和破壞,沉迷於低層次快樂中。

    早教不是給孩子灌輸知識

    有調研發現,70.5%的家長以為早教就是提前學習英語、識字與數學,讓孩子很早就學寫識,讀英語,學畫畫,學鋼琴等。

    錯誤的早教認知,過度“雞娃”產生的後果就是,孩子厭學年齡的不斷下降。

    北京某小學的調查表明,小學一小年級的厭學率兩年內上升了7個百分點。厭學者大都過早接受知識教育,而且往往採取灌輸式的方法。

    父母記住,早教不是給孩子灌輸知識,而是結合一些玩具和遊戲,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激發出除學識以外的其他隱形能力,比如專注力、共情力、情緒管理、社交技巧等,是幫助孩子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而不是“傷仲永式”的天才。

    七田教育研究所副社長七田真裕美女士說過:“每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優勢,並擁有無限的才能和可塑性,只要懂得正確的引導方法,就可以自然地將孩子沉睡的能力喚醒”。

    早教的目的在於抓住孩子的大腦黃金期,發育敏感期,給予孩子更多的資訊刺激,如聲音、顏色、動手能力、互動、合作等,喚醒孩子大腦中沉睡的力量。

    寓教於樂是適合嬰幼兒的學習方式

    瑞士著名兒童心理學家讓·皮亞傑在《兒童智慧的起源》一書中,說過玩中學、學中玩”的概念。

    玩是孩子的天性,而在天性中找到興趣,發現天賦,並且引導孩子把興趣變成堅持,就是父母該做的事。

    早教的物件不僅是孩子,也是父母,你期待1周2次或3次的早教課程就能讓自己的孩子變得與眾不同嗎?量變到質變總是需要積累。

    早教重點其實更是在向父母分享育兒理念,讓父母可以更懂自己的孩子,更理解孩子的行為和成長特性,這也是為什麼,嬰幼兒早教都是父母和孩子一起進行的,課後老師還會和你溝通孩子的一個表現情況。

    當然,早教不一定非要去早教中心,大自然是最好的早教場所,親子游戲、親子共讀都是很好的早教方式,願意不斷學習的父母也會是孩子最好的早教老師。

    你對早教有多少誤解呢?玩和早教是不衝突的,你覺得呢?

  • 12 # 綏格格

    答:金色童年玩為主。

    1、《兒童心理學》闡述:沒有任何東西,比玩伴更能吸引兒童。

    2、孩子在玩中能夠得到—— 互助合作的能力。

    3、童年的玩伴最最純潔和平等,那種感覺真的非常舒服,會影響一輩子的親和力、合作精神。

  • 13 # 對生活微笑的鏡子

    我,二胎寶媽,用真實的經驗來解答。

    我家大寶今天剛好三歲1個月了,我沒有給他報任何實體門店的早教班。

    兩歲多的時候,為了提前培養他的英語語感,只是選擇了一家線上的英語啟蒙早教課,並且也只是買了試聽課,只有8節課。

    課程裡面有學習內容、互動遊戲和和線上發音跟讀,孩子平時都是邊玩邊學,我從來不催他學習,他自己反而每天找我要手機,說要學習。

    剛開始他不怎麼跟著讀,有一段時間我就每天陪著,一起邊玩邊學,鼓勵他跟著一起發音一起讀。

    他學會的第一個單詞是“Ponytail(馬尾辮)”,並且發音很標準。從此以後每次找我要手機都說要看“Ponytail”。我問他Ponytail是什麼意思呀,他立刻回答:馬尾辮。

    透過這個試聽課,他現在已經學會了好多單詞了,平時會時不時地自主蹦出來,有時候指著某樣東西告訴我:媽媽,這是“box”,有時候還會對我說:good morning,媽媽早上好。

    現在,為了培養他的數字、漢語拼音概念,就買了能貼在牆上的有聲讀物,數字的、拼音地貼在一起,就讓他自己去玩,他興趣也很大,經常一個人從頭到尾按一遍,還跟著有模有樣的念出來。

    妹妹快18個月了,也會在旁邊跟著按,雖然聽不懂,但是概念已經在無形之中傳輸給他們了。

    所以,我提倡3歲以前的孩子就讓他們邊玩邊學,不要強迫式、不要填鴨式、不要誘導式。就順其自然,孩子總會在玩的過程中發現學習的樂趣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4歲的寶寶洗澡要洗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