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324971971960
-
2 # 之一愛書畫
不管是士大夫還是太監,還是皇親國戚,一個治字就決定了文彥博的短見與無知,治來治去,你看把一個大宋治成什麼了?
-
3 # 弘揚中醫為了百姓健康
如何評價文彥博所說:“為與士大夫治天下”?
答:這是宋朝大臣文彥博在與宋神宗帝對話時,涉及變法革新的內容。意思是說這僅僅只是停留在和讀書人,文官集團聯絡著來治理天下。並沒有更深入一步地,徹底地與天下的百姓一起聯絡起來共治天下!
這種深刻的認識的提出是很有見地的。
因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本質是共有,不能夠僅僅停留在單純的階層佔有,消除貧困,天下大同應是人們追求的終極目標。
其實大自然,社會等等各方面都是不斷地發展,變化的。“尾首相連,閉合成環,內在的自身否定”是一切事物的規律。
君王和百姓共天下才是最人天合一的理念,讓我們大家共同呵護好這個目標吧。
錢穆(1895—1990)現代歷史學家,國學大師,中國學術界尊之為“一代宗師”。更有學者謂其為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國學宗師。江蘇無錫人,漢族,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雲,晚號素書老人、七房橋人,齋號素書堂、素書樓。九歲入私塾,1912年輟學後自學,任教於家鄉的中小學。1930年因發表《劉向、劉歆父子年譜》成名,被顧頡剛推薦,聘為燕京大學國文講師,後歷任北京大學、西南聯大、齊魯大學、武漢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江南大學教授。 錢穆居北平八年,授課於燕京大學、北大等名校,並在清華、北師大兼課,與學術界友人時相切磋。抗戰軍興,輾轉任教於西南聯大、武漢、華西、齊魯、四川各大學。撰寫《國史大綱》,採取綿延的觀點了解歷史之流,堅持華人必對國史具有溫情和敬意,以激發對本國曆史文化愛惜保護之熱情與摯意,闡揚民族文化史觀,被公推為中國通史最佳著作。1949年秋,出任香港亞洲文商學院院長。1950年,在香港創辦新亞書院,使流亡學生得以絃歌不輟,因辦學有成,獲香港政府尊崇,於1955年獲香港大學名譽博士學位。1960年應邀講學於美國耶魯大學,獲贈人文學名譽博士學位。1965年正式卸任新亞書院校長,應聘馬來亞大學任教。 1967年10月,錢穆應蔣介石之邀,以歸國學人的身份自港返臺,築素書樓於臺北市士林區外雙溪,1968年膺選“中研院”院士。晚年專致於講學與著述,雖目力日弱仍隨時提出新觀點,賴夫人誦讀整理出版,謙稱為《晚學盲言》。 謝世後,家人將其骨灰散入茫茫太湖,以示歸家。